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投入就業市場的畢業生,碰上10年來最大的經濟率退,又是工作經驗最弱勢的一群,在媒體上已有了「The Class of 2020」、「新冠世代」等專有名詞。多家新聞媒體,如美國《時代雜誌》、《大西洋雜誌》都專題報導畢業生受挫的現象。
撤回Offer,連熱門的商管、理工科都遭殃
還未畢業就積極動身求職的大學生,已感受到市場的無情。
財管系大四生小琪(化名)從3月投了百多封履歷,到現在仍無回音,「原本想做年收較高的外商金融,現在希望有份工作就好, 」她說。
非疫情第一線的金融業,感受到經濟委靡的衝擊,凍結人事、暫緩徵才時有所聞,小琪就有兩位同學拿到錄取信卻被撤回。
「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很沒有能力,」小琪沮喪地說,求職是人生遭逢最大的挫敗。
另一位工科研究所碩二生Claire說,「我明顯感受到今年比較難找,朋友之間都會討論,職缺真的變少了。」一家她以為申請順利的科技業知名公司,卻突然終止面試流程,「回信裡面直接說,因疫情無法繼續面試,」
從受訪學生們的處境來看,最炙手可熱的商管、理工科都挫折連連。
延畢、考研、逃回老家,學者憂恐長期失業
今年僅極少數畢業生有計劃投入就業市場,「還沒有步出校園的畢業生,已經感受到整體大環境的不景氣」但延畢、考研並非逃避求職的萬靈丹,還有相應的學費等成本。權衡之下,回家避風頭,成了畢業生眼中的另一條路。
社會學家教授提醒,年輕人若長達1年都待在家,很可能一輩子就都在家,「研究顯示,若一年都沒有找到工作,傳遞給面試官的訊息可能是『不值得聘任』,另外也因愈想要得到工作,反而無法正常表現,造成惡性循環,成為長期失業者,」他說。
回望海嘯世代,英研究:今年畢業生會更慘
英國《獨立報》引述英國倫敦財政研究所(IFS),指出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2008到2013年的畢業生平均薪資比正常值低20%,到2016年才開始逐漸回穩。也就是海嘯世代花了8年,才追上學長姐的薪資。
它進一步警告,今年新冠世代的遭遇,實質上更困難,畢業生可能會失業好幾年,花更多年才追上正常水平薪資。
美國《大西洋雜誌》指出,在經濟蕭條時畢業,不只未來薪資漲幅受影響,還可能衝擊個人心理健康與幸福。
一份美國南加大與西北大學的研究顯示,在1980年經濟蕭條時進入職場的青年,有更高的死亡率,以及更傾向離婚、沒有小孩的人生。
今年疫情的威脅,失業率提高了,但房價物價並沒有往下,這也是年輕人會很緊張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