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之母張皇后,真實歷史中的大女主

2021-02-13 太有度

《大明風華》是部大女主戲,講述的是女主角孫若微歷經五帝六朝的故事。可在真實的歷史中,孫氏的存在感很微弱,真正的奇女子、大女主是她的婆婆,誠孝張皇后。

為了避免外戚專權亂政,朱元璋在立國之初就定下了「後宮不可幹政」的規矩,但這還不保險,他還下令皇家子弟迎娶沒有根基的小門小戶之女,使後宮和外戚不能互為援手。

這些措施很有效,明朝基本杜絕了外戚幹政的狀況。至於後宮,明朝出名的寵妃很多,比如萬貴妃、鄭貴妃等等,但是她們再怎麼稱霸後宮,也無法插手朝堂之事,祖制不許,皇帝不許,大臣們也不許。

太子妃時期的張皇后,溫婉可愛

張皇后:有呂武之能而無呂武之風

在這種情況下,明朝后妃們普遍安於後宮,只願做君王的解語花。能夠插手朝政、並且做得不錯的也就兩位:大名鼎鼎的馬皇后和誠孝張皇后。

馬皇后就不說了,和朱元璋是患難夫妻,地位超然,朱元璋敬重她,容許她幹涉朝政。但馬皇后很有分寸,很多時候是通過勸諫朱元璋來影響朝政,她本人還是隱於後宮。

而張皇后不一樣,到了後期,她是直接主政了。

丈夫朱高熾在世的時候,張皇后就是個賢內助,政事上給朱高熾一些意見;朱高熾去世後,朱瞻基登基,她表現出了極強的政治才能,大事小事朱瞻基會跟她商量。

此時的張皇后,雖有喪夫之痛,但兒子孝順孫兒可愛,聊可慰懷。不料朱瞻基英年早逝,留下的遺詔中說:「凡國家重務,皆上白皇太后、皇后,然後施行。」

這說明他認可母親的政治能力,至於皇后孫氏,就是個附帶的。

孫氏可以沉浸在悲痛中,張皇后卻不能。夫死、子亡,孫兒年幼,她得為兒孫們守好這江山。從此直到去世,張皇后都是實際上的攝政太皇太后,朝堂大事皆由她來決斷。

大臣們建議她垂簾聽政,被她以祖宗之法拒絕了。無論對於張皇后還是大臣們來說,這都是件很難得的事。

每一代大臣,對於後宮妃嬪們都有著警惕之心,一有幹政的苗頭就要打壓下去,免得出現武則天、呂雉那樣的事情,尤其明朝大臣,更是出了名的骨頭硬,他們肯奏請張皇后垂簾聽政,那是真對她放心,相信她不昏庸、不戀權;

而張皇后手握大權多年,肯定也品嘗到了權力的美味。其實名利的誘惑對男人女人都一樣,一旦「垂簾聽政」,必然能在史書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但張皇后果斷拒絕,這說明她頭腦一直很清醒。

她深深的知道,大臣們欣賞的正是她不貪權的態度,一旦她表現出對權力的重視,必然會被他們聯手壓制,引起朝堂動蕩,就算自己暫時取得上風,身後事也難以保證,就如呂家,在呂雉去世後遭到了殘酷的清算。

以其那樣,還不如保持現狀,表面上絕不走到臺前,只在背後實施自己的政治主張,主導一切。這為她獲得了極高的讚譽,大臣們盛讚她有呂武之能而無呂武之風。

明朝史學家何喬遠對她的評價是:「張太后當宣英之際,可以預政而不預政,視漢唐女主何如哉。」

漢唐女主,指的就是呂后和武則天。

張皇后:一語定君王

張皇后極有大局觀。

朱瞻基突然離世,後宮前朝惶恐不安,不知哪裡傳來一種流言,說太子朱祁鎮才有9歲,年紀幼小不能為君,襄王朱瞻墡將成為下一任皇帝。

張皇后聽說後,立刻召集群臣到乾清宮,指著朱祁鎮說:「此新天子也。」群臣山呼萬歲,止住了流言。

可以說張皇后的一句話,確定了朱祁鎮的新君地位。

雖然從禮法上來說,太子必然是皇帝的繼承人。但歷史上的太子很多,順利登上皇位的又有幾人?

