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正安,黑茶的傳道者。
2015年,蔡正安創辦蔡老茶社。從事黑茶文化、技術交流與傳播以及中國體驗型黑茶傳承作品的創作與黑茶製作工藝與文化的研究。
20年的沉澱,研究黑茶完成著書
事實上,蔡正安對黑茶的研究很久以前便已經開始了。下筆重千鈞,一本書影響安化黑茶史。 1989年,在白沙溪茶廠成立五十周年之際,蔡正安萌生出寫一本《邊銷茶之魔力》著作的想法。
蔡正安覺得黑茶有其別於其他茶類的特殊性的一面。他認為黑茶的魅力不僅僅局限在與紅綠茶類似的品飲解渴作用上,經過發酵的粗老茶以及陳年黑茶還具有神奇的功效,需要重新審視,需要好好研究。
經過多年研究和積累,20年後的2007年,蔡正安的著作《湖南黑茶》問世。
鑽研著述,完善黑茶體系
在書中蔡正安首先提出了優質的茶樹種植資源,得天獨厚的微生物環境,優勝劣汰的微生物種群優勢這三點共同決定了中國是世界上唯一能加工優質黑茶的地區。
不僅如此,蔡正安還提出了黑茶品類的特殊性,確立了黑茶品質評判標準及其依據,構建了黑茶加工化學的基本研究體系。
還有一點是從分子學的角度闡述了黑茶的醇化機制,提出了「微生物載體」理論以解釋年份茶的功效和作用。《湖南黑茶》問世後極大地推動了黑茶消費熱潮的形成,也促進了黑茶知識的普及和黑茶研究的深入。
茶與黑茶,見解獨到獨具風格
對於茶,蔡正安認為應化繁為簡。一片小小的樹葉,反應的只是物質,感覺的只是風味,聚集的卻是情感與思想。
制茶的目的,並非只是把該去掉的東西去掉,把該留下的東西留下那麼簡單。而是制茶人付諸畢生心血煉就而成的來自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天時地利人和」,敏銳判斷,嫻熟操作,一氣呵成,才能付諸茶的生命力量。
黑茶的工藝,在蔡正安眼中便是:好原料輕做,次原料重做。好茶要彰顯原料優勢與特點,次茶則要以工藝掩蓋原料的缺陷與不足。凡是以滿足即時的快感而採取的任何工藝處理,都是不符合自然規律的行為。這些茶是經不起推敲的,沒有未來的。
原料是基礎,工藝是關鍵,儲存是升華。三者缺一不可。
蔡正安認為黑茶原料是很重要的,鮮葉適度的成熟度將有利於黑茶的發酵和走水。也帶給人們對黑茶的口感、風味物質的原始、直觀、本能的享受。一味地追求原料在嫩度上所表現的視覺美感,無異於「舍本求末」,不得要領。
來源:茶語網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帳號
安 化 白 沙 溪 黑 茶 或搜索 b s x 7 7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