夏宇 * 李格弟

2021-02-22 海貝音樂

愛情被她寫盡了。

上高中的時候聽過很多歌,多到雜亂。有些當年喜歡到流淚的樂隊和歌手,現在竟連名字都記不起來。可見時間不僅僅是把殺豬刀,還是一顆失憶丸。

但如果說「凡是記不住的都是不重要的」,那也有道理。繁花漸入迷人眼,只有那朵最特別的、最引人注目的,才能定格在記憶中。

比如阿莫多瓦(Pedro Almodovar)的電影,比如川端康成的文字,還有夏宇的詩和詞。

2002年,一張叫《夏宇愈混》的專輯進入大眾視野,沒人聽說過這個念起來有點別嘴的樂隊。就像從虛無中誕生一般,沒有過往,沒有鋪墊,突然有一天在太陽升起時,這張碟子就在音像店的櫥窗裡了。

它並不是一張普通意義上的音樂專輯,我更傾向於叫它「聲音作品」。

—— 來自網絡

夏宇1956年生於臺灣,夏宇並不是她的真名。筆名、藝名、真名,這些在她看來只不過是一些符號。她有時叫夏宇,有時叫李格弟,有時叫李廢……在網上你甚至找不到她的照片,即便現在的曝光率如此之高,還是沒有人能成功的拍到她。

籤名會上她說「你們可以擁抱,但不可以拍照」。

也許是因為夏宇常年旅居國外的原因,也許是因為她穿梭在幾個不同的世界裡。她看起來並沒有一個固定的形象,也沒有一個固定的名稱。

她用夏宇的名字寫詩,她用李格弟的名字寫詞。

愛情的陰面

夏宇這個身份開始於1975年,那時候她只有19歲。據夏宇自己講,她曾天真的相信寫詩可以掙錢,沒想到投出去的稿子卻經常被退回來。現在看來也許是因為她的語言不太符合當時大眾的審美。

一個正值青春期的姑娘,如果寫一點生活的美好和對愛情的期待,應該是會有讀者追捧的。可惜夏宇從一開始就逆大眾而行,她筆下的愛情沒有那些俗套和媚氣,或者說她有一雙X光般的眼睛,透過那些華美甜蜜,她看見的是愛情裡的荊棘和汙垢,那些沒人願想、沒人願說、沒人願承認卻又著實存在的東西。

別騙自己了,愛情本來就是一個多面體。

《冬眠》

我只不過為了儲存足夠的愛

足夠的溫柔和狡猾

以防 萬一

醒來就遇見你

我只不過為了儲存足夠的驕傲

足夠的孤獨和冷漠

以防 萬一

醒來你已離去

—— 摘自夏宇《備忘錄》,1984

有人把夏宇定義為後現代詩人。從遣詞造句和她那魚躍的思維來看,這也許是對的。可如果說內容,沒有誰比她寫的更原始和古典了。自人類出現開始,兩性關係裡就有著言不盡的故事,那些如夢魘般的相遇,那些鑽石背後的苟延殘喘,還有那些看起來如虛構一般的現實……夏宇的文字把你從公主夢中喚醒,她讓你看清愛情本來的樣子。

—— 配合夏宇愈混樂隊的《朝生暮死》更精彩哦~

請手動搜索:)

愛情的陽面

1984年夏宇抱著一摞手寫的詩稿來到印刷社,自費出版了她的第一本詩集《備忘錄》。之所以選擇自費出版,是因為她不想與出版社的人打交道,不想聽那些不懂她的人指指點點。當年限量印刷的500冊詩集,現今被炒上了天價。

同年夏天,誕生了李格弟這個身份。

夏宇的才氣在她的詩歌裡表現的淋漓盡致,除了受到文學界的讚美之外,還引來了當時滾石唱片老闆的邀請。

段鍾潭在電話裡說:「有首歌想讓你來填詞」。

就這樣夏宇被帶到李泰祥家,可一心埋頭寫詩的夏宇根本不知道李泰祥是誰,不知道他是叱吒臺灣流行音樂界的大作曲家,更不知道那首《橄欖樹》就是出自他筆下。

她去了,聽李泰祥彈了一遍曲子,當天下午就寫了一首詞出來。

李泰祥看著那份手寫的詞,回了一句:「不能唱啊」。夏宇只是跟著自己的感覺寫了詞,卻沒有考慮到歌詞和音樂的融合度。

可這首「字數、行數都不對」的詞,卻打動了李泰祥的心,他放棄了原來已經創作好的旋律,為夏宇的這首詞重新譜了曲。

這便是八十年代風靡兩岸三地的《告別》。

從《告別》開始,夏宇便用李格弟的身份來寫歌詞。「隨便起的,和寫詩的夏宇區分一下。格弟是我英文名的諧音,想想因為作曲者姓李,我就隨便也姓了李。」

在《告別》之後,李格弟還為許多紅極一時的歌手寫過詞,比如趙傳的《我很醜但是我很溫柔》,齊秦的《狼》和《痛並快樂著》,李亞明的《酷》等等。

夏宇和李格弟就像愛情的陰陽兩面。

李格弟的詞裡唱著那些通俗易懂的愛與恨,有引人落淚的詞和讓人沉思的句;夏宇的詩則更像是抽身於兩性關係之外的觀察者和闡述者,她不被愛的藤蔓所牽絆,也沒有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思。

她用自己的語言告訴你,有陽光的地方就會有陰影,愛情也不例外。

幾年前在微博和朋友圈裡有一首轉載率很高的詩—《甜蜜的復仇》。乍看上去像是一首茶餘飯後的消遣之作,有點戲謔的味道。也是前不久才知道這是夏宇揮的墨:

把你的影子加點鹽

醃起來

風乾

老的時候

下酒

拿你的影子來下酒,是愛還是恨?是割捨還是不舍?是離別還是交融?

