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惰性很強的癌,早期可治癒,中晚期可把它變成可控的慢性病,但你...

2020-11-19 健康界

在泌尿專家眼裡,前列腺癌是一種惰性很強的癌,如果早期發現,極有可能得到治癒。然而,從臨床來看,即便前列腺癌惰性強,但大部分患者就診時已經是中晚期,給治療增加了很大的難度。

前列腺癌這種病在我國處於怎樣的狀況?

如何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中晚期患者又該如何做才更科學?

記者專門採訪了泌尿外科王勇教授

他們5年生存率97%,我們為何只有69%?

教授廖洪告訴記者,前列腺癌在歐美國家屬於男性排名第一的腫瘤,在我國則排在男性發生腫瘤的第六位。


其實這個排位說明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前列腺癌跟遺傳基因有關,白人和黑人的發病率高於黃種人;

第二、前列腺癌跟飲食有關,歐美人高能、高脂的食物攝入更多,科學已證明,過多攝入紅肉和脂肪將成為癌症誘因;

第三、歐美國家醫療發達,前列腺癌的早期檢出率更高。

綜合幾個方面的因素,我國前列腺癌發病率自然低於歐美。


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泌尿外科王勇教授告訴記者,在我國,前列腺癌城市發病率高於農村,我國東部地區發病率高於西部地區,「綜合發病率情況來看,說明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早期篩查很重要。城市醫療條件更好,患者更能得到早期檢查,我國東部經濟更發達,所以更能獲得相對好的醫療條件。」

前列腺癌是否早期檢出也決定了中晚期的5年生存率。兩位教授告訴記者,歐美中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達97%,而我國的患者5年生存率僅有69%,「他們勝在早檢查、早治療。」


約一半的患者就診時發生骨轉移,篩查要用這種方法

廖洪教授告訴記者,由於四川省腫瘤醫院屬於腫瘤專科醫院,到該院初診的前列腺患者大多數已經屬於中晚期,「就我們了解的情況看,在綜合性醫院,一半以上的患者初次就診時已經是中晚期。」

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泌尿外科王勇教授說,該院接診的患者同樣如此,「有約一半的患者就診時已經發生骨轉移,有的患者癌細胞已經侵犯到了精囊。」

省腫瘤醫院泌尿外科教授廖洪

兩位教授告訴記者,發生骨轉移的患者,往往是因為骨頭痛去骨科就診,檢查了一大圈之後才發現原來是前列腺癌,最後才到泌尿外科;還有的患者腫瘤壓迫了直腸導致排便困難,從胃腸外科轉了一圈後回到泌尿外科。

「前列腺癌的隱匿性強,幾乎沒有什麼症狀,所以50歲以上男性一定要重視早期篩查。」廖洪對記者說,目前,早期篩查的方式就是PSA(前列腺特異性抗原),只需要抽血便能做初篩。如果醫生發現這種抗原升高,那麼就會進一步核磁共振成像檢查以及穿刺活檢等。

廖洪和王勇兩位教授強調:男性50歲以上非常有必要定期進行前列腺癌的PSA篩查,如果有家族史的男性,需提前到45歲定期篩查。在篩查前一周開始,不能做前列腺按摩,不能有性生活,否則會造成假陰性,出現誤判的可能。


「雖然前列腺癌這種惰性癌,包括轉移的患者有30%的患者可以活五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但是前列腺癌早晚期預後的差別很大,早診早治對於所有的腫瘤都是非常重要的。」王勇教授說。


中晚期患者也別怕,醫生可幫你把它變成可控的慢性病

早期篩查可以做到早治療,但對已經處於中晚期的患者,治療上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廖洪教授告訴記者,前列腺癌的治療主要是個體化的治療,「早期我們是以治癒為目標,針對轉移性的前列腺癌,治療目標就是把它變成可控的慢性病,就是延長生存,減輕症狀。」

王勇教授說,近幾年晚期前列腺癌的藥物治療已經發生非常大的變化,有了個體化的治療體系,也有了新型的藥物,能夠給病人帶來很大的獲益

「尤其是新型內分泌的治療,特別是轉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或者是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甚至非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都可以通過新型內分泌治療得到改善。也希望通過國家醫保政策的扶持,讓更多創新藥進入醫保,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他說

兩位教授稱,除了治療,後期的患者積極隨訪也很重要,可以幫助醫生及時了解疾病的發展和變化。因為在不同時期,患者的治療方案是不一樣的。廖洪教授說:「我們隨訪的目的是要發現治療的反應,是不是有復發,包括轉移性前列腺癌的治療以後,患者的PSA的情況,要及時的發現有生化復發或者是什麼情況來做一些挽救性治療。而且隨訪不光是醫生需要關注的,我們也要加強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識,這樣才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延長他們的生存期。」

