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緒管理障礙,其實是從小落下的「病根兒」

2021-02-13 Tina大王

點擊上方【Tina大王】查看往期內容

英文原版繪本講解 | 雙語帶娃

提起爸爸媽媽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的最煩惱的問題是什麼?除了吃喝拉撒的瑣碎日常,以及不敢鬆懈的能力培養,剩下的恐怕就是孩子「陰晴不定、說變就變」的情緒了。前一秒還在嘻嘻哈哈跟你特別親切,下一秒立刻大發脾氣、嚎啕大哭,讓人摸不到頭緒。爸爸媽媽不禁要問了:

我只是今天沒有做他喜歡的飯菜;

我逛街沒有給他買想要的玩具;

我誇了鄰居家的孩子沒有誇他...

就因為這些小事就要面臨孩子的各種情緒失控,不禁感嘆難道別人家的孩子都是這樣無理取鬧嗎?

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的哭鬧時,也會表現的很焦慮不耐煩。要麼選擇置之不理,任由孩子哭鬧,要麼就是用強硬的態度抑制孩子的情緒,結果卻引起孩子更激烈的反應...這兩種處理方式都是錯誤的示範,堅決不可取。

想要讓孩子從小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首先要知道孩子為什麼容易情緒不穩定,從源頭入手!

1.孩子年齡小,寶寶的大腦發育不完善,自控能力不足,無法像大人那樣理性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當需求沒有被滿足、自己的想法不被理解等等不如意的情況發生時,他們便會立馬「大動肝火」,情緒極為不穩定。

2.兩歲到三歲的孩子是愛發脾氣的高峰期,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往往面臨著自我意識的初步形成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有限性的矛盾,當孩子想要的東西用語言表達不出來時,就很容易煩躁。

3.家庭氛圍和成長環境對於孩子情緒的影響及性格塑造都很重要,如果父母經常表現出暴躁的情緒,那麼自然不能引導孩子做好情緒管理。

4.睡眠不足、過度疲勞或身體不適等因素也可能會影響孩子情緒的穩定性,所以家長要密切觀察孩子的生活狀態和身體情況。

2—6歲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的孩子就像是一張海綿,迫切地吸收著外界環境給予的各種刺激。而這種刺激主要來源於家庭。在孩子性格成長的時期,情緒管理的繪本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性格和習慣。

《小燈泡情緒管理繪本》的每個故事都有明確的主題意義,它包含了孩子真實生活場景中常常會產生的情緒,這些情景你家的孩子也許也正在經歷。

這套繪本涵蓋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性格問題,包含膽小害怕、內向害羞、愛發脾氣、不自信、缺乏安全感等等。孩子管理情緒的第一步就是,要能識別出自己的各種情緒。當他們能夠識別出來的情緒越多,就越能清晰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這是一本教孩子如何控制消極情緒的繪本,在不理智的情況下,如果無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就要試著想一些美好的事物,然後會發現原來事情沒有自己想的那麼糟糕!

家長在給孩子閱讀的時候,可以根據故事情節的推進變換語氣,特別是在菲菲生氣的時候,可以注意節奏的停頓和面部表情的變化,強調菲菲非常生氣!等菲菲恢復平靜後,則可以將書中的寓意傳達給孩子,告訴孩子「情緒的自我調節」的重要性,用潛移默化的方式進行引導。

這是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故事,一隻會傳染噴火病的蚊子咬了壞脾氣的阿古力,導致阿古力一生氣就會噴火,而大火燒掉了自己的牙刷、漢堡、朋友...究竟要怎樣才能滅火呢?和孩子一起探索這個答案吧~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需要獲得爸爸媽媽的理解和回應,心理學上我們把這種需求稱為共情或者同理。孩子從降生到這個世界時就產生了各種情感,這些來源於他的需求是否得到了滿足。孩子都會向父母發出信號,當要求不能得到照顧和滿足時,自然會產生壞情緒。

所以,父母需要有感知孩子需求的敏銳度,及時恰當地給予回應,讓孩子有安全感,認為自己是被理解、被愛的。

這本書把「壞脾氣」塑造橙小精靈的形象,趣味性強,孩子更加容易理解。值得學習的是書裡的爸爸媽媽處理小男孩壞情緒的方法,先向孩子解釋發脾氣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再教會家長一些幫助孩子趕走「壞脾氣小精靈」的方法。

❤ 多聆聽、多幫助,接納孩子發脾氣時的消極情緒。

❤ 幫助孩子學會用一種安全、恰當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消極情緒。

❤ 確保孩子的睡眠充足。

❤ 幫助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影響到其他人。

❤ 建議用其他事情來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引導他控制壞脾氣,比如畫畫、聽音樂、做手工...

