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多:念好「致富經」唱活「草山戲」

2020-12-24 央廣網

「萬裡長江第一縣」的青海治多縣,地處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是西藏連接青海、溝通內陸的重要通道,境內的可可西裡世界自然遺產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態環境保存最為完整的地區之一。

這裡既是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的核心區,又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自精準脫貧工作啟動以來,治多縣確定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625戶10771人。可以說,治多既要因地制宜發展經濟,又要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注重生態文明建設,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穩步提高脫貧質量,切實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的「雙贏」發展道路。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算生態帳、打生態牌、吃生態飯。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始終把生態立縣貫穿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堅定不移走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的發展路子,取得了積極成效。

扎河鄉,是治多縣海拔最高的鄉鎮。藉助建設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強有利契機,扎河鄉全面落實「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的精準扶貧政策,精準選聘草原生態管護員,建立草原生態管護員公益崗位2008名,實現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全面覆蓋,全面解決了偏遠山區貧困群眾就業增收問題。

「天上的七色彩虹用百花編成,草原上的豔麗花朵用彩虹染成,帳房裡的花氈子用彩虹和百花擀成,國家公園裡的美好生活我們用綠色感恩。」一首擀氈「祝吉歌」改編成的「綠色感恩歌」在草原上傳唱。隨著草原生態管護員隊伍的不斷壯大,治多草場資源安全得到全面提升,各類破壞草原環境的行為得到遏止,草原火災險情發生大幅下降,草原生態管護員政策已成為脫貧攻堅中最閃亮的舉措,實現了生態保護、生態脫貧、生態固邊等多重效應。

值得一說的是,治多縣是環保衛士傑桑·索南達傑出生、工作的地方。他用生命守護的可可西裡,如今已是世界遺產,也是三江源地區百姓共同呵護的瑰寶。

一手挽著「生態環保」,一手拎起「脫貧攻堅」,治多縣結合自身實際,貫徹黨的民生政策,「以保護生態促脫貧,以脫貧助力生態保護」。全民參與生態建設和環境治理,全面落實生態管護員、林業管護員等公益性崗位4163個,貧困戶「一戶一崗」每人每月工資1800元,生態建設紅利得到逐年擴大和釋放。

如今,投資3450萬元的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門禁、保護站建設項目已經完成,黑土灘治理、草原(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項目完工,既是民兵,也是生態管護員的牧民們巡護著這裡的每一座山,每一條河;全面推行三級河長制,完成治多縣境內河湖名錄登記報備;投資580萬元的城區綠化工程全面完工,美麗鄉村、城區亮化和重點區域環境整治全面跟進。

對於正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拼搏發展的治多,生態文明建設被賦予了更加深刻的內涵:不僅是最大政治、最大民生、最大潛力的現實所需,更是著眼未來、提升管理水平、培植縣城整體競爭力的戰略選擇。

發展生態畜牧業是純畜牧業大縣的惟一指望,也是最大的發展潛力。但傳統畜牧業發展方式已難以適應既要保護生態環境又要追求畜牧業發展提質增效的要求。治多縣一直都在苦苦尋找如何破解人、草、畜越來越突出的矛盾,實現生態與經濟共贏的路子。

全面推進國土綠化進程,加大生態系統修復力度,大力實施退牧還草等生態治理項目,推動傳統畜牧業向生態畜牧產業轉變,築牢生態產業根基,逐漸實現生態、生活、生產的共贏。

在治渠鄉同卡村,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存多傑一邊盤點合作社牲畜總數,一邊換算著今年每家的分紅情況。「最高的能分紅13萬元,我們的生態畜牧業發展態勢穩定良好。」存多傑歡喜地說。2016年通過以草定畜、股權測算、優化畜種畜群結構等工作,合作社設8處藏綿羊和6處犛牛集中養殖場,全村276戶全部入社,而這其中就包括建檔立卡貧困戶76戶。

讓支柱產業提檔升級,治多縣始終堅持以生態畜牧業為主攻方向,按照「要致富、靠畜牧,挖窮根、興產業,可持續、抓生態,先育點、後連片建公司、聯牧戶,拓市場、增收入」的工作方針,推動生態畜牧業全面發展,實現了貧困戶穩定脫貧。如今,借全力打造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的東風,治多縣累計註冊組建生態畜牧業合作社、扶貧專業合作社28個,確保了治多縣脫貧攻堅目標和易地搬遷戶發展後續產業。

另外,為防止貧困地區生態的持續惡化,減緩因生態承載力不足而造成的貧困,治多縣在充分徵求居民意願的基礎上,累計投資2.628億元,實施易地搬遷住房1314套,將自然資本短缺、基礎設施建設滯後、人居環境惡劣地區的5291個貧困人口「零散搬遷、集中安置」。不但減輕對原本脆弱的生態環境的繼續破壞,使生態系統得以恢復和重建,也逐步改善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使自然景觀、自然生態和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治多縣最寶貴的經驗是既要充分發揮黨和政府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

同理,以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引領綠水青山的自然生態,將精準扶貧與生態保護有機結合起來,統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以實現治多縣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為導向的一種綠色扶貧理念和方式。

