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歲錢 —清·吳曼雲
百十錢穿彩線長,分來角枕自收藏。商量爆竹錫蕭價,添得嬌兒一夜忙。你所在的地區,壓歲錢幾何呢?
福建省以人均3000元高居榜首,福建莆田更是以12000遙遙領先全國其他地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孩子收到的壓歲錢也越來越多了。
長輩們給壓歲錢是我國的一種傳統,那麼壓歲錢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傳說,古時候有一種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裡出來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頭上摸三下,孩子嚇得哭起來,然後就發燒,講囈語而從此得病,幾天後熱退病去,但聰明機靈的孩子卻變成了痴呆瘋癲的傻子了。人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點亮燈火團坐不睡,稱為「守祟」。
在嘉興府有一戶姓管的人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逼著孩子玩。孩子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拆開包上,包上又拆開,一直玩到睡下,包著的八枚銅錢就放到枕頭邊。夫妻倆不敢合眼,挨著孩子長夜守祟。半夜裡,一陣巨風吹開了房門,吹滅了燈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頭時,孩子的枕邊竟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縮回手尖叫著逃跑了。管氏夫婦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大家也都學著在年夜飯後用紅紙包上八枚銅錢交給孩子放在枕邊,果然以後祟就再也不敢來害小孩子了。原來,這八枚銅錢是由八仙變的,在暗中幫助孩子把祟嚇退,因而,人們把這錢叫「壓祟錢」。又因「祟」與「歲」諧音,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被稱為「壓歲錢」了。
所以說啊,這壓歲錢包含了父母對孩子的關愛,飽含著長輩對晚輩的祝願,看來我們更要合理利用壓歲錢,讓壓歲錢中的「愛」散發出光彩。
可是,現在孩子收到的壓歲錢數額越來越大,大多數父母還是習慣性地「收繳」、或者把這筆錢暫時保管起來。小孩子1分鐘前
「親戚送的壓歲錢,每年都被媽媽收起來了,我抗議都不行,這錢該歸誰?」家長1分鐘前
「老師,能不能推薦一下什麼東西比較適合當壓歲錢送孩子?」
父母可以先告訴孩子,過年的這筆錢可以分成3個儲蓄罐來放:
1,「需要」:日常開銷,如車費、餐費、書費等;
2,「想要」:夢想目標,零食、玩具等;
3,「儲蓄」:投資帳戶。
第一個罐子建議用透明的,讓孩子看得到裡面的錢,這罐子裡的錢,就是生活中常用的如學習用品、生活用品等;
第二個「夢想目標」,起初時可設置得偏低一點,如孩子想要的遊戲機玩具等;這部分金額可佔壓歲錢總數的50%以上,可以存進銀行,當然,帳戶是孩子的。
第三部分投資帳戶裡的錢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存進銀行,二是請父母代購理財產品。例如買股票、基金、少兒保險等,這個罐子裡的錢是用來生錢的,也就是要想辦法投資,讓錢越來越多。所以這個帳戶我們也稱之為「金鵝帳戶」。父母最好不要輕易挪用這筆錢,保證孩子的知情權。
家長讓孩子在「需要」儲蓄罐裡選擇一部分,建立一個愛心儲蓄(當然,這個儲蓄罐裡不但要有孩子的錢,也要有家長的「投資」),告訴孩子這些錢是長輩愛心和祝福的體現,除了自己使用外,還可以買一些禮物送給長輩,表示對長輩的孝敬和熱愛。當社會和有困難的人需要時,也可以拿出來作為愛心捐助,使壓歲錢的使用更有價值、有意義。這種壓歲錢的使用是對孩子愛的情感的教育體現,使孩子感受從接受別人的關心、關愛到對別人的關心、關愛的一種情感體驗與轉化。
當然,我們也可以讓孩子在這個基礎上做一份壓歲錢的計劃。製作的方式有很多種:
比如純表格的,word或手繪都可以:
也可以是塗鴉的:
當然也可以做得精良一些:
當然,大部分家長都喜歡說:「你看別人家的孩子……」小編不贊成這樣的說法,家長們可以換一個玩法,比如幾個比較熟悉的家庭湊在一起組織一次自助餐會(或其他形式),讓孩子們完成調查壓歲錢的小任務。
給孩子留個家庭作業,讓他們討論出:合理的壓歲錢用法有什麼?不合理的壓歲錢用法又有什麼?
按孩子們找到的結果予以適當的獎勵,激發他們參與的熱情。
過後引導孩子討論「如何支配和管理壓歲錢」
最後讓孩子們每人還拿出20元錢作為請家長來參加自助餐會的費用,一起到超市買來各種小食品、水果、一次性餐具,在選購時教孩子選擇安全衛生、有益健康的食品,在統籌安排下合理調配所買食物。
他們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禮貌用語,而社會交往能力也在購物過程中得到了鍛鍊。家長們則可以欣喜地參加了孩子們準備的自助餐會,餐會使孩子有了恰當的機會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也使他們學會了如何正確使用壓歲錢。
其實,作為中小學生,他們的正確的金錢觀念還沒有完全形成,形成良好的觀念,需要的是進行實踐,而不是阻止他們去接觸他們想要完成的。家長在可以接受的前提下,還是應該將主動權交給孩子,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體會到喜悅,更重要的是樹立良好的消費觀念。
用活動的方式來開展壓歲錢家庭教育,家長不妨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