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貼心、暖心服務 為居民打造美好生活

2020-12-23 瀟湘晨報

小區是個大家庭,小區管理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人們生活的幸福感。有的小區管理無序、矛盾重重;有的小區管理有方,和諧溫馨。在巴中經開區興文街道興新社區,針對社區治理存在的管理職能重疊、人員構成複雜、群眾訴求多元等問題,推行「四化」管理模式,切實打通城市基層治理「毛細血管」,有效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天網地網構建護民體系

1智能化管理

人過留影車過留痕 天網地網構建護民體系

「你一定想不到,我們小區的監控,還協助公安部門成功抓到過逃犯呢。」說起小區管理,家住經開區福錦苑小區居民王明義表示,他們小區的安全係數非常高。興文街道辦事處興新社區黨支部書記楊勇輝介紹,該小區構建了「天網+地網」的安全護民體系,天網是配合公安的監控系統,地網則是由小區的336組高清監控、50米電子邊界、27個可視門禁組成的智慧「地網」,實現了「人過留影、車過留痕。」「小區的監控都併入了公安系統的監控,大大提高了小區的安全性。」他介紹,這套系統自2018年11月啟動以來,在安全護民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之前有名長期外逃人員在小區附近活動,被監控拍到,公安立馬收到預警,最終成功抓捕。還通過監控系統,監測到了2名留守老人因病導致活動軌跡異常,被系統監測並預警後,社區人員及時上門查看,讓老人成功得到救治。

據了解,福錦苑小區的門禁系統使用的是人臉識別。18日,記者在該小區看到,各個年齡段的居民,熟練地刷臉卡進入小區。在小區門口,有工作人員在此值守,對走親訪友的非該小區住戶,工作人員要打電話核實、登記、測量體溫、詢問旅居史後才能通行。

「進小區需要刷人臉,進樓棟還要再刷一次。」王明義說,不是本樓棟的住戶都不能進入,外人很難進入小區,這也防止了小偷、亂貼小廣告等人進入小區。他說,年底是盜竊多發的時段,在該小區卻很少出現盜竊的情況,也沒有小廣告亂貼。

居民下載生活APP生活麻煩事「指尖」搞定

在福錦苑小區,每棟樓入口處都配備智慧信息發布屏,一共24臺。「小區的管理人員在手機上下載一個「智慧園區」APP,如果有要發布的通知或信息,可以直接在手機上進行編輯,就能發布到各個樓棟的信息發布屏上,進出小區的居民就能看到發布的信息。」楊勇輝介紹,以前也使用過信息發布欄,但是張貼紙張不環保,便在每個樓棟安裝了信息發布屏,確保所傳遞的信息能讓業主看到。

「除了發布通知信息,一些政策宣傳、黨課等都會通過信息發布平臺進行發布。」楊勇輝介紹,居民也可以在手機上下載一個「1號社區」APP,居民有任何生活上的訴求、建議等都可以通過APP反饋。他介紹,下一步,將拓寬服務終端的內容,如水管維修、開鎖、家具清洗、下水道疏通等。例如居民家裡的水管需要維修,只需要在APP上發布維修信息,平臺整合附近的維修商鋪並將其信息發布在平臺上,居民可以直接通過平臺聯繫到商鋪,對接維修時間上門維修即可。

此外,針對網絡代辦事項,還可以將申報、審核、辦理等流程反饋至APP,居民可隨時查看進度,實現「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社區通過日常摸排走訪,將住址、成員、職業等信息錄入系統20000餘個,對低保戶、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特殊群體專項建檔437份,每月更新數據。同時,將居民數據與衛健、應急、司法等領域聯通,讓居民辦事更快捷高效。

居民參加愛心募捐活動

2精細化服務

有問題居民提樓棟長齊幫忙

「近段時間,有人將電瓶車搬上樓充電,這樣的行為太危險」「我發現部分樓棟存在高空拋物的情況,是否可以調取監控對其進行教育?」「最近我們樓上樓下新房裝修,能不能給他們說下,別影響大家休息……」這些問題,或多或少都發生在各個小區內,也沒有可以根治的辦法。

