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圖,想在雜亂的辦公室裡,給孩子(由於缺乏教具,請將這隻曾在其它教程出過場的小兔想像成孩子)拍個照,怎麼找到乾淨背景呢?
其實,「媽媽」的深色衣物就很不錯。只要把「孩子」放在身體正前方,靠近、放大,深色衣服就變成了接近純色的背景:
再亂的地方,你也能找出一小塊相對乾淨的地方吧?擰動變焦環,或者靠近一些,用取景框來聚焦、放大這片區域吧。
2. 曝光控制法
大家都知道,在日落、逆光等大光比場景,當相機寬容度不足時,會出現暗部變成全黑或亮部過曝變成全白的現象。而在拍人像時,我們也可以利用這一現象來創造純色背景。
以人臉為基準進行曝光,暗背景會曝光不足,變成純黑;而亮背景會過曝,變成純白。如果效果不夠明顯,再後期加對比度。
拍攝黑白人像,這個方法的效果更出眾:
反差不夠高?那就人為創造高反差。手頭有深色或淺色的衣服、床單之類的東西吧,掛上,讓人
再次應用這個辦法,讓背景曝光不足或過曝。如果效果不夠明顯,你還可以手動調整曝光補償,讓背景更黑或更白。
以下兩張圖,左圖的背景是黑色紗裙,而右圖背景是白色床單。由於過曝/曝光不足會「吃」掉紋理與細節,讓背景接近純色。
3. 閃燈壓光法
拍夜景的時候,大家都知道要儘量避免閃光燈,因為它只能照亮近處物體,而把稍遠一些的地方都變成一片漆黑;而在白天拍攝時,我們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利用閃光燈的這一特性,創造黑色背景。
前提是,你的閃光燈輸出功率足夠強勁,而且背景離人物也不算太近。對準人臉點測光,拍出來大概就是這種效果:
(左)壓光前;(右)壓光後
人臉的曝光始終是正常的,而背景漆黑的程度取決於你所調整的閃光燈輸出功率,閃光燈輸出功率越大,背景黑得就越徹底。
如果你不想要完全漆黑的背景,想保留一定的細節,那就多嘗試幾個不同的輸出功率吧。
4. 開大光圈法
嫌純色背景太單調?那就開大光圈,越大越好。光圈大到一定地步,不管是什麼背景,都會變成一團模糊的色彩。
這種簡單粗暴的暴力方法,消滅了一切幹擾景物,人物很突出;彩色模糊背景也比純色的單調背景好看,被稱為「糖水照」。
統統變成色塊,背景再亂也不怕
不過,這個方法對器材有一定要求。鏡頭的光圈要夠大,否則背景虛化不徹底;另外,哪怕是在相同的光圈值下,鏡頭的焦外虛化能力也有差異。
衡量鏡頭焦外虛化能力好與壞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鏡頭的二線性。
「好」鏡頭,二線性明顯,散景邊緣柔和,過渡自然;而「差」鏡頭的散景邊緣銳利,存在感過高,很容易讓畫面顯得亂:
(左)「好」鏡頭;(右)「差」鏡頭
也就是說,要用「開大光圈法」,你必須得有一個光圈足夠大,同時二線性也不明顯的好鏡頭。
哪怕是你有了好鏡頭,也別總是濫用這一方法。對它產生依賴性,拍啥都用大光圈,會嚴重影響你的創造力,阻礙你拍攝水平的提升。
5. 遠距縱深法
光圈不夠大,虛化不夠好?那就讓背景離人物遠一些。
選擇一個具有較大縱深的空間作為背景(如道路、走廊等),光圈稍開大,使人物身邊範圍的景物清晰,稍遠處景物開始出現模糊。
這種背景具有出眾的縱深感,也保留了較多背景信息,使畫面更具內涵,比單純開大光圈讓背景變成一團漿糊好得多。
你只需要注意,不要讓人物周邊的清晰範圍內出現過多幹擾景物就可以了。
6. 仰天俯地法中國的很多地區,人口密度在世界上都算是名列前茅。在外拍的時候,你最大的麻煩,很可能就是身邊茫茫多的「其他人」:
不打碼,你都不知道誰才是照片主角
在這種情況下,不妨試試把天空當背景吧!周圍人再多也不怕——我就不信他們能上天!
低角度仰拍,以天空作為背景,只要周圍沒有過多的建築,背景一般比較乾淨簡潔,幹擾景物較少;如果天氣很好,藍天白雲,這樣的背景不僅簡潔,而且還很美。
以天空作為背景,你需要注意控制曝光。
尤其是在光照強烈的晴天,以天空作為背景,畫面可能光比較大。你需要以人臉為基準進行曝光,以保證人臉不黑。
這樣做的後果是天空可能會過曝,所以人在畫面中佔的比例要大些——過曝部分過多的畫面,總是不大好看。
下圖的過曝天空較少,畫面效果明顯更好
其實,仰拍法的背景也不一定非得是天空不可。
仰拍的背景景物,可以是上方的樹叢、屋頂.只要能夠保持背景元素相對單一、簡潔就行了。
這樣,還能有效地減少大光比問題,降低曝光控制的難度。
以地面作為背景進行俯拍,也可以達到排除周圍人群幹擾的效果,而且還不存在曝光控制的難題。
你需要找一片比較乾淨,而且相對美觀的地面,如草坪,落葉堆等;然後就是最難的一點,說服你的拍攝對象躺在地上..
