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祥子》:從土地、洋車入手,詮釋祥子悲劇產生的深層原因

2020-12-23 騰訊網

《駱駝祥子》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這部長篇寫實主義小說以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軍閥混戰時期的北京城裡市民生活為背景,以細膩生動的筆觸娓娓道來,刻畫了一位典型的「城市外來者」、人力車夫祥子的悲劇人生。

祥子的悲劇是懦弱自私的性格特徵、風雨飄搖中的個人命運與動蕩不安的時代格局交織的產物,是一個小人物無力主宰且無可奈何的歸途。本文將從社會背景、文明衝突、人物性格等方面切入,深入分析祥子悲劇產生的多重原因,並選取土地、洋車等作品內的標誌,對祥子這一經典的文學人物形象進行全方位的解讀。

一、悲劇之根源——病態的社會與扭曲的人生

1. 《駱駝祥子》之社會背景:軍閥混戰,民不聊生

那是一個戰火紛飛、內憂外患的時代,那是一個統治者爾虞我詐、損公肥私、橫徵暴斂的時代; 那是一個黎民百姓流離失所、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時代。生在那個時代是祥子最大的悲哀與不幸,他從一開始便已無從選擇,無路可退。

結合歷史,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舊中國正處於半殖民地社會到新民主主義社會過渡轉型時期——軍閥割據,連年混戰,山河破碎,社會沒有基本的生存秩序,底層的勞動人民的人身與財產安全更是不可能有切實的保障。結合作品中祥子的人生遭遇——軍閥的混戰, 反動政府的所謂偵探,地主階級車行老闆的巧取豪奪……重重壓迫讓祥子代表的勞動人民沒有任何出路,城市底層貧苦百姓每日掙扎在水深火熱的痛苦深淵中。

作品中社會背景對祥子人生產生的巨大影響俯拾即是。祥子的車被搶走就是例證之一:城外打仗的消息已經流傳了十來天,而祥子也對此心知肚明,然而,他卻僅僅為了多掙些錢、多幹些活,貿然輕率地冒險拉車去西郊,不幸的是,他剛剛出城門,就被逃兵連人帶車都搶走了。由此可見,戰亂紛爭不僅威脅著平民百姓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使人惶惶不可終日,更是社會底層人民精神痛苦與創傷的一大根源。

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祥子並非從未進行過抗爭。起起伏伏、風風雨雨、屢戰屢敗……在祥子與現實和命運進行鬥爭時,他曾經堅強的內心逐漸在社會的打擊下變得越來越脆弱、曾經懷揣的夢想在社會的黑暗裡幾次碰壁,永恆的痛苦和無法跨越的挫折致使祥子最終放棄了與社會現實的抵抗,他變得麻木冷漠、自甘墮落,甘願承受社會的壓迫,向命運低下了頭。

2. 《駱駝祥子》之文明衝突:城市與農村的爭持

祥子作為一個城市的新客與外來者,也是一個文明矛盾的結合體——城市裡消極享樂的主流思潮不斷侵蝕著他從農村帶來的辛勤勞作的習慣,也因而加速了他的墮落和逐步沉淪。

當祥子剛剛從鄉下來到城裡的時候,他完全地恪守著一個人力車夫的本分工作,也保留著鮮明的農民氣質。即使身處複雜的城市環境中, 祥子還可以儘量保持內心的純淨與質樸。然而,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而又不可擺脫的,城市的市民文化開始逐漸入侵祥子的精神世界,到最後則全部佔領。

當祥子的洋車第一次被逃兵搶走時,他的心裡還堅守著艱苦奮鬥、自食其力的信條,決心努力幹活再買一輛;然而,到了第二次攢夠了買車的錢卻被搶走之後, 他開始認為在當時的社會中無論如何努力與奮鬥都是徒勞的, 還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直到虎妞難產而死,祥子最終接受了市民文化的消極元素,完全墮入到底層城市人群的紙醉金迷當中。

虎妞和祥子

3. 《駱駝祥子》之人物性格分析:淳樸與懦弱的交織

祥子之所以成為老舍先生筆下的經典人物形象,在於他不僅僅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更是具有相同特徵的一類人的生動寫照——城鄉一體化進程中的農民破產者。

