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如何帶動產業鏈變革?這些公司這樣做!

2020-12-25 騰訊網

編輯 |芮天舒

排版 |袁彪

「沒喝完的珍珠奶茶應該怎麼處理?」「沒吃完的湯麵和一次性餐盒,屬於廚餘垃圾、可回收物還是其他垃圾?」隨著《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11月1日起實施,南京垃圾分類正式進入「實戰」階段,「垃圾分類」再次成為人們熱議話題。

不僅是在南京,在中國多個地方,垃圾分類正在成為新風尚,扔垃圾從一件「隨手的事兒」變成「需要好好琢磨一下的事兒」。在各地推進垃圾分類的過程中,不少企業意識到垃圾分類產業既是保護綠水青山的公益事業,其中也蘊含著發展機遇。

在它們的努力研發下,智能回收機、垃圾分類小程序、厭氧微生物降解系統……一眾「黑科技」產品應運而生,讓更多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成為再生資源。這一過程也促使著中國的垃圾分類產業逐步走向成熟,更具社會、經濟、生態等多方面的效益。

未來10年垃圾分類產業規模將達4000億

垃圾分類是對垃圾收集處置傳統方式的改革,是對垃圾進行有效處置的一種科學管理方法。

近年來,我國加速推行垃圾分類制度,2017年初,發改委及住建部聯合下發《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要求在46個試點城市先行先試生活垃圾強制分類。2019年6月,《關於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相繼發布,要求到2020年,46個重點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同時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系統。

有觀點認為,垃圾分類將進一步釋放循環經濟的市場,再生資源產業、固廢處理產業、垃圾分揀產業、環衛設施產業將迎來紅利期。

安信證券有研究報告測算,到2020年垃圾分類服務全國市場規模超過610億元。源頭和中間環節理順後,完成分類的生活垃圾將湧向末端,對末端處理能力提出挑戰。安信證券研究報告認為「十三五」期間餐廚垃圾處理設施投資市場規模達千億級別。東方證券有研究報告指出,以上海模式向全國城市人口推廣,中國分類垃圾市場規模超過1960億元。而據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環保聯盟理事長張益估算,未來10年,垃圾分類帶動的產業規模大概有4000億元。

龐大的市場空間吸引了投資人和創業者紛紛進場,成為當下創投行業的一大熱門。企查查數據顯示,過去十年來我國垃圾分類處理相關的企業註冊量不斷增長,2010年的註冊量是6000家,此後年註冊量穩步增長,2019年的註冊量為11.3萬,同比增長52.7%。相比十年前,年註冊量增長了18倍。

人工智慧讓垃圾不再「分不清」

垃圾分類有利於保護環境,可由於人為處理較為複雜、意識和習慣未形成,「垃圾分類難」深深困擾著大眾。不少企業看到了這一痛點,引入人工智慧,推出垃圾智能回收箱、垃圾分類機器人等產品可助力垃圾分類。

作為早期進入該賽道的中國企業,創立於江蘇徐州的江蘇萬德福公共設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萬德福」)在今年推出了使用百度EasyDL平臺訓練的帶有AI識別模塊的智能垃圾桶設備。

江蘇萬德福工作人員介紹說,「由於上海市推出的廚餘垃圾回收要求是廚餘垃圾裡不能摻雜其他垃圾。我們針對這點研發了新產品,用於居民投遞的設備上。」藉助AI細分領域的深度學習技術,機器可以分辨居民投遞的廚餘垃圾裡面是否有其他垃圾,如果識別出來後機器會把信息直接上報給該居民和運營人員進行提醒。

除了應用於居民投放垃圾的AI識別,現階段的「智能環保」還被應用在垃圾回收再利用的分揀步驟。江蘇萬德福工作人員表示:「將廚餘垃圾回收後需要再做分類。比如有些可以發酵作為肥料的,我們要分揀出來。這裡也是使用了AI快速訓練出模型進行識別,識別後根據圖片上的位置,把它抓取出來,也加大了資源再利用的效率。」

