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先前從來沒同意過出席頒獎典禮和晚宴啥的,但一聽這次活動地點是澳門,我稍微扭捏了一下就答應了。為什麼?上回春節來澳門時我就只是為了帶娃(此處沒有對兒子的怨言牢騷,帶娃的目的當然只是為了帶好娃),唯一滿足私慾的舉動只不過是半夜跑去吃了碗日本拉麵而已……留下了一大攤遺憾。
為什麼那麼遺憾?對於一個美食愛好者來說,澳門絕對是值得專程拜訪的地方。這裡有國內前三的酒店中餐廳、有國內獨此一地的葡國菜、有僅略輸粵港的早茶宵夜、各種正點的東西方特色料理,還有方便回去散發的各種手信……來而不大吃一番有種過家門而不入的感覺。
無論是飛機上的雜誌,還是澳門機場的大型廣告,都有「2018澳門美食年」和「澳門·創意城市美食之都」的內容。一方面迎合年輕人群喜好,打造娛樂場外的到訪目的;一方面也是借鑑了泰國曼谷近幾年在餐飲美食上的深耕,賺得大把人氣,總之澳門選這個方向是不錯的,屬於「可持續發展」。
我首次「下海」的邀請方是美團點評和金沙中國,主要目的是參加「2018大眾點評黑珍珠餐飲指南——中國澳門頒獎發布會」。前者誰手機裡沒他家幾個App的……後者名字看著陌生,但旗下幾個知名物業佔據了氹仔最中心的地方,上次親子行住的酒店就剛好可以隔窗蹭看他們家「澳門巴黎人酒店」的鐵塔,主要的帶娃行程之一就是逛「威尼斯人度假村」內置的運河,不免俗地坐了貢多拉。
這次專程而來直接住進「澳門巴黎人」,開窗正對鐵塔;發布會在酒店內的一條商業街舉辦,一共頒發出十三家「黑珍珠」餐廳,基本上是當地耳熟能詳的高級餐廳;晚宴則在新晉為「黑珍珠二鑽」的「巴黎軒」——巴黎鐵塔內,金沙中國自家主場豈有不用之理。
晚宴是7道制的融合菜,出自五位名廚之手,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有兩道。一道是前幾天發過訪談錄的周曉燕師傅所制「蝦籽關東海參配鮑魚」,紅燒海參以蔥油、蝦籽提鮮,屬淮揚菜的正統做法;鮑魚則以蘇式高湯加蠔油煲足十個小時,食感俱佳。百人宴席還能有這樣的水準,只能是嘆服了。
另外「印象最深」的一道菜是冷盤「檀香木燻新鮮藍龍蝦」,布列塔尼藍龍蝦是餐桌上提檔次的食材,來自皇雀印度餐廳的主廚Justin Paul用印度產檀香木燻上一些獨有的香氣。
這道菜的「印度Fine-dining」特色可以說非常顯著了,擺盤西式,用了大量食用花和脆片裝幀;核心食材選用了頂級西餐通用語言,而核心調味則是以印度產為最佳的檀香木,目的昭然。對於內地人來說,檀香多用於空間上的香薰,吃進嘴裡多少有些驚訝。
接著這道菜引出本文主角——威尼斯人The Golden Peacock 皇雀印度餐廳,是Gaggan之前在亞洲唯一的米其林印度菜餐廳,美團點評黑珍珠為其掛上一鑽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帶鑽又在金沙中國旗下,成為行程中根正苗紅的一頓飯。
有意思的是在活動全部四天的行程中,點評的團隊顯得挺內行,不像我固有印象的帶群嘉賓到處開包房吃喝,完事兒主廚出來操作或感謝一下云云。他們採取的是直接訂位或者Walk in,直接自己點單的方式,也不和餐廳打招呼,吃完默默買單回去報銷,這樣倒也能試探出餐廳真實水準,所以也有一寫的價值。
印度菜是南亞和影響全球的重要菜系,我前後兩年去過四年亞洲第一、現世界第五的印度餐廳Gaggan,一直想在印度傳統菜的母題上尋找這位年輕主廚的靈感來源,方便更好地理清思路,然而至今尚未成行印度。這次在澳門能遇上這麼一家正宗印度菜,怎麼能放過……之前以為行程上沒有這家餐廳,於是自己做了不少攻略,還打電話預定了一番。結果被服務生告知只要晚上六點來,基本上都是有位置的,晚了就要等位了。
餐廳位於威尼斯人度假村的地面大堂一樓(近金光綜藝館),招牌明顯。裡面空間很大,有200多個餐位,規模不小了。午間時段這家做人均100多人民幣的自助餐,要吃到製作精細些的大餐,必須等18:00的晚市開始。
餐廳大方地在透明廚房旁陳列出了烹飪所用全部香料,以示正宗。有全部認得出來的朋友嗎,在留言裡發出來,我請你吃飯;只限全部猜對的第一人,這頓飯可以設在杭州或者上海,你還可以另外帶一位,屆時我單獨私信這位香料達人。(本條限「毒師食評」公眾號參與)
我們一行8人,按照餐廳經典菜和自己想吃的菜,洋洋灑灑點了一桌,我挑一些說說。下次去時大家可以參考。話說這次我帶了一支小型補光燈,專治各種昏暗場景的美食拍攝.簡直算得上全程最佳單品。