宋代詩人張俞的一首詩恰當地表現了這類人的社會地位和卑微身份:「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祥子作為一個典型的農村土地破產者,來到城市裡開始了另一種生活,卻悲哀地發覺自己永不可能融入這個新的環境。城裡的人和他分屬兩個世界,以祥子為代表的農民破產者是落寞的、孤獨的、無助的、自憐的。

在那個軍閥割據一片混沌的城市環境中,最容易受到傷害、同時也是最無力抵抗的,便是城市的底層人民。城市與農村的價值觀截然不同:在農村裡,土地是農民生活的全部仗仰,是他們的希望和源泉,因而農村的人際關係相對簡單純樸,人們之間尚有真情存在,尚有共情可言.

話劇《駱駝祥子》

而城市裡,金錢是大多數人唯一的奮鬥目標,人們為了生存、名利與錢財明爭暗鬥、互相傾軋。祥子骨子有著典型傳統農民性格的閃光之處,舉止也透露著濃重的鄉土色彩——他秉承著自食其力、勞動致富、艱苦奮鬥的樸素願望,也有著自己的追求。

儘管這窮盡一生的追求只是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黃包車,「照這樣下去,幹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買輛車,一輛,兩輛……他也可以開車廠子了!」

祥子在一次有著豐厚報酬的拉車買賣中,連人帶車被官兵們掠走,曾經還對生活抱有幻想的祥子就這樣開始了人生的曲折之路。可惜,小民階級的局限性限制著他,對於突如其來的重大變故,他也只是喊出了「憑什麼」,他沒有能力對他的慘遇做更深一層的思考,懦弱的性格也註定了他不會做出勇敢的反抗。

4. 愛情的葬送與婚姻的悲劇

祥子的人生中曾有過兩個重要的女人——小福子與虎妞,然而他們的關係最終都是以陰陽兩隔的悲劇收場。祥子曾經真誠地暗戀過一個姑娘:小福子;祥子可以不計較小福子的過去,在他的心裡,小福子是乾淨的、純真的、善良的,也是他曾經的理想伴侶。

但現實生活的殘酷與自私涼薄的本性卻使他的愛情化為虛無。當祥子鼓起勇氣想要與她攜手終生的時候,他想的更多是自己,而非對方。例如,他希望小福子能離開她自己的父親和兩個年幼的弟弟來幫助自己,生活的窘迫仿佛一劑催化劑,加快了他自私懦弱一面的顯現。

他不願與心愛的小福子一起承擔養家的重擔, 因此面對小福子的一往情深和因絕望而哭腫的雙眼,他只是留下一句如同泡沫一般的誓言——「等著吧!等我混好了等我混好了, 我來!一定來!」他以這種不負責任的方式,親手葬送了自己本應美好的愛情。

小福子劇照

和虎妞的婚姻裡,他的自私不僅導致了這場婚姻以悲劇收場,更是間接加速了虎妞的離世。虎妞的難產與瀕死無疑是這部作品裡最為揪心的情節之一,而祥子在那個特殊時刻的表現也是他自私狹隘性格的寫照。

在虎妞的生死關頭,他首先考慮的並不是怎樣保住兩條寶貴的生命,而是請醫生所需要的巨額花銷。不可否認,儘管祥子始終沒有對虎妞產生過真摯的愛情,她也畢竟曾讓他體會過家庭的溫暖。祥子最終人財兩空的悲慘結局與他狹隘冷漠的個性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二、土地與洋車——精神寄託的瓦解與消逝

1.土地:傳統小農群體的執念

縱觀中國歷史,因「土地」引發的社會變革數不勝數。追溯至歷朝歷代的農民起義,倘若領導群體欲藉助農民的力量來達到推翻壓迫階級統治的目標,所提出來的口號往往會與土地直接相關——例如明末清初李自成的「均田免糧」,以及太平天國的「天朝田畝制度」。

新中國成立前夕,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程中,提出了一系列切實迎合農民土地關切的措施:減租減息、土地革命等等,從而順利發動農民,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才得以付諸實踐。