「黑科技」讓廚餘垃圾變廢為寶

據了解,中國生活垃圾具有「三高一低」的特點,即高含水率、高雜性、高有機物含量和低熱值。國人的飲食習慣使得廚餘垃圾等大約佔了50%-60%的垃圾量,這一類溼垃圾含水率高、熱值低,需經堆放5至7天,排出垃圾總量20%-25%的水分,熱值才能達到最合適的燃燒條件。

針對中國廚餘垃圾的特點,一些企業正在不斷探索。在南京市的江北廢棄物綜合處置中心,餐廚垃圾車進入2道門才能傾倒垃圾,垃圾進入流水線後的全封閉環境避免了腐臭氣體外洩。兩個碩大的厭氧發酵罐體在消化垃圾的同時,可產生沼氣用於發電。這裡提取的廢油用於毛油提煉,廢水則進行深度處理。整個處理流程實現了對垃圾的「吃幹榨淨」。

南京環境集團江北處置中心負責人徐繼超介紹,這裡是南京首座大型餐廚垃圾處置設施點,目前日處理餐飲和廚餘垃圾總規模為650噸。最近他們又新增日處理500噸廚餘垃圾處理線。二期還將新增日處理200噸餐廚垃圾的規模,預計明年建成。全部投產後,利用沼氣可年發電2700萬度,相當於13萬家庭一年的用電量。

在深圳,朗坤環境集團投資、建設、運營的廣州東部生物質綜合處理廠項目日夜運轉。工廠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我們主要處理餐飲垃圾、廚餘垃圾等,採用預處理+聯合厭氧消化+綜合利用的工藝。目前針對廣州市中心六區的籤約處理規模為餐飲垃圾400噸、廚餘垃圾600噸,還有其他各類生物質廢棄物共2040噸,是目前全球最大城市有機垃圾處理項目。」

如何解決廚餘垃圾雜質多、成分複雜的問題?工廠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廚餘垃圾運到我們這裡後要首先進行除雜,這是廚餘垃圾處理各環節中最困難的。我們採取的辦法是進行高壓壓榨分選。目的是實現廚餘垃圾的乾濕分離,得到溼組分(有機質)及幹組分(雜質)。」

廠區採用自動超高壓垃圾壓榨裝置,分離之後的垃圾就可以實現變廢為「寶」了,其中,溼組分用於厭氧發酵,厭氧發酵環節產生的沼氣可轉化為電能;厭氧發酵的沼渣脫水後,可加工為生物肥料原料。幹組分則用於焚燒發電。

「網際網路+」讓舊塑料瓶重獲新生

聯合國環境署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年生產飲料瓶要消耗近1700萬桶原油,每年有1300萬噸塑料垃圾流入海洋,約有1500萬隻海洋生物因塑料垃圾死亡。全球每分鐘賣出100萬個飲料瓶,而塑料在自然環境中分解需要450年之久。

那麼我們丟棄的塑料瓶真的沒有利用空間嗎?位於北京市順義區的盈創再生資源回收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會告訴你,絕對不是這樣。

將一隻空的塑料瓶放入盈創製造的H-31飲料瓶智能回收機,只見瓶子在回收機裡轉了幾個圈,便掉進了回收倉。但是,如果放進回收機的是一隻沒喝完的瓶子,就不會掉進回收倉。原來,這臺回收機能夠感應瓶子重量。將回收的空瓶子壓縮,可以減少工人的清理成本,提高回收效率。

回收完成之後,用戶可以選擇捐贈或是領優惠券、獲得返利,選擇優惠券也無需下載手機應用,通過微信小程序即可完成從退瓶到兌換積分的全過程。

消費者的參與到此為止。然而對於回收機裡的塑料瓶來說,這只是它再生旅程的第一步。

這些塑料瓶將運輸到分揀站進行分揀打包,壓成瓶磚進入盈創再生工廠。分揀流程可以將一隻飲料瓶分成3部分。其中,瓶身部分可以實現「瓶到瓶」的平級轉換,回收再生之後,還是食品級,還能裝飲品。但是瓶蓋和標籤則不行。盈創對收回的瓶子進行自動分選之後,將瓶蓋和標籤剔除出去,以其他方式進行處理。最後進入到再生工廠的,主要是PET(聚對苯二甲酸類塑料)飲料瓶。

