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芮天舒
排版 |袁彪
「沒喝完的珍珠奶茶應該怎麼處理?」「沒吃完的湯麵和一次性餐盒,屬於廚餘垃圾、可回收物還是其他垃圾?」隨著《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11月1日起實施,南京垃圾分類正式進入「實戰」階段,「垃圾分類」再次成為人們熱議話題。
不僅是在南京,在中國多個地方,垃圾分類正在成為新風尚,扔垃圾從一件「隨手的事兒」變成「需要好好琢磨一下的事兒」。在各地推進垃圾分類的過程中,不少企業意識到垃圾分類產業既是保護綠水青山的公益事業,其中也蘊含著發展機遇。
在它們的努力研發下,智能回收機、垃圾分類小程序、厭氧微生物降解系統……一眾「黑科技」產品應運而生,讓更多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成為再生資源。這一過程也促使著中國的垃圾分類產業逐步走向成熟,更具社會、經濟、生態等多方面的效益。
未來10年垃圾分類產業規模將達4000億
垃圾分類是對垃圾收集處置傳統方式的改革,是對垃圾進行有效處置的一種科學管理方法。
近年來,我國加速推行垃圾分類制度,2017年初,發改委及住建部聯合下發《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要求在46個試點城市先行先試生活垃圾強制分類。2019年6月,《關於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相繼發布,要求到2020年,46個重點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同時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系統。
有觀點認為,垃圾分類將進一步釋放循環經濟的市場,再生資源產業、固廢處理產業、垃圾分揀產業、環衛設施產業將迎來紅利期。
安信證券有研究報告測算,到2020年垃圾分類服務全國市場規模超過610億元。源頭和中間環節理順後,完成分類的生活垃圾將湧向末端,對末端處理能力提出挑戰。安信證券研究報告認為「十三五」期間餐廚垃圾處理設施投資市場規模達千億級別。東方證券有研究報告指出,以上海模式向全國城市人口推廣,中國分類垃圾市場規模超過1960億元。而據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環保聯盟理事長張益估算,未來10年,垃圾分類帶動的產業規模大概有4000億元。
龐大的市場空間吸引了投資人和創業者紛紛進場,成為當下創投行業的一大熱門。企查查數據顯示,過去十年來我國垃圾分類處理相關的企業註冊量不斷增長,2010年的註冊量是6000家,此後年註冊量穩步增長,2019年的註冊量為11.3萬,同比增長52.7%。相比十年前,年註冊量增長了18倍。
人工智慧讓垃圾不再「分不清」
垃圾分類有利於保護環境,可由於人為處理較為複雜、意識和習慣未形成,「垃圾分類難」深深困擾著大眾。不少企業看到了這一痛點,引入人工智慧,推出垃圾智能回收箱、垃圾分類機器人等產品可助力垃圾分類。
作為早期進入該賽道的中國企業,創立於江蘇徐州的江蘇萬德福公共設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萬德福」)在今年推出了使用百度EasyDL平臺訓練的帶有AI識別模塊的智能垃圾桶設備。
江蘇萬德福工作人員介紹說,「由於上海市推出的廚餘垃圾回收要求是廚餘垃圾裡不能摻雜其他垃圾。我們針對這點研發了新產品,用於居民投遞的設備上。」藉助AI細分領域的深度學習技術,機器可以分辨居民投遞的廚餘垃圾裡面是否有其他垃圾,如果識別出來後機器會把信息直接上報給該居民和運營人員進行提醒。
除了應用於居民投放垃圾的AI識別,現階段的「智能環保」還被應用在垃圾回收再利用的分揀步驟。江蘇萬德福工作人員表示:「將廚餘垃圾回收後需要再做分類。比如有些可以發酵作為肥料的,我們要分揀出來。這裡也是使用了AI快速訓練出模型進行識別,識別後根據圖片上的位置,把它抓取出來,也加大了資源再利用的效率。」
「黑科技」讓廚餘垃圾變廢為寶
據了解,中國生活垃圾具有「三高一低」的特點,即高含水率、高雜性、高有機物含量和低熱值。國人的飲食習慣使得廚餘垃圾等大約佔了50%-60%的垃圾量,這一類溼垃圾含水率高、熱值低,需經堆放5至7天,排出垃圾總量20%-25%的水分,熱值才能達到最合適的燃燒條件。
針對中國廚餘垃圾的特點,一些企業正在不斷探索。在南京市的江北廢棄物綜合處置中心,餐廚垃圾車進入2道門才能傾倒垃圾,垃圾進入流水線後的全封閉環境避免了腐臭氣體外洩。兩個碩大的厭氧發酵罐體在消化垃圾的同時,可產生沼氣用於發電。這裡提取的廢油用於毛油提煉,廢水則進行深度處理。整個處理流程實現了對垃圾的「吃幹榨淨」。
南京環境集團江北處置中心負責人徐繼超介紹,這裡是南京首座大型餐廚垃圾處置設施點,目前日處理餐飲和廚餘垃圾總規模為650噸。最近他們又新增日處理500噸廚餘垃圾處理線。二期還將新增日處理200噸餐廚垃圾的規模,預計明年建成。全部投產後,利用沼氣可年發電2700萬度,相當於13萬家庭一年的用電量。