對以祥子為典型代表的農民而言,土地就是最深情、最可靠的精神棲息地。因而,土地破產無疑是祥子人生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從此他開始與熟悉的生活方式逐漸割裂,轉而在城市尋找新的契機,也為他接下來對洋車的情感作了鋪墊。

2.洋車:一個人力車夫的嚮往

祥子在城裡的新身份是一名人力車夫,因而他對一輛屬於自己的洋車的嚮往順理成章,喪失土地的痛苦更是加深了他的渴望。洋車是祥子精神世界裡的一束光芒,是他奮鬥的動力源泉,是他對生活抱有希望的見證。

洋車也是他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是他自信自重的堅強依託。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祥子的夢想終究還是被現實砸得粉身碎骨,無良逃兵與孫偵探的敲詐熄滅了他人生中的光明。他唯一的精神寄託就這樣破滅了,他本已迷失來處,如今也再無歸途。

三、總結

老舍先生筆下祥子的人物形象入木三分,值得讀者深思。他是城鄉一體化進程中的犧牲品,是農村破產者從初入城市的躊躇滿志到遭遇一系列挫折後最後的墮落腐化,祥子的人生悲劇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命運的無常、社會的混沌、人心的涼薄……祥子之哀,又何嘗不是社會之哀,人性之哀?