作者:鄧曉洪

相關焦點

  • 這幾種癌到了晚期也可治癒
    其實,有些癌症,即便是晚期,仍有治癒的可能。 1/3的癌症是可以治癒的 早在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機構對癌症進行了重新定義,它的身份由「不治之症」變成了「可以治療、控制、甚至治癒的慢性病」。
  • 癌症並非等於絕症,有4種癌就算到了晚期,也有治癒的可能
    醫生:不要太擔心,你這種病情和癌症類型,很可能長期生存!雖說醫生給出了這樣的答案,但是對部分癌症患者而言,癌症就等同於絕症。即便是健康人群,也都錯誤地認為,癌症治不好、它除了會浪費錢之外,根本就沒有什麼治癒希望。
  • 中晚期肺腺癌能治癒嗎?不能,但很多患者變成慢性,活過五年
    中晚期肺腺癌能治癒嗎?老百姓習慣把癌症簡單分為早、中、晚期。其實中期肺腺癌在醫學專業分期是很細的。包括II和III期。II期分為IIA和IIB期,III期又可以細分為IIIA、IIIB、IIIC期。每一個分期中的病人預後都不盡相同。肺腺癌中期患者能否被治癒?這個問題比較複雜,大家知道早期肺癌患者經過根治性手術,治癒率比較高,I期患者5年生存率接近80%,而原位癌和I期中的IA期治癒率更高。
  • 為什麼早期癌症治癒率高?
    現在有很多癌症特效藥,不少癌症通過吃藥都能將病情維持在一個可控範圍,讓原先的「絕症」變成慢性病。我們曾經以為,疾病離我們很遙遠,死亡離我們很遙遠,可是一不小心身邊的人就突然走了,沒有一點點徵兆。我們是算不出風險的,風險是無處不在的,想和風險賽跑,那你輸定了,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未雨綢繆,早早做好防禦風險的準備!
  • 這種癌早期不疼不癢,查出就是「中晚期」,腰背這個信號,要注意
    相較於其它疾病,癌症的治療時間長、易復發、難治癒,癌細胞不斷蠶食機體,容易造成癌痛、體重直降、器官衰竭等嚴重的軀體症狀。同時,它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在心理、社會、精神層面呈負性影響。基於此,越來越多的中青年、中老年人群會定期前往醫院做全身體檢。
  • 聽了一會華晨宇的《癌》,慌到不行,看篇科普平復心情!
    核心提示:希望患者朋友們不要「談癌色變」,了解清楚治療方案,勇敢面對,積極治療,相信「絕症」也會變成「慢性病」!不知道癌症患者朋友們是否聽過華晨宇的《癌》,這首無字歌用音樂生動地詮釋了「癌症」的發病全過程,從一開始的壓抑,到癌細胞的瘋狂生長,直至最後死亡。
  • 它被稱為「癌中之王」,早期很難發現,6類人群要高度警惕
    它被稱為「癌中之王」,早期很難發現,6類人群要高度警惕 2020-11-15 20: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國際更多新治療技術可挽救中晚期腎癌患者的生命
    腎癌是我國第三大泌尿系統惡性腫瘤,其晚期預後差,容易發生遠處轉移,並因缺乏可靠的分子診斷標誌物而早期診斷很困難。腎癌是由於腎臟異常細胞不受控制的分裂,從而產生腫瘤。腎癌的發病率約佔成人惡性腫瘤的2%-3%,男性發病率約為6.09/10萬,女性發病率約為3.84/10萬。
  • C肝可防可控可治癒 全國C肝規範化診療項目啟動
    如果不及時治療,後期會發展為肝硬化和肝細胞癌,造成嚴重的公共衛生負擔。「像愛滋病患者,反覆輸血的患者,包括做器官移植、反覆針刺的患者,都是該疾病的高危人群,發病率非常高。」李強表示。「十四五規劃」提出健康中國建設的行動,提到愛滋病、結核病、病毒性肝炎的防控是重點任務。
  • 這種癌症原本可治癒,但我國治癒率卻只有歐美一半!
    淋巴瘤雖然是惡性腫瘤,但它卻是目前控制率、治癒率最高的腫瘤之一,以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為例,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為即使晚期也可以治癒的腫瘤,患者在採用標準治療後,臨床治癒率最高可達70%②。隨著治療方案的不斷更新,醫保政策的進一步覆蓋,中國淋巴瘤患者的治療可及性大大提升。
  • 香港名導演陳木勝因鼻咽癌離世,這種「廣東癌」可不能掉以輕心
    70%以上的鼻咽癌患者發現時已為晚期  鼻咽癌之所以是中國特色癌症,是因為全世界鼻咽癌發病人群中有80%都在中國,而且隨著人口流動在擴散,高危人群高達4億,且數量持續增加中,所以需要特別防範。全球80%鼻咽癌發生在中國,60%發生在南方特別是廣東,故鼻咽癌又稱為「廣東癌「。  「70%以上初診鼻咽癌患者已處於中晚期,這主要與鼻咽癌發病部位隱匿、早期症狀不特異有關。」
