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泌尿專家眼裡,前列腺癌是一種惰性很強的癌,如果早期發現,極有可能得到治癒。然而,從臨床來看,即便前列腺癌惰性強,但大部分患者就診時已經是中晚期,給治療增加了很大的難度。
前列腺癌這種病在我國處於怎樣的狀況?
如何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中晚期患者又該如何做才更科學?
記者專門採訪了泌尿外科王勇教授
教授廖洪告訴記者,前列腺癌在歐美國家屬於男性排名第一的腫瘤,在我國則排在男性發生腫瘤的第六位。
其實這個排位說明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前列腺癌跟遺傳基因有關,白人和黑人的發病率高於黃種人;
第二、前列腺癌跟飲食有關,歐美人高能、高脂的食物攝入更多,科學已證明,過多攝入紅肉和脂肪將成為癌症誘因;
第三、歐美國家醫療發達,前列腺癌的早期檢出率更高。
綜合幾個方面的因素,我國前列腺癌發病率自然低於歐美。
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泌尿外科王勇教授告訴記者,在我國,前列腺癌城市發病率高於農村,我國東部地區發病率高於西部地區,「綜合發病率情況來看,說明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早期篩查很重要。城市醫療條件更好,患者更能得到早期檢查,我國東部經濟更發達,所以更能獲得相對好的醫療條件。」
前列腺癌是否早期檢出也決定了中晚期的5年生存率。兩位教授告訴記者,歐美中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達97%,而我國的患者5年生存率僅有69%,「他們勝在早檢查、早治療。」
廖洪教授告訴記者,由於四川省腫瘤醫院屬於腫瘤專科醫院,到該院初診的前列腺患者大多數已經屬於中晚期,「就我們了解的情況看,在綜合性醫院,一半以上的患者初次就診時已經是中晚期。」
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泌尿外科王勇教授說,該院接診的患者同樣如此,「有約一半的患者就診時已經發生骨轉移,有的患者癌細胞已經侵犯到了精囊。」
省腫瘤醫院泌尿外科教授廖洪
兩位教授告訴記者,發生骨轉移的患者,往往是因為骨頭痛去骨科就診,檢查了一大圈之後才發現原來是前列腺癌,最後才到泌尿外科;還有的患者腫瘤壓迫了直腸導致排便困難,從胃腸外科轉了一圈後回到泌尿外科。
「前列腺癌的隱匿性強,幾乎沒有什麼症狀,所以50歲以上男性一定要重視早期篩查。」廖洪對記者說,目前,早期篩查的方式就是PSA(前列腺特異性抗原),只需要抽血便能做初篩。如果醫生發現這種抗原升高,那麼就會進一步核磁共振成像檢查以及穿刺活檢等。
廖洪和王勇兩位教授強調:男性50歲以上非常有必要定期進行前列腺癌的PSA篩查,如果有家族史的男性,需提前到45歲定期篩查。在篩查前一周開始,不能做前列腺按摩,不能有性生活,否則會造成假陰性,出現誤判的可能。
「雖然前列腺癌這種惰性癌,包括轉移的患者有30%的患者可以活五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但是前列腺癌早晚期預後的差別很大,早診早治對於所有的腫瘤都是非常重要的。」王勇教授說。
早期篩查可以做到早治療,但對已經處於中晚期的患者,治療上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廖洪教授告訴記者,前列腺癌的治療主要是個體化的治療,「早期我們是以治癒為目標,針對轉移性的前列腺癌,治療目標就是把它變成可控的慢性病,就是延長生存,減輕症狀。」
王勇教授說,近幾年晚期前列腺癌的藥物治療已經發生非常大的變化,有了個體化的治療體系,也有了新型的藥物,能夠給病人帶來很大的獲益
「尤其是新型內分泌的治療,特別是轉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或者是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甚至非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都可以通過新型內分泌治療得到改善。也希望通過國家醫保政策的扶持,讓更多創新藥進入醫保,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他說。
兩位教授稱,除了治療,後期的患者積極隨訪也很重要,可以幫助醫生及時了解疾病的發展和變化。因為在不同時期,患者的治療方案是不一樣的。廖洪教授說:「我們隨訪的目的是要發現治療的反應,是不是有復發,包括轉移性前列腺癌的治療以後,患者的PSA的情況,要及時的發現有生化復發或者是什麼情況來做一些挽救性治療。而且隨訪不光是醫生需要關注的,我們也要加強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識,這樣才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延長他們的生存期。」
作者:鄧曉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