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學生考到全班第一的時候,絕大部分人都會覺得這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當然,在小學階段這完全是可以的。但是在初中這得具體看不同的學校和不同的班級性質。
全班第一,有時候真的不一定是一件好事。還有可能埋下非常大的隱患。
我們單層小學階段來說,全班第一,肯定是值得交的。因為首先小學階段,其實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家明令禁止一般情況下是不分快中慢的。那麼在小學階段打基礎的時候能考上全班第一,那說明這個孩子的學習能力還是比較好的。所以小學階段全班第一,這是無可厚非的第一。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孩子。 當然如果是在農村和整個城市小學相比當然,如果是在農村和整個城市小學相比較的話。假設是農村小學一個班只有五六個人。或者是整個農村教學條件和實力不是特別的強。那麼全班第一。可能也沒有那麼大的含金量。
但是對於中學而言,全班第一是一個偽命題,一定要冷靜合理的分析。
首先中學面臨著升學的壓力,所以競爭比較激烈。各個學校其實都分為快班中班和慢班。雖然說教育部明令禁止分快慢班,但是很多需要學校其實大家心裡都有數,都有自己劃定的重點班和普通班。
很多家長都是關心的一點就是在普通班前三名優秀學生和重點班的末尾,到底誰更值得去選擇?當然,這種題目要根據具體的地域環境和學校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情況下肯定是選鳳尾,而不是雞頭。所以,選擇重點班是更有利於學生發展的。
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首先我們如果選擇普通班在普通班裡面拔尖,其實更多的是一種自我的心裡安慰和學生,那種榮譽感。但是普通班的教學配置包括學生的學習環境,以及老師的師資其實跟重點班還是有一定的區別。所以從整個學習的源動力來說,重點班和普通班本身就不在一個層次。
所以單就一個學校個體而言,我們往往會看到其實全校的前50名或者前100名往往普通班,其實佔不到。或者是名額非常之少。所以即便是在重點班的末尾,我相信他的實力應該也是超越普通班的前幾名。而且他在整個那種高強度的學習效率下一直保持著一種緊追的角色。而普通班的前幾名往往容易驕傲自大,認為自己本身就有足夠的實力,因為學生本身還不是一個成年人,他很難去分清外界很理性和冷靜的看待。所以他很容易在這種自我意識還良好的環境中喪失一種進取心。所以一般普通班的前幾名他很享受在班裡面的那種特殊的優待地位。換句話說,就相當於偏安一隅。無法認清整個大環境的實力很容易通過局部來獲得一種相對的滿足。
更重要的一點是普通班的拔尖學生很難有共同交流的學習對象。這就往往造成自己的學習相對比較封閉,所以很難再進一步的提升。
而重點班的那些末尾學生雖然說目前是不足,但是他在整個班級的節奏和氛圍大環境下會保持那種高水平的學習效率。所以她的成績可能更多的是自身實力的一種不足。
這已經是目前他們所取得一種最好的狀態。
如果把重點班末尾的學生放在普通班那麼很明顯,他會不適應,而且很難去在這個普通班獲得更大的突破。也就是說,相對而言,在重點班已經是她對他而言,最好的選擇。
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重點班,有部分實力特別差的學生大部分是關係戶進去的。這樣的學生,他本身學習能力是不足,所以他一般在重點班很難跟得上。這就會造成給家長一種錯覺就是認為一般的學生跟不上在重點班。
如果他在重點班跟不上,那麼他在其他班級會更加弱!
所以無論是從學習的環境氛圍周邊的同學水平,還有老師的教學整個教學的進度和效率來說,重點班都是完全碾壓與普通班的。之所以家長選擇普通班的拔尖,或者是讓自己選擇在安逸的環境,其實是家長的一種保守策略和自我安慰。但是你要知道,整個的學習進度排名是從學校的整體和整個區域的,整體來考量的。班級的第一名,其實有時候沒有任何意義。在很多學校班級普通班的第一名在全校甚至連前300名都排不上。
所以家長如果有機會給孩子選擇,儘量要送到重點班。不要給孩子有更多的空當去鑽。認為在普通班稍微安逸一點,自己的自信心或者是自豪感更加得到滿足。這樣一些主觀的情緒儘量去拋棄。溫水煮青蛙會吃大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