❤ 讓孩子學會坦然接受,學會正面思考。

美國兒童心理學專家傾情打造,符合兒童心理認知的有趣故事。用最簡單的方式教會孩子情緒管理技巧。當喬西生氣時,媽媽就會通過「笑臉獎勵計劃」讓他用更好的方式表達憤怒的情緒,也讓喬西出現了更多的笑容。

我覺得家長也可以學習這樣的方式——拿出一張紙,在上面畫滿圓圈。每當孩子說出自己生氣的原因,就可以在其中一個圓圈裡畫上一個笑臉。等畫滿所有的笑臉,就能實現一個願望,但是如果孩子鬧情緒,就會被沒收玩具,還得坐「反省椅」。

這本書向我們介紹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的獎勵計劃以及懲罰機制。針對孩子易怒的情緒和傷害他人的行為十分有效。其實生活中的消極情緒也有存在的意義,家長不必急於讓它消失,要引導孩子感受、識別自己的情緒。讓孩子通過練習學會平復自己的情緒。每自己平復一次,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就得到了一次鍛鍊。

孩子情緒上的變化沒有對錯標準,不論是開心、難過、憤怒、害羞都有存在的理由。家長的作用就是引導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耐心地陪伴孩子感受、體驗每一種情緒,培養孩子良好的自控能力。要知道,很多時候,負面情緒反而是培養孩子健康心智和高情商的好時機。

英語行業深耕10年,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伴魚運營總監。研讀繪本3000冊+,和國際TOP10出版社合作,採購過2500冊+繪本版權,繪本全網收聽量4000w+。曾作為Muellar College文化交流負責人,帶領中國小朋友參加跨文化交流項目。旨在分享優質英文原創繪本故事和少兒英語啟蒙相關內容。教你雙語帶娃,培養孩子的全球視野、道德品質以及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掃描二維碼加入

Tina大王的官方繪本交流群

獲取更多精彩繪本內容

參考資料:

