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驚心動魄的十秒!「神舟一號」差點滯留太空?

2020-12-22 第九所

1999年11月20日,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將神舟一號試驗飛船成功送入預定軌道,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首次飛行試驗成功。

談及「神舟」,這個名字不僅代表著「神州大地」,還有著「神奇的天河之舟」的意味。今天,邱小姐就和大家一起,回到載人航天旅途的起點,探索「神舟一號」背後的故事!

作為第一次載人航天的嘗試,「神舟一號」並沒有搭乘太空人,而是裝了一堆具有紀念意義科學實驗價值的「行李」,完成了一次從地球到太空的遠距離「物流」。

▲神舟一號發射升空(圖源:新華網)

這些「行李」中不僅裝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郵票和紀念封,還有各種農作物種子,比如青椒、西瓜、玉米和大麥,就連甘草和板藍根等中藥材也包含在內。

這是要在太空上種植物?不不不,專家們這是想利用太空的特殊環境誘發種子的基因突變,再返回地面培育。

▲專家在試驗場研究太空育種

經過太空培育的種子有可能誘發利於產量和質量的性狀。像是第一個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的太空水稻「華航一號」,與普通水稻相比不僅飽滿,結實率也更高。

在那段科研拓荒的舊時光,《第九所》的科研員常常餓著肚子,還沒等到基地中的水稻成熟就面臨斷糧危機。隨著科技進步和太空育種的發展,大家不僅不用擔心吃不飽,甚至能吃上更加優質、產量更高的「太空糧食」

▲基地的水稻還沒成熟

太空「行李」走的這一遭,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為了不讓飛船「迷路」,飛船上得裝有定向陀螺儀,相當於太空「GPS」。但在接近發射的一次飛船測試中,「神舟一號」的定向陀螺儀出現了故障,工程師們得把巨大的防熱大底拆開後才能檢修。不僅如此,為了避開流星雨,飛船發射也只能一再延期。

▲陀螺儀演示(圖源:CCTV13)

「神舟一號」不僅發射前一波三折,發射後也經歷了驚心動魄的最後十秒

在接近返回的時候,飛船突然不執行返回指令了。這意味著飛船將因失控而偏離軌道,沒辦法正常回到地球。

▲遊戲中的航天聯絡站

歷經三次指令注入失敗,眼看著飛船已經進入第14圈的最後一圈飛行,最後一次機會必須抓住!

在只剩下30分鐘內,工程師爭分奪秒制定緊急故障排除方案,最終在僅剩最後十秒的危急關頭成功向飛船注入返回數據。

▲科研員在實驗室通宵研究數據

遇到困難不慌不亂,就算在最後的十秒也不輕易宣告放棄。科研員們也同樣需要這樣堅持不懈的精神,在多次試飛失敗後,仍能繼續堅持試驗,尋找合理的搭配方案。

「神舟一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航天事業邁出重要步伐。從「神舟一號」的無人飛天,再到「神舟五號」的成功載人,我國的載人航天技術能一步一個腳印,不斷往新的目標邁進,離不開科研人員的堅持奮鬥

想要盡情踏著科研拓荒先輩的腳印體驗載人航天歷史?iOS用戶可以在AppStore下載遊戲,安卓用戶可以前往官網預約遊戲,更多隱秘的科研故事在《第九所》等你來挖掘!