如果你選擇的地面不夠簡潔,雜亂景物很多,哪怕是你能說服拍攝對象躺下去,拍出來的照片效果往往也不夠好:
一、拍攝出整體清晰的泛焦效果當想要整個場景達到清晰的泛焦效果,光圈設置為F9-F11左右,把焦段縮到最小(廣角段),並把對焦點設置在畫面中間偏下一點的位置。
二、長時間曝光時(拍河流)流水在長曝光時會變得霧化,因此對焦點需要放在畫面中靜止固定不動的物體上。
三、近景和遠景距離過大當畫面中近景遠景距離太大時,把對焦點放在近景進行對焦,因為近景通常比較大和搶眼。
四、近距離拍攝花卉近距離拍攝花卉的特寫鏡頭,焦點應該清晰的落在花芯的部位。此時放大的花的特寫照片中,原來顏色鮮豔的花瓣多數情況下成為陪襯,而花芯中嬌嫩的花蕊以極其規律的排列,成為焦點。(一定要記得用三腳架哦)
五、拍攝人像特寫眼睛是拍攝人像對焦點的第一選擇,拍攝人物正面,人物的眼睛都處於同一個平面,對焦任何一隻眼睛都可以。當拍攝人物側面的時候,這個時候眼睛的位置肯定是一前一後的,選擇靠前的一隻眼睛進行對焦。
六、拍攝人像全身在拍攝包括人物全身的肖像以及環境肖像時,我們無法明確精確的對焦人眼,為了快速便捷地選擇焦點的關鍵,就是以人物的頭部作為對焦點了。
七、拍攝山的局部當用長焦距鏡頭,拍攝某一座山峰的局部時候,通常是由於山峰的某處特徵吸引了我們,比如秋季草坡上的一棵金黃亮麗的白樺,或者凸起來的巖石,選擇這些明顯的特徵作為對焦點。
有時候景物的反差較弱,經常會造成照相機自動對焦的失誤,此時應該選擇反差較高的地方對焦。
八、拍攝山脈全景最好是選擇山脈的最高峰作為對焦點拍攝,比如山脈的主峰。由於它是距離照相機最遠的地方,需要照相機對焦無窮遠處,也稱無窮遠對焦。
我們先來看一下原圖和效果圖。
原圖:
效果圖:
現在開始說一下詳細的操作步驟:
1.將素材原圖拖進PS中,新建圖層為圖層1。
2.作圓。
選擇工具欄的橢圓工具,將滑鼠放在瞳孔中心位置,滑鼠左鍵按住,按shift+alt,保持滑鼠按住狀態,往外拉出一個正圓,剛好覆蓋眼珠就可以,如下圖。
3.改色。
點開上邊欄的填充,選擇第三個漸變填充。
這裡做一下小說明,很多人可能在做角度漸變圓的時候,會發現有一條分界線,如下圖,和白色沒有很好的融合。
其實這個問題出現,是因為漸變兩端的色差太大,而兩端之間是沒有過渡。
所以這個時候,只需要在其中一段點一下,添加一個顏色,這個顏色設置為另一端的顏色就可以。如下圖,我在粉色端最右邊,加了一個白色,這樣做出來的圓就是兩色融合的。
這裡我選了紫粉色系的漸變色填充,填充方式選角度,如下圖。
4.將顏色融合到眼睛上。
選中橢圓1圖層,修改圖層的混合模式為疊加。
修改橢圓的填充角度。為了將紫粉色作為眼睛主色,所以這裡我把角度設置為-176,也可以扭動移動角度後面的圓來調整角度。
5.擦去多餘部分。
點擊圖層欄下標,建立圖層蒙版。用柔邊圓黑色畫筆,將超出眼珠部分的漸變色抹去,如下圖。
6.同樣的方法做好另一隻眼睛,得到如下圖效果。
7.這樣得到的眼珠顏色,非常絢麗。很適合最為海報或者科技感的人物眼睛,但是作為普通人,可能會太誇張。這個時候你只需要按shift同時選中這兩個圖層,調整一下圖層欄上方的不透明度就可以。最終得到如下圖效果。
最後讓我們看一下效果圖。
總結簡化一下,1分鐘搞定美瞳效果:
1.按住shift+alt,拖動滑鼠,快速建正圓。
2.修改填充為漸變顏色,填充方式角度。
3.改圖層混合模式為疊加。
4.添加蒙版,抹去多餘部分。
5.修改不同明度,減淡眼珠顏色,完成。
感覺一分鐘可能都不需要, 就是這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