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戰役 一場並不簡單的戰爭,影響4大主要國家並改變二戰格局

2021-01-10 匪1所思

1939年,歐洲的上空戰雲密布,英國正在計劃入侵挪威以破壞德國戰略物資的運輸,而德國則想在英國得手之前搶先得到挪威,在當時被普遍認為實力與德國相當的蘇聯的做法更是直接,在波蘭戰役大局已定後蘇聯要求芬蘭將國土割讓出一部分來給蘇聯用與戰時的緩衝區,這樣無理的要求理所當然地被芬蘭政府予以拒絕,結果蘇聯撕毀「蘇芬互不侵犯條約」進攻芬蘭,按照蘇聯的預計像芬蘭這樣人口不足四百萬常備軍只有三萬的小國,就算考慮到行軍時的路面比較滑那麼也只要最多半個月就能結束戰鬥,不過這場戰鬥卻打了四個月之久,並且它的影響也不僅僅限制芬蘭和蘇聯..

冬季戰爭

1940年2月,英法召開軍事會議通過了二國合作「援助」芬蘭的計劃,援助當然是真,通過援助間接控制芬蘭然後再以芬蘭為基礎控制整個北歐的目地也是真,精明的英國人當然了解這其中的好處,德軍目前的進攻能力已經強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而德國也有自己的缺陷--石油和鐵礦,沒有了石油德軍的裝甲部隊等於廢鐵一堆,沒有了鐵礦德國不但製造不出任何裝備來,而且鐵是日常用品所必須的材料,如果沒有了鐵礦石的進口,德國民用品製造亦同樣會受影響,到時用不著軍事機器的碾壓,德國製造業自己就會因為關鍵物資不足而自行崩潰。

.

當然。對於英國來說德國的產油地帶自己一時半會還碰不著而北歐諸國則是近在眼前,如果能通過控制北歐地區來打擊德國鐵礦石的運輸從而使德國製造系統自行崩潰,這該會是多麼好的一件事啊!而根據戰後資料顯示德國入侵北歐的計劃整整比英國晚了半個多月,一向好面子的英國人不想像蘇聯那般沒品,英國人想要通過一個「合理」的情由來入侵北歐國家,而蘇聯入侵芬蘭的這次行動給了英國人絕好的藉口,現在的英國只需聲稱自己要獻愛心來「援助」芬蘭,而想要「援助」芬蘭就必須先從挪威登陸再經瑞典才能到達芬蘭,到時這一路上一邊走路一邊修建機場和軍事基地就可以達到英國控制北歐的目的,於是懷著對史達林無比感激的心情,英國邱吉爾下令同盟國軍隊於3月中旬出發,像這種事情當然要搶在德國人的前面。

.

在芬蘭,蘇聯人開始對眼前的敵人發動進攻了,不過芬蘭的氣候狀況實在是糟透了,蘇軍發現這裡不只是氣候寒冷,冰天雪地,而且到處都是路障和陷阱,蘇軍後勤部門在這裡叫苦不迭,運輸物資的車隊幾乎無法為前線士兵提供物資--即使有車隊能通過寒冷的冰原繞過無數的陷阱和障礙,也逃不過芬蘭遊擊隊的毒手,這些芬蘭遊擊隊員身披白色偽裝,滑著雪撬在雪地中飛速地滑行,而蘇軍高速的機動部隊在這裡反倒寸步難行,常常時蘇軍正在吃飯就被連人帶食堂一齊被炸飛,有一個師長被史達林親自下令槍斃,因為他的師一共損失了55個野戰食堂。對於那些行進中的蘇聯軍隊,芬蘭開始採用重手法來對付蘇軍,當蘇聯軍隊經過某處冰湖的湖面時,芬蘭便用一直隱蔽起來的迫擊炮轟擊湖面,結果是蘇聯一整個營的部隊盡數掉進冰冷的湖底,這些人連跑也沒法跑就葬身冰湖底。

.

對於芬蘭的頑強抵抗蘇軍傷亡極重,清醒過來的蘇軍改變了戰術使用重兵集中攻擊的方式這樣的話芬蘭的遊擊戰術便毫無用處了,很快芬蘭便損失慘重不得不向蘇軍求和,在這裡英法的態度是直接促成芬蘭求和的重要因素,當芬蘭人從各種渠道得知盟軍援救自己的真實目地乃是為了控制北歐地區而非是真心援救自己時,已經撐不下去的芬蘭人決定向蘇聯求和,而蘇聯考慮到自己在冬季的重大損失(赫魯雪夫在回憶錄中透露損失上百萬人)亦決定接受芬蘭所提出的停戰條件而不再另外對芬蘭提出要求。

.