相關焦點

  • 我們回收了神舟七號火箭殘片,把它做成了「太空包」
    來自神舟七號火箭的「宇宙腕帶」神舟七號載人飛船運載火箭一級殘骸,被雷射切割出來的「宇宙碎片」,配以3D列印的金屬質感「太空艙」,還有塑料瓶腕帶 創作了「太空包」、「宇宙腕帶」:這套新裝備,「太空包」限量500隻(附贈「地球腕帶」),「宇宙腕帶」限量20隻,今天起(12月9日)預售通道正式開啟:
  • 今天,神舟十號返回艙落戶韶山
    來源 | 瀟湘晨報記者 | 李瓊皓 張沁 攝影記者吳琳紅本報湘潭訊 20 號上午 10 點 16 分,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運抵韶山,返回艙長約 2.6 米、直徑約 2.4 米,重量 2 噸多。神舟十號載人飛船曾於 2013 年 6 月承載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往返於天地之間,現珍貴航天實物返回艙亮相韶山。2013 年 6 月 11 日,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搭乘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由長徵二號 F 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入軌後,於 6 月 13 日與天宮一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
  • 浙江硬核女航天工程師: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
    「神舟十號」「太空授課」前的一次演練中,信號突然中斷,20秒後才恢復正常。易欣和團隊立即連夜調試,經過多次驗證後,最終確保了那堂45分鐘「太空授課」直播畫面零失誤。每次載人航天發射,易欣負責天上地下所有圖像、聲音源的接送任務。易欣說,天地通信系統並不僅僅是簡單地用於通話和問候,還是在軌太空飛行器與地面指揮中心信息傳輸主幹道。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已運抵湘潭韶山,快來一飽眼福!
    大家還記得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的光輝歷程嗎?下面由小編帶大家回憶一下:2013年6月11日,聶海勝、張曉光和王亞平3名航天員搭乘神舟十號飛船出徵太空,並在軌飛行15天,這是我國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第一次進行應用性飛行。
  • 【新中國的第一】第一艘無人飛船「神舟一號」
    【新中國的第一】第一艘無人飛船「神舟一號」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8月01日 15:01 A-A+ 系列報導《新中國的第一》今天帶您走進我國第一艘無人飛船「神舟一號」。1992年9月21日,中央決定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馬,工程代號「921」。作為我國空間科學實驗的重大戰略工程之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最終確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 「神十入湘」|「神舟十號」有啥特別的?
    12月20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從北京運抵韶山,今後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進行展覽。神舟十號飛行任務實現了中國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連戰連捷,為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階段任務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抵達韶山!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抵達韶山!這是繼12月17日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豔華表示,嫦娥五號月壤採集樣本將在韶山進行異地災備,以告慰毛主席「可上九天攬月」的夙願後,韶山收到的又一份太空大禮。
  • 從1999年的神舟一號至今,我國載人航天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
    可以說,從1999年發射的神舟一號至神舟四號飛船,儘管這四次都沒有真正的載人,但每一次都出色的完成任務並返回地面,這讓我國在技術上每次飛行試驗都向前跨了一大步,並不斷的完善,最終才會有神舟五號的載人飛天任務圓滿完成。
  • 【考點】以此紀念永遠的「天宮一號」
    充當交會對接中的追蹤飛行器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答案】ABC【解析】天宮一號是中國第一個實施空間交會對接的目標飛行器,於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03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飛行器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天宮一號設計壽命2年。
  • 華人盛典 太空旅行33天挑戰極限,神舟十一號為啥這麼厲害?
    在這裡,科技人員堅守在各自的機位前嚴陣以待,從他們面前的主顯示屏上可以看到,塔架上的工作人員已經開始倒計時準備。「10、9、8、7……3、2、1,點火,起飛!」隨著最後口令的下達,長徵二號火箭發出了震天的轟鳴聲,託舉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飛向了遙遠的太空。575秒後,船箭分離。約600秒後,飛船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 天宮一號,難說再見!
    18日17時04分,中國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飄」進天宮一號,太空從此有了真正意義上的「中國之家」。  24日,劉旺操作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成功完成手動對接,以不到7分鐘、誤差18毫米的中國精度,贏得世界喝彩……這是中國首次載人交會對接取得成功。  28日,在組合體內駐留10天的航天員告別天宮一號。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運抵湖南韶山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運抵湖南韶山。韶山市委宣傳部供圖中新網韶山12月20日電 (付敬懿)12月20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經過兩天的運輸,順利從北京運抵湖南韶山,今後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進行展覽。
  • 護航11名航天員進太空 神舟團隊二十載書寫驕人成績
    1999年11月20日清晨,神舟一號飛船發射,我國載人航天大幕徐徐開啟。隊員們沒日沒夜工作在實驗室裡,累了就趴在桌子上休息一會,餓了就隨便吃一點。經過反覆排查,最終發現不是軟體問題,而是晶片上的一個存儲單元壞了。就是在這種艱苦條件下,陳老帶領團隊先後攻克了計算機控制衛星姿態的控制系統研製,掌握了衛星全姿態捕獲技術、衛星應急控制器技術等。後來在神舟科研攻關期間,他們還成功研製出我國載人飛船GNC系統,並成功應用於9艘神舟飛船。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落戶」韶山向大眾展陳
    今天(20日),經過兩天的運輸,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從北京運抵韶山,今後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進行展覽。2013年6月11日,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搭乘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由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從北京運抵韶山
    12月20日上午10時16分,經過兩天的運輸,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從北京運抵韶山,今後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進行展覽。
  • 神舟一號推進艙實物首次在滬展出,還能看到長二丁發動機殘骸
    想親眼看一看神舟一號推進艙的原型實物嗎?12月18日在滬開幕的「星際計劃」上海太空科普創新集市上,神舟一號推進艙、長二丁運載火箭一級液體發動機實物(殘骸)首次在國內公開展出。長二丁運載火箭一級液體發動機實物(殘骸)中的啟動閥門(右)和燃燒室(左)在這套長二丁發動機殘骸旁,還有一件上過天、執行過航天任務的「真傢伙」,這是控制火箭落點的系統組件——柵格舵上的一個控制單元。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安家毛主席故鄉
    據中國載人航天官方消息,2020年12月25日上午,毛澤東主席誕辰127周年來臨前夕,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湖南韶山舉行。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高約2.6米、直徑約2.4米,重量2噸多,此前曾在多個重要展覽中對外展出。 本次交接後,返回艙將長期展陳於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 50年前的1970年7月14日,毛主席親自批准「曙光一號」載人航天計劃。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永久「落戶」韶山向大眾展示
    2020年12月20日,經過兩天的運輸,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從北京運抵韶山,今後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進行展覽。2013年6月11日,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搭乘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由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 你好,「天問一號」!小火星你是否有很多問號?
    1970年4月24日 中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東方紅一號」 使我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五個 「自力更生」發射衛星的國家 在那個激動人心的日子
  • 有哪些幸運物隨神舟號漫遊了太空
    「神舟」三號:  (一)遨遊太空的水稻首次收種  四川省搭乘「神舟」三號宇宙飛船遨遊太空返回地面的水稻種子,2002年8月在省農科院試驗田首次收種。此外,一種名為2-32B的水稻被發現明顯變異。專家預計,如進展順利,這種被宇宙射線改良的太空米3年後將擺上成都人的飯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