  • 肺癌從早期到晚期需要多長時間?在初期發現,還有挽回的機會
    不但如此,肺癌在我國的早期診斷率也相當低迷,有2/3的肺癌患者在初次就診檢查時,病情就已經走到了中晚期階段!這也不禁讓人思考,肺癌為何發現即晚期,從早期走到晚期,它到底用了多長的時間呢?在臨床看來,癌症的病發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這不是短短幾周、幾個月就能達到的。通常情況下,癌症出現至少需要十年、十幾年甚至是數十年的時間,這也是為何大部分癌症患者都是中老年人的原因。
  • 晚期前列腺癌無藥可醫?多數醫生認為,這種治療方法可「續命」!
    前列腺是一個沒有痛覺的器官,一旦產生了不適感,往往提示前列腺疾病已經發展到晚期了。 據調研顯示,大約只有1/3的前列腺患者有求診,其中因耽誤治療而引發尿毒症、腎衰竭、心梗腦梗等嚴重疾病的患者不計其數。 查出前列腺癌晚期能活多久?
  • 體內有癌背部先知,這種癌早期不明顯,中晚期才易被發現
    除此之外,讓人「談癌色變」的原因還有它那極高的死亡率,因為癌症早期是具有非特異性這一特徵,所以早期的症狀並不能讓人們迅速的察覺,這一特性也導致了很多癌症患者發現自己患病時已經到了中後期甚至是晚期,此時無疑是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此時的死亡率是相當高的。
  • 肺癌從早期到晚期,用了多長時間?醫生:越晚發現越難治療
    不但如此,肺癌在我國的早期診斷率也相當低迷,有2/3的肺癌患者在初次就診檢查時,病情就已經走到了中晚期階段!這也不禁讓人思考,肺癌為何發現即晚期,從早期走到晚期,它到底用了多長的時間呢?在臨床看來,癌症的病發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這不是短短幾周、幾個月就能達到的。通常情況下,癌症出現至少需要十年、十幾年甚至是數十年的時間,這也是為何大部分癌症患者都是中老年人的原因。
  • 香港知名導演近日去世,這種癌廣東人易得!有這些習慣的人務必注意
    它還喜歡來個說走就走的旅行,骨、肺、肝的轉移癌往往就是它長途跋涉留下的足跡。鼻咽癌又叫「廣東癌」!患鼻咽癌的五大信號01 信號1:流鼻血患者用力向後吸鼻腔時, 「痰」中帶血,重者可致鼻出血。02 信號2:耳鳴或聽力減退腫瘤壓迫咽鼓管引起單側性耳鳴或聽力下降、卡他性中耳炎等。03 信號3:持續性偏頭痛頭痛是鼻咽癌常見的症狀。臨床上多表現為單側持續性疼痛,部位多在顳、頂部。
  • 人類為什麼至今都無法攻克癌症,達到完全治癒癌症?
    早期民間流傳一個順口溜:「10個癌症9個埋,還有1個不是癌」。形象地勾畫出早期人類對癌症治療的無能為力。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應該看到癌症的治療水平在不斷提高。美國臨床腫瘤學會2015年報導,美國癌症的5年相對治癒率已經達到66%,而在100年前,美國癌症的5年相對治癒率只有5%。另外,加拿大、日本癌症的5年相對治癒率已經已經超過80%。
  • 歌手張咪自曝患扁桃體癌!這種癌早期症狀易忽視,發現時多為晚期
    「喜歡你那首藍藍的夜藍藍的夢!加油!一定會好起來的!」「張咪在我們70後心裡是很有分量的,是一種情懷,加油,美美活著。」網友被她的樂觀堅強所感動,在微博裡為她加油,同時,一個大家並不熟悉的腫瘤名稱也被關注到——據新浪娛樂報導,張咪所患為扁桃體癌。「扁桃體癌是扁桃體的惡性腫瘤。」浙江省立同德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熊高雲副主任醫師介紹,扁桃體惡性腫瘤,除扁桃體癌外,其他類型還有肉瘤,淋巴瘤,惡性黑色素瘤等。
  • 這種癌症早期無症狀,但體檢就能發現
    術後病理也證實了術前的判斷:腎透明細胞癌,大小5.8×5×3.8cm;局限於腎組織內;未見脈管癌栓及神經侵犯;輸尿管斷端及血管斷端未見癌;腫瘤病理分期:pT1。李先生其實還算不幸中的萬幸,可以通過切除右腎來根治,臨床上,約1/3的腎癌患者在初診時就已經是局部晚期或者發生遠處轉移,失去了根治的機會。
  • 癌症晚期完全可以治癒,放到朋友圈,會感激你一輩子
    一般有些人錯誤的認為當身體感到極度不適到醫院確診為癌症晚期後,就認定癌症發病是很快的。有些人還會如是說:「某年某月我去檢查過身體沒有什麼毛病,怎麼突然就得了癌症了呢?」其實,是否得病第一、不能憑藉是不是疼痛來判定;第二、不能憑藉你是否做過檢查來判定。為什麼呢?1、常規檢查沒有任何針對性;2、你的檢查不一定涵蓋癌症確診所需要的條件。或者說你的檢查沒有按照是否患了某種癌症這條思路進行,所有沒有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