不過,在福錦苑小區,這一系列問題正逐步得到解決。記者採訪得知,福錦苑小區總建築面積46.06萬平方米,因該小區是拆遷安置還房小區,不僅有農村拆遷安置戶,還有興文老場鎮拆遷安置戶,人員結構相對複雜,存在的問題也較多。為了探索多元共治和居民自治的社區治理體系,了解居民需求,解決小區問題,前期,經開區興文街道辦事處便採取居民參與社區治理和居民討論社區公約模式治理小區。

「我們把居民提出的問題進行歸納,列出清單,大家再一起討論,如何治理。」楊勇輝介紹,讓居民們都參與其中,每個人都有話語權。

不僅如此,為樹立服務至上理念,社區通過優化服務機制、匯聚服務力量、豐富服務渠道,不斷提升居民們的幸福感。通過構建「樓棟+組織」雙重服務機制,按社會管理信息員、安全隱患排查員、幫困解難服務員、矛盾糾紛調解員、政策法規宣傳員「五員一體」的職能職責,高標準選配樓棟長20名,讓樓棟長服務和組織力量充分銜接,有效激活社區治理「神經末梢」。「小區有了樓棟長,每當有矛盾、有困難、有問題諮詢,只需一個電話,樓棟長就來了。」福景苑小區居民王奎告訴記者。

「公益+市場」實現就業「微心願」滿足居民需求

居民楊芳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楊芳的二孩出生後,她就放棄了工作,全職帶娃。如今,大兒子上五年級,小兒子上二年級。孩子們上學後,楊芳便想找一個輕鬆的工作,一來可以掙些錢補貼家用,二來可以讓自己更充實一點。恰好,在小區附近,新建了菜市場和超市,楊芳便和許多人一樣,從中找到了一份工作,離家也近。

「在福錦苑小區,類似於楊芳這樣的家庭主婦以及無工作的居民很多,因此,我們探索實施『公益+市場』模式,新建書吧、菜市場、超市共24家,實現了350餘人再就業,滿足了群眾的不同需求。新建的這些菜市場和超市,也讓居民們購物、買菜更方便了。」楊勇輝說。

不僅如此,為了提升居民的生活質量,滿足大家的需求,社區暢通「心願+志願」雙向服務渠道,結合收集的群眾「微心願」,組建「社區關愛·志願行走」志願隊,成立水電維修、心理疏導、四點半課堂等服務小隊,開展相關活動。「居民們提出自己的心願,志願者們去收集,然後幫他們完成。目前,我們已開展19期相關活動,有效滿足了居民的日常需求。」楊勇輝說。

社區文化長廊

3標準化環境

建設文化長廊提升居民素質

走進福錦苑小區,乾淨整潔的小區環境、和樂溫馨的小區氛圍讓人倍感舒適。據了解,該小區通過美化居住環境、培育文化內涵、提升自治能力,構建起「鄰裡相聚、共敘發展」居民生活共同體。社區採取公共設施換新、背街小巷提質、園林植被管護等措施,升級打造了6個廣場舞、健身、兒童遊樂區等休閒場地,新建環形跑道12公裡,增加了居民活動空間的多樣性和趣味性。每天晚飯後,有的人到小區跳廣場舞,有的陪孩子在小區玩遊樂設施。

