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小記者走進衡陽博物館探訪國寶級文物

2020-12-26 瀟湘晨報

新湖南客戶端12月14日訊(通訊員 蔣劍輝)12月13日,來自衡陽市人民路小學的湖南日報小記者們走進衡陽市博物館進行體驗採訪活動,小記者們對該館館藏的國寶級文物提梁卣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春秋動物紋提梁卣系春秋中期青銅酒器,因其紋飾中有諸多動物而定名,於1988年9月在衡陽縣渣江區赤石鄉黃泥嶺一越人墓葬出土。

原衡陽市文物處處長郭建衡接受小記者羅梓豪、鄒欣岑體驗採訪時說:「動物紋提梁卣為古越人青銅文化經典之作。其胎薄質脆,器形輕巧秀麗,全無同時期中原青銅器雄渾凝重之感。紋飾具越文化特色,且繁縟的地紋與簡潔洗鍊的主紋有機地結合,對稱中又極具靈活性,造型亦生動自然,富於變化。整個器物構思精巧自然,給人以極高的美的享受。1994年12月,國家文物局專家組到湖南鑑定確認一級文物,春秋動物紋提梁卣成為湖南各地、市送鑑文物中確認的第一件國寶。」

小記者們了解完這件文物的豐富歷史後,對於古代人民的勞動智慧更加肅然起敬。

[責編:袁圓]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來源:新湖南】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湖南日報小記者走進衡陽博物館近距離觀摩「國寶」
    近日,來自湖南日報小記者校園示範基地、衡陽市清華園小學的湖南日報小記者們走進衡陽市博物館進行體驗採訪活動,小記者們對該館館藏的國寶級文物提梁卣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衡陽市文物處處長郭建衡介紹道:「動物紋提梁卣為古越人青銅文化經典之作。腹部以凸起的蛇紋和蛙紋輔以竊曲紋為主紋;上腹兩邊各施一蛇紋捲曲向下,中間綴一浮雕蛙紋,下腹中部雙蛇逆行向上,與上腹蛇紋相呼應,直指蛙紋,形成四蛇戲蛙的圖案,與廣西恭城出土的春秋蛇蛙紋銅尊的主紋二蛇鬥蛙如出一轍。卣口沿飾三角雲紋,圈足上近腹部處施一周竊曲紋。
  • 湖南日報小記者探索一粒米的故事
    近日,來自湖南日報小記者校園示範基地、衡陽高新區柘裡渡小學的湖南日報小記者們走進湖南角山米業有限公司,探尋一粒米的故事。湖廣熟,天下足。湖南歷來是大米的主要產區,優質稻米產量在全國一直名列前茅。湖南角山米業則是湖南本土最具有代表性的大米生產企業之一。小記者們在廠區講解員們的引導下,依次參觀了稻穀質檢室、稻穀倉庫和大米生產線。對常見於餐桌上的大米,小記者們進行了全面的探索。小記者們對於糧食安全問題表現出了很高的關注度,在湖南角山米業的稻穀質檢室,他們詳細了解了稻穀進入倉儲之前的質檢流程。
  • 衡陽衡州小學湖南日報小記者開展校園體驗採訪
    近日,衡陽市衡州小學的湖南日報小記者們開展了以「小學生該不該關注新聞」為主題的「校園發現」採訪活動,小記者們通過體驗採訪學校領導、老師、同學等得到了問題的答案。「小學生該不該關注新聞呢?」德育處老師戴穎告訴小記者們,對於小學生關注新聞他十分贊同,但是很多新聞同學們看不懂,因此關注符合自己年齡階段的新聞非常有必要,同時還要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新聞關注方向。
  • 酒說日報|瀘州籌建國家白酒產業計測中心;湖南首家酒文化博物館...
    長按小程序碼,進入「華糖雲交會」 瀘州籌建國家白酒產業計量測試中心 湖南首家酒文化博物館開業 11月5日,衡州酒文化博物館在衡陽開館。據了解,該博物館湖南首家酒文化博物館,館藏1000多件自商周至民國初期的各類酒器文物。博物館以「老窖池老酒窖」、「老技藝」、「湖湘三寶」為湘酒文化主脈,將全面展示衡陽對中國酒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塑造「湘酒之源 衡陽名片。
  • 「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 多件國寶級文物展出
