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回憶,永遠是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事物,那時候的想法清澈單純,內心世界容易得到滿足,一件小東西就能牽引住所有的思緒。
這樣東西可能是一顆彈珠,一個發卡,一條花裙,也可能是一雙小鞋子,電影《天堂的孩子》就是圍繞鞋子展開的童年故事。
沒有華麗的修飾,沒有商業化的表演,影片的開頭平淡樸實,映入眼帘的是手掌粗糙有繭的鞋匠,他用一針一線縫補修理著手中緊握的小粉鞋,想讓它看起來更結實一點。
這雙破舊不堪並且已經脫膠掉色的鞋子,放到現在早已被劃分成了報廢品,可在影片中它依舊存在著極高的價值,它是阿里妹妹唯一一雙能穿出門上學的鞋子。
鞋子特別的重要,可阿里在買菜的時候卻不小心弄丟了它,妹妹委屈哥哥焦急,面對第二天的上學問題,哥哥提出了共穿自己的運動鞋的方法,兄妹倆借上課錯開的時間差,相互奔跑交接。
至於為什麼不告訴父母,一方面是害怕爸爸的責怪打罵,另一方面是不想給窘困的家庭增加經濟上的壓力,這是孩子最簡單且直接的想法,鞋子成為了兄妹倆共同守護的秘密。
在想辦法解決鞋子問題的過程中,有不少影片細節觸動到了柔軟的內心,展現出了人性的溫暖,愛不分年齡與身份,善良也是如此。
妹妹穿阿里的運動鞋並不合腳,在一次奔跑中鞋子掉進了水溝,附近的商店老闆與路人相互協作,為她找回了鞋子,還有兄妹倆找到了原來丟失的小粉鞋,可當他們看到穿鞋子的女孩家境也不好,於是默默轉身離開。
善良的愛是這世間尤為珍貴的東西,這與生活是否貧困無關,因為這些都源自於你真摯的內心,只不過隨著一些外在環境的變化,有些人掩藏或是遺忘這份難能可貴的人性珍寶,影片用兒童的視角喚醒著沉睡的心。
對於急需的鞋子,阿里沒有選擇借校方的憐憫來索取,或是通過不正當的途徑來得到,他希望靠自己的努力去滿足心中的憧憬,哪怕是竭盡全力也不去違背內心設定的自我原則。
一次城區長跑的比賽活動走進了阿里的生活,第三名的獎品是一雙嶄新的運動鞋,阿里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於是卯足了勁的奮力奔跑,在靠近終點的路段他數著前面的參賽者,生怕稍不留神就錯過了給妹妹的新鞋。
比賽結束,阿里哭了,他要的不是手中的冠軍獎盃,他只想要季軍的鞋子,此時的眼淚在別人看來是奪冠的喜極而泣,可在阿里心裡卻是失望與難受。
影片的最後,父親為兒女買了兩雙全新的鞋子,給妹妹的那雙是紅色的,兩個孩子並不知道新鞋正在路上,阿里的運動鞋在高強度的奔跑中爛掉了鞋底,他脫下襪子,腳上磨出的泡一個個展露出來,金魚親吻著他的腳,故事也戛然而止。
導演並沒有把孩子收到新鞋的劇情拍攝出來,把真正的結局留給了觀眾,在平靜的畫面中沒有憐憫,只有發自內心的稱讚與鼓勵。
明明生活在貧民區,影片卻取了一個美好的名字《天堂的孩子》,這並不矛盾,反而特別的貼切,孩子擁有的珍貴東西,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純真善良有愛的內心世界不正是那一方天堂嗎!?
這個關於小鞋子的電影故事,借兒童的視角講述了成人世界的童話,平淡的手法傳遞了人生階段美妙的童年歲月,單純簡單卻能觸動心底最清澈的地方,年紀的增長不是遺忘珍貴品行的理由,不忘初心,方得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