現在,中國塑料瓶年消費量超過500萬噸,約為2000億個,居世界首位。盈創每年處理廢舊PET飲料瓶5萬噸,相當於節約石油30萬噸。

定期回收對過期藥進行無害化處理

2016年6月,新版《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發布,家庭過期藥品赫然在列。藥品一旦過期,不僅會失去治療作用,還有可能對人體產生危害。而過期藥品如果與普通生活垃圾一起丟棄焚燒,則會嚴重危害環境,導致土壤和水源裡的抗生素等藥物成分超標。

過期藥品危害很大,但國內對過期藥品的處理顯得力度不足。《中國家庭過期藥品回收白皮書》顯示,中國約有78.6%的家庭備有「小藥箱」,其中八成以上家庭沒有定期清理的習慣,很少有人知道如何正確處理家庭過期藥。

即使回收過期藥品面臨許多困難,但有心人並未放棄。從2004年開始,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都會在每年3月和8月的13日至31日間舉辦過期藥品回收活動。目前,廣藥累計回收過期藥品1500餘噸。

回收的過期藥品將被密封打包,貼上標籤、註明回收點、經手人、回收單位以及回收日期,通過危險品運輸專車集中運輸到棄置廢物處理工廠,經由專業人員處理,投入熱解氣化焚燒爐進行無害化處理。

未來入局垃圾分類產業可以這樣做

目前,在我國600多座城市中,2/3的城市已陷入「垃圾圍城」困境,垃圾的前端分類越細,成本越高。如何找到「消化」這些成本的出口,使垃圾真正變廢為寶,是將垃圾分類這項工作進行到底的關鍵。這既需要在前端進行恰當的分類,也需要在後端因勢利導,鼓勵社會各界把分垃圾當成分資源,利用各種技術手段,實現從垃圾分類、分揀、分運到分用、分發、分利的轉變。

那麼如何通過市場這隻無形之手,讓更多的社會力量加入垃圾分類處置,加快提高與前端分類相匹配的處理能力?

有觀點認為,應加快以資源化利用為主的垃圾處置設施規劃建設,加快建立與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相匹配的分類處理系統,滿足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需求。鼓勵環衛、再生資源龍頭企業依託現有垃圾收運處理和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體系,通過延伸產業鏈參與資源化利用,提升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水平。積極推廣「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再生資源回收模式,讓垃圾分類分出「價值」。