其實站在張皇后的角度,朱瞻墡登基對她更有利。朱瞻墡也是她的親生兒子,如果朱瞻墡當皇帝,那麼她還是皇帝之母;如果朱祁鎮當皇帝,她就成了皇帝的奶奶,輩分是更高了,但朱祁鎮的親娘孫氏還在呢,孫氏要是有野心,大可和她抗衡,她的權力會被減弱。

張皇后極為聰慧,不可能想不到這些,但她還是支持朱祁鎮。因為這是對大明最有利的,子承父業才是正統,兄終弟及是特例,必然引起骨肉相爭、朝堂震蕩。

多年後,《大明風華》的女主原型孫氏面臨類似的選擇。土木堡之變中朱祁鎮被俘,在大臣的堅持下,孫氏做了相反的決定,放棄時為太子的孫子朱見深,選擇兒子朱祁鈺(還不是親生的),當時似乎是平穩度過了,卻埋下許多隱患。

朱祁鎮、朱祁鈺兄弟離心,反目成仇;大臣們各自投資,互相傾軋,黨爭愈烈;朱見深本應被精心教養,叔叔登基後整日擔驚受怕,精神壓力過大導致口吃,文化教育也沒跟上,直接長廢了,後來他會愛上年長的萬氏,和幼時缺乏來自女性長輩的關愛很有關係。

不管是從母親的角度,還是從政治家的角度,孫氏似乎都不合格,她沒有自己的立場,隨波逐流。

當時朱瞻墡還活著,知道朱祁鎮被抓後趕緊上書朝廷,請立朱見深為皇帝,郕王朱祁鈺監國,這無疑是最穩妥的辦法。但奏疏送到京城時,朱祁鈺早已當上了皇帝。

如果張皇后還在世,選擇的肯定是朱見深,奪門之變及之後的血腥清洗也就不會有,朱見深也許能成為更好的君王。不,如果她在世,土木堡之變根本就不會發生。

張皇后:識人之能

張皇后最顯著的優點,在於有識人之能。主政期間重用仁、宣朝留下的賢臣,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張輔、胡濙,這五位有德有才的大臣組成了頂級輔政集團,哪怕天子年少,國家也運行正常,吏治清明。

除此之外,她還看出王振是個禍害。

朱祁鎮之所以御駕親徵,一方面是渴望像父祖那樣徵戰沙場,另一方面是太監王振的攛掇。

這位王振,志大才疏,總想著幹預國政大展身手,又善於揣摩上意,深得朱祁鎮的信任,但張皇后早已看出他是什麼貨色,對他極為嚴厲,時常叫過去斥責。

某天,張皇后召了朱祁鎮和心腹大臣議事,過一會兒又叫來王振,王振戰戰兢兢的跪在地上不敢出聲,張皇后厲聲道:「汝侍皇帝起居多不律,今當賜汝死!」

話音剛落,她身邊的女官立刻把刀架在王振脖子上,王振嚇得全身顫抖。朱祁鎮是真看重王振,趕緊跪下為他求情,皇帝都跪了,大臣們也只能跟著跪下。

張皇后這才饒了王振,又警告道:「皇帝年少,豈知此輩禍人家國。我聽皇帝暨諸大臣貸振,此後不可令幹國事也。」

意思是像王振這種人都是禍國殃民的,朱祁鎮年少,看不出他的真面目,大臣們多監督著,以後不可讓他過問國事。否則嚴懲不貸。

這裡就有個問題,既然張皇后已經看出王振是個奸宦,為什麼不殺了呢?如果她下定決心殺王振,朱祁鎮難道還能說個不字?

