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紀實】津門網趙亞平:白雙平的山葡萄致富經

2021-03-04 津門網
今年春天,我因為拍攝一個風光片,來到了河南省濟源市五龍口鎮山口村,巧遇了65歲的山民老兄白雙平。他見我是攝影人,就說:「我有一處山葡萄園,就在你拍風光的地方不遠,秋天山葡萄成熟的時候,你能不能來給我們拍拍片子啊?」我欣然應允。遠不到秋天,我已經來過白雙平的山葡萄園幾次。原來,他的葡萄園正好在我拍的風光片之內。山口村不算太小,有900多口人,但耕地面積卻只有301畝,其餘都是山地林地。在以農業為主的過去,山口村相對還是比較窮困的。上世紀80年代,207國道從山口村穿村而過,這裡成為河南省進出山西的又一條大動脈,村中有些腦子靈活的人靠著公路致富了,還有一些人跟著附近的獼猴景區賺到了一些錢,但還有部分村民依然在貧困線上掙扎。俗話說靠山吃山,白雙平先是承包了100畝左右山坡地種植薄皮核桃,可沒幾年核桃經濟嚴重下滑,幾乎要賠本。白雙平不等不靠,利用大半輩子跟大山打交道積累下來的知識,決定從大山裡往外引種山葡萄。說幹就幹!白雙平一個人陸續從山上有選擇地刨了幾百棵山葡萄,移植到自己承包的7畝多坡地,栽杆搭架,施肥澆水,精心管理。山葡萄是自然進化的野生品種,抗病力強,抗旱能力強,生長旺盛。第一年栽下的葡萄,第二年就開始掛果了,並且不用上化肥、打農藥,管理簡單。白雙平文化不高,但他很用心。從山上移植下來的山葡萄,哪一棵是公的、哪一棵是母的他都非常清楚。他說,山葡萄是異株授粉,公樹開花授粉,母樹結果。公樹和母樹要有一定的距離,不能太遠;有一定的比例,不能太多。沒有公樹授粉的果子長不大,根本成熟不了。山葡萄掛果第三年就進入了盛果期,只要管理得當,一直可以掛果很多年。今年,老白家的山葡萄進入了盛果期。老白預計他家的7畝山葡萄,今年能畝產鮮果2000多斤,畝收入6000多元。老白家的山葡萄施的是農家肥,澆灌的是山泉水,絕對的綠色環保無公害產品,根本不愁銷路。一旦採摘完成,葡萄酒廠家就會全部收購,供不應求。山葡萄真是個好東西,雖然果小核大,但味道鮮美,酸甜可口,一點澀味都沒有,並且汁水飽滿,呈紫紅色。用它釀出來的葡萄酒也是天然的紫紅色。葡萄園收穫那天,我在園子裡一邊拍照一邊吃,整整吃了一個上午,可真是飽了口福了!到目前為止,濟源市種植野生山葡萄的只有3家,而白雙平家的山葡萄園是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的。他還打算陸續擴大規模,把一部分核桃園也變成山葡萄園。嘗到了山葡萄規模種植的甜頭,白雙平對野生山葡萄資源的保護更加注意了。大山深處,有他的一塊野生山葡萄保護基地,一有時間,他就到基地上,並對山葡萄進行各種深入細緻研究。在白雙平的帶動下,部分村民躍躍欲試,也打算利用山坡地開展綠色種植。大家紛紛稱讚白雙平的致富經念的最好。