END

相關焦點

  • 我分類 我承諾|「小家」帶動「大家」 共同參與垃圾分類
    主動參與社區垃圾分類活動帶動身邊家人親友開展垃圾分類自覺成為垃圾分類的踐行者、宣傳者、引領者各級婦聯、最美家庭、巾幗志願者紛紛發起形式多樣的垃圾分類活動跟著小編的腳步一起來看看海澱區和密雲區社區開展垃圾分類以來,王海燕身體力行積極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一方面她引導帶動母親和孩子加入到社區垃圾分類志願服務中,另一方面在她們祖孫三代的宣傳實踐引領下,晨月園社區垃圾分類從原來的十幾名志願者發展到現在上千個家庭積極響應。
  • 自編分類順口溜,帶動同學和鄰裡齊參與……丨垃圾分類,這名小學生...
    「垃圾分類就是好,藍紅黃綠乾濕分。藍色回收又能賣,紅色有毒又有害。綠色剩菜瓜果皮,黃灰桶裡放其他。人人一定要記下,美化環境靠大家。」日前,在平房區寶融福園小區的垃圾分類投放點旁邊,哈市友協第二小學五年級的小學生張馨雅和同學們用自編垃圾分類順口溜,向過小區居民們宣講著垃圾分類的知識。別看張馨雅只是一個五年級的小學生,但她可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垃圾分類工作老將。
  • 如果給A股市場做垃圾分類,哪些公司是有害垃圾?
    垃圾分類這個話題曾火熱一時,因為這個原因成為了朋友圈裡的「網紅」。據說指導垃圾分類的小區大媽、在垃圾工作站工作數十年的人都變成了「專業人才」,懂得垃圾分類知識,成了一種稀缺的能力。反過來看,只要避開這些質量差的公司,投資也就成功了一半。這就是為什麼在股市裡,那些懂得分辨、挑選股票的大神,也是一樣受人尊重。今天,我們新推出的《股票投資入門30講》的課程導師,伍治堅老師就是這樣一位股市大神。
  • 垃圾圍城怎麼辦?垃圾產業鏈不賺錢是難題
    儘管政府越來越重視生活垃圾的後端處理,但是現實中如何算好「經濟帳」和「環保帳」顯得更為必要,否則政策推行會遭遇羈絆甚至夭折。固廢處置產業鏈垃圾分類的直觀效果是幹垃圾變少,溼垃圾的分類處理量、可回收物利用量增加。程會強認為,垃圾分類影響最大的是對傳統垃圾處理方式的革新,要根據不同垃圾的特性和地域條件選擇適應環境的處置方式。
  • 垃圾分類首日 我們這樣做
    「我家孩子現在比我還明白怎麼給垃圾分類,每天上學前,自己拿著垃圾袋去對應的垃圾桶投放,這肯定跟每天放學就和小朋友跑到公園玩兒飛行棋有關係。」公園?飛行棋?記者來到河北區寧園街垃圾分類主題公園之後,這些「問號」迎刃而解。
  • 垃圾分類看看這些城市怎麼做臺北有這樣的"音樂垃圾車"
    臺北居住區內設置的分類垃圾桶。連日來,本報推出聚焦「垃圾分類新時尚」系列報導,報導了垃圾分類的「上海經驗」,探尋上海如何打贏垃圾分類「攻堅戰」,破解垃圾收集的難點、痛點問題,讓市民自覺主動參與垃圾分類。
  • 城管局:垃圾分類「從娃娃抓起」
    公司垃圾分類宣傳員走進如皋泗陽北京路實驗學校,為校園裡的師生們開展了垃圾分類學習教育活動,將垃圾分類綠色環保意識深植學生心中,讓垃圾分類「從娃娃抓起」。  「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三個垃圾桶人偶亮相教室,一瞬間小朋友們就沸騰了。垃圾分類宣傳員通過PPT講解、實例解析、播放宣傳片等多種方式,為在場的同學認真講解垃圾減量、垃圾分類的基本常識,號召師生們共同參與到保護環境的行動中來。  通過回答一個問題、描繪一幅圖畫、學會扔一次垃圾等多種形式,學生們了解和掌握了生活中垃圾的種類。
  • 垃圾分類 溫州在行動(三)鹿城垃圾分類新探索
    記者 陳成廣:我現在的位置在新田園小區,在我身邊,有這樣一套智能分類垃圾桶,而據鹿城行政執法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像這樣的垃圾桶,已經在溫州的6個小區,全面的投入使用。新田園片區是鹿城區創建的第一個垃圾分類示範片區,涵蓋新田園、大自然等5個社區,記者也在一處投放點看到這裡的居民已經逐漸形成了垃圾分類的意識。
  • 大件垃圾如何處理?無人指導怎麼辦?垃圾分類五大難題如何破
    沒地兒扔的大件垃圾如何處理?無人指導分類時怎麼辦?……在推進垃圾分類的過程中,各社區普遍存在著一些難題和薄弱環節。針對這些問題和居民疑慮,記者近日分別探訪了通州區永順鎮和西城區德勝街道。永順鎮垃圾減量效果明顯,實行垃圾分類一個月來,僅處理其他垃圾一項,全鎮每天就減量近20噸,累計減量約500噸;德勝街道轄區20個社區,居民超過4萬戶,房屋產權類型繁多,儘管如此,垃圾分類工作仍井井有條。這些地方推進垃圾分類的一些做法,或可為其他社區提供借鑑。指導員下班後誰來負責垃圾分類?
  • 已有6地加入到垃圾分類行列 垃圾分類概念股有哪些?
