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覽上海老街,這是一條老城廂民俗民風的長廊,得到新的升華

2021-01-18 文澤旅遊事

光界路向西,房中路垂直交叉的安仁街是城市內部典型的小巷,很少有人知道胡同深處有一座藝媛花園漆黑的拱形大門,門雖然呈現出古貌,雖然有,但是那些精緻的雕刻和高貴的文雅可以讓人回味以前大家庭的景色,誰會認為400多年前藝媛的正門在狹窄的裡面向東開呢,往南走幾步就是防空洞,水路上以前認為從上海移動是一件非常方便的事情,狹窄而漫長的安仁街是古城居民安靜安靜的生活,另一方面是黑色的瓦和白色的牆,牆壁上那就是江南古典園林中閃耀的的明珠,從裡面街道的牆壁漏出來的窗戶看,庭院裡的樓閣都參與其中,山石高,湖水光閃閃發光。

例如,上海古街增加了三座氣勢磅礴的商業大廈,「品」字形排列在房客中路兩條,由於禮龍房、對案獎、金藝尚河世洞商業大廈的加入,上海古街集購物、飲食、娛樂和文化為一體這完善了街道運營構想,重新升華了老街商人、旅團、諮詢的意義。

上海藝媛旅遊商店發展於140多年前的拉瑞郎廟,集邑廟、園林、建築、商場、美食、旅遊等為一體,構成了上海700年歷史文脈的物質化展示和上海城市文明的視覺表現,由於豐富的文化底蘊、濃厚的民俗風情、鮮明的經營特色,藝媛商店成為上海旅遊的好去處,在計程車上舉辦的藝媛中國日(節)系列民俗活動可以說是上海上慶典,白鷺和時尚品牌在這裡相互交流正在傾斜,老妙金、阿一金店、東鹹春堂、上海舊酒店、綠坡郎、南尚餃子店、藝媛古街、民間藝術家們構成了古今流傳下來的商業文化完美結合的畫作。

商店裡集市雲集,值得一提的是藝媛時尚街和藝媛老街,藝媛時尚街作為秀珍哥的街道,整個街道充滿創意、明亮、華麗、人氣,成為藝媛商店美麗的風景,中國古老的名字,如王大隆閣等,還有特色專營的筷子店、拐杖店等,街上共有45個牌匾、18個抱珠聯,店面匾額由上海書法名家打造,字體因店鋪而異,整個街頭的抱州聯勸人行善,包括遵守祖先的教誨、勤勉進取的內容,充分體現了百年來民族商業文化的深厚積累。

古街西側,古校長老路至河南南路,兩旁重構明清風格的建築景觀,以鑽石、粉刷、紅柱、飛簷、花板柱為基礎,堅固的山式與部分假山式屋頂相結合,高聳入雲的飛簷輕快紅色的柱子、粉壁、Dayva的色彩協調,營造出古樸優雅的東方氛圍,例如,花紋窗戶、鏤空畫板、花紋掉落、柱子下垂、畫上招牌,在古街上營造出歲月的氛圍。

古街的西側,給人一種再現舊時商業城市面貌的感覺,古街就是舊城民俗民風的描繪走廊,描繪市井文化的捲軸畫,展示陳列工藝禮物的長街和舊居讓人真切地感受到這是一條長長的小巷,古街上掛著「車」、「自己」等字樣的旗幟,書上立著「張」、「灰」、「角」的匾額,韻味非常豐富,各種臺與分壁交融,形成一幅空間華麗的圖案,構成上海古街特有的人文景觀。