《中國婦女報》:「學會情緒管理六步驟,讓孩子遠離抑鬱」

 教育部關工委:「家校共育,立德樹人——家庭教育公開課」

相關焦點

  • 90後的社恐「絕症」,其實是從小落下的病根兒
    例如不習慣當眾自我介紹、為出錯的朱丹尷尬,其實都指向了這屆年輕人對「身處聚光燈」的拒絕,許多人都不喜歡成為眾人關注焦點時的狀態。 學生時代,大家被要求成為「不節外生枝、不給老師添麻煩」的孩子; 社畜時代,勤懇工作、不挑事不挑刺成為最安全的職場品質; 而放眼社會層面,它對應著社會中對「槍打出頭鳥」這句俗語的普遍深信不疑,以及對內斂低調氣質的天然吹捧。
  • 高情商要從小培養,5招引導孩子管理情緒
    情商是情緒智力的簡稱,是我們生存的基本能力之一。擁有高情商的人,往往能夠適時調節自己的情緒,處理好家庭和工作中的人際關係,是幸福感和實現個人價值的基礎。和知識的學習一樣,情商也需要從小培養。情緒管理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大人尚且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更何況孩子呢。但只要我們掌握些小技巧,還是可以在生氣、發脾氣之前控制住自己的脾氣。控制脾氣最簡單的方法是:走開,或者數10下。
  • 情緒管理,要從小學生抓起
    教孩子關注情緒,情緒管理的第一步"一進入小學,孩子的社交需求直接增強。不擅長社交的孩子,就像小七一樣,多表現為不自信、憂鬱、孤獨。提升情緒管理能力,能直接改善一個人的社交狀況。"王小丹提到,情緒管理,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略顯深奧的話題。"
  • 隨著孩子長大,情緒經常會失控,DK兒童情緒管理教你這麼做
    簡言之,孩子天生害怕小丑,是因為看不到表情而對小丑的心思感到恐懼。在這種時候很多家長會理解不到孩子恐懼的原因,從而沒有給予孩子正確排解恐懼的指導。其實有效地 讓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緒與感受,以及尋求支持和幫助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備技能。感覺和情緒都產生於你的大腦,從而影響身體的每一個部分。
  • 心理學大師約翰戈特曼:培養高情商的孩子,情緒管理能力排第一
    有人說我就是從小被打到大的。我想問,即使是你因為確實犯錯了挨打,你挨打的時候真的懂得了你父母說的道理麼?難道不是因為你長大了,通過人生境遇與經驗,你懂事了,懂得了那時候的道理,才認為父母是為你好而打你,而非因為打了你而讓你懂得的?我從小沒有挨過打,除了我的大哥哥和鄰居四娃經常挨打。然而我們七個一塊兒長大的人,現在都不會因為孩子淘氣而揍他們。
  • 團|《小燈泡情緒管理繪本》,孩子的情緒好了一切都好了
    殊不知在他們的情緒世界裡,也會有「翻江倒海」的時刻。作為父母,我們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及早重視孩子的情感要求,並對孩子的情緒做出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認識、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即為孩子做好「情緒管理」。
  • 孩子總發脾氣不聽勸,讀這些繪本!用心理學教會孩子情緒管理
    每一個孩子,其實都是有自己的小情緒的,但是往往因為他們年紀還小,語言體系和大腦發育還不夠完全,所以總是會通過哭啊、鬧啊、或者是其他的一些肢體動作來表達情緒,每當這種時候,爸爸媽媽就會手足無措,不知道該用什麼方式來對寶寶進行引導。
  • 身患自閉症、學習障礙和情緒障礙,從小飽受霸凌,蘇珊大媽的47年忍辱逆襲之路......
    但為人所不知的是,蘇珊大媽不僅有學習障礙、情緒障礙,還有阿斯伯格症,在她生命的前47年,作為一名自閉症患者,她可謂經歷了無數的艱難和屈辱……蘇珊大媽全名蘇珊·波伊爾,在1961年4月1日出生,據說,她母親生她時因為是47歲的高齡產婦導致出現了難產,使得蘇珊在出生時一度短暫缺氧。
  • 孫儷7年當媽「育兒經驗」,教你如何對待孩子,管理孩子情緒
    而在這種在意、關注孩子情緒的教育方法下,培養出的孩子,也是很懂得照顧他們情緒,讓人覺得暖心的性格。 孫儷一條微博獲贊23萬:有愛的家庭,才可以養出有愛的孩子。鄧超生病發燒,兒子等等卻讓媽媽孫儷多喝水。 看到女兒這樣幸福,相信孫儷媽媽也放心了。 而一個懂得照顧媽媽心情的孩子,他的共情能力、心緒管理能力都是特別高的。為何孫儷就可以養出這樣的孩子呢?
  • 挖出孩子的「情緒地雷」,父母做好情緒管理,這些行為需注意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家長的情緒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張愛玲在《天才夢》裡寫過這樣一句話"生命像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由於童年受到父親的冷暴力,導致她性格孤僻。其實在我們的身邊,也有一些父母肆意地向孩子展示自己的負面情緒,給孩子留下了一顆「情緒地雷」。他們後悔不已,想要挽回對孩子造成的傷害,那麼在幫助孩子排除情緒地雷前,首先我們得了解一下什麼是情緒地雷。一、什麼是「情緒地雷」?