河南省濟源市五龍口鎮山口村   2020.9.7   白雙平的7畝山葡萄園。

河南省濟源市五龍口鎮山口村   2020.9.7   村民們前來幫助白雙平摘葡萄。

河南省濟源市五龍口鎮山口村   2020.9.6   村民們前來幫助白雙平摘葡萄。

河南省濟源市五龍口鎮山口村   2020.9.6   村民們前來幫助白雙平摘葡萄。

河南省濟源市五龍口鎮山口村   2020.9.9   白雙平在自家的山葡萄園採摘葡萄。

河南省濟源市五龍口鎮山口村   2020.9.9   白雙平家的山葡萄。

河南省濟源市五龍口鎮山口村   2020.9.9   白雙平在野生山葡萄保護基地查看。

河南省濟源市五龍口鎮山口村   2020.9.9   山葡萄裝筐。

河南省濟源市五龍口鎮山口村   2020.9.6   山葡萄過磅。

河南省濟源市五龍口鎮山口村   2020.9.9   山葡萄過磅。

河南省濟源市五龍口鎮山口村   2020.9.9   山葡萄過磅。

河南省濟源市五龍口鎮山口村   2020.9.9   白雙平的兒子和兒媳趕來幫忙。

河南省濟源市五龍口鎮山口村   2020.9.9   白雙平的老伴兒也是一個幹活的好手,葡萄園裡,也津滿了她辛勤的汗水。

河南省濟源市五龍口鎮山口村   2020.9.9   山葡萄裝車。

河南省濟源市五龍口鎮山口村   2020.9.9   酒廠派專車前來拉貨。

河南省濟源市五龍口鎮山口村   2020.9.9   白雙平憧憬著未來前景,打算繼續擴大種植規模。

趙亞平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曾獲得各層級攝影獎項以及刊發圖片無數。

相關焦點

  • 【人文紀實】津門網向傑:與風浪拼搏的人
    我是一個地道遠離大海的內陸人,對大海、對漁家人的生活充滿好奇心,由於我目前生活在南國海邊,漁民們的生活方式總是吸引著我,為了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我時常帶著相機去海邊漁村,以紀實攝影手法聚焦拍攝他們那樸實、善良、樂觀、勤勞、勇敢的身軀,真實記錄他們平凡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及工作狀態。
  • 【新聞紀實】津門網吉秋樺:留痕
    新舊更迭,因拆遷走出城中村的人,也會隨著居住條件的的改善,逐漸去適應新的生活方式。(2020、11、9拍攝於鐵爐廟村) 津門網作者 吉秋樺 西安人 陝西省攝影家協會會員 陝西省人文地理攝影協會會員 中國著作權協會會員 西鹹新區攝影家協會會員 多幅作品入選全國攝影大賽、刊登《中國攝影報》。
  • 紀實人文拍攝的常用焦段
    對於紀實人文題材拍攝而言,鏡頭焦段的選擇相對自由,很多焦段都適合進行紀實人文的拍攝。不同的焦段對應不同的視角,這些視角的差異會為紀實人文作品帶來不同的視覺感受。一般而言,對於紀實人文題材大多數攝影師會使用50mm或35mm的焦段進行拍攝,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兩個焦段的差異吧。
  • 津門網魏育新:涼山的阿姆惹
    津門網魏育新:涼山的阿姆惹 2020-11-09 11: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仙泉流淌潤百業 喬梓巧念致富經
    彭水自治縣喬梓鄉以長壽村最有名。這裡曾經被地理中國等多家媒體進行過採訪報導。據考證,長壽的秘決就在於當地優質的山泉水。太極泉水公司的二期工程今年己經啟動,現在正在加緊辦理給水的工程,二期工程建設完成後,可實現年產20億的產值,預計帶動全鄉600戶家庭致富。
  • 運城:3萬畝克倫生葡萄喜獲豐收,「小葡萄」串起致富「大產業」……
    運城永濟市卿頭鎮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晚熟鮮食葡萄基地,當市場上的葡萄漸漸退市時,卿頭鎮的克倫生葡萄正好開園上市。顆顆鮮亮,串串飽滿,濃鬱的葡萄香氣縈繞在鼻尖。眼下,運城永濟市卿頭鎮的果農們正忙著採摘。
  • 勞模風採丨唐建業:葡萄「串」起致富路 帶領農民奔小康
    在羅定市素龍街道鳳塘村有位遠近聞名的女致富帶頭人,她從一線城市返鄉創業,建起了葡萄種植基地,辦起了公司和農民合作社,用葡萄串起了當地貧困戶和農民的致富路。
  • 治多:念好「致富經」唱活「草山戲」
    如今,投資3450萬元的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門禁、保護站建設項目已經完成,黑土灘治理、草原(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項目完工,既是民兵,也是生態管護員的牧民們巡護著這裡的每一座山,每一條河;全面推行三級河長制,完成治多縣境內河湖名錄登記報備;投資580萬元的城區綠化工程全面完工,美麗鄉村、城區亮化和重點區域環境整治全面跟進。