此役中芬蘭保住了本國的獨立避免了成為蘇聯「加盟國」的命運,而蘇聯也從中得到了好處,雖然沒能「解放」芬蘭,但芬蘭戰敗所割讓的領土使蘇聯的列寧格勒與芬蘭邊境之間產生了一條緩衝地帶,在此之前列寧格勒與芬蘭邊境之間只有三十多公裡,而在得到割讓的領土後蘇聯在這片緩衝地帶建起了嚴密的縱深防禦,這直接造成德軍在蘇德戰爭爆發一路所向披靡卻始終一直無法攻克列寧格勒而給德軍留下了後顧之憂。不過蘇芬的停戰卻使盟軍方面上火了,由於英國所率領的盟軍是打著援助芬蘭的旗號出發的,此時蘇芬已然停戰,英國的援助行動便失去了正當理由,那些坐機關的老紳士們怕在國際上失了「道義」只好趕緊地通知那些已經行軍至半路的軍隊返回再另找藉口在挪威登陸。

.

不過很遺憾地就是這麼一折騰便給了德國搶先的機會,盟軍原計劃3月中旬出登陸挪威然後取道北歐去「援助」芬蘭,英國所率領的盟軍本來可以比德國早到半個月登陸挪威並控制挪威的海岸線,那時德國將無法從北歐海岸線運輸本國所需的鐵礦石,沒有了鐵礦石德國無論是軍用民用工業都將癱瘓,而此時折騰完已經到了4月份。8日當盟軍登陸部隊向挪威進發時,在大海的另一面也已經有人在行動了,不過對於那個人來說,「道義」這種事物實在是個可有可無的有時甚至還會害人的東西。不需要任何無用的藉口與理由,4月9日德軍「威塞行動」開始發動並登陸挪威,雖然盟軍8日便已經行動,但由於德國發起行動的港口離挪威比較近反而比盟軍早一天到達挪威,也就是這一天之差改變了整個二戰的格局。

