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最近有些媒體把松下半導體和華為綁定在了一起,說是松下老闆拍著胸脯表示可以滿足華為的代工要求。還什麼特沒普會氣死,臺積電會哭暈?
我頓時有點迷惑了,這松下半導體賣了5年,終於在去年把自己所有半導體業務都賣掉了,這咋還突然「詐屍」了呢?一搜,果然很熱鬧,但沒有看到任何正規媒體發布,這自媒通稿又是一個模式,感覺又是一場自嗨,要不就是在給松下送流量打廣告。我覺得這樣不好。
那麼到底是「詐屍」還是「還魂」,等我把這些能查到的公開資料梳理和重組下,答案就很清晰了。(資料主要來源於日經新聞,美通社等媒體。)
先簡單介紹下松下半導體,確切的說應該叫松下電器半導體業務部,因為他們的公司級編制並沒持續幾年,並且在2013年就結束了。
松下半導體的業務模式主要是IDM(設計——製造——封裝為一體),主營業務以分立器件,高壓工藝晶片(電源管理晶片,汽車電子晶片等),圖像傳感器為主,所以都是一些特種工藝。
從2010年前後起,半導體業務開始嚴重滑坡,加上那段時間松下母公司儘管營收依然是七八百億美元,但依然連續出現虧損,於是松下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也就是賣賣賣,剝離裡邊賠錢或不怎麼賺錢的業務,是改革的必然選擇。
首先便是對半導體業務開刀,因為松下的核心業務其實並非半導體,而半導體IDM的運營成本是非常高昂的,成本已經無法覆蓋對於其白電,電池等優勢業務的輔助了。
於是分別在:
2014年將3座位於新加坡,馬來西亞的封裝測試工廠賣給了新加坡UTAC,從IDM轉型為Fab-lite(保留部分自造,部分晶片外包代工或從設計到成品完全交鑰,現在的很多IDM其實都在採用這種模式,因為完全沒必要為了某些晶片而專門開條線。);
然後在2015年將自己在日本本土的3家產能利用率已經開始嚴重下滑的晶片製造廠的一半股權賣給了以色列高塔半導體(TowerJazz),成立了合資公司,高塔的特色是做傳感器的(CIS, MEMES...),這三座與松下有關的合資廠(TPSco)裡最先進的是一座12寸,45nm&65nm製程的晶圓廠,從高塔半導體官網可以看到,這也是一座特種工藝的廠,也是高塔最先進的一座廠,主要是做CIS(CMOS Image Sensor, CMOS圖像傳感器)的,松下和徠卡的高像素CMOS傳感器均出自於此;
TowerJazz晶圓廠
VLSI業務,也就是SOC這樣的大規模集成電路業務,於2015年剝離出去,與富士通,日本開發銀行一起,合資了一家新的Fabless公司(純設計的)——索喜(Socionext)。這家新公司的主要業務是汽車電子SOC晶片及相關IP的定製服務,製程集中在16nm~90nm之間。
索喜的專用AD/DA IP主要的製程線
值得一提的是松下的SOC業務曾經是很風光的,特別是在05~07年,全球第一家量產 45 納米Video CODEC(視頻編解碼)晶片,當時真的是驚動了英特爾,那會兒也是日本VLSI業務的巔峰時期。
我那會兒剛畢業的時候,也曾有過去日本做IC民工的機會,面試的時候得知,因為日本年輕人都不願意幹這行,人才凋零,全靠在國外找外包,給工作籤,但日本人又不想要那些印度人之類的,基本只招中國人。(那幾年很誇張,國內985電子類本科畢業,只要願意去,都要,培訓半年日語,過不了語言關再做淘汰,問了下在那邊的師兄,接觸不了什麼核心技術,跟防賊一樣,工資湊合,但日本的生活成本實在有點高,大部分也就混個經驗,幹三五年就回國了,所以就放棄了。)
我想人才凋零估計也是日本半導體行業日漸式微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其實這時候的松下是打算好好經營半導體業務的,因為他們押注了汽車電子,而車載半導體則是其中的重要基礎設施,然而2018年,松下的半導體業務營收僅為9億美元,虧損2億美元,松下終於下定決心徹底退出半導體業務。
於是在2019年先將分立器件業務賣給了該領域的巨頭日本羅姆(Rohm), 然後手裡剩餘的半導體業務(包括三座與高塔半導體的合資工廠,蘇州的松下半導體工廠等)作價2.5億美元(唏噓的價格,1993年,飛利浦從松下半導體的股權架構裡退出的時候,它們的價值是50億美元,那會松下連續八年排名全球半導體公司前十),全部賣給了中國臺灣的IC巨頭華邦科技(winbond)旗下子公司新唐科技(Nuvoton)(去年有媒體稱此為蛇吞象的收購。)新唐主營高壓工藝,汽車電子,電源管理晶片,MCU等晶片為主,自有工藝都是0.35um以上。
在剝離或重組電視、半導體、智慧型手機、數位相機等虧損嚴重的業務之後,松下開始向新能源、系統解決方案等方面拓展,如今,松下體系內唯一和半導體還有直接關聯的,也就只剩下索喜的那20%股權了。
從他們利潤數據看,跟營收相比,還是有很大的改革空間的,所以繼續拋掉利潤較低的產業,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而如果他們有一天會回歸半導體產業,我覺得可能也就是以fabless(無生產線,只做設計)的模式。
松下母公司營收及利潤數據
至於有人說人家松下留了一手的,準備趁其不備給世人一個驚喜,直接上線7nm及EUV光刻機,你以為這寫霸道總裁小說,松下老闆跟特沒譜一樣沒譜呢?
其實松下半導體近十五年來的歷程也是日本半導體界的一個縮影,從IDM到fabless或fab-lite乃至一個完全不碰半導體的公司,其實日本半導體的現狀並沒想像中那麼差,索尼的圖像傳感器的地位就不說了,設計方面的積累也並沒浪費,也根據現狀做了資源的整合和集中,並重新出發,其主要方向是車載電子,車聯網這個方向,比如瑞薩,基本算是這個領域的頭部公司了,對於其他的明星產品比如CPU,GPU確實也沒涉足,以致於人們以為日本半導體可能很慘,其實日本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裡的地位依然是極其重要的。
最後,就算松下真的是留了一手,那麼他會不會拉華為一把呢?別忘了日本是巴黎統籌委員會包括後來的瓦森納協定中的重要一員。
「為了限制西方發達國家向社會主義國家出口戰略物資和高科技,美國於1949年建立了出口控制統籌委員會(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Export control),總部設立在巴黎,又稱為巴黎統籌委員會。」
瓦森納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