戴著印有「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生態管護員」字樣的袖章,在美麗的嘎嘉洛草原緩步漫行。「高原輕騎兵」走過的高寒草甸上,垃圾全數被收納在車後拴綁的纖維袋中。

治多縣將「民兵+」納入縣政府應急管理和經濟發展體系,讓民兵成為生態環境的「管護隊」。自2017年以來,治多縣從已篩選的4000餘名管護員中充實基幹民兵300名,組建生態巡護突擊隊。根據長江源園區管委會的要求,通過定期、不定期開展成規模的野外生態巡護,打擊盜獵行為,護送藏羚羊等野生動物順利遷徙,救治受傷幼崽,確保了核心園區珍稀野生動物種群逐年增加,亂採濫挖行為得到有效遏制。

扎河鄉在2008名草原生態管護員基礎上,以「加強網格陣地、推進網格治理」為目標,組建了110個管護網格管理小組,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抓手,將村級黨組織建設和草原生態管護員有效聯動,推動「黨建+環保」工作全覆蓋,實現了管護任務責任到人、管護效果到組、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網格化管護格局。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生態文明建設任重而道遠。如今,治多縣已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合貫穿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大力保護和修復自然生態系統,建立科學有效的生態補償機制,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生產、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

念好「致富經」、唱活「草山戲」、跳好「生態舞」,努力實現脫貧攻堅與生態保護有機結合,治多縣在打贏深度貧困脫貧攻堅戰中保護好綠水青山,在綠水青山中收穫金山銀山,依靠綠色這把「鑰匙」打開脫貧致富之門,實現脫貧攻堅與生態保護共贏。(記者 洪玉潔)

