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大明風華》忽悠了,真實歷史上張皇后是輔佐三代皇帝的傳奇女政客

2021-02-13 魚羊密史

文:霄羽

身為明太祖朱元璋的親孫子、明成祖朱棣的大兒子,血統高貴的朱高熾卻活得很悲催。身患肥胖症和小兒麻痺症的他不僅得不到老爸的歡心,還時常遭受親弟弟的欺負。

不過,胖人多有福,小朱娶了個極品好太太,不僅幫他事業有成(做了皇帝),而且興旺了祖孫三代(開創仁宣之治),真是好福氣啊!

一個家庭的家風實際上是由女人決定的,一個好女人能福蔭三代人,大明誠孝皇后的一生就證明了這一點。

01

朱高熾:娃他媽,你真是個好老婆

明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十八歲的朱高熾被立為燕王世子,同時封張氏為燕世子妃。張氏的父親張麒官居指揮使,是正三品的高級武官。

史書沒有記載張氏的名字(電視劇《大明風華》給她取名張妍),也沒有記載她生於哪一年,所以我們並不清楚張氏的年齡究竟比朱高熾大還是小。但有據可查,早在洪武十六年,也就是朱高熾六歲那年她就被選入燕王宮中,是作為朱家的童養媳在宮中長大的。由此推斷,張氏的年紀極有可能是要比朱高熾大上幾歲的。

婚後三年,張氏生下了第一個兒子,取名朱瞻基。為燕王府生下了長房長孫,自然是大功一件,因此張氏在家中的地位不可撼動,在殘酷的宮鬥中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朱瞻基五歲這一年,他的爺爺燕王朱棣終於反叛成功,叔叔從侄子手中奪取皇位,燕王府由此完成了從皇親到皇室的身份轉變。

身為明成祖和徐皇后所生的嫡長子,朱高熾按照禮法是皇位的當然繼承者,但是朱棣喜歡的是老二朱高煦。朱高煦身高七尺,勇猛善戰,曾跟隨朱棣南徵北戰,屢建戰功,「成祖屢瀕於危而轉敗為功者,高煦力為多」。尤其在「狡黠多智」這一點上,和他老爸極為相似。與之相比,朱高熾不僅體態肥胖、身患殘疾,而且沒啥個性,完全不像是朱棣的兒子。

同樣一個媽生的,怎麼反差就這麼大呢?

朱棣越看老二越喜歡,越看老大越討厭。得寵的朱高煦十分高調,經常「以唐太宗自比」,逢人就嘲笑哥哥的無能,毫不掩飾謀取皇太子的野心。以淇國公丘福、附馬都尉王寧為代表的一幹大臣紛紛投靠朱高煦的帳下,拼命為其搖旗吶喊,為自己的政治前途壓上了賭注。

一個成熟的領導在決策時不會輕易被情感左右,而要考慮方方面面的利益得失。朱棣本身就得位不正,他絕不希望朝廷再次出現分裂,畢竟朝中堅持長子立儲的大臣還是大多數,他們佔據著禮法上的道德制高點。面對強大的輿論,即便是心狠手辣的朱棣也不得不讓情感服從於理智,暫時將朱高熾立為太子。

朱棣立老大為太子是違心的,易儲的打算在他心中從未消停過,他需要的是一個名正言順的藉口。謹小慎微的太子明白自己的危險處境,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均不敢犯一丁點錯誤。儘管這樣,朱棣還是屢屢找茬嚴厲問責,幾乎把太子嚇出病來。

就在太子的地位搖搖欲墜的危急時刻,身為太子妃的張氏在史書中出場了。

一天,朱棣和徐皇后在便殿設宴,太子和張氏作陪。陰毒刻薄的朱棣越老越像神經病,幾杯酒下肚後,陰陽怪氣地說:咱家這麼大的家業,你這廢物怕是承擔不起啊!(廢矣!異時家事大,難若應承)

太子聽了這話是何反應史書沒有記載,想必一定是極為狼狽的。在這個無比尷尬的時刻,張氏先是上前磕頭謝罪,然後悄然退下,到廚房中親手端出兩壺美酒,恭恭敬敬地呈獻給公婆。

伸手不打笑臉人。朱棣接過酒杯一飲而盡,若有所思地說:賢惠的兒媳啊,以後咱家的事還要多仰仗你啊!(新婦賢,他日吾家事多賴也)

張氏憑著她聰穎賢惠的特點,大打情感牌,不斷以其「小心恭孝」而討得朱棣的歡心,在暴虐的公公和柔弱的老公之間充當了潤滑劑。尚有一絲人性的朱棣看在兒媳的面子上不再刁難太子,漸漸也就接受了傳位於這個廢物兒子的事實。永樂十五年,朱高煦終於被打發到他的封地樂安去當藩王,從此與皇位徹底無緣。

在幫助朱高熾穩固太子之位這件事上,出力的人很多,但張氏的情感攻勢的確起到了他人無法替代的作用。朱高熾能當上皇帝,最該感謝的人就是張氏,他真應該真心實意地說一句:娃他媽,你真是個好老婆啊!