答案也許只有那喝酒的人才會知道吧。

文 | 杜杉

圖 | 網絡

音樂 | 網絡

相關焦點

  • 她穿牆而過,遊走字間:夏宇/李格弟
    夏宇和李格弟是同一個人,兩個都不是她的真名。寫詩的時候,她叫夏宇;寫歌詞的時候,她叫李格弟。
  • 【壹周特別策劃】專訪夏宇:沒有李泰祥,可能就不會有李格弟
  • 專訪夏宇:沒有李泰祥,大概也沒有寫詞的李格弟【李泰祥逝世一周年·祭念專題㈢】
    不僅因為她不時會旅居法國,更是因為,她像有很多個分身一樣,一邊用夏宇這個名字寫詩,一邊用李格弟這個名字為歌寫詞,甚至還有更多的筆名。而即便是這兩個名字都已知名度極高,她是太多太多人的文藝偶像,卻很少有圈外人知道她長什麼樣,走在路上也不會被人認出。
  • 詩人夏宇
    百度百科中,「詩人夏宇」和「李格弟」很難被看成是同一個人。
  • 當代詩·面孔(36)|夏宇(1956-)
    胡亮/文世人但知李格弟和童大龍,不知夏宇。李格弟和童大龍乃是臺灣詞壇高手,所作堪稱「純金打造」,每為李麗芬、王祖賢、張艾嘉、薛嶽、庾澄慶、趙傳、陳珊妮、齊氏姐弟、蘇打綠、王菲、蔡依林、蕭敬騰等藝人傳唱。實則,詞人李格弟,詞人童大龍,都是女詩人夏宇。有點吃驚吧?
  • 夏宇:甜蜜的復仇
  • 《路邊野餐》的靈魂旋律:李泰祥、三毛、李格弟及其他
    對,這不是木子美像所有文藝女青年一樣,黃慶綺是個怪女孩。她寫歌詞的時候,有另外一個筆名,叫做李格弟。李格弟這三個字,後來也成為華語音樂史上響噹噹的大師級名字。李格弟交上來的歌詞,題目是《告別》。李泰祥一看,操,寫得真好啊!然而,這是李格弟的第一首歌詞,歌詞的句式和《不要告別》這首原曲的旋律完全不搭啊。李泰祥心想,這歌名也許是上天暗示,既然這樣,我就和《不要告別》說一聲「告別」吧。
  • 夏宇:早出晚歸的抗疫技術人員
    夏宇  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夏宇是最先投入其中的專業技術人員之一。從1月19日開始,夏宇先後到長壽、巫山、萬州、大足、忠縣、榮昌、銅梁、九龍坡、渝北、巴南等區縣進行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和指導。其中參與指導處置巫山縣全市首例病例的調查,九龍坡區全市首例死亡病例的調查,巴南區全市首起企業聚集性疫情的處置,並對大足、榮昌、忠縣、銅梁的首例病例均進行了現場指導。  在此期間,夏宇從未休息過一天,每天都工作到晚上10點以後,有時候甚至是凌晨三四點。
  • 《新詩百年》 ‖ 夏宇
    夏宇,原名黃慶綺,筆名李格弟,
  • 夏宇的詩:謎底就是它自己
    不少學者以後現代的視角來解讀夏宇,確實把握住了她對「意義」的玩弄與解構,然而夏宇本人卻並不贊同「後現代」的標籤,她曾在一次座談中說:我所以為的核心其實跟這個概念[後現代]是不太一樣的,我不要去講那個後現代的去中心化,它簡單到就像我們吃蘋果,最後會碰到一個蘋果核,我們寫詩像吃蘋果,到最後會碰到一個核心……我其實是為這個蘋果核寫詩的,但我沒有辦法更深入地告訴你那是什麼東西,我只能告訴你那就是一個蘋果核
  • 開卷八分鐘:夏宇《88首自選》
    臺灣一位女作家,非常出名的,叫做夏宇,她最近出版了一本詩集,一本書,選了88首她自己的作品,很薄的一本書,是她從80年代一直過來的,她的作品,她出了不同的詩集,然後她從裡面選的每一本書,選了幾首,組成這本書,好小的書。夏宇是誰呢?
  • 馬家輝:夏宇的詩每一個字都很純粹
    臺灣一位女作家,非常出名的,叫做夏宇,她最近出版了一本詩集,一本書,選了88首她自己的作品,很薄的一本書,是她從80年代一直過來的,她的作品。她出了不同的詩集,然後她從裡面選的每一本書,選了幾首,組成這本書,好小的書。夏宇是誰呢?
  • 吳青峰與李格弟的《柔軟》:在愈加寒冷的天氣中,讓你感到溫暖
    這首歌由李格弟作詞,吳青峰作曲。對於李格弟,可能很多人都不了解。作為一名詩人,李格弟的文字很有特點。在她的文字裡,有種隱秘的意象,堪稱「駭人」。
  • 夏宇詩集(一)
    這個春天會一遍又一遍地讀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