餐前脆餅搭配有三種蘸醬,薄荷酸辣醬、羅望子醬和胡蘿蔔酸奶醬。因為所有菜都是現點現做的,所以餐廳會提示上菜有些慢,於是吃了一好幾片……吃完會有服務員添上。
Traditonal lassi拉昔 (鹹、甜)
印度餐廳得點杯「奶」喝,Lassi是印度一種很受歡迎的傳統酸奶飲料,按照不同風格放入酸奶、水、香料或水果的混合物。鹹奶昔帶研磨過的烤孜然調味,甜酸奶昔加了有糖或水果,我是鹹黨……
印式炸芝士蘑菇球
喝了一陣子奶,等了20分鐘左右開始上菜了,果然很印度,不按節奏來,一上就是一大堆。芝士蘑菇球裡有什錦野菇、Amul cheese、杏仁,外圈澆汁是偏辣的紅咖喱醬汁,吃口略幹,作為小食倒也不錯。
馬鈴薯青豆咖喱角
石榴包型的重型咖喱角,內餡是加了孜然和咖喱調味過的馬鈴薯、青豆和鷹嘴豆,澱粉香、豆香十足。這個雖然很印度……但是分量實在太暴力了,為了吃主菜,沒敢吃完整個。
印式菠菜蓉燴芝士
這個菜味道不錯,話說如果素食者來澳門,完全可以來皇雀,印度菜本來很多都是全素的。自製芝士搭配有機菠菜泥、玉米粒、青豆,再用西孟加拉芥菜籽油烹製,整道菜香軟嫩滑。
印式黑胡椒烤羊肉串
免治羊肉卷,外層是黑胡椒味的玉米碎粒,還撒了香蔥,外層焦香裡鬆軟,中規中矩地一道前菜。
印式石榴烤雞肉串
吃了一會兒,猛抬頭一看,店裡已經坐滿了大半人,不少是棕色皮膚的。接著這道主打招牌石榴雞也上了,賣相很不錯,和上面說到的黑珍珠晚宴藍龍蝦一樣,典型的印度Fine-dining菜式。雞肉用姜、蒜蓉和檸檬汁醃2-3小時,再加上小茴香、香菜籽、辣椒等咖喱香料,用石榴和甜菜打成汁一起醃製後再炭烤。雞肉辣中帶有石榴的甜,調味不錯,但似乎汁水有些少,烤得略過了一些。
香芒咖喱鱈魚
這道也是餐廳招牌菜,黃咖喱辣度柔和,有青芒果酸甜,鱈魚嫩滑,在餐桌上被瞬時分完。路過的大廚告訴我們其中加了罌粟籽,嗯,罌粟籽經過「滅活」之後是合法調味品,怪不得這道菜如此受歡迎,之前看攻略時也是每桌必點。
印式咖喱老虎蝦
紅咖喱老虎蝦的調味上辣度高一些,蝦肉新鮮,有很好的肌理感。
印式洋蔥燴羊小腿
羊腿或羊排是印度餐廳必有的主打大菜,屬於必點的那一類。選用肉質厚實的小羊羔腿肉沒有羶味,燉煮得酥爛脫骨。八角和肉桂的混合辛香味濃鬱帶有辣味,滲透到肉中。羊腿瞬間被分完,撕開餅蘸著湯汁吃,很有滿足感。
雙人湯:印度特色素菜湯及蘇格蘭扇貝湯
一杯是用豆子、胡蘿蔔、南瓜製作的印度特色蔬菜湯,加了橙子調味;一杯是帶有印度加翁地區風味的濃鬱海鮮湯,海鮮湯好喝很多。可憐全餐分量太足,大家又相互矜持,那顆插了標的扇貝最終還是無人問津……
最後上的是主食,我們點了印度蕎麥餅 Roti、蕎麥燒餅 Paratha和印式餡餅Kulcha……各種餅子。Roti,是全麥粉製作不發麵的烤餅,可以分為素麵和加酥油的烤餅。這在印度最為簡單常見的餅,可以與任何咖喱和蔬菜搭配,是特裡尼達人早餐和晚餐最為常吃的食物。
▲印度Lachha Paratha 圖片來自網絡
蕎麥燒餅Paratha是印度北部最受歡迎的Paratha之一,使用全麥麵粉製作,酥油分離,餅多層次。茴香子烤餅 Warqui Paratha在製作Paratha時加入茴香子。
▲印度Mutter Kulcha 圖片來自網絡
印式餡餅Kulcha是發酵過的一種餅,傳統的kulcha不填充餡料,和咖喱搭配吃。現在發展出了,塞滿餡料的吃法,皇雀家有洋氣的芝士餡餅……
本來還想點菜單上65澳元一份的米飯,畢竟從來沒吃過這麼貴的白米飯麼……最終撐到頭昏腦漲,全部都忘卻了。我們幾個人私下想約去吃宵夜,本地朋友之前為我選了「一哥水蟹粥」,也因為胃袋裡塞滿了肉和香料,只能等下次再來澳門罷。
The Golden Peacock 皇雀印度餐廳和泰國那家亞洲50佳餐廳Issaya Siamese Club很像,都是在傳統套路上把本國菜提升到了較高和現代的水準,雖然沒有Gaggan那般創意十足,但不失為一家不錯的傳統菜餐廳,完全可以成為澳門美食之旅中的一站。處於個人安全等原因,去印度還是有點慌兮兮的,能在治安上佳的地方吃到正宗當地菜豈不是更好……
BTW:
此行拋開官方行程,我還悄悄去了老牌宵夜水蟹粥以及黑珍珠一鑽、米其林推薦的「陶陶居」早茶;以及兩家澳門唯二的三鑽黑珍珠、共摘有五顆米其林星的中餐廳午市PK,結果其中一家完敗,嘿嘿(來都來了,行程總要充分利用下……)。要不下篇就寫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