02

朱瞻基:我有一個好媽媽

朱棣之所以甘心傳位於平庸的長子,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他太喜歡自己的大孫子朱瞻基了。這孩子智商情商都相當高,好好培養一下,一定是個當皇帝的好材料。

老天爺似乎懂得朱棣的心思,有意撥快了歷史時間表。朱高熾即位後,被壓抑了多年的他一下子解放了,沉溺於後宮佳麗之中不能自拔,後果就是當了不到一年皇帝便一命嗚呼。於是,二十八歲的朱瞻基提早當上了皇帝,年號宣德,是為明宣宗。

目光如炬的朱棣其實沒有看錯,朱瞻基,的確是個好孩子。

在君權至上的時代,帝王個人的品行好壞、才能高下,往往決定著一個時期政治的清明與否,甚至關係到一個王朝的興衰成敗。朱瞻基是後世公認的品學兼優的好皇帝,在他身上看不到朱家幾代人都有的變態心理,君臣關係相當融洽,受到滿朝上下一致稱讚。

這得益於他有一個好媽媽。

朱瞻基登基之後,尊封母親為皇太后,張氏於是成為明代第一位皇太后。宣德五年(1430年)的一天,宣宗陪同母親去祭拜爺爺和父親的長、獻二陵。路遇正在田間耕種的農家,張太后下令停車,帶著皇帝深入基層調研,詢問農婦生產情況,「質樸如家人」,還叫上皇帝一起去吃農家飯,讓皇帝不忘百姓疾苦。一睹天顏的農婦激動得不得了,拿出新鮮的蔬果獻給皇帝,一時傳為佳話。

年輕的皇帝對老媽頗為依賴,「軍國大事,多稟聽裁決。」可太后又不是職業政客,哪裡有什麼從政經驗?不過她認準了一個死理——重用前朝老臣,比如英國公張輔、尚書蹇義、大學士楊士奇等人。這些人都是跟隨成祖出生入死、久經考驗的忠臣良將,辦事老道穩妥,用起來放心可靠。事實證明,張皇后重用的這些人也確實爭氣,個個都留下了好名聲。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個道理張太后早就懂。

宣宗的皇后胡善祥是個老實人,舉止端莊,沒半點媚態。這樣的女人可以母儀天下,但肯定不會得寵。事實上,皇上最寵愛的女人是美豔聰慧的孫貴妃。如果胡皇后能生下兒子,自然可保後位無憂,可她偏偏就生了兩個公主。直到孫貴妃生下了兒子,胡皇后的處境就不妙了。

母以子貴,孫貴妃取代胡皇后恐怕只是時間問題了。宣宗也在不斷暗示胡皇后,希望這個識大體的女人主動上表辭去皇后之位。不過,這樣的大事,非得張太后點頭不可。

這給張太后出了個難題:從情感上講,她實在不忍心胡皇后受這樣大的委屈,但從理智上講,她必須勸宣宗立孫貴妃之子為太子,以早定國本。

最終的結果是,胡皇后以無子多病為理由上表辭位,孫貴妃隨即鳩佔鵲巢,身登後位。胡皇后離開了讓自己心碎的後宮,去長安宮做了女道士,從此與青燈黃卷相伴一生。

可憐的胡皇后贏得了輿論的廣泛同情,這讓朱瞻基染上了道德汙點,他後來也為此後悔,稱這是自己年少衝動。張太后儘管喜愛和憐憫賢德的胡氏,但她也愛莫能助,只能盡其所能給予安慰。在內廷朝宴時,張太后特意把胡氏叫來,而且位居孫皇后之上,孫氏為此十分不滿卻也無可奈何。