    「垃圾也有家,分類靠大家」「垃圾變成寶,分類少不了」。自從北京5月1日開始實施垃圾分類以來,大街小巷均可看到類似這樣的宣傳標語。截至目前,已有北京等6地加入到垃圾分類行列,年內還有10城在路上。
  • 海口秀英區開展垃圾分類演練,試點小區這樣做→
    7月29日,在海口市園林環衛局、秀英區政府、區環衛局指導下,海口玉禾田環衛公司在秀英區開展了垃圾分類工作驗收演練,從垃圾分類設備投放、宣傳、人員配備、垃圾轉運等方面做足試點前各項準備,其中有的「三無」小區試點已經採取人員督導、競賽獎勵等方式進行垃圾分類嘗試,民眾積極參與,氛圍良好。
  • 七旬「守桶員」垃圾分類很精心 夫妻以身作則帶動鄰裡
    原標題:七旬「守桶員」垃圾分類很精心 單爪鐵鉤、雙爪鐵鉤、手持破袋小刀片、水桶臉盆、木質小坡道……這是豐臺區南苑街道槐房社區大泡子4號樓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守桶員」李傳芝的「神器」。「都是老伴兒幫我做的,他是我的編外『守桶員』,垃圾分類是件『重要的小事』,每個人都不能旁觀!」李傳芝告訴記者。
  • 這個街道的垃圾分類,憑啥示範全市?
    「南京垃圾分類起步很早,但過去多年主要靠行政命令推動。」王永懷說,採取市場化模式,從入戶宣傳指導、分類垃圾的專線運輸等全過程都由專業公司來做,「後來細細比較,市場化模式的運行成本並不高於之前行政命令推動下的運行成本,但效果要遠遠好於之前。」就這樣,垃圾分類的市場化模式在堯化街道走出了第一步且一直延續至今。
  • 北京:垃圾分類凸顯「工」力量
    在市總帶動下,北京市各級工會和職工也紛紛組織垃圾分類培訓,提升職工的垃圾分類水平。海澱區環衛中心的工人靳海軍多次參與區總工會組織的垃圾分類知識學習,通過反覆看圖、看視頻、做試卷,成了垃圾分類達人。在日常工作中,靳海軍常向路人展示垃圾分類的方法與注意事項,「我們有義務把這個宣傳出去。」
  • 大棒骨不屬於廚餘垃圾?這些垃圾分類問題官方回應了
    青島新聞網6月18日訊(記者 李倍)大棒骨屬於什麼垃圾?廚餘垃圾將如何處理?今天,市環境衛生管理處副處長、市市政公用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宋霽做客青島政務網「網絡在線問政」,就我市生活垃圾分類中市民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
  • 垃圾分類做得好,居民們收到榮譽證書和「過年大禮包」
    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成效,除了宣傳引導,還有居民們的理解支持和參與。12月18日,渝中區大溪溝街道聯合第三方環保企業共同表彰了10餘位社區居民,感謝他們對生活垃圾分類作出的貢獻。現場,記者採訪了獲得表彰的王慶華,她家住大溪溝街道華福巷49號,別看已經76歲,可是社區裡垃圾分類的積極分子。
  • 垃圾分類從頭疼到閉眼都會 秒懂垃圾分類絕招
    比如將易腐有機成分為主的廚餘垃圾單獨分類,為垃圾堆肥提供優質原料,生產出優質的有機肥,這樣有利於改善土壤肥力,減少化肥施用量;把有害垃圾分類出來,減少了垃圾中的重金屬、有機汙染物、致病菌的含量,有利於垃圾的無害化處理,即減少了垃圾處理的水、土壤、大氣汙染風險。再生資源利用進行垃圾分類,也可以讓再生資源重複循環利用,節約原生資源。
  • 零陵區七裡店小學: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垃圾分類 從我做起
    零陵區七裡店小學: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 垃圾分類 從我做起 2020-12-21 09:05
  • 北京垃圾分類首周,分得如何?[圖]
    中國網 楊佳 攝影生活垃圾分類標誌亮相,垃圾轉運車噴塗換上「新裝」,「四桶」齊全的分類投放點就緒……5月1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下稱《條例》)正式施行。如今,《條例》施行已滿一周,社區執行得如何?分類垃圾如何運送?如何建立長效機制?《工人日報》記者進行了一番探訪。
  • 北京實行垃圾分類新規,有舞臺施工的劇院如何引導分類?
    新京報訊(記者 劉臻)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有關規定將在5月1日起開始實施,那除了生活垃圾之外,劇場這類未來會定期舉辦大型活動而產生非生活類垃圾的公共場所,如何引導觀眾及工作人員做好垃圾分類?新京報記者採訪了國家大劇院行政事務部部長王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