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日訊 「王奶奶,下個月是您75歲生日,孩子們從外地回來嗎?」「給我打過電話了,說是不回來了,最近孫子高三學習緊張,等放假一塊回來。」「那您下個月來社區過生日吧,和其他老人一塊,唱唱歌,拉拉呱……」伴隨著網格員和王奶奶的交談聲,王奶奶過生日的事就這樣敲定了。想居民所想,急居民所急,居民的大事小事都是我們最關心的,這是濟寧市任城區越河街道興隆社區在探索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中所遵循的工作理念。
興隆社區屬於典型的老舊小區,居住的「空巢」老人較多,平時子女不在身邊,老年人在精神、生活等方面需要更多的關愛和照顧。為此,越河街道興隆社區圍繞老年人的衣食住行、看病就醫、精神慰藉等方面,開展暖心幫扶、愛心關愛、孝心關懷、連心服務、放心出行為主要內容的「五卡」精準服務,每種服務做成一個卡片,詳細列出服務項目「清單」,獨居的「空巢」老人按需「點單」,社區提供上門服務,增加了他們生活的幸福感。像王奶奶這類獨居老人,社區為她們發放暖心幫扶和孝心關懷兩種卡片,網格員每天巡查走訪時,都會去家裡看看,與老人拉拉呱,幫助打掃一下衛生,幫辦代辦一些所需服務。
近年來,興隆社區根據居民需求多樣化的實際,不斷拓展服務群體,豐富服務內容,將各年齡段居民都納入「五卡」服務對象。比如,把青少年、全職媽媽、下崗人員等群體納入到愛心關愛卡,為他們提供「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就業培訓」等服務;發揮社區「和為貴」調解室作用,將化解家庭矛盾、鄰裡糾紛等問題納入到連心服務卡,促進了家庭和社區和諧,確保將居民訴求解決在社區網格、樓宇單元內。
社區紅心千絲社主要是結合愛心關愛卡內容,組織轄區內下崗人員、全職媽媽等群體,教授編織技術,並組織統一銷售,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就業平臺,多一份收入和興趣愛好。居住在王母閣小區2號樓的李女士屬於全職媽媽,孩子上幼兒園後,因家中還有老人需要照顧,一直沒有就業。網格員在了解情況後,及時將李女士邀請到社區,介紹社區千絲社的功能作用,很快李女士就熟練掌握了編織手藝,在增加收入的同時也得到了精神上的滿足。在社區的帶動下,李女士積極加入到社區志願隊伍中,發揮所長為更多的人提供服務。
居住在再生資源小區的陳阿姨也是持有「五卡」工作法中連心服務卡的一員,因肢體殘疾生活不能自理,父母過世後依靠兄妹幫扶照顧。近期因妹妹家庭原因想把陳阿姨送到養老院託管,但遭到了其他兄妹的反對意,引發了家庭矛盾問題。針對該情況,社區網格員及時與陳阿姨本人溝通,了解到本人的意願是不願去養老院生活,結合社區「五卡」工作法,網格員及時對接社區「和為貴」調解室,對家庭成員逐一徵求意見並進行思想疏導,講清社會機構「託管」與「親情」照料關愛二者之間的利弊關係,特別是社區提供的服務項目為家庭減輕了不少負擔,僅用兩天時間就做通了陳阿姨妹妹的工作,不僅解決了陳阿姨生活照料問題,也促進了家庭之間的和睦相處。
善於發現民生「小訴求」,提前介入化解社會「大問題」, 是基層社會治理的核心要義。推行「五卡」工作法,面對面、心貼心、零距離地為轄區居民提供暖心服務,真正架起社區與居民之間的連心橋,更好地解決了他們關心的鬧心事煩心事。截至目前,興隆社區利用「五卡」工作法為居民群眾提供各類服務168次,化解矛盾糾紛問題28次,帶動了轄區410餘名居民加入到五卡工作法志願者隊伍中,使他們在被服務的同時發揮自己的能力回報社會,贏得了居民滿意點讚。
閃電新聞記者 杜宗浞 通訊員 範培倩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