  • 父母離婚會傷害孩子,試試情緒管理訓練,保護孩子和自己
    婚姻衝突同樣傷害孩子。 與小影的想法相同,很多人覺得,為了孩子維持婚姻,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又因為怨氣和矛盾不斷爆發家庭衝突,其實這種掩耳盜鈴式的維持婚姻,對孩子的傷害同樣嚴重。 如果婚姻有矛盾或打算離婚,為了保護孩子,試試情緒管理訓練。 婚姻有矛盾,夫妻雙方都難免會心情不好,甚至會有過激言論和行為,如果走到離婚的地步,那肯定是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了,這期間,孩子也會受父母情緒的影響,每個父母都不願意看到孩子受傷害,這時候,作為理智尚存的成年人,可以試試用情緒管理訓練來保護孩子。
  • 愛寶情緒管理繪本-菲菲生氣了
    小朋友們遊樂園為了一個玩具而爭執,幼兒園有了矛盾而爭執...當情緒失控時,理性思考暫時停頓了,尤其是年齡更小的孩子,更加情緒化。
  • 孩子常出現負面情緒?了解「鐘擺效應」,助孩子學會管理情緒!
    一個人管理不好自己情緒,或者經常出現負面情緒,對於孩子的成長有不好的影響。作為家長,如果沒有幫助孩子,引導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的性格很有可能都會受到影響,這對孩子的社交以及人格都不好。咱們一定要了解一下,如果孩子經常出現負面情緒,都有哪些危害。
  • 情緒管理繪本《生氣王子》:孩子的壞情緒裡,藏著父母的影子
    為了更好的讓父母理解自己的情緒和管理自己的情緒,我用過很多方法,也給媽媽們推薦過很多情緒管理的書,我覺得既可以對父母有效,又對孩子非常有效的是賴馬的《生氣王子》。我們如果想幫助孩子管理情緒,可以先進行一段時間的情緒記錄,看孩子什麼情況容易產生什麼情緒,這樣我們就可以有目的的避免引起孩子的憤怒,然後再來慢慢幫助孩子控制情緒。2、情緒是會相互傳染的,並且逐漸升溫。
  • 《頭腦特工隊》:人生不會一成不變,情緒管理是孩子成長的墊腳石
    而此時歡樂和憂傷正在竭盡全力回到總部中心,中途歷經了很多的磨難,慢慢地5大情緒掌管者發現,其實每一種情緒的存在都是人生的一種體驗。 沒有人可以一生煩惱無憂,也沒有人會永遠愁眉不展,人生總是起起落落,學會與自己的情緒相處,勇敢地面對挫折和問題,成長才會變得更加多姿多彩。
  • 孩子鬧情緒該怎麼辦?
    第26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頒獎典禮落下帷幕,非常遺憾的是,孫儷與這個獎項失之交臂,但並沒影響她成為當晚的最大贏家。丈夫鄧超帶著兩個孩子穿著盛裝去接她,更驚喜的是,兩個孩子還手寫了英文信給她。如果你曾嘗試過和一個孩子講道理,你應該會明白那是一種多麼糟糕的體驗,因為從科學角度講,孩子3歲前,給他講道理其實是根本沒有用!
  • 我家有一隻噴火龍——淺談情緒障礙
    從身邊的一個案例說起最近小呆發現情緒有問題的孩子特別多,前幾天小呆評估了一個四歲的男孩,有嚴重的傷人與自傷行為,當天就把小呆的手臂打得又紅又腫.第二天來上課時,孩子還是情緒失控的,又打人又尖叫又自傷的狀況還是很頻繁,小呆開始觀察孩子在發生情緒行為前的改變是什麼?
  • 依戀障礙:別讓孩子傷在敏感期
    當孩子擁有依戀這個安全堡壘,就能放心向外探索,發展認知、行為、社會化等功能。換句話說,依戀是各種發展的基礎。因此,當依戀產生障礙,孩子的發展就會出現問題。擁有穩定依戀的孩子,當遇到無法獨自解決的問題時,不但懂得尋求協助,也能理所當然地找人商量。相對地,有依戀障礙的人則會試圖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忍耐到極限為止,最後也很容易被壓力擊潰。此外,依戀障礙者也常缺乏上進意識及自我肯定。因此,無論是求學還是工作,都難以提起意願和動力朝目標努力。擁有充分勇氣與支持的孩子,會為了自己也為了讓父母高興,自然產生努力的念頭。
  • 解析繪本《野獸國》:當孩子遇見情緒野獸,該如何做好情緒管理
    關於孩子的情緒問題,父母總是有操不完的心,孩子的情緒管理問題也是父母需要做到的一門功課,並且也是一項必需的任務。最近接觸到一本關於孩子情緒管理的兒童繪本,叫做《野獸國》,它很好的描繪了孩子的情緒波動過程。《野獸國》的作者是"繪本界的畢卡索"——莫裡斯·桑達克的作品。
  • 不要老是吼完孩子就後悔,父母要做好情緒管理,別陷入「死循環」
    唉……我都不知道該怎麼面對孩子了……"其實每一位家長在發脾氣之後,應該都會有一瞬間感到後悔,他們會自責,並且暗暗下決心以後一定好好對孩子。但是當孩子再一次調皮或者做錯事時,父母又會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緒,於是相同的一幕再次上演,依然是父母在吼,孩子在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