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瑞森為什麼「黯淡無光」之七
那麼高築牆,廣積糧,不到時候不稱王,什麼意思呀?我們分了這麼幾個問題:
為什麼要高築牆,廣積糧?具體該怎麼做,我們分了如下這幾方面:
1、既然著色像買房,那麼多存點錢,你買房的時候總是更從容。總強迫借錢買房,萬一你借錢買房,到了還貸的時候,又被債主逼債呢。如果還貸的時候再丟了工作不掙錢呢。就是光照、溫度下降了,你掙錢太少了。掙錢少還房貸,房貸還的又多,然後債主再來逼債,你說你是不要房子了還是選擇破產?這個比喻,你仔細想,其實很扎心的。著色真的像買房,你攢不夠錢,勉強噴激素,到最後要麼丟房子,要麼破產。也就是說要麼上不好色,要麼限產丟掉一部分果粒,哪樣心都疼。
2、流程到底是怎麼樣?先粗枝大葉壯根,這是花前。再有足量的細胞,這是花後,然後足水足肥,因為細胞多了,你要生產。足水足肥,它自然細胞加工的乾物質就多,這是足夠的儲備量,環環相扣,缺一不可,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當時看不出來,到著色的時候,這些問題往往是無法彌補。
3、著色期細胞繼續在工作,細胞既然繼續在工作,那麼必然需要原料供應,也就是說根系、葉片以及根部周圍土壤的營養水平一樣都不能少。有新跟,有葉片,根部周圍營養水平還要高。當然客觀條件也得有---溫度,光照。沒溫度,沒光照,什麼都白搭,溫度下降,光照下降的時候,老根系是自然衰退的,此時只有新根能夠滿足著色的需求。
4、秋季著色。秋季要著色,溫度、光照下降的話,青春風暴必然比烈士暮年要好。趙括和廉頗的故事僅僅限於史記中的故事,它不適合葡萄。不是說老莊葡萄就一定好,老根葡萄就一定好,儲存量足,充滿了青春的活力,這樣的葡萄才能夠長好。
我們看看著色的各種手段都在用。但是這種色澤真的那麼吸引人嗎?真的有五年以前西昌葡萄的風採嗎?沒有了,串大了,樹弱了,根域面積小了,根系衰老了。條件這麼好,氣候條件這麼好,葡萄越種越糟糕。別嫌難聽,原因在哪?
很多朋友有些不理解,其實這裡面也有些難解的梗。這些難解的跟咱們一樣一樣給列出來:
第一個梗葉片數和葉面積。
1、以前有的老師講課說葡萄需要20片,大家不要勉強地追求葉片數。功能葉的數量才準確。你這個葉片衰老衰退之後,它倆片未必頂一片功能葉。所以說著色期,穗上的葉片是重點,老葉、病葉功能差,其實穗上的葉片因為吃藥比較多,也有點衰退,此時我們更倚重於兩部分,第一、果穗周圍的葉,這是保命錢,這是富裕鄰居,必須死保。果穗周圍的葉,如果富含營養又肥又大的話,著色期你找鄰居借錢好借呀。
2、保上部的新葉。成熟老化的新葉,這些葉片正值壯年,光合作用的能力比較強。這兩者之間,那就是穗上的這些葉片,一個是頂端,一個是果穗周圍,這兩者之間,就是穗上這些葉片,因為正好趕上花前花後打藥比較多的時候生長和發育,所以說它們年輕的時候吃藥多,長大了以後幹活多,特別容易衰老。這些葉片衰老頹勢難挽,我們不得不放棄它們,咱不是說讓它壞讓它死,而是這樣的葉片,我們給它劃成兩片三片頂一片,因為它們的功能實在是不敢恭維。
此時的葉片從哪來呢?功能葉在頂端,保命葉在果穗周圍。保命葉需要在花前培養粗枝大葉,花前營養儲備。功能頁而在頂端怎麼留?高溫期葡萄要散熱必然多長葉。為什麼我們不能順勢長一兩片葉,摘一次心。再長一兩片葉,再摘一次心,別忘了這兩次長一兩片葉之間,它有一段時間要讓第一次長的這個葉片老熟和發育。這樣的話有了新葉,有了強大的正值青壯年的功能葉,在晚秋光照不足的情況下,葉片的功能更強大,對於著色顯然效果是更好。
3、也是一個技巧,葉片如果說橫向綁縛的話,採光是最好的,但是橫向綁縛之後,下部溼度大,通風不好,如果是縱向綁縛,能夠得著那還好點,夠不著你就沒辦法縱向綁縛,雖然它透氣,但是採光又不夠好。所以我們採取的方式是軟尼龍繩子,兩股纏在一塊。不是雙股尼龍繩,是兩根尼龍繩纏在一塊,或者是布條纏在一塊,把這個梢掐在布條裡面,不用綁,布條松這個梢就拉達下來,就橫向綁縛;布條緊,這個梢它就半直立或者斜著,就有利於通風。這個布條往裡點,那麼葡萄的枝就彎曲;葡萄往外點的話,葡萄的枝就大面積的平行的鋪開,更有利於採光。
