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四川.精彩故事
德陽:社區人員當「貼心小棉襖」 暖心服務市民
圖為德陽蒲東社區鄒明春(中)接受四川新聞網記者採訪
四川新聞網德陽12月16日訊(記者 陳斯 周鴻 攝影報導)鄰裡糾紛找社區、水管壞了找社區、下水道堵塞了找社區……如今,城市居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社區。社區是城市裡最基層的組織,社區工作人員平時如何開展工作?四川新聞網記者來到德陽城南街道辦、旌陽街道辦和城北街道辦,實地走訪了解。
社區9個人管200多項內容
今天是12月16日,星期二。城南街道辦蒲東社區鄒明春在上班之前,又到居民小區轉悠轉悠,這已經成為了她的習慣,主要是看看居民小區是否有什麼改變,同時了解一下居民是否有問題需要反映解決。
接近上班時間,鄒春明來到社區的辦公地點,開始和其他人一起打掃衛生,並等待居民前來辦事。上午8點30分,所有工作人員到位,上班時間也正式開始,居民陸續來到社區,有辦理低保的,有諮詢政策的,還有申請開具證明的。
「這次多虧你了,不然我還辦不到養老保險。」63歲的陳大爺笑著對鄒明春說。據了解,陳大爺曾是國企員工,後來企業破產,15年的養老保險一直未購買。「他想以個人名義買15年的養老保險,但沒有這種政策。不過這次遇到零星徵地購買社保這個政策,所以才能給他解決。」
「每天到這裡來辦事的居民大概有40多個人。」據鄒明春介紹,蒲東社區常住人口有1.2萬多人,社區有200多個小項要做,而社區工作人員只有9個人,平均下來,每個人要負責20多項。
「我負責社區的民政、科技、文體、外宣等工作,共有20多個小項,最近接近年底了,來申請低保的人也多了起來,我們還要實地走訪核實情況,工作比以前更加繁忙。」社區工作人員黃從英笑著直言,自己累得回家就想在床上躺著,兒子和老公都不敢惹她。
除了在辦公地點服務社區的居民外,蒲東社區的工作人員還要外出解決鄰裡糾紛。今年夏天,居民反映樓下一家飯館排出的油煙影響生活,鄒明春就帶著社區工作人員來到飯館進行協調。隨後,飯店老闆安裝了一個抽油煙機,但噪聲又影響到了隔壁的按摩店,按摩店主又反映到社區,鄒明春再次來到飯館進行協調。但這一次,飯館老闆也不太樂意了。
「我們還請教了法律援助,給這兩家店講了法律知識,可他們還是不相讓。」鄒明春說,後來還是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多次勸解下,兩家店才相安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