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信任不合作,無合作不發展,無發展不共贏。」在第三屆「聯通世界與未來」國際研討會上,上海外國語大學校長李巖松回顧這個疫情下的不平凡年份時說,「正是由於疫情的全球蔓延,『信任』與『合作』更應成為當今世界的關鍵詞」。
來自國內外的200多位專家學者共同參與了日前由上海外國語大學和上海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主辦的第三屆「聯通世界與未來」國際研討會,會議聚焦「新冠疫情與國際社會的信任及合作重建」這一主題,為疫情下的國際合作提供世界智慧和中國方案。
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姜鋒強調,面對變化莫測的國際環境與層出不窮的危機與挑戰,區域國別研究的重要性更加凸顯。他主張對全球教育系統和人類發展本身進行更多反思與總結,呼籲增進多元文化間的相互理解。
上海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執行院長楊成表示,本次會議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討論方式,促進中國與世界的聯通,嘗試在不確定的世界中找到一些確定性,以把握時代脈搏、服務未來發展。
針對疫情引發的世界「失序」問題,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楊潔勉提出「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的具體建議。楊潔勉認為,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秩序,該秩序的建立需要加強大多數國際行為體,特別是大國之間的相互信任,摒棄以鄰為壑的政策,秉持多邊主義以應對國際挑戰。
華東師範大學冷戰國際史研究中心主任沈志華從歷史的縱深角度探究二戰結束後蘇聯未能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根本原因。沈志華表示以史為鑑,認識世界發展的主流趨勢、重建大國之間的信任,對當前國際關係具有重要意義。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蘊嶺看來,所謂「世界失序」指的是原有的制度發生動搖、新的規則尚未形成,而秩序的重建不應再簡單遵循「勝者為王」的邏輯,也不是回歸原來的秩序,而是推動新秩序的形成。
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埃德溫·賴肖爾東亞研究中心主任肯特·卡爾德在會上表示,中國不僅是大國中第一個從疫情中走出來的國家,也是今年二十國集團中唯一一個實現經濟正增長的國家。卡爾德認為,美國新總統上臺後,中美關係儘管仍會有波折,但兩國可以在氣候問題、中東局勢、核問題和醫療衛生等方面加強合作。
在談到中俄關係時,俄羅斯科學院院士維克多·拉林指出,新冠疫情加速了世界的「失序」進程,國際格局正日益接近冷戰狀態,特別是在疫情期間,中俄更應互相支持,控制國際危機的蔓延勢頭。
【來源:文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