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產品創新動力不足,而質量問題又扯住其出發的腳步時,「昔日重現」可能就成了蒼涼一夢
一代「小霸王」黯然落幕。
日前,天眼查披露,小霸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被申請破產重整,申請人為殷小雲,經辦法院為廣東省中山市中級人民法院。另有消息稱,小霸王法人馮寶倫被法院列為限制高消費人員。此情此景,令人唏噓。
小霸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小霸王」,其原身是中山市小霸王公司,始建於1987年,專業從事教育類電子產品的開發研究、生產和銷售。23年過去,小霸王再也找不到最初的輝煌了。這條消息引發了不少80後、90後的懷舊。但對於一個充滿了「挫折」意味的事件而言,情懷載不動太多悲傷。
自2019年起,小霸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已牽涉多達98起司法案件,其中,涉及多起股權投資款的糾紛。這足以證明,危局並非此時才產生,小霸王是經歷過一番掙扎的。人們依稀可以覺察到小霸王的不甘心,可惜時間不會對一個失敗者給予更多福利。
多年前,小霸王公司所推出的「小霸王」學習機,經過成龍代言的加持,小霸王名聲大噪。不管是借著「學習」打遊戲,還是打會遊戲再學習,一個時代以及這個時代的少年們,給了「小霸王」足夠的包容與體恤。那時,誰不知道「望子成龍小霸王」?
不過,在競爭對手精細化深耕的階段,小霸王漸漸落伍的跡象比較明顯。這期間,小霸王產品引來不少投訴。2012年12月,國家質檢總局公布28類產品質量抽查結果,共發現263種產品不符合標準要求。「小霸王」學習機、「萬利達」學生平板電腦進入黑名單。
彼時的萬利達,也會讓人想起風靡一時的萬利達DVD。兩者在黑名單中還會惺惺惜惺惺嗎?這真的是一個讓人有些悲意的隱喻。當一個產品創新動力不足,而質量問題又扯住其出發的腳步時,「昔日重現」可能就成了蒼涼一夢。
有人會說,這些年來,小霸王不是從沒有停止過各種探索嗎?某種意義上,這算得上一個事實。但創新的前提是精準。當拳頭產品都失去了蹤影,「創新」也就更為艱險。
這讓人想起,2012年新年伊始,全球膠捲行業巨頭柯達提出破產保護申請一事。比之小霸王,柯達是真正的百年老店,且其研發部門也十分具有創新性。可令人扼腕的是,當攝像技術從膠捲時代進入數字時代時,柯達的反應突然變得無比遲鈍,從而喪失了變危為機的最佳時間。
有人認為,「小霸王之父」段永平在1995年夏天的離開,是小霸王發展的分水嶺。這話不無道理,卻仍有誇張之意。而無論如何,因創新不力而導致一個著名產品的告別,是永遠的教訓。
現代快報評論員 戴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