據了解,福錦苑小區一共有3116戶住戶,居民總人口達9853人。住戶大多數是原興文鎮周邊的村民,如何提高小區居民的文化素養成了社區幹部們思考的問題。首先在小區裡營造了文明和諧的氛圍,小區的法治文化長廊和德治文化長廊非常醒目,耳濡目染之下,越來越多居民自覺踐行著文明禮儀。此外,小區還經常開展文明禮儀引領課,給居民宣講文明素養,督促居民養成文明習慣,還時常開展各類活動。「剛搬進來的前兩年,居民的素質還有待提高,經常亂扔垃圾,在小區內燻臘肉,將不要的廢棄物堆放在樓梯等。」小區居民王兵說,經過幾年的宣傳引導,現在大多數居民都能自覺做到文明禮儀,摒棄了壞習慣。他介紹說,之前總有一些人在電梯內扔垃圾,還有人將家裡的垃圾扔在樓道裡,通過小區的監控找到了業主,物業、樓棟長等工作人員都上門勸導,部分業主漸漸地就改掉了壞習慣。

評選文明之星引導居民崇文尚禮

「小區裡有好人好事,我們都會進行宣傳,當作榜樣來引導居民崇文尚禮。」楊勇輝介紹,只要小區裡有好人好事,都會在小區的業主群裡提出表揚,很多人都會對這樣的行為點讚,哪怕是一件小事,都能對居民起到引導作用。

例如前段時間,小區的一名清潔人員在打掃衛生時,除了清掃地面外,還將樓梯扶手擦拭乾淨,甚至單腿跪著擦拭,這一幕剛好被別的業主看見了,便拍攝了視頻,楊勇輝了解後將這名清潔工的視頻發到了群裡,很多人表示要更加愛護小區環境。

「我們還在小區內評選『文明之星』,到目前為止已經評選了6人,都是發生在小區內的好人好事。」楊勇輝介紹,不論事情大小,評選也沒有固定時間,只要發現大家都稱讚的文明行為,就可以進行評選。他介紹,評選文明之星的目的也是通過榜樣的力量,來帶動更多人崇文尚禮,共建和諧社區。

小區治理成果展

4黨建化引領

開設「黨建茶館」實現「共治、共享、共贏」

為了廣泛聽取居民對社區治理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長期以來,福錦苑小區以黨建為引領,通過「黨建茶館」搭建議事平臺,問需於民,抓住居民普遍關心的「關鍵小事」。

據楊勇輝介紹,在他們社區,除了工作人員外,也有不少居民是黨員,因此,為了發揮黨員的帶頭作用,延伸黨組織覆蓋,社區便建立了「黨建茶館」,這樣更加貼近百姓生活,通過「四議四調四評」工作法,引導居民聚在一起「談感受、提意見、話發展」。

同時,除了黨建工作進茶館外,也通過宣傳思想進茶館、文明新風進茶館、文化活動進茶館、公共服務進茶館,將「黨建茶館」發展成為社區文化建設平臺,凝聚共識、堅定信心的思想政治工作平臺,互幫互助、和諧相處的化解矛盾糾紛平臺,幫困解難、幹群聯動的黨建工作延伸平臺。據了解,「黨建茶館」有效解決房屋漏水等問題21起,群眾滿意度達98%,實現了「共治、共享、共贏」治理新格局。

以區域化黨建為引領撬動資源大整合

記者發現,為了讓社區變得更加規範,興新社區圍繞建強堡壘、整合資源,使「條塊分割」變「條塊聯動」,促「各自為政」變「協同作戰」。

「我們成立了興新社區聯合黨委,由駐區單位、商貿企業、物業公司等5家單位黨組織負責人任委員,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實現組織管理覆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同時,科學設置居民小組和治理網格。」楊勇輝稱,還建立了「社區呼叫、黨委吹哨、單位報到」召集機制,實行單位聯小區半年訪、領導聯樓棟季度訪、黨員聯住戶月月訪「三聯三訪」的方式,讓私搭亂建、亂停亂放等13個長期問題確保看得見、管得了。

如今,興新社區還通過盤活閒置資產等方式,整合建設2個集家風講堂、志願服務、兒童之家等功能為一體的「鄰裡中心」。統籌黨員幹部、群團組織、社會力量三股資源,採取統籌調整、動態管理、雙向互認方式,推動力量均衡下沉社區、服務社區。在創文期間,發動了340餘人參與志願服務,居民們從自身做起,讓社區、小區變得更好。 (張嬌 牟柯)