相關焦點

  • 一部風俗百科全書:《佛堂古鎮民風民俗》新書分享會
    一裡不同風,十裡不同俗:《佛堂古鎮民風民俗》新書分享會舉行說起民風民俗,地方故老或地方精英會如數家珍,不僅細節翔實,而且還有許多美麗而動人的故事。翔實記錄佛堂古鎮這一美麗動人故事的《佛堂古鎮民風民俗》一書,於佛堂「十月十」民俗節前由中國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
  • 《一條喬家路 半壁老城廂》
    《一條喬家路 半壁老城廂》 2020-07-17 11: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解放碑「藏」著一條百年老街!咖啡長廊、懸崖步道...只有重慶土著...
    「百年老街」留住重慶的舊時光 · 在渝中區臨江路北側,夾在洪崖洞歷史街區和重醫附二院之間是一片老房子,這就是解放碑戴家巷社區。從重醫附二院旁邊的小路進去,跟著路牌的指引,一直往裡走,很快就能找到。
  • 喬家路,上海老城廂一條有故事的路-上海光復 喬家路 榫卯結合 正四...
    原標題:喬家路,上海老城廂一條有故事的路1931年春,縣基街(因縣衙坐落於此而更名)所矗紀念徐光啟的閣老坊,因「年代過久,失於修理,殘缺零落,時虞傾圮」被拆,這條鄰近喬家路的老街也改稱光啟路。  「九間樓」雖年代久遠,卻仍具昔日風格,楠木樑柱依然完好,柱礎、雀替、鬥拱和寬厚樓板等還是當年舊物,梁上鐫刻卷水雲紋。1956年進行文物普查時,住在「九間樓」的徐氏後裔朱二媛曾捐贈明代徐光啟絹本畫像和崇禎皇帝所賜黃綾誥命兩件。
  • 豫園這條老街,從光緒三十三年起就是「網紅」!今天讓我們重新讀懂它~
    錯過了「喪茶」沒關係在老城廂的豫園有一條老街從光緒三十三年起就是「網紅」「豫園老街」又稱「豫園老路」,始建於清光緒33年(1907年),北起福佑路,與具有「富民街」之譽的福民街相連,可直通環城的人民路,是大家進入豫園商城的一條重要通道。
  • 《佛堂古鎮民風民俗》序:一部佛堂民間生活的百科全書
    五千年,甚至更長的文明也在現代化的裹脅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使中國走上一條從未走過的道路。而五千年甚至更悠久的歷史所創造的文化,因其大都依託於我們的土地並深植於農耕生產方式,形成與現代工業生產的巨大差異,這就是我們在現代化和與傳統生活的異化過程中,時常會有失落感和迷茫感的重要原因。歷史是一面鏡子,照見生活的多彩。
  • 駐足上海故事老街,聆聽那些道不盡的歲月往事
    縱使有再多的金屬感,上海的窈窕也非別的城市所能模仿得來,舉手投足都讓人對這座城市充滿了想像和好奇,即使歲月不留情地在臉上劃滿滄桑,那份氣質總是無法抹去。總想在這座城市裡遠離繁華,遠離喧囂,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上海的另一種氣息,駐足上海故事老街,聆聽那些道不盡的歲月往事。
  • 這條700歲老街沉澱著初始記憶,迸發著文化新生
    常州有一條神奇的老街,在這裡,有靜靜流淌的古運河,有跨越百年的工業遺存,還有不斷迸發的文藝氣息......在這條有著700多年歷史的老街上,古老的歷史與新潮的時尚和諧共生。如今,這裡更是常州知名的藝術、設計集散地,還有多家咖啡館、酒吧、書吧、青年旅舍以及文化企業入駐,成為了常州文化的新碼頭。
  • 安徽「落魄」的老街,曾經被稱「小上海」,如今卻物是人非
    每當提到老街,每個人都會想起家鄉的老街,記憶中的老街是怎樣的,在安徽省有很多老街,曾經光彩奪目,如今卻落魄的沒有遊客,甚至連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處於尷尬的境地,就像安徽的臨河老街一樣冷冷清清,一點遊客都沒有。
  • 上海青浦老街探訪之二
    去了一次青浦老街,意猶未盡。於是過了一個月,我又探訪了青浦老街。這次去了金澤鎮。金澤鎮古鎮老街,乾淨清爽、街上人很少。我們在街上漫步,看到有幾家服裝店,於是進去看了看,發覺店裡的服飾很時尚,價錢也不貴。想不到在這偏僻的小鎮上也有潮流的服飾。
  • 11條快被遺忘的老上海老街老弄堂,你還記得多少?
