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玉林西路,遠遠地就可以看見一棟通體透明的玻璃房。走近後才發現,這是一家由街區內廢棄自行車棚改造而成的社區美術館,館內一場名為「量子糾纏」的畫展正在展出,來往居民紛紛駐足欣賞,在社區美學空間感受多元文化。
社區美術館以多元體驗為特徵的社區生活場景,正引導居民改變生活方式,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時也進一步激發了社區發展治理活力。
著眼市民美好生活需要和城市永續發展,成都以創新場景營造構築社區發展治理新優勢,以完善智能治理提升城市服務管理新效能,努力探索現代城市治理新路徑,開創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關鍵詞:共建、共治、共享
推動產業社區功能
向綜合性維度拓展
如果社區美術館是傳統社區的「華麗轉變」,那麼位於桂溪街道的月牙湖社區O2S營造空間則是產業社區的創新突破。
據悉,O2S營造空間以產業、空間、服務、共治、智慧等場景營造路徑進行打造,推動產業社區從單一的經濟功能向文化功能、治理功能、服務功能等綜合性維度拓展,以促進產業社區治理和企業發展、員工成長互為支撐、共生共榮。
記者看到,這裡不僅配備了勞動人事爭議聯合調解中心、「群眾工作之家」、自助政務服務等,更有社區聯盟單位提供的特色共享辦公服務,如會議室、人臉識別儲物系統、午休睡眠艙、母嬰室等,呈現出產業社區服務的新場景。
「月牙湖社區內多為集商、住、酒店於一體的開放式樓盤,有5300多家企業,所服務的近10萬人口中除了居民還有企業員工。O2S營造空間就近設在大家身邊,不僅是將服務下沉,更希望通過服務共享的模式吸引更多企業參與社區共治。」月牙湖社區負責人陳立容說,社區還與街區綜合黨委、轄區企業、社會組織籤訂了共建協議,開啟送服務進社區、聚資源在樓宇的創新性產業社區治理工作模式。
以場景營造激發社區活力,成都高新區日前還舉行了「公園社區」新場景需求發布暨新產品推介活動,現場發布了28個「公園社區」新場景需求,涵蓋鄰裡生活、智慧信息、產業功能、特色街巷、生活綠道5大類,從中可以看到成都高新區「公園社區」建設的未來之景。
「我們希望吸引高新區企業及社會組織更好地參與社區場景營造,通過布局完善各類公共服務需求,展現公園城市生態價值、美學價值、人文價值、經濟價值、生活價值、社會價值在社區的充分融合,真正回應社區居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政府推動落地、企業入駐推介、居民參與體驗的三方協同,希望釋放出「公園社區」蘊藏的消費活力和經濟發展巨大動能。
關鍵詞:可進入、可參與
「文商旅體」融合發展
打造新經濟新消費場景
沿東山大道向東南方向,在跨過鹿溪河的第一個路口右轉,順著鹿溪智谷綠道向內步行約幾分鐘,一座川西林盤式建築便出現在眼前。這裡便是天府新區鹿溪智谷核心區前不久才正式開館營業的網紅打卡地——鹿溪·館裡。作為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先行示範區生活場景營造重點項目,天府新區通過對鹿溪智谷原遊客中心進行空間重新改造升級,設置圖書閱覽、兒童空間、文創產品展示、共享辦公、文化交流、咖啡服務等區域,將原有建築打造成新型、開放式複合空間。
當前,各具特色的「場景」正在重新定義城市經濟和生活,傳統社區空間正向融地域、生活、情感、價值等於一體的場景延伸。天府新區堅持公園城市理念,加強商業運營策劃,結合新區定位和特點,按照國際化、品牌化的思路,提供有新區特質、群眾共享的公園服務,營造出一大批受廣大市民群眾喜愛的、可進入、可參與的新經濟、新消費場景,鹿溪智谷便是其中最亮眼的場景之一。
鹿溪智谷依託鹿溪河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本底,以河道為軸線、湖泊為節點,高水平規劃建設以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為主要方向的鹿溪智谷高技術服務產業生態帶。把「文商旅體」融合發展的概念融入到現有的業態布局中,鹿溪智谷將美食旅居、文創體驗、潮玩運動和生態空間有機結合,形成完善的商業生態和產業配套,融入品質新經濟、新消費場景,打造一個以人文為基底,宜人宜居,產商融合的公園城市新地標。
「努力構建具有世界影響力、滿足不同群體需求的場景,吸引更多的人前來旅行、工作和生活。我們將加快鹿溪智谷區域整體環境規劃打造,精心組織施工,推動區域整體按期呈現。」天府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與鹿溪·館裡相隔不遠,鹿洄·天府川菜文化中心也進入了最後的施工階段,計劃於明年年初開門營業。未來,這裡將構建更多消費場景、商業場景,更好滿足市民美好生活需要。
關鍵詞:鄉村社區、產業社區、城鎮社區
營造公園城市三大場景
全面提升社區人居環境
社區生活空間作為承擔著社會服務和社區生活雙重功能的重要載體,逐漸成為建設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社區場景的核心組成和社區發展治理拓展延伸的重要陣地和戰場。
把場景營造作為深化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的著力點,成都正以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為引領,以大運會城市森林綠化景觀建設為抓手,營造公園城市城鎮社區、產業社區和鄉村社區三大場景,深化公園社區共建共享,推進綠色空間與社區生活有機融合,全面提升社區人居環境,展現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良好形象。
對公園城市鄉村社區場景,成都提出實現生活汙水處理農戶覆蓋率、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農戶覆蓋率分別達到70%、90%、100%。
對公園城市產業社區場景,成都將編制完善產業社區規劃,並實施社區公共空間建設提升行動計劃,建設共享空間35個和「上班的路」100條。探索建立產業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市縣兩級責任清單和項目清單制度,結合不同的產業社區類型特徵,加快構建「15分鐘社區生活服務圈」。
對公園城市城鎮社區場景,成都市將營造「一社區一場景」,打造國際化社區28個,其他主題社區20個。還將進行錦江公園社區綜合整治,打造6條濱水慢行街區示範段,打造8條示範特色街區。實施老舊城區改造,改造棚戶區5238戶、城中村2127戶、老舊院落300個,完成122條背街小巷環境品質提升,打造22條示範街巷,完成「兩拆一增」點位1000個。實施社區有機更新,新改建「小遊園·微綠地」102個、社區微更新330處,建設「回家的路」100條。實施鄰裡關係營造行動,培育10個鄰裡交流品牌。
本報記者 吳怡霏 曹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