凡事以王朝大業為重,不被個人情感左右決策。在這一點上,張太后的確比他的老公公朱棣要明白。

03

朱祁鎮:我奶奶讓我聽大人的話

宣宗於宣德十年正月初三意外死去,終年三十八歲。太子朱祁鎮只有九歲,國家又將面臨「主少國疑」的危險,這是專制政體中最脆弱的一環。

張太后擔心幼童為君於國不利,一度派人去取襄王府的金符,想立自己的三兒子襄王朱瞻墡為君。這事遭到了以大學士楊士奇為首的元老派重臣的堅決反對,宮裡宮外一時謠言紛紛。張太后畢竟不是個糊塗人,覺察到此舉可能引起政局混亂,於是立刻改變主張,召群臣至乾清宮,果斷地立太子朱祁鎮為新君,是為英宗。

小皇帝於政事茫然無知,全仗奶奶張太后主持大局。張太后的執政理念毫不動搖,繼續推心置腹地委任先朝重臣。她把楊士奇、楊榮、楊溥、張輔、胡濙召到一起,指著這些老臣告誡英宗說:「這五位先生都是三朝重臣,你爺爺、你爸爸當年對他們都是言聽計從。今後他們不贊同的事,你決不能做,記下了?」

英宗點頭稱是。

在英宗十六歲以前,政治依然清明,國家依然興旺。不過,事情正在悄悄地起著變化。

少年兒童時代是一個人三觀形成的最重要時期。不幸的是,英宗的兒童時代是壞人陪著長大的,這註定了英宗不會是一個稱職的帝王。

這個壞人,就是明代宦官之禍的開山鼻祖,差點葬送了大明江山的王振。

八面玲瓏的東宮舊人王振深得小皇帝的歡心和依賴,英宗「呼為先生而不名」。執掌司禮監後,王振野心越來越大,教唆英宗要用狠辣手段對付臣子,一時間許多大臣被捕下獄。對於王振的擅權行為,忍無可忍的張太后曾予以嚴厲打擊。

一天,張太后把英宗和諸大臣召至便殿,當眾宣布要處死王振。全副武裝的女官們一擁而上,把明晃晃的利劍按在王振的脖子上。王振嚇得屁滾尿流,連稱罪該萬死,祈求饒命。

英宗見他心愛的「王先生」大難臨頭,雙膝跪下,哭著向奶奶求情。大臣們見萬歲爺都跪下了,自個當然也不能站著,於是統統跪下,勸老太太消消氣。

「看在皇上和各位先生的面上,今天暫且饒了你,今後再敢幹預國政,殺無赦!」

心慈手軟的張太后見不得孫子的眼淚,只好放過了王振。僥倖活命的王振自此對張太后怕到了骨子裡,不得不暫時收斂。看到王振「改邪歸正」,張太后也就不再過問了。

事實證明,沒有果斷殺掉王振,是張太后一生最大的失策!

正統七年(1442年),張太后崩逝,諡號「誠孝恭肅明德弘仁順天啟聖昭皇后」,附葬於獻陵。隨著張太后的去世,失去管教的英宗在王振的教唆下徹底變成了「壞孩子」,「仁宣之治」的清明景象也隨之付之東流。

人亡政息,這正是專制體制下永遠解不開的死扣。

參考資料:《明史》、《皇明書》、《明史紀事本末》、《明通鑑》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霄羽  製作:吃硬碟吧、發達蚊