相關焦點

  • 念好菜地裡的「致富經」
    原標題:念好菜地裡的「致富經」   12月17日下午,家住馬村區演馬街道小盧莊村的脫貧戶宋海燕正在蔬菜大棚裡採收花菜。
  • 【基層黨建】太陽升鎮馬營子村:念好「三字經」,帶出致富路
    【基層黨建】太陽升鎮馬營子村:念好「三字經」,帶出致富路 2021-01-11 11: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冊亨弼佑:念好「山字經」,油茶一樹生「三金」
    近年來,弼佑鎮念好「山字經」,發展「綠色經濟」,千方百計讓油茶產業實現增值增效,擴寬群眾脫貧增收致富途徑。苗圃基地,家門口賺就業「金」2月下旬,正是油茶種植好時節,在冊亨縣弼佑鎮漫山遍野的油茶林裡,黨員幹部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深入田間地頭幫助群眾春耕春管,一派繁忙景象。
  • 念好「山」字經 做活「特」文章
    會議確定,2020年,龍門縣將搶抓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雙區」建設機遇,以發展「大山經濟」為統領,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念好「山」字經,做活「特」文章,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差異化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奮力開創「大山經濟」發展新局面。
  • 稅惠助力「節節草」成為「致富草」
    走進位於國際慢城椏溪街道的高淳縣椏溪國華水草栽培專業合作社基地,一個個標準化的塘口映入眼前,忙碌的社員們正在打理塘口裡面的「致富草」。據了解,社員們口中說的「致富草」學名叫做「節節草」,廣泛應用於生態養殖大閘蟹和改善水質、水體造景等。
  • 賈虎林:一位傳承「山梁走唱」農民的作為
    正在餵牛的賈虎林。  更讓記者驚嘆的是,他竟然在勞動之餘,整理抄錄出了《社火春官詩譜》,收錄春官詩300多首;《山梁走唱本》,收錄戲目十多個,有《瞎子玩會》《朝山》《割麥子》《推車車》等。鋼筆字雖然不好看,但卻寫得很認真,很清楚。其對民間藝術的熱愛,由此可見一斑。  從《山梁走唱本》開始,賈虎林講述了自己的學藝經過。
  • 遵義紅花崗區桂花村駐村第一書記付曲生:念好「山」字經 做足「水...
    因為「水」,桂花村水光瀲灩、山色空濛;也是因為「水」,桂花村發展農業產業,道阻且長。如何念好「山」字經,做足「水」文章?  使命在肩,初心如磐。2018年5月,經單位推薦、組織考察,付曲生從區農業農村局派駐到桂花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剛到村那會兒,人生、路不熟。調研後發現,村裡土地資源少、可流轉發展產業的更少」。
  • 念好「四字經」 選好一班人——宜賓市翠屏區安阜街道社區黨組織...
    念好"強"字經,選優選好社區班子。按照結果導向、目標選人、優勢互補、梯次配備的基本思路,以德才兼備、擔當作為、業績突出為指標從黨組織委員候選人信息庫選出黨委委員候選選人初步人選,選出的社區班子候選人學歷層次高,性別比列、年齡結構合理。
  • 臨沂市莒南縣著力念好學校春季開學三「字」經
    為紮實做好疫情防控和學校春季學期開學工作,莒南縣立足工作實際,著力念好「強」「準」「優」三「字」經。組織領導念好「強」字經。縣教育和體育局、衛健局、市場監管局等組成專項核驗工作組,對全縣開學準備情況進行2次以上核驗,核驗結果全部合格,同時對各學校《方案》《預案》進行審核把關,經三個部門主要負責人籤字確認,上報縣委疫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落實備案管理制度。信息摸排念好「準」字經。
  • 龍門:念好「山」字經 做活「特」文章
    5月19日,龍門縣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召開,縣委副書記、縣長段致輝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龍門再次釋放發展「大山經濟」的重要信號,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龍門縣將念好「山」字經,做活「特」文章,進一步探索「大山經濟」發展新路徑,努力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差異化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奮力開創「大山經濟」發展新局面。
  • 念好「山水經」打好「冰雪牌」唱響「生態歌」
    劉春霞 攝接下來,牙克石市將進一步念好「山水經」、打好「冰雪牌」、唱響「生態歌」,推動全民健身產業發展、推廣冰雪運動,豐富群眾業餘文體生活,推動冰雪旅遊與體育、文化深度融合。(記者 宮立靈)【來源:中國縣域經濟報】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人文紀實】津門網趙亞平:白雙平的山葡萄致富經
    他見我是攝影人,就說:「我有一處山葡萄園,就在你拍風光的地方不遠,秋天山葡萄成熟的時候,你能不能來給我們拍拍片子啊?」我欣然應允。遠不到秋天,我已經來過白雙平的山葡萄園幾次。原來,他的葡萄園正好在我拍的風光片之內。山口村不算太小,有900多口人,但耕地面積卻只有301畝,其餘都是山地林地。在以農業為主的過去,山口村相對還是比較窮困的。
  • 《心裡的聲音》念好自己的生活經,早晚會成為生活的大師!
    看著遠方的夢想,清晰卻難以企及,這種望山跑死馬的無力感化為絕望籠罩著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越來越深重。  別沮喪,我們一起看看這部劇再聊!  第一遍·搞笑片?  嗯!確實是一部搞笑片。這部劇沒有任何劍走偏鋒的意思,依然沿襲了絕大部門韓國喜劇片製造笑點的套路,惡搞(致敬)一下當下流行的綜藝片、提取生活中尷尬又不失可愛(神經質)的小片段、以及偶爾非正常交流所產生地金句來戳中你的笑點。
  • 殘疾人黃光全的養牛「致富經」
    新華網 蔡連素 攝「我做這個養殖場,一年收入能有100多萬元,除開工人工資、土地租金這些,還能賺20萬。」記者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組織的「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秋冬季主題採訪團來到貴州省石阡縣石固鄉蒲草塘村時,黃光全一邊往牛舍搬運草料,一邊向記者介紹自己的養牛「致富經」。
  • 威海初村鎮於偉偉獲山東省「最美鄉村女致富帶頭人」稱號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乃彰 通訊員 高寧9月27日,山東省婦聯揭曉了山東省尋找「最美鄉村女致富帶頭人」評選活動結果,威海青旺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於偉偉作為做出突出貢獻的女性領軍人才,榮獲山東省「最美鄉村女致富帶頭人」稱號並受到表彰。
  • 《致富經》才是年輕人最該看的節目
    其中最有面兒的節目,那必然是《致富經》。相傳《致富經》最高收視曾達到2.84%,開播20年來,在中國農業節目界擁有難以撼動的頂流地位。 忠實觀眾有機會獲得提前押中高考作文驚喜大獎《致富經》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國民度,主要來自於它媲美種田文的發家致富故事。短時間內甚至會產生千萬隻是基本單位的幻覺。 每集半小時不到,看完覺得漫山遍野都是財富密碼。
  • 承德一部戲唱哭北京人
    聽戲前,聽過戲的人說,要準備紙巾,因為《臥雲嶺》會考驗淚點拿到承包合同的當天,她就和丈夫來到了山裡當時的大黑溝,可以說是山禿、樹光、路窄、草長。荒了十幾年的山要想儘快地讓它綠起來絕非一朝一夕的事。自己不懂果樹管理和剪枝技術,鄭淑芳聘請了縣林業技術員。為了節省開支把錢用在刀刃上,鄭淑芳一把鐵鍬、一把樹剪、早出晚歸、風雨無阻。
  • 念好三字訣 助推法典潮
    念好三字訣 助推法典潮 2020-08-15 09: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念好「山字經」,做好「綠文章」!美麗苗鄉煥新顏
    近幾年來,屏邊縣牢牢把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內涵,堅持產業發展生態化、生態建設產業化,著力挖掘「山潛力」,念好「山字經」,做好「綠文章」,產業扶貧成為提高脫貧質量的「主攻手」,穩定脫貧成果的「壓艙石」。
  • 小野芝麻 野芝麻 假野芝麻 中華野芝麻 野藿香 山麥胡 山蘇子 吸吸草
    小野芝麻 野芝麻 假野芝麻 中華野芝麻  野藿香 山麥胡 山蘇子 吸吸草  野芝麻  假野芝麻  中華野芝麻   地蚤   野藿香   山麥胡   山蘇子   吸吸草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根有時具塊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