相關焦點

  • 拉普蘭戰役的簡介 拉普蘭戰役的結果如何?
    歐洲軍事史上,有關拉普蘭戰役簡介,多半收錄在二戰史料中。拉普蘭戰役圖片發生於1944年9月至1945年4月的拉普蘭戰役,是二戰歷史上納粹德國與芬蘭之間展開的一場大規模軍事較量,這場戰爭因發生在芬蘭北部的拉普蘭省而得名。
  • 今天看,二戰太平洋戰爭是一場註定了的戰爭
    太平洋戰爭是二戰時期在太平洋上打的,戰場上敵對雙方主要是日本和美國。對亞洲來說,太平洋戰場是二戰最重要的戰場,現在說二戰,都在談諾曼第登陸,好像多了不得似的,其實這時真正的大戰已打得差不多了,盟軍徹底取得勝利之勢已經確定。真正殘酷的太平洋戰爭反而少有人言。
  • 芬蘭竟然要拆國家英雄的雕像,也不想想要是沒有英雄,芬蘭早亡了
    該聯合執政派聲明表示:「現在是芬蘭考慮是否應該繼續在城市中間,立著頌揚戰爭與壓迫的人物紀念雕像的時候了」,並且著重聲明,「我們現在不需要像過去一樣吹捧英雄的歷史來增加自己的榮譽,因他們也曾經存在壓迫。」,其主要針對的有包括曼納海姆元帥雕像和坦佩雷自由鬥士雕像。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為何是蘇德戰爭最大亮點?蘇軍有兩個沒想到
    世界戰史上打得最漂亮的一場殲滅戰是哪一場?二戰期間,蘇德戰爭中的史達林格勒戰役算得上一個,這場殲滅德軍保盧斯第6集團軍的戰鬥,不僅是蘇德戰場的轉折點,也成為二戰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戰役。首先,完殲德軍保盧斯第6集團軍,是蘇德戰爭的最大亮點。
  • 二戰中的芬蘭:堪稱歐洲的平頭哥,先後和蘇德兩大強國交手
    二戰爆發後,芬蘭先後捲入了蘇芬戰爭和蘇德戰爭,與德國、蘇聯兩大強國先後交手,而且讓對手吃了不少的苦頭,堪稱「歐洲的平頭哥」。1917年2月6日,芬蘭宣布脫離俄國獨立,從此成為了一個獨立國家。儘管蘇聯政府承認了芬蘭的獨立,但他們對芬蘭的獨立一直耿耿於懷,所以蘇聯策動了芬蘭國內布爾什維克進行起義,導致芬蘭陷入了內戰中。芬蘭人平定了國內起義後,遂對蘇聯採取了嚴重的敵視政策。
  • 二戰開始後,蘇聯入侵了多少國家,難怪很多國家不願和蘇聯合作
    二戰開始後,有很多國家開始加入進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蘇聯和美國這兩個國家。不過這兩個國家在二戰開始後,在國際上的形象完全不同,對於蘇聯很多國家都不願和蘇聯合作。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是因為蘇聯在二戰後入侵了很多國家。
  • 二戰芬蘭俄羅斯戰爭電影,場面不輸好萊塢大片,真實感人
    今天給各位看官聊一部反應二戰的電影《無名戰士》,它是一部芬蘭電影,由是阿庫·盧希米斯執導的戰爭片,伊諾·阿霍和約翰內斯·霍洛佩寧出演。該片講述了一隊芬蘭士兵在蘇芬戰爭中的故事。這部電影就是完整講述了蘇芬「繼續戰爭」的全過程,並且被三次翻拍成了電影。在1940年蘇芬冬季戰爭後,芬蘭失去了卡累利阿地區,其中包括芬蘭第二大城市維堡,還割讓了巴倫支海上的雷巴奇半島,芬蘭灣中四個島嶼,部分薩拉區域,並將漢科半島租借給蘇聯作為海軍基地,租借期30年。對此,芬蘭始終耿耿於懷,在森林中訓練新兵等待時機收回領土。
  • 二戰最慘烈的戰役,傷亡超200萬,士兵上戰場平均活10分鐘
    遭到拒絕之後發動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但這次大戰主要的矛盾在於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發展的不平衡導致的,同時德國戰敗之後遭到一系列不平等的打壓,使得一戰後的德國綜合國力受到了巨大的衝擊。經濟的蕭條使得國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而當時的納粹黨元首希特勒目睹了處於這樣處境的德國,下定了要改變這個國家的決心。
  • 二戰時期的蘇聯,實則並不正義偉大,信仰利益至上原則
    對二戰歷史不熟悉的朋友往往會形成這樣一個概念:軸心國就是熱衷擴張,侵略他國掠奪戰爭資源的惡棍,美英蘇中都是毫無汙點的,至少在這段歷史時期內沒有侵略他國的行為。特別是蘇聯,作為社會主義的大本營,由於當今我國也是社會主義國家,加之中蘇歷史上的外交蜜月期在民間廣泛流傳,我們下意識地認為蘇聯是神聖正義的偉大國度。但其實並不盡然。
  • 二戰老照片:1944年芬蘭炮兵使用繳獲的蘇聯重炮