相關焦點

  • 三分鐘讀完《駱駝祥子》
    老舍是我國新文學史上的一位傑出的現實主義大師,《駱駝祥子》的問世,使他登上了創作途程的第一個高峰。【故事梗概】《駱駝祥子》講述的是舊中國北平城裡一個人力車夫祥子的悲劇故事。祥子來自鄉間,日益凋敝衰敗的農村使他無法生存下去,他來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誠實勞動,創立新的生活。他試過各種工作,最後選中拉洋車。這一職業選擇表明祥子儘管離開了土地,但其思維方式仍然是農民的。
  • 《駱駝祥子》祥子:墮落背後有何不明覺厲的原因?
    而那時卻是一人一車,純人工拉的,因此拉車人被稱為「人力車夫」,祥子便是其中的一員。祥子是一個勤勞樸實、忠厚老實,有理想有追求的小夥子,他希望擁有一輛自己的洋車。祥子很能幹,三年的勤儉勞作,他終於拉上了屬於自己的車。他愛車如命,執著於買車拉車,但屢屢遭遇被搶,幾番周折到頭來仍然一無所得。在經歷了挫敗和打擊後,不僅喪失了進取心,連最初的道德準則也一同滄喪了。
  • 《駱駝祥子》人生難得有夢想,面臨挫折時的堅持更可貴
    電影《駱駝祥子》是1982年上映,它是由中國電影第三代導演凌子風執導,由著名影視表演藝術家張豐毅、斯琴高娃主演。張豐毅的表演風格以陽剛、質樸、率性著稱,而斯琴高娃曾多次榮獲金雞獎、百花獎、金像獎等影后頭銜,也因為她的出色演技,獲得過兩次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女主角獎,也是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大陸演員。他們塑造的祥子和虎妞,真的是演活了,讓你覺得他們本就是這樣的樣子。
  • 《駱駝祥子》拆書稿
    02.一看情節波瀾起伏緊湊展開《駱駝祥子》是老舍先生在青島完成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是我們必讀的長篇名著,故事情節講述了舊北京人力車夫祥子的辛酸故事。 這部小說的故事情節是祥子買車的三起三落。第一起是努力攢了三年的錢買了第一輛車,一落是車被大兵搶走;第二起是牽回三匹駱駝,攢了幾十元錢,二落是錢被孫偵探敲詐走了;第三起是虎妞幫祥子買了一輛車,三落是為葬虎妞將車賣了。《駱駝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語言鮮活,富有表現力。祥子來自鄉間,為生活來到城市,最後選中拉洋車。買車,做個獨立的勞動者,「這是他的志願,希望。」
  • 《駱駝祥子》:虎妞和祥子的畸形婚姻,藏著三個發人深省的真相
    《駱駝祥子》是「人民藝術家」老舍所著的長篇小說,描述了20世紀20年代底層人民的悲慘命運。它既是一部優秀的現實主義小說,又是一出永不落幕的人生大戲。故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除了祥子坎坷的創業經歷,還有他和虎妞、小福子兩個女人之間的感情糾葛。
  • 電影《駱駝祥子》賞析紀要
    許老師的賞析分為十個部分,涵蓋《駱駝祥子》原著、電影的改編及分析、相關研究等方面。 第一部分,是關於老舍《駱駝祥子》原著的情況介紹。小說創作於1936年春夏,最初連載於《宇宙風》雜誌,1939年結集出版,是老舍最為經典和重要的小說作品之一,反映了民國時期底層人民的生活。
  • 生活太真實,每天都是直播,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駱駝祥子」
    (圖:網絡插圖/文:王中華 雲南民族文化發展基金會紅色文化研究會 會長)今天來我們說說老舍的代表作《駱駝祥子》,故事大意是,《駱駝祥子》講述的是舊中國北平城裡一個車夫祥子的悲慘故事。祥子有一個理想:就是希望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洋車。於是他憑著自己的勤勞和堅忍省吃儉用,為自己定下目標,拉了三年車,終於攢到了九十六元錢,終於如願以償,買了一輛屬於自己的車。然而好景不長,沒多久他的洋車就被士兵搶走。但他並沒有灰心,靠自己的努力又買了一輛洋車。
  • 駱駝祥子
    老舍先生專門為《駱駝祥子》寫過後記——《我怎樣寫〈駱駝祥子〉》,裡面談到,他曾就職的山東大學的一位朋友隨意談及他在北平時用過的車夫,這個車夫自己買了車,又賣掉,如此三起三落,到末了還是受窮。駱駝是一種相遇,又是一種別樣生存方式的探索,它支撐了人物的性格,祥子之所以能在兵荒馬亂裡遇到駱駝,是因為出於同情,隨後則一路相伴逃命。他是一個很努力有目標有韌性又有同情心和責任感的人。這些優良的品行本是成功的條件,可惜並不能讓他獲得成功甚至只是安穩的人生。駱駝本身也是啊,據說全世界目前有的1400萬駱駝基本全是家畜。
  • 名著閱讀—《駱駝祥子》讀後感
    ——題記這是一個註定以悲劇結尾的故事。那個車夫,不,應該是個乞丐,正疲倦地靠在簡陋、破舊的房牆上,他面容憔悴,滿眼充滿著麻木和呆滯,無數個裂開口子的破衣布在風中無力地扇動,像極了他的主人——死一般的沉寂。他,就是老舍先生筆下的祥子。
  • 七年級下冊名著閱讀:《駱駝祥子》複習要點
