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國風」——1994年4月我在第三屆中國作曲家研討會的演講
與此同時,我將這次演講的主旨,以《中國風——我的交響系列創作工程》為題,發表在1994年4月出版的《音樂研究》1994第二期
關於第三屆中國作曲家研討會,資料如下——
臺灣瑣記03 ——1994年到臺灣花蓮參加作曲家研討會
1994年1月4號,我50歲生日當天,收到了寄自臺灣省臺中縣霧峰鄉民生路——臺灣省立交響樂團的一封邀請函。那是邀請我參加在臺灣花蓮舉辦的第三屆中國作曲家研討會。
以兩岸作曲家和音樂創作交流為宗旨的研討會活動起始於1988年。
1988年8月,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美中藝術交流中心」主辦,中心主任周文中先生主持,8月8日至8月12日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舉行了海峽兩岸中國作曲家座談會。參加會議的大陸作曲家有吳祖強、丁善德、羅忠鎔、汪立三、田豐、趙曉生、瞿小松、譚盾、陳怡、何訓田。臺灣作曲家代表包括許常惠、馬水龍、盧炎、李泰祥、沈錦堂、許博允、溫隆信、潘皇龍、曾興魁、錢南章。這個座談會,開啟了隔絕四十餘年的兩岸作曲家的交往。
兩年後的1990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 「上海——臺北音樂薈萃」在上海舉行。臺灣音樂家許常惠、張昊、馬水龍應邀參加了這個活動。
1993年,臺灣省立交響樂團接過了這個平臺,在臺灣高雄嘗試舉辦了規模不大的「第二屆中國作曲家研討會」。
當時臺灣還保留著省建制,而省教育廳和省立交響樂團出面主辦這樣的研討會,海峽兩岸官方和民間均可以接受。於是,在第二屆研討會基礎上,臺灣省立交響樂團積極擴大會議規模,於1994年4月2日到5日,在臺灣花蓮亞士都飯店隆重舉辦了規模盛大的第三屆中國作曲家研討會。
應邀出席研討會的中國大陸代表名單(姓名、出生年份、所在單位)如下:
秦詠誠(1933,瀋陽音樂學院)
徐振民(1934,中央音樂學院)
黎英海(1927,中國音樂學院)
李西安(1932,中國音樂學院)
張殿英(1939,中國電影樂團)
於潤洋(1932,中央音樂學院)
劉霖(1940,中央音樂學院)
吳少雄(1955,福建歌舞劇院)
李承道(1943,贛南歌舞團)
周吉(1943,新疆藝術研究所)
汪立三(1933,哈爾濱師範大學)
饒餘燕(1933,西安音樂學院)
黃虎威(1932,四川音樂學院)
賈達群(1955,四川音樂學院)
鄒向平(1951,四川音樂學院)
高守信(1938,中央民族歌舞團)
瞿維(1917,上海交響樂團)
何少英(1954,北京長辛店鐵路小學)
曹建國(1949,中國電影樂團)
劉鐵鑄(1952,山西廣播電臺)
徐景新(1943,上海電影樂團)
朱曉谷(1941,上海歌劇舞劇院)
鮑元愷(1944,天津音樂學院)
香港代表是周凡夫。
從中國大陸定居海外的代表包括:
黃安倫(1949,加拿大)
崔世光(1948,美國Syracuse大學音樂學院)
朱小強(1959,美國)
陳其鋼(1951,法國)
在成功舉辦第三屆中國作曲家研討會的基礎上,臺灣省立交響樂團於1996年2月27日——3月1日在臺灣墾丁「聯勤」招待所舉辦了包括作曲家、音樂評論家、指揮家、樂團負責人和音樂經紀人參加的「國際華裔音樂家研討會」,1998年6月19日到25日又在臺灣南投鹿穀米堤大飯店舉辦了『』華裔青年作曲家國際學術研討會」。
第三屆中國作曲家研討會會議地點在臺灣東海岸的花蓮亞士都飯店
第三屆中國作曲家研討會代表證
會議期間接受臺灣省立交響樂團文宣陳惟芳小姐的採訪。
會議休息時間,和於潤洋教授、劉霖教授一起喝咖啡
和四川音樂學院黃虎威教授在亞士都飯店門口
會議期間舉辦的作品音樂會上,演出了我的弦樂四重奏《酒狂》
會議期間舉辦兩場兩岸作曲家作品音樂會。這是我和劉霖、汪立三在第二場音樂會的觀眾席上。地點在花蓮。
會議期間省交羅嘉琳小姐帶全體代表到日月潭參觀
我在研討會上發言,講解我的「中國風」創作計劃
送給會議主辦單位——臺灣省立交響樂團的對聯
會議期間,和臺灣代表阿鏜一起拜會我的臺灣報界朋友高信疆
會議結束時全體代表在亞士都飯店門口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