    「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 多件國寶級文物展出 2020-12-02 17:11:11 來源:中國新聞網 書法、繪畫、古籍、碑帖拓片……「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
  • 這10件珍貴文物被評為湖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
    湖北日報訊 (記者海冰、通訊員黃敏)12月13日,歷時一個月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結果揭曉,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10件珍貴文物脫穎而出,當選省博十大「
  • 這10件珍貴文物被評為湖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
    湖北日報訊 (記者海冰、通訊員黃敏)12月13日,歷時一個月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結果揭曉,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10件珍貴文物脫穎而出,當選省博十大
  • 衡雲小學湖南日報小記者體驗採訪發現美好校園生活背後的故事
    近期,衡陽市衡南縣衡雲小學的湖南日報小記者們開展了以「我的校園」為主題的「校園發現」採訪活動,全方位了解自己學習於斯、成長於斯的校園。衡雲小學校長閻芳在接受小記者魏萊的體驗採訪時介紹了學校取得的榮譽:「建校一年以來,學校先後被評為湖南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衡陽市民辦教育機構2019年度年檢優秀學校、全國學雷鋒教育基地等榮譽稱號,並在湖南日報首屆『朗讀者』大賽中榮獲優秀團體獎。」
  • 衡陽歷史文化名人館不完全地圖 - 衡陽日報社官網_衡陽全搜索
    追尋先賢足跡 衡陽歷史文化名人館不完全地圖   文/晚報記者 羅宇雯 圖/晚報記者 王翟  一座城市的人文厚度,不僅因為有深厚的人文歷史,同時因為有那些燦若星辰的名人先輩  本期,記者稍稍梳理了衡陽現存歷史名人館,以期與讀者一同分享、緬懷、感悟、體會、敬仰   1、衡陽縣   王船山紀念館湘西草堂  王夫之(16191692年),字而農,號姜齋、又號夕堂,湖廣衡州府衡陽縣(今湖南衡陽)人,晚年隱居於形狀如頑石的石船山,學者遂稱船山先生。
  • 走進全球最受歡迎的五大博物館!用文物的前世今生喚醒我們對歷史的...
    現在小駝就帶大家共同來了解一下這五大最受歡迎的博物館吧~法國巴黎 | 羅浮宮博物館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羅浮宮被譽為巴黎的心臟,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1793年正式作為博物館開放,它主要收藏了世界上1860年以前的藝術作品與考古文物。
  • 國寶級文物現身 1米2高舍利塔鑲4萬多顆珍珠
    1米2高「舍利塔」,鑲了4萬多顆珍珠  已有1000年歷史的國寶級文物真珠舍利寶幢,昨在蘇州博物館重新組裝展出  昨天上午,位於蘇州博物館的觀摩室內,已有一千年歷史的國寶級文物真珠舍利寶幢的各個構件被博物館專家從樟木盒子裡一一取出,部分市民有幸看到了它的內部構造及精湛工藝。
  • 首屆「郵政杯」湖南日報朗讀者大賽總決賽獲獎名單公示
    由湖南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指導,湖南日報社、共青團湖南省委、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湖南省分公司共同主辦的首屆「郵政杯」湖南日報朗讀者大賽於2019年12月8日圓滿落幕。經過層層選拔,由共青團湖南省委、湖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和湖南省演講與口才學會的專家評委團進行公正評分,大賽組委會評選出「湖南日報金話筒」11名、「湖南日報銀話筒」22名、「湖南日報銅話筒」39名、「優秀組織獎」32家、「戰略合作單位」4家、「湖南日報進課堂項目學校」4家,由湖南日報社、共青團湖南省委、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湖南省分公司共同表彰。