    主要內容:老北京人力車夫的辛酸悲劇故事 :從祥子力圖通過個人奮鬥擺脫悲慘生活命運,最後失敗以至於墮落的故事,無情地批判了那個社會——不讓好人有出路的主題思想。故事梗概祥子來自鄉間,日益衰敗的農村使他無法生存下去,他來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誠實勞動,創立新的生活。他試過各種工作,最後選中拉洋車。
  • 試從藝術表現角度對《小丑》與《駱駝祥子》比較,分析悲劇的塑造
    ,單純從故事角度來看,它並不是一個優秀的悲劇故事,甚至對我的觸動還比不上老舍的《駱駝祥子》。悲劇不是單純的悲傷故事許多人可能對悲劇有誤解,認為不圓滿的結局、能夠讓人悲傷的故事就是悲劇,但是悲劇的定義並沒有這麼簡單,它更多強調的是主人公與現實之間存在的不可調和的矛盾,並且矛盾最終使故事產生了不圓滿的結局。
  • 拓展學習 | 《駱駝祥子》專題閱讀:艱難苦恨嘆祥子
    陳超軼:我更想探討的是祥子這個人的悲劇。我認為,祥子與生俱來的小農意識和狹隘思想,尤其是他的個人奮鬥意識,是造成他悲劇命運的主要原因之一。祥子沒能看清當時社會的本質,沒有意識到單靠個人奮鬥在那個時代是行不通的,他像陷在泥沼中一樣不能自拔。拉車曾是他唯一的指望,後來他卻憎恨拉車,厭倦拉車。
  • 駱駝祥子全文閱讀:小說主要內容介紹
    駱駝祥子全文閱讀:小說主要內容介紹   小說主要內容:舊北京人力車夫的辛酸故事   從祥子力圖通過個人奮鬥擺脫悲慘生活命運,最後失敗以至於墮落的故事,無情地批判了那個社會——不讓好人有出路。《駱駝祥子》問世後,被譯成十幾國文字,產生較大影響。
  • 與《駱駝祥子》有約①|「樸樹」對話經典
    《駱駝祥子》是一個悲劇作品。文中每個人都在墮落著:祥子、虎妞、小福子、二強子、老馬祖孫、劉四爺,他們都如同水上的泡沫一般,被卷進了失敗的漩渦。可他們並不是生來就如此,先前又是怎麼樣呢?祥子年輕力壯,為了一輛車,他可以儉吃省用三年。劉四爺,有一個車廠子,那是多麼的輝煌!可是這都成過往了,誰都回不去的過往。
  • 《駱駝祥子》︱電影改編下的虎妞人物形象變化
    《駱駝祥子》是我國現當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寫於1936年的代表作,最早連載於《宇宙風》雜誌,小說通過描寫人力車夫祥子在北京城的買車、丟車、娶親、喪妻等一系列遭遇,展示了黑暗的舊社會對人們生存的擠壓與吞噬,小說一經發表就立刻收穫了廣大讀者的喜歡,在多年之後的文學批評中,《駱駝祥子》裡的祥子、虎妞等人物更是成為了如魯迅筆下阿Q、祥林嫂一樣具有典型性和符號化色彩的經典文學人物形象
  • 《駱駝祥子》終
    ,兒子去當兵兒媳婦也跑了,一頓飽一頓飢的,在茶館因為一天沒吃的差點坐過去,祥子看著心生惻隱,買了10個包子給他,他原以為自己買車之後生活會變好,但看著這祖孫倆,對未來也產生了迷茫,因為看這個老車夫是自己的未來,而這個孫子是自己的過去。
  • 劇目簡介——北京曲劇《駱駝祥子》
    劇團於1997年、2000年、2013年三度攜《楊乃武與小白菜》、《煙壺》、《龍鬚溝》、《茶館》、《四世同堂》、《正紅旗下》、《駱駝祥子》赴臺灣演出。北京市曲劇團是北京市文化局所屬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996年、1998、2008年三度被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評為「首都文明單位」。
  • 老舍《駱駝祥子》:祥子半生努力,卻終成「個人主義的末路鬼」
    人生有兩齣悲劇:一是萬念俱灰,另一是躊躇滿志。——契訶夫  初見祥子,他是有著勃勃生機,且努力眺望遠方的天真孩童,惡劣的生活也無法打壓他向上生長的決心。時光彈指間過去,滿腹的熱血和期待已經消失,真誠的赤子之心成為時代的犧牲品,當初淳樸的祥子終被折磨成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樣。
  • 重讀《駱駝祥子》,從奮鬥青年到「城市垃圾」,祥子是這樣墮落的
    更讓人詫異的是,祥子來自農村,他想一直待在北京城,不想回農村了,這一點和大多數人理念不謀而合,大多數人也想通過自己的努力留在城市。有句話說,一線城市容不下肉體,三四線城市容不下靈魂,原來一直都存在。命運捉弄了他,夢想破滅,人生充滿悲劇老舍筆下的祥子有夢想,努力勤奮,不抽菸不喝酒,沒有出格的陋習,可以說是一個完美的人,然而,他的生活卻充滿了悲劇色彩。
  • 電影《駱駝祥子》:一個人的一生,究竟可以禁得住幾次失望?
    這句話沒人能夠駁倒,沒人能把它解釋開;那麼,誰能攔著祥子不往低處去呢?——老舍《駱駝祥子》《駱駝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發表於1936年,凌子風導演在1982年將《駱駝祥子》這部小說改編為同名電影,由張豐毅和斯琴高娃領銜主演。影片獲得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和第六屆大眾電影百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