讓葡萄聽話其實不難,我們綁鐵絲、綁紮筋、綁卡扣,你不都得費勁嗎?如果是布條或者尼龍繩子,你都不用綁,塞到裡面就行了,冬剪剪完了之後它自己就掉下來了。
第二個難理解的梗---施肥。
1、硝酸鉀。硝酸鉀吸收比較快,但是硝態氮貪青晚熟能夠降低地溫。所以溫度低了,不能用硝酸鉀,膨果期不能用硝酸鉀。溫度低了影響吸收,溫度高的時候也影響著色。雖然說含量高,吸收快,但是也有缺點。
2、二氫鉀。二氫鉀沒有氮,它客觀上是能夠控旺的,同時能夠增甜和促進著色,促進糖度的轉化,慢慢的糖度達到一定程度就著色。但是樹勢弱,你沒有氮肥顯然是不行的,酸化的土壤衝二氫鉀沒有優勢,酸化的土壤更適合衝施弱鹼性的鉀肥。
3、硫酸鉀。硫酸鉀不一樣,硫酸鉀雖然說色澤比較豔麗,但是硫酸鉀的吸收,相對於硝酸鉀和二氫鉀都要略微慢一點,而且鉀離子吸收完了之後,殘留物是硫酸根離子,硫酸根離子的吸收非常的慢,它比二氫鉀的磷酸根離子吸收慢,比硝酸根離子吸收還要慢,所以說沉澱在土壤當中,或者說殘留在土壤當中的硫酸根離子客觀上會引起土壤的酸化。所以硫酸鉀更適合膨果結束後儲備,而不是著色期使用。
4、碳酸鉀。碳酸鉀、三聚磷酸鉀這些是弱鹼性的,鉀肥價格偏高,但是在酸化的地塊,實際效果非常的好。雖然貴點,但是我認為是值得。
5、礦化腐植酸、小分子腐植酸。礦化腐植酸、小分子腐植酸像這些它既能夠調整酸鹼度,又能夠補充有機質,作為速效型的有機質來使用,效果是非常不錯的。
第三個難理解的梗就是吸收。
1、你做的飯我愛吃嗎?
強化有機制,確保基礎肥量,不忽視平衡施肥,學會側重點施肥,這是未來我們施肥需要注意的。有機質是基礎,但是基礎肥量必須保證。同時不要忽視平衡施肥。平衡施肥有它的缺點,但是不能忽視。慢慢的,我們在不同的側重點採用不同的肥料,這是未來科學施肥比較實惠的一些方式。
不同的生長期用不同的肥料。在以前這是不可能的,以前講測土配方施肥,配來配去,你就買我這點肥,就是配方肥,你也是,他也是,隔壁老王也是,鄰省的老王也是。這是以前,現在不一樣,現在水溶肥有多少含量可供選擇。所以說這麼多的產品,這麼豐富的產品,而且質量越來越好,我們有這個選擇權。
具體怎麼辦呢?萌芽期側重於氮和鈣,但是並不忽視上面說到的這些東西。花前強化磷的投入,謝花後氮、鉀和鈣。氮、鉀和鈣,因為膨果期幼嫩組織需要鈣。著色前期磷鉀肥。這些東西含量比可控,用量也可控,水溶肥就這樣。當然水溶肥如果配合滴灌的話真的很方便,如果說你大水漫灌,肥料沒有集中在吸肥根的周圍,那麼量適當的增加,當然浪費也相對偏多一些。
2、叫吃得著嗎?
根系滿地爬的話,它想要集中吸肥真的不容易,所以大水漫灌一畝地20斤30斤就這麼幹,但是如果說我們讓根系集中生長在某一個特定的位置,怎麼樣呢?可以做到的,通過開溝,讓新根集中生長,在開溝處施有機肥,讓根系在這個位置茁壯生長,這樣方便在不同的時期集中施肥,提升根部周圍的土壤質量。
這個根部周圍我們可以壓縮到十公分,也可以大水漫灌到50公分。大家想想是10公分效率更高,還是50公分效率更高。當然50公分好處在於這50公分內化學元素對土壤產生的影響相對較小,缺點在於不夠集中,但是你集中在10公分,15公分的話,它的缺點是化學元素對土壤質量的影響會多,鹽份會比較的高,所以我們要經常在兩遍速效肥中間,穿插小分子的有機質或者是礦化的腐植酸這樣的含有機質的東西。
吸收高效的同時,任何一項技術它都有優點,也有弊端。我們只要能夠把弊端縮減到可接受的範圍之內或者削減,那麼優點就可以無限地被放大,至少集中施肥好於大水漫灌。大水漫灌,你知道根系在哪嗎?吸肥根在哪都不知道的情況下,你讓根系找肥,還是讓肥料找根。我認為肥料找跟我們可控,根系找肥,我們管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