其實,這正是張皇后的穩妥之處。她固然可以殺王振,卻會讓祖孫之情出現裂痕,也會讓大臣們覺得她太過專權霸道,不能容忍皇帝有自己的心腹。這顯然是很不好的。

所以張皇后留王振一命,卻時刻盯著,只要他出現不妥便馬上叫來嚴詞訓斥。在她活著的時候,王振雖極得朱祁鎮寵信,卻從未真正擅政,也不敢太過囂張。

張皇后沒想到的是,千防萬防還是沒防住。一個有雄心壯志卻天真稚嫩的少年天子,一個想建功立業卻並無能力的掌權太監,加在一起造成了土木堡之變,給大明沉重打擊。

但這不是張皇后的錯,她管得了生前種種,難道還能管身後之事?對於大明,她已經盡力了。

總之,誠孝張皇后是明朝少見的女性政治家,「仁宣之治」有她一份功勞,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去世後更穩定了朝局,如果當時她沒站出來,對大明絕對是一個災難。

所以著名歷史作家蔡東藩曾說:「明多賢后。若太皇太后張氏者,其尤為女中人傑乎?」

相關焦點

  • 朱瞻基的兩任皇后,在《大明風華》中是親姐妹,歷史上是何關係
    永樂二十二年,太子朱高熾即位,朱瞻基又被封為皇太子。然而朱高熾僅在位十個月,就不幸病逝了。於是,二十六歲的朱瞻基繼承了皇位,是為明宣宗。在歷史上,朱瞻基有過兩任皇后,一個胡氏,一個孫氏。也就是《大明風華》中,胡善祥和孫若微的歷史原型。
  • 揭秘朱瞻基廢后之謎 皇后被廢之後怎麼樣了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時期「仁宣之治」的繼承者,他與父親一起將明朝的發展推向了一個高峰。這樣看來,朱瞻基也算是一位有作為的皇帝,雖然統治時間很短,但是能夠在不長的時間裡做到這些,也是非常厲害的。不過朱瞻基有一件事情做得還是有些「過分」了,他的原配胡皇后,做皇后期間沒有犯一點過錯,他卻堅持要把她廢掉另立新皇后,這是為何?
  • 明皇后胡善祥,朱瞻基將其廢后卻惹天下人同情,背後原因令人唏噓
    不過,《大明風華》畢竟只是一部小說而已,不能當歷史真相對待。在真實的歷史上,胡善祥的被廢得到了天下人的同情。那麼,歷史上真實的胡善祥是什麼樣子的?並且她因何被廢?胡善祥的蝴蝶效應建文四年(西曆1402年),胡善祥生於山東的一個官僚家庭裡。此時的大明朝處于靖難之役的後期。
  • 《大明風華》朱瞻基悲劇結局,被女主騙了一生
    說起當皇帝,《大明風華》中的男主可能是那麼多帝王中最幸福的一個。他出生的時候還沒有皇位繼承權,可他爺爺朱棣硬是把這個權力給他打了下來。源自公眾號:每日心選 娛樂後來,朱棣為了讓他當上皇帝,硬是讓自己不喜歡的皇子當了20幾年太子,而且朱棣在位期間就確定了朱瞻基皇太孫的地位,這個稱號相當於直接越過太子,把下一任太子都定好了。
  • 大明風華:歷史上朱瞻基文武雙全,劇裡他坐享其成,一無是處
    《大明風華》正在熱播中,雖然剛開播就遭到網友的吐槽,不是嘲男主朱亞文廠裡廠氣像個太監,就是嘲女主湯唯造型醜, 臺詞功底差,這些問題倒也真實存在,畢竟朱亞文當時的環境就是需要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整部劇展現了大明時期的恢宏景象以及對英雄人物的刻畫,朱瞻基和孫若微的感情線並沒有按傳統宮廷愛情戲的套路去寫,事實上張挺也表示,自己不太懂這個套路,畢竟是男編劇,感情肯定沒有女編劇那麼細膩,他考慮最多的是人物在歷史情境中的變化。
  • 電視劇《清平樂》中,大宋皇帝趙禎與大明風華的朱瞻基誰更渣?