【來源:巴中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為美好而來丨幸福基業物業,將匠心注入服務
    有一種禮遇叫貼心  當您在生活中遇到問題,只需要一通電話或者。為美好而來,孔雀城·悅未來幸福基業物業的客服人員就會及時到達現場,無論是水電快捷維修、家居清潔、保姆服務,還是房屋裝修問題,都可以得到個性專業的貼心服務。24小時、365天無微不至給您帶來高端居住享受。孔雀城·悅未來,創造美好生活!
  • 讓服務更貼心,讓美好生活觸手可及
    讓服務更貼心,讓美好生活觸手可及 伴隨社會經濟的發展,消費方式的多元化和收入的不斷增加,年輕一代對美好生活的定義有了新的理解,他們希望自己可以在快速變化的時代裡不斷進步,也渴望擁有優質的生活方式。
  • 德陽社區人員暖心服務 當市民的貼心小棉襖(圖)
    行進四川.精彩故事  德陽:社區人員當「貼心小棉襖」 暖心服務市民圖為德陽蒲東社區鄒明春(中)接受四川新聞網記者採訪  四川新聞網德陽12月16日訊(記者 陳斯 周鴻 攝影報導)鄰裡糾紛找社區、水管壞了找社區、下水道堵塞了找社區……如今,城市居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社區
  • 福保街道推出全市首張電子名片,以貼心服務為居民傳遞便利與幸福
    福保街道推出全市首張電子名片,以貼心服務為居民傳遞便利與幸福 2020-12-31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宣城桃花源】綠城物業品質服務,讀懂美好生活真諦
    客戶、業主即是家人,為家人營造,更為家人服務,做理想生活的服務商——宋衛平。 綠城進入家人時代。客戶、業主即是家人,為家人營造,更為家人服務,做理想生活的服務商——宋衛平。
  • 冬至送餃子暖心又暖胃 槐蔭區提升老年服務打造康養名城
    12月21日12時許,槐蔭區中大槐樹街道崑崙街社區居委會主任、崑崙街社區大食堂負責人殷華芳為社區中行動不便的長者送去冬至水餃。殷華芳告訴記者,今天是崑崙街社區大食堂的「一周歲生日」,為了更好地服務社區中的年長者,該食堂開展了暖胃又暖心的冬至送餃子活動。
  • 鄭州公交站務長馬歌:繼續為市民提供更加貼心、暖心的服務
    鄭州公交站務長馬歌:繼續為市民提供更加貼心、暖心的服務 2020-05-24 15:52 映象網快訊(記者 阮海峰 文/圖)「聽了習總書記的講話,讓我倍感鼓舞!
  • 安徽公安「適老化」貼心服務讓老年人生活更舒暢
    安徽公安「適老化」貼心服務讓老年人生活更舒暢 2021-01-13 17: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引領黨員、服務居民——七裡河區健康路社區黨總支著力打造紅色...
    近日,蘭州市七裡河區建蘭路街道健康路社區黨總支以拓展「黨群服務中心」功能和增加「黨群活動」陣地建設為突破口,通過強化政治功能、落實服務功能、加強引領示範,建設「布局合理、功能健全、活動經常、作用明顯」的黨群之家,打造「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組織群眾、服務群眾」的紅色陣地,取得了顯著成效。
  • 昆明六甲街道海華社區:暖心志願服務 打造幸福社區
    昆明海華社區堅持發揮黨組織示範引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聯動駐區單位,引導「紅色少年」,帶動社會組織,輻射社區居民,建設團結向上、充滿活力的社區志願服務隊伍,用暖心志願服務打造守望互助、鄰裡和睦幸福社區。
  • 給垃圾桶配暖心「開蓋繩」小神器讓通州居民垃圾分類沒顧慮
    嫌棄垃圾桶蓋不衛生,梨園鎮新翠景園小區部分居民乾脆把分好類的垃圾扔到了桶站旁。見此情況,小區物業迅速行動,通過徵求群眾意見,集思廣益,為垃圾桶配備了垃圾桶「開蓋繩」。暖心拉手一上線,就受到了居民點讚,垃圾也順利進箱。
  • 濟寧任城「五卡」工作法為居民提供精準服務
