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六大類:綠茶、紅茶、白茶、烏龍茶(青茶)、黑茶、黃茶。
看了這個分類,我猜會有茶友開始疑惑:「自己經常喝的普洱茶屬於哪一類呢?」
普洱茶到底是什麼茶,要想解開這個疑惑,我們要一步一步解決。
首先要了解一下,現在的六大茶類,都是怎麼定義的?
劃分六大茶類的依據標準
陳椽教授就說過:「茶葉分類,應以制茶的方法為基礎,茶葉種類的發展是根據製法的演變。」
「茶葉分類,其次要結合茶葉品質的系統性。」
「茶類的發展歷史先後,也可作為茶葉分類依據的參考。」
六大茶類工藝的分類如下
我們再來看看普洱茶的工藝步驟,因為普洱茶有生茶和熟茶之分,所以兩者的工藝也是有所不同的。
從工藝上來說,普洱生茶屬於綠茶工藝,而普洱熟茶是屬於黑茶工藝的。
以前的普洱茶
普洱茶曾被歸屬於黑茶一類。因為是以公認普洱茶區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
外形色澤褐紅,內質湯色紅濃明亮。而黑茶也是一種後發酵茶,所以歷史上確實有把普洱熟茶認定為是屬於黑茶一類的。
現在的普洱茶
但是因為普洱茶和黑茶的工藝有差異,近幾年受到了很大的爭議。
而且因為普洱生茶與熟茶時間的工藝不同,已經無法直接按照陳椽教授的六大茶類分類方法簡單將其歸到哪一類。
根據加工工藝分類
根據《中國茶葉大詞典》對基本茶類和再加工茶類的定義:
「基本茶類是茶鮮葉經過不同製造過程形成的不同品質成品茶的類別。再加工茶類是以基本茶類的茶葉原料經再加工而形成的茶葉產品。」
普洱茶是以基本茶類中的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渥堆後發酵而形成的再加工產品,因此,不能歸於黑茶類。
按歷史發展的順序
關於普洱茶的部分文獻記載,普洱茶在三國時期就已出現,而黑茶起源於宋代。
由此可見,普洱茶在先,黑茶在後,所以普洱茶按歷史的發展順序,也不和黑茶歸為一類。
普洱茶不屬於任何茶
2006年出來的雲南省地方行業標準裡,把普洱茶定義為雲南一定區域內大葉種茶製成的緊壓茶及散茶,算是在業內達成共識——即普洱茶是一特種茶,不屬於任何一種茶類。
至今年7月份,普洱茶地理標識下來,(只有在「地理標誌保護範圍內」生產的茶葉才可能被稱作普洱茶,而全部的「地理標誌保護範圍內」都屬於雲南。)這種說法就更加有根據了。
著名茶學家陳椽教授編著的《茶葉通史》,其中對茶葉分類的理論中提到:
「茶葉分類應該以制茶方法為基礎。從這種茶類演變到那種茶類,製法逐漸革新、變化,茶葉品質也不斷變化,因而產生了許多品質不同,但卻相近的茶類。由量變到質變,到了一定時候,就成為一種新茶類。」
所以我們可以將普洱茶認定為一種特種茶類。
其實茶葉的分類,從根本上講是為了讓我們對茶葉有更好的認知和理解,而茶葉的標準與工藝本身也存在一個動態演化的過程。
如今,普洱茶受歡迎程度日益增長,日後可能會有學術研究人員,繼續對普洱茶行業的發展做出更好的細分和優化。
而作為消費者的我們,關於「普洱茶是什麼類型的茶葉」這個問題,其實對我們的影響並不大。
我們只要用心品好每一杯茶,感受普洱茶給我們生活帶來的醇厚感受,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