    註:本文是根據電視劇《清平樂》與《大明風華》中的人物進行分析的哦 隨著電視劇《清平樂》的熱播,蜜姐終於可以躲過,清朝那些頭頂亮得發光的光頭男主啦,還有那些穿得花花綠綠的女主了。好像清朝電視劇的男主也是穿得花紅柳綠的樣子.......呃......
  • 朱瞻基:朱棣的「好聖孫」,堪稱「最完美皇帝」,卻開廢皇后先河
    比如說一人多面的朱棣,不僅是英明神武的明成祖,還是心狠手辣的奪皇位的逆臣賊子,更是不棄糟妻的好丈夫;同時還原了仁德尊儒的大胖子朱高熾、善舞好鬥的野心家朱高煦等人物。但在這些皇帝中,有一個顛覆了我們的認識,他被稱為明朝「最完美皇帝」,但是卻開創了明朝廢除皇后的先河,他就是朱棣的「好聖孫」朱瞻基。
  • 宣德帝朱瞻基的皇后胡善祥,為啥會成為明朝第一廢后
    如果胡善祥長得像鄧家佳,我想朱瞻基也就不會廢她了吧。胡善祥和孫氏一同被封給當時的皇太孫朱瞻基,胡善祥為妃,孫氏為嬪。歷史上孫氏大約不叫孫若微,這名字是小說家言,但是孫氏應該是個傾國傾城的美人,在《明史》中,居然記載了她的美貌,四個字:幼有美貌。小時候就長得很好看,長大了應該更好看了。
  • 《大明風華》孫若微的歷史人物原型是誰?真實人生比電視劇更精彩
    近日,古裝電視劇《大明風華》熱播讓許多觀眾對明朝歷史人物產生了濃厚興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劇中的女一號孫若微在歷史上是怎樣一個人,她的經歷與《大明風華》中有何不同。孫若微的歷史人物原型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孫氏(孝恭章皇后),具體名字不詳。
  • 歷史人物|朱瞻基
    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皇祖父當時還是燕王的朱棣曾經作了一個夢,他夢見自己的父親洪武帝朱元璋將一個大圭賜給了他,在古代,大圭象徵著權力,朱元璋將大圭賜給他,並對他說:"傳世之孫,永世其昌"。朱棣醒來以後正在回憶夢中的情景,覺得十分吉祥。忽然有人報告說孫子朱瞻基降生了。朱棣馬上意識到難道夢中的情景正映證在孫子的身上。
  • 這才是真實的歷史:賢德皇后抵不過青梅竹馬,成為明朝第一個廢后
    而孫若微,先是背負著家仇國恨,又是一心一意為妹妹著想,後來還放下仇恨為朱瞻基守住他的江山,人設堅韌大氣。尤其是北京保衛戰身披戰甲策馬出城,對敵軍宣言:退出長城,保爾全屍。無比積極正面的一個人物形象在電視劇裡就出來了。但是在真實的明朝歷史中,這些全反了。胡善祥沒有從小長在宮裡,沒有經歷過宮裡的那些爾虞我詐。張太皇太后也不是只管跟兒媳作對,張太皇太后在世時,孫氏在她面前大聲說話都不敢。
  • 不要被《大明風華》忽悠了,真實歷史上張皇后是輔佐三代皇帝的傳奇女政客
    史書沒有記載張氏的名字(電視劇《大明風華》給她取名張妍),也沒有記載她生於哪一年,所以我們並不清楚張氏的年齡究竟比朱高熾大還是小。但有據可查,早在洪武十六年,也就是朱高熾六歲那年她就被選入燕王宮中,是作為朱家的童養媳在宮中長大的。由此推斷,張氏的年紀極有可能是要比朱高熾大上幾歲的。婚後三年,張氏生下了第一個兒子,取名朱瞻基。
  • 網商社科丨大明風華,明朝永城張皇后的真實和傳說
    文丨劉金芳(網商社科特約作者)最近,電視劇《大明風華》正在湖南臺熱播,該劇改編自蓮靜竹衣的小說《六朝紀事》,該劇是典型的大女主戲
  • 大明風華:胡善祥歷史原型,因無子被廢為道姑,朱瞻基晚年很後悔