    為此,越河街道興隆社區圍繞老年人的衣食住行、看病就醫、精神慰藉等方面,開展暖心幫扶、愛心關愛、孝心關懷、連心服務、放心出行為主要內容的「五卡」精準服務,每種服務做成一個卡片,詳細列出服務項目「清單」,獨居的「空巢」老人按需「點單」,社區提供上門服務,增加了他們生活的幸福感。
  • 華為終端雲服務 為用戶解鎖更美好的數字生活
    P40家族不僅包含P40和P40 Pro,還有新成員P40 Pro+,讓美好的相遇接二連三,搭載華為終端雲服務的華為P40系列為用戶帶來更美好的數字生活。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表示:「P系列創立之初的理想,就是把美學和攝影帶給大眾消費者,既是藝術高地,也是科技巔峰。
  • 志願服務讓生活更美好 薪火相傳讓「愛心」變「暖心」
    紅網時刻長沙12月7日訊(記者 周昂 通訊員 張健)初冬時節,長沙市天心區的「紅馬甲」們又忙活起來,大家奔走在大街小巷、居民樓棟開展困難幫扶、鄰裡互助等志願服務,薪火相傳讓「愛心」變「暖心」。12月7日下午,長沙市學雷鋒志願服務文化節「弘揚志願文化·爭做雷鋒志願者」系列主題活動之黑石鋪街道12·5國際志願者「爭當志願者大愛耀黑石」活動舉行,旨在進一步宣傳和普及志願服務理念和精神,吸引更多群眾以弘揚雷鋒精神為己任,積極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活動,形成良好社會風尚,讓志願之光灑遍天心大地。
  • 大鵬新區:加強心理服務,「安心小屋」揭牌
    揭牌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副秘書長兼社區工作委員會總幹事戴愛姣、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副秘書長兼美好社區計劃辦公室主任宋萬召和深圳市民政局、大鵬新區葵湧辦事處代表及深圳市社工協會秘書長等領導嘉賓出席揭牌儀式現場。此外,活動現場還有社區工作人員、社工和居民代表、媒體記者等60餘人參加。
  • 以場景營造為著力點 更好滿足居民美好期待
    走近後才發現,這是一家由街區內廢棄自行車棚改造而成的社區美術館,館內一場名為「量子糾纏」的畫展正在展出,來往居民紛紛駐足欣賞,在社區美學空間感受多元文化。 社區美術館以多元體驗為特徵的社區生活場景,正引導居民改變生活方式,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時也進一步激發了社區發展治理活力。
  • 語言包+健康包+服務包,這個街道為外籍來滬人士送上「暖心防疫包」
    語言包+健康包+服務包,這個街道為外籍來滬人士送上「暖心防疫包」 2020-03-05 14: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愛心託管班 服務惠居民
    愛心託管班 服務惠居民 2021-01-12 1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武漢蔡甸:社區硬防控軟服務 用心為居民構建「安心家」
    5月22日,三義社區工作人員來到居民張杰銀家中,送上了「代購」的物品,還量了體溫,囑咐了幾句。三義社區共有居民1120戶,2354人,其中65%以上居民都是老年人。三義社區黨委書記龍小玲說,「我們社區老年人居多,所以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最主要的要安撫居民,穩定居民,讓他們能安心!」
  • 松江努力打造的這個「圈」,居民表示超有感
    下樓就有健身器材,步行5分鐘就能到達公園、菜場、店鋪,步行10-15分鐘就到社區醫院……對中山街道方西居民區的居民們來說,一場太極、一把綠菜、一次散步,日常生活的「小確幸」源於松江區傾力打造的「15分鐘社區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