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孕姐
如果問起孩子們對春節的印象是什麼,十個有九個說的肯定就是壓歲錢,還有一個可能會覺得過年就是放寒假。過年等於發錢加放假,沒毛病。畢竟現在的小孩子不缺吃不缺穿,平時都是雞鴨魚肉經常吃,也沒了過年能吃好吃的那種新鮮勁兒。至於以前過年常常興奮的穿新衣服在現在看來也不算什麼了,畢竟生活條件不一樣了。
以前過年就意味著改善生活,現在過年少了那麼絲年味的原因就是生活水平提高了,日常生活已經像是在過年了。所以孩子們眼裡的春節,既不是吃到好吃的,也不是穿到新衣服,身邊的小侄子小侄女們第一反應就是發壓歲錢。但90後當了長輩之後,新年操作也是別具一格,禮物一掏出來,讓孩子們慌了「媽媽,他給我們的壓歲錢是作業」。
「壓歲錢以各種輔導題集的形式發放」
之前看過了一個新聞,在過年的時候,90後小夥子要給小輩兒人發壓歲錢,掏出來的不是一個一個的紅包,而是大袋大袋的習題集。擺了一張桌子,像是開學發書一樣,讓孩子們排成一隊,一個一個領屬於自己的合適的學習資料。
一開始孩子看見這書的時候,立馬就跑到屋裡面跟媽媽說,壓歲錢是作業。沒想到除了孩子們覺得不是很喜歡之外,家長們倒是挺上心的,還主動幫孩子挑。這個90後小夥子說,就是覺得每年過年都沒有新意,所以自己才想出了這個辦法,孩子們拿了學習資料才給發壓歲錢。這個發壓歲錢的形式也是很新穎了,起碼打破了常規。
孩子們覺得春節就是壓歲錢,就是因為過節的形式太單一
當我問起身邊的侄子侄女們,為啥一想到春節就是壓歲錢呢?孩子們說,因為從年三十到年初七,一直不停地在跟家長去串親戚,拜完爺爺奶奶,拜外公外婆,還有七大姑八大姨,外帶叔叔小舅舅。拜完年可不就是發壓歲錢嗎?至於串親戚一塊吃飯,嘮嗑什麼的,孩子們興趣確實不大。
壓歲錢確實很好,但是家長也要反思為什麼孩子只記住了發壓歲錢這一個環節。本身過年這個節日就很特殊,不只是代表著休息,還是一個給孩子普及很多傳統文化知識的機會,家長應該抓住這個機會。
給孩子普及傳統文化知識更重要
現在孩子們雖然了解的都很多,但是因為網際網路的興起,電子產品的發展,孩子們接觸更多的是新的信息和新的產品,關於傳統文化只有書本上的那些是遠遠不夠的。而春節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家長不要只是趁著休息就捧著手機,應該趁此時間多跟孩子相處,共同接受傳統文化知識的薰陶,既達到快樂學習的效果,也增進了親子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