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古詩三首
本課要學習的能力
學習詩歌的方法:
一、關注詩歌的題目,從題目中看出哪些信息,知道讀懂詩歌的題目有助於理解詩歌的內容。
二、結合注釋,初步理解詩歌大意。
三、細讀古詩,藉助注釋和相關背景資料,深入理解詩意,體會詩人的情懷。
這三首詩中《示兒》和《題臨安邸》的內容有一定的關聯,都表達的是愛國情懷。可以把兩首詩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學習。《示兒》這首詩是父親寫給兒子的遺言。讀題目可以這樣發問,父親為什麼要給兒子寫詩呢?寫了什麼呢?《題臨安邸》是寫詩的地點,臨安是什麼地方?作者為什麼要在那裡寫詩?《己亥雜詩》點明的是寫作詩歌的時間,當時發生了什麼事讓作者如此感慨?
帶著疑問去讀古詩,會更容易理解詩歌的內容和詩人所要抒發的情感。
《題臨安邸》主要內容理解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問題1:山外青山樓外樓,可以結合課文的插圖加上想像來進行理解,從視覺,聽覺,觸覺等角度,想像當時杭州的優美景色。
第1句描寫了臨安的自然美景,鱗次櫛比的亭臺樓閣,重重疊疊的青山,仿佛出現在眼前,給人以美好的感受。
問題2:暖風燻得遊人醉,可以結合插圖想像當時紙醉金迷的畫面。
問題3:暖風除了指自然界的春風,還指什麼?遊人在這裡僅僅只一般遊客嗎?還是特指某些人,
暖風即指自然界的春風,又指社會上的淫靡之風,暗示南宋的權貴們天天醉生夢死,遊人特指那些忘記國難,苟且偷安,尋歡作樂的南宋權貴。
醉,可以指醉酒,也可以指醉生夢死。把杭州與故都汴州將對照,抒發了詩人對統治者醉生夢死苟且偷安的譴責,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擔憂。
問題4:面對無限美景,詩人為何反問西湖歌舞幾時休?詩人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在問?
第2句是詩人對當時統治者的質問,國家大好河山被踐踏,南宋官員卻只顧享樂,詩人不由得發出「西湖歌舞幾時休」的感慨,憤怒之情躍然紙上。
作者希望南宋的權貴們不要再過這種醉生夢死的生活了,要振作精神去收復失地。
問題5:結合資料說一說,只把杭州做卞主任這句話的理解
這句話指南宋權貴們,忘記了北宋滅亡的事實,在醉生夢死中把杭州當作了北宋的都城汴州。整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作者嘲諷和無奈之情。對南宋統治者偏愛,抑鬱的無奈沉痛。
小結:《題臨安邸》描寫了詩人在杭州的所見、所聞、所感,諷刺和揭露了當時的統治者縱情聲色、忘記國難、苟且偷安的狀態,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