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7 09: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祖庵鎮的大庵村,是關中地區有名做蠟燭的「蠟燭之村」。原先,每到蠟燭銷售旺季,大小運輸汽車,佔滿村裡的街道。銷往陝西關中各縣外,還銷往山西、河北、內蒙等省份。
這些年,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革,和科學技術的普及,更環保化的電子蠟燭的誕生,傳統的蠟燭市場嚴重萎縮,仃貨量減少。使很多蠟農,放棄製作蠟燭的營生。但也有些蠟農堅持下來,慢慢的幾個蠟燭大戶就顯現出來,佔領了市場!
蠟燭的製做,都是以自家庭院為基礎的「家庭作坊」式。一個院子,幾臺或幾拾臺蠟模機,就可生產蠟燭。每臺機器一次可以做出150根四兩重的紅燭。每次從澆注到凝固成成品,只需15分鐘。傳統的蠟燭,有好幾個品種,從二兩到一斤二兩不等。是根據不同季節來定,比如冬季,有「元旦」和傳統的「春節」,多為喜慶的氣氛,製做的蠟燭要圍繞著這個主題,紅燭是主要的品種。還有春季,戶縣、周至、長安、及陝西關中地區,各種農村廟會和村會開始,需要大量祭奠用蠟燭。還有紅白喜事,和其他的用途的特別蠟燭等。這些年,隨著做蠟燭的原材料上漲,蠟燭的利潤一直在降。據做燭人講,他家一天要用20幾包石臘,每包50公斤,就是2噸多,加上僱工費用,每根蠟燭的平均利潤只有3、4分錢。好在是常年固定的客戶,以量取勝,一年可以收入十幾萬元左右。
現在,村裡辦起了蠟燭合作社,集中優勢開發蠟燭新品種。還用國標石蠟原料,開發出無煙蠟燭,製作出200公斤的巨型蠟燭。在保佂傳統蠟燭的基礎上,再開發工藝品,藝術品蠟燭。帶動全村富裕起來。
用記錄的形式,再現蠟燭製作的每個過程!
這些在自家院子為加工點的家庭作坊,較為方便實用,支出相應也較少。
首先,把固體的石臘溶化,加進所許要的顏料。
用時,將液體臘水盛進提壺中。
將臘燭模具清理乾淨。
用提壺順著邊緣,快速倒入臘水。
這種制燭機器,無動力,科技含量低,便於操作。
臘水澆鑄完後,等上十分鐘左右,使其完全凝固。
用刀割斷連結的細繩。
工人熟練快速拔出冷卻定型的臘燭。
每個工人負責幾臺制臘機,按作的成品數量計酬,幹的多收入就高。
管理相應落後,小孩子在機器旁玩耍,人身安全讓人擔心。
兩行機器並排,各有工人負責,互不幹擾。
一般臘燭,十個一包,由人工紙包裝。
可根據不同的季節和需要訂貨,製作特殊的臘燭。
特殊的臘燭,由心細的工人精心包裝。
特殊的臘燭包裝完後,再給包裝紙印上精美的圖案。
一般臘燭,平時用量很大,過節前都要有大量存貨。
各種成品臘燭,已經裝箱封好,準備裝車外運。
寇運來,1952年出生,從影四十餘年。
職稱記者、高級攝影師,陝西省攝影家協會會員、西安市攝影家協會會員、陝西省現代攝影協會付秘書長、陝西省老攝影家協會理事、原蜂鳥攝影論壇西安論壇版主、現為自由攝影人。
在國內各種影展影賽中獲獎140餘次。
在人民日報、中國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環境報、工人日報、中國法制報、中國攝影報、大眾攝影雜誌、陝西日報、華商報等報刊,發表新聞照片一千多幅(組)。
在多年的人文紀實、風光、花卉、人像等攝影實踐經驗,純熟的技術技巧。在教學上,結合攝影藝術的特點,總結出一套逆光、側光下拍攝,獨到的用光特點,並用於教學之中。
任灞橋區老年大學攝影班、西航老年大學攝影班,多家攝影俱樂部攝影教師。
關鍵詞 >> 津門網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