推薦閱讀

電視臺直播專訪劉邦

相關焦點

  • 不要被大明風華忽悠了,歷史上張皇后是輔佐三代皇帝的傳奇女政客
    不過,胖人多有福,小朱娶了個極品好太太,不僅幫他事業有成(做了皇帝),而且興旺了祖孫三代(開創仁宣之治),真是好福氣啊!一個家庭的家風實際上是由女人決定的,一個好女人能福蔭三代人,大明誠孝皇后的一生就證明了這一點。
  • 網商社科丨大明風華,明朝永城張皇后的真實和傳說
    全劇展現了這位大明皇后傳奇的一生,非常勵志。當然,劇情大多都是虛構,但我們根據劇中幾位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明朝皇帝推斷,《大明風華》中孫若微的歷史原型就是影響明宣宗、明英宗、明景泰帝三朝政局的孝恭孫皇后。孝恭孫皇后是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宗朱瞻基的皇后,山東鄒平人,永城縣主簿孫忠之女。
  • 大明風華孫若薇一生歷經六代皇帝 放眼歷史無人可及
    而做為電視文藝作品的《大明風華》,其情節和演員的演繹水平反倒退居其次,電視劇中所展現的一些有很強歷史基因的畫面成為不少觀眾欲一探究竟的看點。實事求是地說,縱然《大明風華》在情節的鋪設和人物的設置上與歷史有些出入,但基本上還是遵照歷史真實的脈絡來推進的。所以說,更確切地說,《大明風華》是一部歷史大劇,和之前一度風行的清宮劇是有著本質區別的。
  • 《大明風華》中的孫若微,歷史上歷經六朝五帝的傳奇皇后!
    歷史題材的電視劇早就泛濫成災了,尤其是清裝劇。可清朝之前的明朝劇卻不多,《大明風華》就是一部明朝電視劇。這部劇根據小說《六朝紀事》改編,又名《大明皇妃·孫若微傳》,講述的是明朝初年,湯唯飾演的孫若微歷經五帝六朝的故事。
  • 《大明風華》裡的孫若微,歷史上歷經六朝五帝的傳奇皇后
    可清朝之前的明朝劇卻不多,今年年底終於有一部講述明朝且製作宏大的電視劇播出了,該劇便是——《大明風華》。這部劇根據小說《六朝紀事》改編,又名《大明皇妃·孫若微傳》,講述的是明朝初年,湯唯飾演的孫若微歷經五帝六朝的故事。
  • 《大明風華》中的孫若微,歷史上歷經六朝五帝的傳奇皇后
    歷史題材的電視劇早就泛濫成災了,尤其是清裝劇。可清朝之前的明朝劇卻不多,今年年底終於有一部講述明朝且製作宏大的電視劇播出了,該劇便是——《大明風華》。這部劇根據小說《六朝紀事》改編,又名《大明皇妃·孫若微傳》,講述的是明朝初年,湯唯飾演的孫若微歷經五帝六朝的故事。
  • 10個古裝劇皇后《大明風華》胡皇后好慘,《皓鑭傳》把蕩婦變賢后
    許多古裝劇中都有皇后,像是近日熱播的《大明風華》,前前後後就出現四位皇后,而該劇是以明朝初年為背景的歷史故事,劇中皇后都有其原型人物,以下10個「古裝劇皇后」歷史原型,《大明風華》胡皇后好慘,吳謹言《皓鑭傳》把蕩婦演成了賢后!
  • 《大明風華》大結局,人生贏家孫皇后是真實存在的嗎?
    ,但最後,還是這個女人「放棄個人仇恨,輔佐登上皇位的丈夫,以自己的氣度和智慧,數度救大明王朝於危難,見證了一個偉大時代的誕生」。 朱元璋希望后妃都能體會他的「一片苦心」,老實把自己圈在後宮裡,不要試圖將自己的影響力透過皇帝向外廷傳遞。 在特別重視所謂「祖宗家法」的明朝,這也作為一條鐵律被不折不扣的遵行。 因此,明朝的后妃在歷史上的記載都不算多,史家甚至認為,將筆墨過多投向她們,都是一種不祥的象徵。
  • 《大明風華》歷史常識錯誤有哪些?湯唯飾演的皇太后和張太皇太后誰...
    《大明風華》這部電視劇在春節前後風靡一時。成為了許多年輕人了解明成祖朱棣到明英宗朱祁鎮這段明朝歷史的窗口。其中包括了明朝歷史上的五位皇帝、六朝歷史。但是這部電視劇後半部分卻嚴重的偏離了歷史史實。
  • 《大明風華》孫若微的歷史人物原型是誰?真實人生比電視劇更精彩
    近日,古裝電視劇《大明風華》熱播讓許多觀眾對明朝歷史人物產生了濃厚興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劇中的女一號孫若微在歷史上是怎樣一個人,她的經歷與《大明風華》中有何不同。孫若微的歷史人物原型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孫氏(孝恭章皇后),具體名字不詳。
  • 《大明風華》大清有孝莊文皇后,大明有誰?孫若微在她面前很渺小
    史上賢德的皇后不少,比如大家所熟知的隋朝隋文帝楊堅的皇后獨孤伽羅、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長孫氏、明朝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馬氏,等等。 她們都是賢內助,母儀天下,輔助皇帝管理後宮事務、撫育教導子女等等,為皇帝穩住了「後院」,讓皇帝可以專心政事。