  • 金小孔人文紀實QQ群A片欣賞(十八)
    一群熱愛人文紀實攝影的發燒友,聚集在金小孔人文紀實攝影群,每天熱烈地進行交流、探討,A片美圖層出不窮。何謂A片?這是當今國際攝影界流行的圖片分類法,把完美無瑕的美圖定為A片,稍有缺憾的定為B片,一般的定為C片,其中更以+、—號表示更佳或略遜。由於每個人資歷、文化、角度、美感等的不同,評價也會有所不同,評價標準有時可以說只能意會,難以言傳,更不可能有一個絕對的確定的唯一的標準。
  • 大澤山葡萄,隨「變」一伸就是金手指
    大澤山是我國著名的葡萄產地,已有2100多年的葡萄種植歷史,出產的優質葡萄被命名為「中華名果」,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和全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50強產品,「大澤山葡萄」商標被確定為中國馳名商標。葡萄,已真正成為帶動大澤山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強勢產業。據了解,目前,大澤山鎮已發展葡萄專業種植村34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86個、大型觀光園區9個。
  • 寇運來:蠟燭村紀實
    寇運來:蠟燭村紀實 2020-03-17 09: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致富經》才是年輕人最該看的節目
    其中最有面兒的節目,那必然是《致富經》。相傳《致富經》最高收視曾達到2.84%,開播20年來,在中國農業節目界擁有難以撼動的頂流地位。 忠實觀眾有機會獲得提前押中高考作文驚喜大獎《致富經》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國民度,主要來自於它媲美種田文的發家致富故事。短時間內甚至會產生千萬隻是基本單位的幻覺。 每集半小時不到,看完覺得漫山遍野都是財富密碼。
  • 烏海:西部自然人文風光的「博物館」
    走進這座城市,好似走進西部自然人文風光的「博物館」。 山「海」沙城,覽不盡的塞外風光 歷史遺珍,品不完的人文美
  • 津門網趙萬波:百年老茶館
    津門網趙萬波:百年老茶館 2020-09-11 11: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津門網趙萬波:玉溪工匠
    津門網趙萬波:玉溪工匠 2020-08-31 11: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收櫻珠採葡萄 庫區移民收益翻倍日子美(圖)
    近日,記者先後來到平度市的雲山鎮東幸福莊和大澤山鎮大尹家村兩個水庫移民村。記者獲悉,自移民開始,市委市政府對水庫移民村莊的關懷就從未遠離,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做好地面硬化、加建水利基礎設施、引導村民發展特色化種植,通過精準施策,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程,經過多年發展,如今兩個移民村家家都過上了小康生活。
  • 十招教你搞定人文紀實攝影!
    紀實攝影,簡單來講是以記錄生活現實為主的攝影方式,強調真實性和客觀性。但人文紀實攝影不代表在街上隨手一拍。
  • 廈大人文學者:《海山經》是中國古代「聖經」
    廈大人文學院、國學院教授汪曉雲新書《一本萬殊》分享會20日在廈門舉行。 楊伏山 攝廈大人文學者探秘重建中國傳統文化之起點:《海山經》是中國古代「聖經」中新網廈門6月20日電 (記者 楊伏山)「中國古代『聖經』是隱藏在《山海經》背後的《海山經》。」
  • 豆瓣9.2口碑紀錄片《人生第一次》,終於登陸紀實人文頻道啦
    豆瓣9.2口碑紀錄片《人生第一次》,終於登陸紀實人文頻道啦 2020-05-12 14: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津門網何秀明:城市美容師
    津門網作者 何秀明,網名:茉莉綠茶。特別喜歡拍攝人文紀事作品。現已在津門網刋登有21組作品。想用自已的雙眼發現生活中的美,用鏡頭定格美的瞬間,把美傳播出去,讓自已的夕陽生活更有意義。堅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