    風捲雲舒,慣看桑田變滄海;閱歷歷史,身入其中,古往今來,多少故事笑談中! 在《大明風華》中「胡善祥」雖是反派,但卻獲得了很多觀眾的演技好評。「胡善祥」一角在歷史上也有這個人物,也正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原配妻子,胡皇后。可是這位胡皇后在歷史上很是可憐,究竟為什麼呢?
  • 歷史上的胡善祥是怎樣一個人?她的經歷與《大明風華》中有何不同
    然而真實歷史上的景清結局比《大明風華》中要慘得多,他因準備刺殺朱棣被抓,除了自己慘死之外,全族皆遭屠戮,至親更不可能倖免,所以歷史上的胡善祥與景清沒半毛錢關係。胡善祥出生於1402年5月,朱棣率軍攻下南京的時間是1402年7月。當時胡善祥還在襁褓之中,這一點也與《大明風華》中有所不同,因為電視劇中的胡善祥已經四歲了。
  • 《大明風華》女二號原型,歷史上胡善祥的結局,宣宗就是看不上她
    隨著太孫選妃,女二號胡善祥也自告奮勇。但這劇裡面的主角光環在女主孫若微身上啊,女二的下場自然不會好。劇中女二的原型就是歷史上倒黴的明宣宗第一任皇后——胡氏。歷史上胡氏確有其人,而且真的叫做胡善祥。編劇把歷史上本來是情敵的兩人編成了姐妹,這也算是創新吧。歷史上的兩人沒有血緣關係,是單純的情敵,最後安穩坐上皇后位子的確是孫若微,而失敗的胡善祥到底哪錯了?今天就來看看。
  • 《大明風華》中的孫若微,歷史上歷經六朝五帝的傳奇皇后
    她的原型是明朝第五任皇帝,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位皇后孫氏。這位孫皇后可是明朝的一位傳奇人物,她歷經永樂、洪熙、宣德、正統、景泰、天順六朝,是宣德朝的皇后,正統、景泰、天順三朝的皇太后。恰好明仁宗張皇后的母親也是永城人,聽說孫忠的女兒很賢德,於是便推薦孫後入宮。孫後從小就是個美人胚子,《明史》裡說孫後「幼有美色」,進宮後又在張皇后(當時張後還是太子妃)的調教下習得宮中禮儀。既有顏值,又懂禮儀知進退,更重要的是她和當時還是皇太孫的朱瞻基情投意合,成為皇太孫妃仿佛只是時間問題。
  • 《大明風華》中的孫若微,歷史上歷經六朝五帝的傳奇皇后!
    《大明風華》中湯唯飾演的孫若微 孫若微何許人也?她的原型是明朝第五任皇帝,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位皇后孫氏。恰好明仁宗張皇后的母親也是永城人,聽說孫忠的女兒很賢德,於是便推薦孫後入宮。 孫後從小就是個美人胚子,《明史》裡說孫後「幼有美色」,進宮後又在張皇后(當時張後還是太子妃)的調教下習得宮中禮儀。既有顏值,又懂禮儀知進退,更重要的是她和當時還是皇太孫的朱瞻基情投意合,成為皇太孫妃仿佛只是時間問題。
  • 《女醫明妃傳》中朱祁鎮不是孫太后的親生兒子,歷史可信度多高?
    也就是說,這部劇中的朱祁鎮是宮女和朱瞻基所生,只是宮女生下朱祁鎮後就被孫氏給害了,而朱祁鎮被孫氏養大,也成了孫氏和胡善詳爭奪後宮之權的籌碼。問題就在這裡,有人問了,汪郎你前面說歷史劇不能把固有的歷史主線進行意淫式改造,此劇都把朱祁鎮改成不是孫太后親生的了,還不算胡亂改編嗎?汪郎告訴你還真不算,因為史書中確實有這樣的記載。
  • 關於電視劇《大明風華》中歷史上真實的明宣宗的一生
    總體來說,朱瞻基是一位不錯的守成之主,他和他的老爸,開創了著名的「仁宣之治」。朱瞻基的文治武功都相當不錯:首先表現在他繼位的問題上。當時朱高熾駕崩時,朱瞻基在南京留守,他返回北京的路上,遇到他的叔叔朱高煦的截殺,但是他順利的逃脫了,成功繼位。其次,朱瞻基御駕親徵朱高煦,朱高煦一直都有謀逆之心,他不甘心沒有能夠繼承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