  • 大明風華劇情介紹 大明風華是哪個皇帝
    《大明風華》是湯唯、朱亞文、鄧家佳、喬振宇、吳越、梁冠華領銜主演的古裝劇。然而電視劇播完後,發現很多人沒看懂大明風華,下面小編就簡要總結一下《大明風華》的劇情。入宮後,身懷父仇家恨的孫若微歷民間蒼生之疾苦,睹宮廷險惡之爭鬥,她的心智逐漸成熟,情感也愈發傾向於心地善良的朱瞻基,最終,她決心放棄個人仇恨,輔佐登上皇位的丈夫為民眾和天下謀求最大的幸福和安寧。朱瞻基英年溘逝,孫若微又先後經歷了朱祁鎮、朱祁鈺兩帝執政的時代,她用自己的氣度和智慧數度救大明王朝於危難,並把自己一直秉持的仁德之心和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傳遞到兒子朱祁鎮身上。
  • 歷史上的胡善祥是怎樣一個人?她的經歷與《大明風華》中有何不同
    當然,作為一個歷史自媒體,我們的話題肯定不會是討論劇情內容,而是來與大家說說歷史上的胡善祥是怎樣一個人,她的經歷與《大明風華》中有何不同。然而真實歷史上的景清結局比《大明風華》中要慘得多,他因準備刺殺朱棣被抓,除了自己慘死之外,全族皆遭屠戮,至親更不可能倖免,所以歷史上的胡善祥與景清沒半毛錢關係。胡善祥出生於1402年5月,朱棣率軍攻下南京的時間是1402年7月。當時胡善祥還在襁褓之中,這一點也與《大明風華》中有所不同,因為電視劇中的胡善祥已經四歲了。
  • 《大明風華》沒告訴你的歷史真相,終於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棄劇了
    按照《大明風華》的人物設定,女一號孫若微、女二號胡善祥是一對親姐妹,而且她們都是建文朝御史大夫景清的女兒。然而在真實歷史上,景清因刺殺朱棣失敗遭酷刑迫害,他的全族都受到株連,整個景氏家族所在的村子被屠成了廢墟,近親更是無一倖免。事實上,歷史上的「孫若微」是永城縣主簿孫忠之女,胡善祥是前錦衣衛百戶胡榮之女。
  • 《大明風華》裡愛擼貓的張皇后,本是平凡女子,卻鑄就了不凡人生
    《大明風華》隨著劇情的逐步推進,吳越飾演的張皇后已經成功俘獲了大批粉絲的心。
  • 《大明風華》女二號原型,歷史上胡善祥的結局,宣宗就是看不上她
    鄧家佳飾演的胡善祥 《大明風華》播出到現在,前期主角基本都出現了。隨著太孫選妃,女二號胡善祥也自告奮勇。但這劇裡面的主角光環在女主孫若微身上啊,女二的下場自然不會好。
  • 朱瞻基的兩任皇后,在《大明風華》中是親姐妹,歷史上是何關係
    在歷史上,朱瞻基有過兩任皇后,一個胡氏,一個孫氏。也就是《大明風華》中,胡善祥和孫若微的歷史原型。而在《大明風華》中,孫若微與胡善祥是親姐妹,兩人同是靖難遺孤。父母在遇害後,孫若微被靖難遺孤組織收養,胡善祥則被宮中女官收養。
  • 《大明風華》裡可以沒有孫若微,但不能沒有她
    劇中的孫若微,美貌聰慧懂朝政,幫完公公幫丈夫,幫完丈夫幫兒子,簡直有點大明武則天的架勢。明朝歷史上,真有這樣一位「大女主」嗎?>《大明風華》中的女主孫若微,即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孝恭皇后孫氏。一個輔佐了三位皇帝的女人
  • 《大明風華》三大女主結局 胡善祥被廢而她成最大贏家
    《大明風華》三大女主結局 胡善祥被廢而她成最大贏家時間:2020-01-09 23:48   來源:唯美村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李子柒年入1.6億怎麼回事?與2018年上市公司淨利潤指   由湯唯、朱亞文、鄧家佳、喬振宇等人共同主演的古裝劇《大明風華》目前正在熱播中,這部劇的演員陣容十分強大,個個都是實力派,一經播出就吸引到了許多網友的注意,取得了十分亮眼的收視成績,期待後續表現!   《大明風華》根據蓮靜竹衣的小說《六朝紀事》改編而來,主要講述了明朝孝恭皇后孫若微傳奇的一生。
  • 「藝術皇帝」與「大明風華」
    剛剛結束播映的《大明風華》把明朝開國以來的靖難之役、五徵漠北、土木堡之變、北京保衛戰、奪門之變等重大事件,與皇室成員間的恩怨情仇穿插在一起,精彩紛呈,不少網友評論說「了解到不一樣的大明」。不過,影視劇畢竟有演繹成分,《大明風華》也不例外。  在劇中,朱亞文扮演的朱瞻基不但會「撩妹」,而且能徵善戰,在皇位爭奪中戰勝了兩位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