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美德壟斷!中國疫苗有望再實現一個「零」突破,具備3大優勢

2020-12-22 金十數據

中國疫苗的研發又邁向了新高度。據中國新聞網12月21日報導,中國首個mRNA新冠疫苗生產車間建設奠基儀式於今日在雲南省玉溪市疫苗產業園舉行。消息稱,該mRNA新冠疫苗項目累計獲得投資2.8億元人民幣,將在開工後8個月內建成投入運營,預估一期年產能達到1.2億劑。

據報導,該疫苗是由我國軍事醫學研究院與地方企業共同研究,今年6月19日已經正式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臨床試驗標準,目前正處於臨床試驗階段。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中國首個獲批開展臨床試驗的mRNA疫苗,一旦該疫苗產品獲批,那麼將意味著我國mRNA疫苗實現「零」突破。

mRNA疫苗有什麼特別之處呢?據悉,作為一種新興的疫苗形式,mRNA疫苗是目前全球公布的三期臨床試驗結果保護率最高(95%)的疫苗。同時,其研發技術門檻高,目前僅有美國和德國研發的少數幾個mRNA疫苗品種進入臨床研究階段。

而相比國外研發的mRNA疫苗,我國疫苗項目負責人秦成峰則表示,國產mRNA疫苗具備著三大優勢。

其一,疫苗安全性更高。我國採用的疫苗抗原靶標選擇更為精確,誘導產生的中和抗體特異性高。

其二,國產化水平高。中國mRNA疫苗核心原料和設備已經全部實現了國產化,意味著一旦獲得生產批准,那麼產能將可以實現快速放大,滿足供給。

其三,儲存成本更低。我國採用了單人份預充針劑型,可在室溫保存一周或在4℃長期保存,冷鏈成本低,容易實現人群大規模接種。

當下,除了mRNA疫苗研發進度順利,中國基於傳統技術的重組疫苗已經走在了國際前列。據統計,截至目前,我國已有5款疫苗項目進入三期臨床試驗,並已在十餘個國家啟動接種,且無嚴重不良反應報告。

那麼,國內民眾何時能接種新冠疫苗呢?12月1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首批新冠疫苗預計接種5000萬人次,首針將於1月15日接種完成,第二針於2月15日完成。

