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亞洲大洋洲區域綜合地球觀測計劃國際研討會暨空間大數據助力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高峰論壇在常州開幕。 薛暮嶸 攝
中新網常州10月28日電 (謝佳妮 唐娟)「疫情之下,中國作為GEO輪值主席國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8日,在江蘇常州開幕的第三屆亞洲大洋洲區域綜合地球觀測計劃國際研討會暨空間大數據助力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高峰論壇上,地球觀測組織(GEO)國際秘書處主任吉爾伯託·卡馬拉博士如是表示。
本次會議由地球觀測組織中國秘書處(國家遙感中心)主辦,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與常州市政府承辦。來自日本、澳大利亞、韓國、尼泊爾、法國等國家的代表以及國內眾多高校、企業界人士通過線上、線下展開交流。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孫家棟向本次大會發來寄語。 薛暮嶸 攝
GEO是國際地球觀測領域規模最大、最具權威和影響力的政府間合作組織。中國是GEO創始國之一,今年擔任輪值主席國。亞洲大洋洲區域綜合地球觀測計劃(AOGEO)是全球四大區域性GEO之一,由中國與日、澳、韓聯合牽頭。
「2020年對於GEO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我們開始實施《坎培拉宣言》,並啟動了2020-2022年GEO工作計劃。與此同時,新冠疫情也為地球觀測事業提出了新考驗,為GEO發展創造了新機遇,我們積極呼籲GEO各界分享和交流利用地球觀測技術應對疫情與支持復工復產的經驗,展示相應的成就,這充分體現了GEO的全球視野和新使命。」國際地球觀測組織(GEO)輪值主席特派代表李朋德致辭時表示,中國作為輪值主席國,今年吸引了更多的發展中國家和中小微企業成為GEO的新成員和新夥伴。通過2020—2022年工作計劃下設的60餘個項目和若干工作組,GEO也在繼續著力於應對氣候變化、防災減災和實現可持續發展這三大優先事項。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院長吳一戎指出,中國在軌遙感衛星規模已穩居世界第二,性能迅速逼近甚至部分超越世界先進水平,衛星應用正從試驗應用型向業務服務型轉變。地球觀測形成的空間大數據作為第三類戰略資源的開發深度和規模日新月異,正加速釋放極高經濟社會價值,形成數據石油中的「富礦」。希望通過研討會,能促進亞大地區地球觀測應用技術融合、設施互聯、資源互補、服務互通,進一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常州市委書記齊家濱致辭時表示,空天信息產業已進入發展的黃金十年,發展前景廣闊、市場價值巨大,正迎來爆發式增長態勢。常州工業基礎紮實,產業門類齊全,垂直整合能力一流,發力空天信息產業有著堅實基礎和廣闊空間。去年,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將「國家空間信息綜合應用工程」項目落戶常州,目前,項目快速建設、高效運營,已在常州的新孟河疏浚等重點工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了解,本次會議上,「面向『一帶一路』的定量遙感基礎共性產品協同處理」「聯合驗證關鍵技術以及基於衛星遙感的瀾湄區域環境生態可持續發展監測」等項目將正式啟動。同時還將發布《亞洲大洋洲區域綜合地球觀測計劃常州宣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