    這位「隱形貴族」榮譽多到數不過來:上海最民俗的老街、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龍獅運動之鄉、《舌尖上的中國》取景地.四月民俗節一到,這裡才能多一份難得的熱鬧。這一條老街連接浙滬兩地,南段屬浙江、北端接上海,一條省界山塘河穿市而過,陪伴一代代廊下人。
  • 一幅鮮活的生活畫卷——寫在王春平《佛堂古鎮民風民俗》首發之際
    義烏方志辦 劉俊義《佛堂古鎮民風民俗》這本書,記得很早看到過,近幾年加以增補、修訂、完善,才形成這麼一部比較系統,比較全面,比較豐富的地情資料書。《佛堂古鎮民風民俗》,其實也可稱之為《佛堂風俗志》,業內人士比較看好。
  • 一條藏在地下的上海風情老街,已經被阿姨爺叔擠爆!
    陸家嘴金融區地下竟然隱藏了一條上世紀30年代的老上海風情街相信不少眼尖的菌粉兒已經看出來了此地就是紅遍全網火爆老上海朋友圈的新晉打卡網紅地標—— 1192弄老上海風情街 不過1192弄最有特色的,就是這輛小電車是真正能開動起來的,而且還是在室內行駛!頭條菌真心覺得這大概是全上海唯一一輛室內行駛的有軌小電車!
  • 溫州蒼南縣靈溪鎮瀆浦老街更新設計
    他們不僅教化民風,還提倡建築的教化作用,廣辦書院,傳播理學。為建築題詞作賦,提升房屋意境。如今我們看到的大溫州地區的建築風貌,就是這個文化背景下的產物。蒼南民俗文化源遠流長,有著深刻的「漁」文化印記。逢年過節,是守護熱愛民俗傳統的蒼南人最重視的日子。春節期間劃太平龍、拔五更,唱參龍、八仙戲,紅紅火火,有聲有色。祭拜媽祖、供奉楊府老爺等也是當地人普遍的信仰。
  • 浙江有條老街,短短200米就有「小上海」之稱,坐標就在台州淑江
    浙江有條老街,短短200米就有「小上海」之稱,坐標就在台州淑江我相信我聽說過「縣城是城市的縮影,老街是縣城的縮影」這句話,無論從這句話還是浙江省都不例外,為了追縣城找到身影,必須走在老街上。 浙江台州內椒江區內有一條叫「海門」的老街,雖然來這裡的遊客很少,但依然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上海老城廂的「變身攻堅戰」:跟「手拎馬桶」說再見
    上海老城廂的「變身攻堅戰」:跟「手拎馬桶」說再見 2020-12-16 16: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在湖州,有一條古時候富人居住的老街,五大家族曾在此寫盡輝煌
    在這裡,不僅能夠看到上千年風景獨特的人文古鎮——南潯,同時也能夠在莫幹山的延綿不絕的綠色山峰中被深深的撼動,充斥在其中的文化氣息,能讓每一個遊人的視線和感受得到洗禮。在風景如此秀美的湖州市,還有一條鮮為人知的老街,這條老街在中國的眾多街道當中是很有格調的。今天,小編就來講講,在湖州,有一條古時候富人居住的老街,五大家族曾在此寫盡輝煌。
  • 漳州這條老街又要火起來了!它會讓你記住鄉愁!
    一條老街,跨越江海,連接起兩岸;一條老街,穿梭時光,連接起歷史與未來;一條老街,凝結著兩岸共同的記憶,寄託著華夏兒女共同的情感。>一條老街,連接著兩岸,也連接著歷史與未來。節目圍繞「忠孝勤儉廉,仁義禮智信」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通過生動的故事化表達,解碼中華文化,展現歷史文化街區優美和諧的自然環境、底蘊深厚的人文精神、豐富多彩的民風民俗、代代傳承的中華優秀美德。2019年2月18日,由福建電視臺綜合頻道拍攝執行的《漳州老街:一街連兩岸》將在CCTV4晚8點首次播出。
  • 這些老街,勾起了無數人的童年回憶……【凝固的時光】
    一張褪色的照片一段彌久的路線牆壁斑駁了時間但總有一些事愈久卻愈新那便是我們腦海中頑固的記憶巷尾老爺爺賣的熱湯麵巷口喊你玩耍的小夥伴巷子裡車鈴響伴著孩子打鬧的腳步聲一切發生在老街而老街一直在我們的記憶中從中山路進劈柴院,能見到漂亮的門樓,有點像上海石庫門弄堂的門樓,上面寫著「劈柴院」、「1902」字樣,門樓背面則畫著人物彩繪。在這裡可以品嘗到比較地道的青島美食:豆腐腦、國足臭豆腐、青島老酸奶、鍋貼、烤魷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