文 | 林妙瓊 題 | 徐曉冰 圖 |饒建寧 審 | 陸爍宜

相關焦點

  • 中企半導體國產化再獲突破,有望打破日韓壟斷,國家也出手了!
    中國半導體行業迎來大爆發時期眾所周知,此前美國為制裁華為,曾發布過向華為斷供晶片的相關政令。儘管這一政令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讓美國晶片企業也損失慘重,使白宮最後不得不改變主意,對華為「鬆口」,但不可否認的是,這項斷供晶片的政令也確確實實讓華為吃到了些許苦頭。
  • RV減速器打破日企30年壟斷 「中國智造」機器人重塑成本優勢
    工業機器人核心傳動部件——RV減速器關鍵核心技術一直由日企掌握,經過4年多校企合作攻關,我國RV減速器設計製造和批量生產取得重大突破,其精度、剛性、壽命等指標均達到或超過日企水平,打破日企30年的壟斷。
  • 打破德日壟斷,又一「中國創造」走向世界,價格降低3.3億
    原題:打破德日壟斷,又一「中國創造」走向世界,價格降低3.3億。對此大家怎麼看?中國製造也開始由數量到質量的轉變,在這種大環境下,中國的品牌越來越多了,中國的企業也越來越多了,得益於這種趨勢,我國的經濟也火力全開,已經上了一個新的臺階。要知道在20年前,中國還冠以落後國家的稱號,然而十幾年來的發展,我國早已經脫掉了這個帽子,我國在各個領域都有了突破,在技術層面上也獲得了領先的優勢。
  • 又一「中國創造」走向世界,打破美德日三國壟斷,價格驟降3.3億
    我國的製造業發展已經進入了全新的階段,現在已經開始從「中國製造」開始向「中國創造」、「中國智造」發展了。現在國內的產業鏈是相當完善的,之前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都提出了豐厚的條件想讓企業回國發展,一方面是為了提升經濟的發展,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能夠提供就業機會。
  • 華為Hicar車型今年有望推向市場,有望打破Android車機系統的壟斷
    打開APP 華為Hicar車型今年有望推向市場,有望打破Android車機系統的壟斷 陳錦鋒 發表於 2020-04-22 15:02:12
  • 有望擺脫進口依賴,打破美日壟斷
    據觀察者網1月5日消息,由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海石化」)投資的「2.4萬噸年原絲、1.2萬噸年48K大絲束碳纖維」項目已經在1月4日正式開工,預計2024年建設完成,這意味著國產大絲束碳纖維即將走向規模化量產。
  • 唯公科技:專注流式螢光檢測,突破螢光微球編碼核心技術國際壟斷
    公司在螢光編碼微球、流式細胞檢測等核心技術上實現了眾多突破,其研究成果有望打破美國Luminex公司多年來的全球壟斷,推動流式螢光檢測進入高質量、低成本的新時代,引領具有高通量、多聯檢優勢的流式螢光檢測平臺進入常規免疫檢測領域,成為繼化學發光、POCT之後的又一免疫檢測生力軍。
  • 打破日本人的壟斷!中國終於造出0.01極薄安全套
    打破日本人的壟斷!5月20日中國首款薄至0.01水性聚氨酯保險套中川001品牌正式發布,並且京東全球同步首發,一舉打破國外品牌壟斷聚氨酯保險套市場的局面。一個小小的安全套生產起來有多難?據了解,水性聚氨酯保險套看起來很小,但對特殊材料、精工加工水平要求卻很高,屬於高精尖技術內核。在中川001問世之前,世界上只有日本兩家公司掌握聚氨酯保險套生產技術。
  • 毅達資本孟曉英:大健康產業投資密碼-需求上升、技術突破、支付變革
    同時,這一次在新冠疫苗上的突破性嘗試也大大推進了人們對於mRNA疫苗技術的認知,使這一此前未有上市品種的技術路徑有望提前數年惠及實體腫瘤患者。 中國也很有希望成為全球最快成功研製新冠疫苗並投入抗疫鬥爭的國家之一。
  • 國產晶片迎來突破,中國巨頭造出光刻膠,打破日本技術壟斷
    長時間來,KrF、ArF高端光刻膠市場,被日本企業所壟斷。日本信越化學、東京應化、合成橡膠等企業,都在ArF光刻膠市場佔據主導地位,其次是美國、韓國企業。據中國產業信息網數據,2017年我國適用於12寸矽片的ArF光刻膠完全依賴進口。
  • 打破日本技術壟斷,中企巨頭突破晶片材料,關鍵性堪比光刻機
    其中晶片製造是最硬核的一個步驟,涉及到各種頂尖的技術,設備和材料等等。 任何一個細節出現紕漏,都有可能影響晶片製造的效果。大家都知道光刻機對晶片生產有很重要的意義,但實際上晶片製造關鍵之一也包括了光刻膠。
  • 中國向世界宣布,一舉打破技術壟斷,日本卻向中國施「苦肉計」?
    近代時期的中國深受封建制度之苦,落後的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工業的近代化,以至於我們工業起步落後西方近百年。這百年我們深受「無技術之痛」,而這「痛」到了現在還存在,其中造船技術就是這「痛中之痛」。新中國成立前我國甚至無法單獨製造一艘現代化的船艦,從裡到外都是直接從西方買來的。
  • 電影行業復甦背後的科技創新力量,WANOS全景聲打破國外壟斷
    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有效控制及新冠疫苗的有序推廣,線下消費將強勢回歸。電影行業有望在2021年春節檔迎來行業拐點,電影市場空間有望隨居民消費升級與影片內容品質提升而進一步擴大。而「技術+電影」的融合,也為電影市場帶來新機遇。
  • 背靠小米、華為,中國科技巨頭淨賺超10億,打破海外技術壟斷
    射頻前端雖然不起眼,但潛力巨大,在高速增長之下,2023年全球射頻前端市場有望達到313.1億美元。而隨著國產替代加速,中國射頻前端市場將迎來發展新高。其中,作為中國射頻前端巨頭的卓勝微,最為人看好。卓勝微成立於2012年8月,並於2019年6月登陸創業板,上市僅三個月股價便飆升十倍。多年來,卓勝微業績穩步提升,近兩年來更是爆發式增長。
  • 免稅概念股瘋漲,商務部研究院白明:國內壟斷格局或將打破
    國內免稅巨頭中免集團的壟斷局面是否被打破,零售巨頭入局將醞釀什麼變局?7月3日,商務部研究院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指出,國內免稅業適度開放是大趨勢。過去消費者在一些免稅店購物,包括機場免稅店或者海南離島的免稅店,覺得並沒有便宜多少,根本原因在於專營。「如果只是專營,國家給消費者帶來的讓利都歸到企業,消費者反而並沒有得到太多好處。」
  • 【轉型進行時】傳染病實驗室:從「零」到「一」的突破
    有人說,它是一項極其複雜的系統工程;也有人說,它是一件開疆拓土的大事;還有人說,它是一次從「零」到「一」的突破,它為什麼被承載這麼多的期待、賦予這麼大的使命呢?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徐建國,重大傳染性疾病防控與診治山西省重點實驗室首席專家任斌知對此進行解讀。
  • 打破合資品牌技術壟斷 長城汽車全球首發「檸檬混動DHT」
    據長城汽車商品戰略及技術研發副總裁穆峰介紹,這是一種高度集成的、高效能、多模油電混動系統,採用雙電機混聯混動技術,可實現全速域、全場景下高效能與高性能的平衡。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家智庫成員張翔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談道:「此次長城汽車發布DHT技術,從國內來看,填補了我國在混合動力領域的空白,在中國汽車行業史上可能成為裡程碑的事件。
  • 中國企業苦研20年,終於打破西方技術壟斷
    這樣一來,未來國產晶片的發展肯定會比之前更加順利,想要實現崛起也並非是不可能的事,到時候國內就能在晶片領域取得優勢地位了。但值得注意的是,晶片不是唯一,國內要想真正擺脫對國外技術的依賴,還需攻克另外一項難點:作業系統。雖然系統屬於軟體層面的技術,看不見也摸不著,但是就影響力而言,它相較於晶片有過之而無不及!中國企業終於打破技術壟斷比晶片還重要?
  • 成都造的醫學機器人有望打破國外壟斷
    據了解,博恩思產品將有望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多孔腹腔手術機器人領域的空白,推動醫學機器人國產化與產業化進程。  成都配套的產業非常優越  其實就在賈寅跳槽前幾個月,中科博恩思剛剛從重慶遷至成都。「成都優秀的環境特別適宜於我們,無論是高新區還是軟體園對於創業公司提供的各種優惠政策都特別吸引我們,在這裡匯聚了一大批非常優秀的創業青年。
  • 中再集團:打破國外巨災風險管理技術壟斷 打造平安中國
    原標題:中再集團:打破國外巨災風險管理技術壟斷 打造平安中國   12月24日,第266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