在深圳,朗坤環境集團投資、建設、運營的廣州東部生物質綜合處理廠項目日夜運轉。工廠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我們主要處理餐飲垃圾、廚餘垃圾等,採用預處理+聯合厭氧消化+綜合利用的工藝。目前針對廣州市中心六區的籤約處理規模為餐飲垃圾400噸、廚餘垃圾600噸,還有其他各類生物質廢棄物共2040噸,是目前全球最大城市有機垃圾處理項目。」
如何解決廚餘垃圾雜質多、成分複雜的問題?工廠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廚餘垃圾運到我們這裡後要首先進行除雜,這是廚餘垃圾處理各環節中最困難的。我們採取的辦法是進行高壓壓榨分選。目的是實現廚餘垃圾的乾濕分離,得到溼組分(有機質)及幹組分(雜質)。」
廠區採用自動超高壓垃圾壓榨裝置,分離之後的垃圾就可以實現變廢為「寶」了,其中,溼組分用於厭氧發酵,厭氧發酵環節產生的沼氣可轉化為電能;厭氧發酵的沼渣脫水後,可加工為生物肥料原料。幹組分則用於焚燒發電。
「網際網路+」讓舊塑料瓶重獲新生
聯合國環境署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年生產飲料瓶要消耗近1700萬桶原油,每年有1300萬噸塑料垃圾流入海洋,約有1500萬隻海洋生物因塑料垃圾死亡。全球每分鐘賣出100萬個飲料瓶,而塑料在自然環境中分解需要450年之久。
那麼我們丟棄的塑料瓶真的沒有利用空間嗎?位於北京市順義區的盈創再生資源回收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會告訴你,絕對不是這樣。
將一隻空的塑料瓶放入盈創製造的H-31飲料瓶智能回收機,只見瓶子在回收機裡轉了幾個圈,便掉進了回收倉。但是,如果放進回收機的是一隻沒喝完的瓶子,就不會掉進回收倉。原來,這臺回收機能夠感應瓶子重量。將回收的空瓶子壓縮,可以減少工人的清理成本,提高回收效率。
回收完成之後,用戶可以選擇捐贈或是領優惠券、獲得返利,選擇優惠券也無需下載手機應用,通過微信小程序即可完成從退瓶到兌換積分的全過程。
消費者的參與到此為止。然而對於回收機裡的塑料瓶來說,這只是它再生旅程的第一步。
這些塑料瓶將運輸到分揀站進行分揀打包,壓成瓶磚進入盈創再生工廠。分揀流程可以將一隻飲料瓶分成3部分。其中,瓶身部分可以實現「瓶到瓶」的平級轉換,回收再生之後,還是食品級,還能裝飲品。但是瓶蓋和標籤則不行。盈創對收回的瓶子進行自動分選之後,將瓶蓋和標籤剔除出去,以其他方式進行處理。最後進入到再生工廠的,主要是PET(聚對苯二甲酸類塑料)飲料瓶。
現在,中國塑料瓶年消費量超過500萬噸,約為2000億個,居世界首位。盈創每年處理廢舊PET飲料瓶5萬噸,相當於節約石油30萬噸。
定期回收對過期藥進行無害化處理
2016年6月,新版《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發布,家庭過期藥品赫然在列。藥品一旦過期,不僅會失去治療作用,還有可能對人體產生危害。而過期藥品如果與普通生活垃圾一起丟棄焚燒,則會嚴重危害環境,導致土壤和水源裡的抗生素等藥物成分超標。
過期藥品危害很大,但國內對過期藥品的處理顯得力度不足。《中國家庭過期藥品回收白皮書》顯示,中國約有78.6%的家庭備有「小藥箱」,其中八成以上家庭沒有定期清理的習慣,很少有人知道如何正確處理家庭過期藥。
即使回收過期藥品面臨許多困難,但有心人並未放棄。從2004年開始,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都會在每年3月和8月的13日至31日間舉辦過期藥品回收活動。目前,廣藥累計回收過期藥品1500餘噸。
回收的過期藥品將被密封打包,貼上標籤、註明回收點、經手人、回收單位以及回收日期,通過危險品運輸專車集中運輸到棄置廢物處理工廠,經由專業人員處理,投入熱解氣化焚燒爐進行無害化處理。
未來入局垃圾分類產業可以這樣做
目前,在我國600多座城市中,2/3的城市已陷入「垃圾圍城」困境,垃圾的前端分類越細,成本越高。如何找到「消化」這些成本的出口,使垃圾真正變廢為寶,是將垃圾分類這項工作進行到底的關鍵。這既需要在前端進行恰當的分類,也需要在後端因勢利導,鼓勵社會各界把分垃圾當成分資源,利用各種技術手段,實現從垃圾分類、分揀、分運到分用、分發、分利的轉變。
那麼如何通過市場這隻無形之手,讓更多的社會力量加入垃圾分類處置,加快提高與前端分類相匹配的處理能力?
有觀點認為,應加快以資源化利用為主的垃圾處置設施規劃建設,加快建立與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相匹配的分類處理系統,滿足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需求。鼓勵環衛、再生資源龍頭企業依託現有垃圾收運處理和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體系,通過延伸產業鏈參與資源化利用,提升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水平。積極推廣「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再生資源回收模式,讓垃圾分類分出「價值」。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