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環境汙染的日益嚴重以及社會工作壓力的增大,癌症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發病人群趨向年輕化發展。
據國際癌症機構的統計預估,在未來的20年,每年癌症的新發病例將上升至2200萬,到2030年,癌症患者死亡人數將達到1200萬。
相較於其它疾病,癌症的治療時間長、易復發、難治癒,癌細胞不斷蠶食機體,容易造成癌痛、體重直降、器官衰竭等嚴重的軀體症狀。
同時,它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在心理、社會、精神層面呈負性影響。
基於此,越來越多的中青年、中老年人群會定期前往醫院做全身體檢。很多人也通過積極地篩查防治,儘可能早地發現了身體中的腫瘤,提高了治癒率,降低了死亡率。
但是,有一種癌症起病隱匿,早期症狀不明顯,簡單的體檢根本發現不了,且缺乏有效的篩查手段,一旦發現,即是晚期——它就是胰腺癌!
「癌中之王」有多可怕?
胰腺癌是一種惡性程度很高的腫瘤,在我國,平均每10萬人中7人即檢查出胰腺癌。
據美國癌症協會(ACS)研究顯示,胰腺癌是唯一一種發病人數與死亡人數臨近1:1的疾病,在各類癌症中生存率最低(5年生存率不足5%)。
造成胰腺癌極高的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於80%的胰腺癌在檢查出時就已經是晚期。對於晚期胰腺癌,手術手段無法起效,只能通過化療、對症治療,延長生命,且生活質量不佳。
「癌中之王」如此兇猛,為何會被忽視
大家對於胰腺癌的認識比較淺顯,很多人都可能不清楚胰腺位於人體的哪個部位。
胰腺的解剖位置特殊,深居人體腹膜之後,體積較小,且貼近於其它的臟器。早期胰腺癌發生時,容易侵犯到臨近的臟器組織,產生一系列「非典型」的不適症狀。
因此,「癌王」的「障眼法」蒙蔽了很多患者與醫生的雙眼,導致病情的延誤。
腰背出現這個易被誤診的「信號」,提示著胰腺癌的發生!
當胰腺癌侵犯到腹腔神經叢時,會表現出持續性腰背疼痛。很多胰腺癌的患者,首發腰背疼痛時很難意識到是胰腺出了問題,而是與腰肌勞損、腰間盤突出、腎結石等疾病混淆。
那要如何辨清腰背「提示」大家的這個信號呢?其實不難。胰腺癌引發的腰背疼痛具有一些典型表現:疼痛常常出現在夜間;當患者處於仰臥、平躺的情況下疼痛感覺會更加明顯,而改變體位後(多是彎腰或側臥的姿勢),疼痛會減輕。
為何胰腺癌會引起腰背痛呢?
首先,大家來認識一下胰外神經解剖定位——
胰腺神經分為胰內神經、胰外神經和胰腺周圍神經叢。胰外神經,來自左右腹腔神經節及其神經叢、腸繫膜上動脈神經節及其神經叢、迷走神經腹腔支,總體位於腹膜後。
當胰外神經受腫瘤侵犯後,一些配體和相應受體(如P物質)接收到誘導,傳入神經纖維,經腹腔神經叢傳導至脊髓,再到達丘腦腹後外側核使患者產生疼痛症狀。
值得一提的是,胰內神經較難引起腰背部疼痛,因此腰背部疼痛可以算的上是胰外神經受影響的一個特異性症狀。
出現不明原因的腰背痛同時,這些非典型症狀也在提示胰腺癌這個「元兇」
1、黃疸:腫瘤發展導致膽管梗阻時,膽紅素代謝障礙會誘發黃疸。
2、體重減輕:胰腺癌會使胰腺內外雙分泌腺功能失常,患者會出現厭油、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等表現,導致進行性消瘦。
3、突發性糖尿病:胰腺癌會影響胰島素的分泌,血糖的調節功能下降,因此出現突發的糖尿病時,應該專門檢查胰腺,謹防胰腺癌的發生。
大家在閱讀完上述內容後,是不是都對胰腺癌有了很深刻的了解?現代社會大家的生活方式都可能不是很健康。
特別是工作節奏較快的人群,白天飲食不規律,到了下班後(往往是晚上)才有時間大吃一頓,這樣對胰腺是很不好的,容易引發胰腺炎,長期以往,可能就悄悄轉變成了胰腺癌!
對於此,大家最好還是儘早改變自己不良的飲食習慣,提高機體抵抗力,畢竟對任何疾病來說,預防永遠是大於治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