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磚頭做成笛子,把一根PVC管做成簫……在他的加工下,雨傘、自行車打氣筒、大小不一的碗,都變成了一種樂器。
他叫李成建,32歲,四川瀘州農村小夥,在網上,他自稱「樂器鬼才管子哥」。
「管子哥」跑農村劇團,「紅白喜事下鄉」。舞臺上,他先吹一段薩克斯,再唱一首流行歌曲,然後是翻跟鬥,拿出磚頭吹奏,20多分鐘的節目,逐漸推向高潮。旺季的時候,他一天跑三四個場子,可掙一兩千元。
他也玩直播,拍小視頻,他希望把自己的才能儘量地展現,得到應有的回報。但三四年過來,他一直籍籍無名,直到最近一段用磚頭吹奏的視頻,突然在網上「火了」。
很多媒體約著採訪,兩家全國有影響力的電視臺也邀約參演節目,他高興,又有些惶恐,他說感覺突然成名,還沒有適應這樣的捷徑。
▲「樂器怪才管子哥」的各種樂器
他的樂器,磚頭、雨傘、碗……
3月中旬了,四川瀘州的天氣已經暖和宜人,但「管子哥」還是在家裡開著熱烘烘的空調,他說自己怕冷,坐在家裡,關節總是生痛。
落下這樣的毛病,是因為前些年騎著摩託車跑演出,不管冬夏,風裡來雨裡去。但他很滿足現在的生活,從瀘縣的一個偏遠鄉村,到瀘州主城區買上一套120多平方米的房子,靠的就是自己不停地跑。
他主要在農村劇團,參演「紅白喜事下鄉」,因為有自己的「絕活」,出場費不低,一場兩三百元。春節前後的旺季,他可以一天跑三四個場子,出場費也比平常高出兩三倍。
過去兩年,他也嘗試搞直播,拍小視頻,收入不穩定,目前的團隊也解散了。但最近卻「火了」,因為一段用磚頭吹奏的視頻,在網上大量傳播。
用磚頭吹奏,是他2018年才摸索出來的,把磚頭打上孔,以笛子發聲的原理進行製作。他用了100多個磚頭,做出了5個成品。
演出的時候,他先吹一段薩克斯,唱一首流行歌曲,然後開始製造氣氛,在臺上翻一圈跟鬥,平息一下呼吸後,再拿出自製的磚頭樂器,吹奏一曲。臺下往往掌聲雷動,他說「觀眾都喜歡看稀奇」。
在用磚頭吹奏以前,他嘗試過在笛子上裝一個醬油壺,或者用自行車打氣筒表演,他把這一類樂器稱為「加裝樂器」。他也用PVC管吹奏,用雨傘吹奏,用一排二鍋頭的空瓶子吹奏,也把大小不一的碗擺放一起,做成一個打擊樂器。
在他的客廳裡,一個貨架上擺滿自製的樂器,窗邊的桌子上,是各種製作樂器的工具。他說放在貨架上的樂器,有很多是做失敗了的產品,各種樂器加起來,也就10多種,「原理都差不多」,就是以笛子或者葫蘆絲的發聲原理去製作。
「靠的是自己的摸索。」「管子哥」說,有時候在網上學習,有時候會請教朋友,更多時候,是靠自己不斷去嘗試,慢慢地試驗出來。
▲你以為這是酒瓶嗎?不,這是一個樂器
▲磚頭也是樂器
從小熱愛音樂,但至今沒有進入「音樂圈」
「管子哥」只讀到初中一年級就輟學了,也沒有上過一天音樂專業課。靠的全是天賦,他說可能遺傳了父親。
60歲的父親李友華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30歲的時候,鄰居請表演隊辦酒,父親湊熱鬧倒弄人家的嗩吶,卻被師傅看上,收了他做徒弟。後來,李友華就一邊種地,一邊參演一些鄉下紅白喜事的表演。
三五個人的樂隊裡,李友華會嗩吶、二胡、手風琴等。但李友華並不希望李成建跟著學這門手藝,「沒有前途,不是正業。」
但李友華輟學後,還是跟著父親的表演隊幹了一年多,後來去學漆工,在湖北幹了兩年。但他卻愛上了音樂,一邊幹活一邊學習,他說常常遭受工友的白眼。
20歲的時候,李成建回到瀘州學習電腦,做打字員,平面設計。收入還算可以,但他主動找到一個農村的表演劇團,「打雜都行,希望學點東西。」當了兩個月學徒後,他開始上臺表演,吹葫蘆絲,但在劇團裡,只是可有可無的角色。
有一次,劇團老闆說請他們晚上吃飯,結果晚上老闆又跟他說改天再聚,回去的路上,他看到老闆跟幾個老演員在一起喝酒,第二天,他收拾起包裹就走了。
「就是很瞧不起人那種。」李成建說,那時候剛入行,被人看不起,他後來到處參演,演一場二三十元,每天都在等電話。他覺得自己不被重視,是自己沒有「絕活」,25歲左右,他決定去山東學習。
母親流著淚拿了幾百元錢給他,他去學了幾個月,但只學到了翻跟鬥。後來他在臺上表演的時候,除了樂器和唱歌,便加上了翻跟頭的節目。
三四年前,他開始在樂器上下工夫,把笛子上安裝一個醬油壺,結果取得了意外的成功。後來,他便開始做更多這樣的樂器,直到去年開始嘗試用磚頭吹奏。
隨著「絕活」的增多,李成建在農村的「演藝圈」開始有了地位,一場演出,出場費也從最初的二三十元,長到了二三百元元。春節前後的旺季,演出一場更是可以達到八九百元,忙的時候,一天要跑三四場。
但李成建依然覺得自己還沒有進入「音樂圈」,自己只是熱愛音樂,懂一些樂器,對專業的音樂知識,他並不了解,他甚至沒有交上「音樂圈」的朋友。
▲這也是個樂器
▲這還是個樂器
突然火了,「還有點不適應」
一覺醒來,李成建突然發現,很多媒體人找上自己,要來採訪,紙媒、網媒、電視臺,一天好幾起。
他有點疲於應付,他並沒有意識到媒體採訪對自己的「演藝事業」有什麼幫助,也沒有考慮未來要更好的安排。
他在網上突然「火了」,但他還沒有適應過來。他說自己以前做過直播,拍過小視頻,努力營銷自己,但一直不慍不火,也沒有因此掙到更多錢。他現在的生活有所改善,完全是自己不停地跑演出跑出來的。
▲一家電視臺邀請「管子哥」做節目,他卻拒絕了
幾天前,一家網媒轉載了他的視頻,然後得到了傳統媒體的關注,兩家在全國有影響力的電視臺也邀請他做節目,他猶豫再三後,還是拒絕了。他說自己的才藝「算不上個啥」,去那麼大的平臺表演,「心裡是虛的」。
過去10多年,李成建都是一步一步奮鬥過來的,辛辛苦苦、踏踏實實地去工作。他說,在他的生活裡,從來沒有捷徑可走,所以他並不以為,突然出名會對自己有什麼幫助,哪怕去電視臺「包裝」自己。
除了音樂,李成建的夢想是加入更大的劇團,可以演出更高水平的節目,他的偶像是宋小寶,他希望有一天可以演宋小寶那樣的小品。
他還在研究自己的樂器,比如用各種蔬菜去做。他在網上看到山東也有一個「管子哥」,他覺得人家算是出名了,自己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