    M1937(ML-20)型152毫米榴彈炮是蘇聯二戰前開始研發製造的一款重炮,首戰在蘇日諾門罕戰役,後來還參與蘇芬冬季戰爭,當二戰爆發時也算是一款先進武器,一直生產到二戰結束。戰爭期間除了蘇聯,德國甚至芬蘭都有裝備該炮的記錄,而戰後的使用國家則更多。
  • 這支空軍頭很鐵,二戰時硬剛蘇聯的芬蘭空軍
    芬蘭在歐洲的位置,芬蘭跟很多歐洲國家一樣,本身沒啥錯,錯就錯在生於俄羅斯旁邊1917年11月俄國發生十月革命(俄歷10月),芬蘭趁機獨立。而芬蘭空軍使用4機作戰隊形,主要打擊蘇軍轟炸機,沒有優勢不與敵戰鬥機纏鬥等戰術則取很好的戰果。在冬季戰爭期間,芬蘭空軍一共擊落218架蘇聯飛機,自己損失47架。地面防空火力也擊落314架。另有30架受輕傷的蘇聯飛機迫降後被芬蘭繳獲。
  • 芬蘭在二戰時為何能被德國看中,單憑武器裝備就足以引起德國注意
    二戰時期的德國憑一己之力,在整個歐洲大陸掀起了一場規模空前的腥風血雨,除此之外德國還是有一些幫手的,雖然沒有起到很大的作用,但至少在某些局部地區,這些國家給德國的間接援助還是很強大的。芬蘭就是這樣一個國家,芬蘭位於歐洲北部,在二戰時期是一個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但在二戰爆發之前,這個國家在整個國際上的知名度並不高。
  • 史達林戰爭生涯中的滑鐵盧:70萬人在戰線消失,一度看不到希望
    自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打響後,隨後產生了很多特性不一的經典戰役,其中以蘇德兩國為主要敵對國的戰役尤為突出,比如我們歷史中所學過的史達林格勒戰役,柏林攻堅戰等等,這些戰役對於二戰都極具意義,尤其是史達林格勒戰役,這場被稱為二戰的轉折點的戰役,而莫斯科保衛戰則對希特勒造成了嚴重的打擊。
  • 俄羅斯是怎麼堵住芬蘭出海口的?
    1293年瑞典攝政王通過第三次瑞典十字軍東徵佔領了芬蘭,即主要是西卡累利阿;而東卡累利阿則由諾夫哥羅德控制,自此芬蘭正式納入瑞典的統治範圍。在1918年4月29日,士氣高漲的芬蘭」白軍」最終結束了芬蘭內戰,贏得了戰爭。芬蘭試圖籤訂條約來緩和俄芬關係,但蘇維埃俄國表示」只能對一個工人階級統治的國家讓步。「蘇芬一致保持著緊張的狀態。
  • 奇葩的澳大利亞軍隊,從未保衛過國家,卻參與過每一場戰役
    本文作者:李嘯天一、順著《1917》,看了《帕斯尚爾戰役》。因為《1917》裡的原型故事,就發生在「帕斯尚爾戰役」期間。不過,《帕斯尚爾戰役》是一部加拿大影片,它講述只是加拿大軍隊在「帕斯尚爾戰役」前後的表現。對於全面了解這場戰爭,並不過癮。
  • 二戰庫爾斯克戰役,為何比史達林格勒戰役意義更重大?斷了脊梁
    02從兵力裝備上分析,庫爾斯克戰役是德軍在東線作最後的努力雖然二戰過去了很長一段時間,但也算得上是一場綜合國力和戰爭實力的大比拼。對德軍來說,庫爾斯克戰役打與不打,都對東線戰場影響太大,因為戰役展開時,其綜合實力和戰爭潛力已經受到了挑戰。首先,因哈爾科夫反擊戰引發的堡壘行動,是一次綜合國力的較量。
  • 臺兒莊戰役國民黨是怎麼勝利的它是一場影響了所有人的戰役
    歷史上有這樣一場戰役,周恩來曾評價它雖然在一個地方,但它的意義卻在影響戰鬥全局、影響全國、影響敵人、影響世界,這場戰役就是臺兒莊戰役,它是怎樣一場影響了所有人的戰役?
  • 芬蘭左翼要拆國家英雄元帥銅像
    目前立在赫爾辛基市中心的曼納海姆銅像,是芬蘭雕塑家艾莫·圖基艾寧(Aimo Tukiainen)設計的作品,建立於1960年,高5.4(米),立在6.3(米)高的花崗巖基臺上。青年黨聲明中表示:「現在是芬蘭考慮是否應該繼續在城市中間,立著頌揚戰爭與壓迫的紀念碑的時候了。
  • 二戰時期蘇聯為什麼攻打芬蘭?只因對方拒絕了一樁穩賺的買賣
    蘇聯在二戰時期已經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了,尤其是在1939年9月與德國合作吞併了波蘭之後,蘇聯在歐洲的戰略緩衝地帶進一步擴大,戰略優勢更加明顯。不過,令蘇聯人感到憂心的是,蘇聯在波羅的海的側翼依舊存在著軟肋。
  • 《勒熱夫戰役》一場不能忘記的戰爭
    二戰期間,前蘇聯是主要的戰場,在那裡發生了很多耳熟能詳的戰役,像莫斯科保衛戰、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庫爾斯克戰役等等。相比它們而言,熱勒夫戰役顯得默默無聞,蘇德雙方都在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在那裡廝殺,讓那裡變成了絞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