  • 衡陽茶油滴滴香!斑馬會員「中國田」電商助農活動走進衡南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9月15日訊(記者 聶沛)「我們大三湘茶油色澤金黃誘人,高營養、易消化、易吸收,聞起來還有一股濃鬱的天然香氣……」9月15日,位于衡南縣的斑馬會員「中國田」「喝彩中國·湖南站」電商助農直播間裡,衡陽市林業局黨委委員、總工程師梁瑞軍與5名主播一起,為衡陽大三湘茶油及其衍生品帶貨。
  • 湖南衡陽拆毀周敦頤愛蓮堂 先拆再仿何動機?
    此前,坐落在衡陽市郊華新開發區柘裡村的「愛蓮堂」,數月來因面臨被拆遷的命運和地方族人的反抗,而引起各界矚目。   群山環繞,山巒重疊,綠樹成蔭的柘裡村曾是眾多媒體記者眷戀之處。史料記載,宋時,這裡四周屋前有寬闊塘面和大片荷花,晨露凝珠荷葉上,陽光下隨風舞動,晶瑩剔透招人喜愛。歷史名篇《愛蓮說》的作者周敦頤在衡期間,每年夏天都來此避暑讀書消閒。
  • 探訪保稅區裡的「文物療養院」
    來源:中工網中工網訊(中工網記者 張秋晨)十六善神圖、《清龍藏》木質經板、江口明末戰場遺址部分出水金銀器……這裡擺放著各種國家級珍貴文物,精美絕倫但各個傷痕累累,記者不免產生了好奇,它們為什麼會來到這裡,又將面臨怎樣的命運。
  • 海外華媒高層探訪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 感知屯墾戍邊輝煌史(圖)
    海外華媒高層探訪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 感知屯墾戍邊輝煌史(圖) 2017-11-07 23:58:4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六集紀錄片《中國的寶藏》:8家博物館20件頂級文物的奇妙之旅
    從《我在故宮修文物》到《如果國寶會說話》,我們發現打開文物寶藏的方式如此不同。《中國的寶藏》中文版將於1月10日起在CCTV-9每晚八點播出,為觀眾呈現一個既傳統又現代的中國。製作團隊歷時1年,行程7000多公裡,走遍8座中國城市,拍攝了8家博物館,5個世界文化遺產,以及20多件稀世珍寶,包括故宮博物院的大禹治水圖玉山、趙孟《秀石疏林圖》,上海博物館的大克鼎、青花瓷器,陝西歷史博物館的章懷太子墓壁畫《客使圖》、三彩載樂駝俑,
  • 中國這些國寶級文物,都是博物館鎮館之寶,快來看看你認識幾個?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五千年歷史綿綿不絕,光耀於世,浩瀚的文化古籍和巧奪天工的文物珍品構成了中國歷史長河中一段段華彩樂章。郵票作為文化傳播的載體,傳承古老文明,傳播歷史文化,通過圖案的設計,記錄下來很多種國寶級文物,下面跟隨方圓一起來探尋郵票中的國寶級文物。
  • 遼寧省博物館:走進「唐宋八大家」的世界
    12月2日,「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幕。作為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展覽之一,「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吸引著來自各地的觀眾走進遼博,通過文物感受八大家綿延千年的文脈和雄唐雅宋的時代風採。
  • 老司城博物館新增3件國家一級文物 為研究遺址提供直接證物
    老司城博物館新增3件國家一級文物為研究老司城遺址及土司文化提供直接證物華聲在線5月29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龍文泱 通訊員 王洪)記者今天從湘西永順老司城博物館獲悉,經過我省文物鑑定專家組鑑定定級,該館明嘉靖十年鐵鐘、「皇明誥封昭毅將軍升授雲南右布政使北江彭公墓志銘」石碑、「明故龍虎將軍上護軍彭公諱世麒字天祥之志」石碑被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