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看到李誕的一個採訪,他說:「我跟何老師錄了很多節目。他每次說話,我就在旁邊聽,學他怎麼控場,讓所有人在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中。」
何炅何老師是公認的高情商。娛樂圈紛亂複雜,但無論是怎樣的環境,無論和誰合作,他都能照顧好身邊的人,讓大家感覺舒適。
有次在錄製《幻樂之城》時,嘉賓宋茜收到一支口紅。正打開時,口紅內芯掉在地上,何炅將內芯撿起來。宋茜感覺很尷尬,說道:「這段剪掉。」
何炅搖了搖頭,說:「不用剪掉,這是個很好的預兆,意味這個舞臺,大紅大紫。」
一句話,很好地照顧了宋茜的情緒,又化解了突發事件的尷尬。
還有一次,魏大勳在《嚮往的生活》中隨口吐槽導演,說演員演得不好、演得假,問題出在導演身上,因為是導演讓過的。
這句話很容易被有心人抹黑利用,這時何炅又來救場了,他說:「他應該是說他上一部電影《梔子花開》吧。」
要知道,魏大勳演的電影《梔子花開》,導演正是何炅。他寧願自嘲自黑,也不願魏大勳因此受到可能的傷害。可惜魏大勳那個憨憨一直反應不過來。
擁有高情商的人,正是像何炅時刻都能為對方著想,讓對方覺得很舒服的人。現代社會,情商比智商更為重要。
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說過:促使一個人成功的要素中,智商只佔20%,而情商卻佔到80%。
情商是情緒智力的簡稱,是我們生存的基本能力之一。擁有高情商的人,往往能夠適時調節自己的情緒,處理好家庭和工作中的人際關係,是幸福感和實現個人價值的基礎。
和知識的學習一樣,情商也需要從小培養。那麼,在家庭教育中,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高情商呢?
01
通過繪本或遊戲,認知自我情緒
高情商的人都非常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而認知情緒是一切的前提。
對於孩子來說,情緒是個很抽象的東西。幼兒時期,他們還沒有抽象思維能力,很難理解什麼是情緒。這時就需要家長加以引導。
我們可以通過閱讀繪本來認知情緒。
有本叫做《我的情緒小怪獸》的立體書,將小怪獸的快樂、憂傷、憤怒、平靜、害怕、還有愛等情緒,用不同的色彩和具體的場景表達出來。
比如在描述憂傷的時候,畫面上是下雨的場景,整體是藍色的,配合這樣的文字:
這是憂傷,它溫和而輕柔,像霧蒙蒙的下雨天。
當你憂傷時,你也許想哭,或者想一個人靜靜地待著。
用具體的畫面和表述,輕易就能讓孩子感受到憂傷的情緒。
我們還可以通過遊戲來認知情緒。
比如媽媽和孩子面對面坐一起,一個人做出高興、害怕、生氣、難過等誇張的表情,另一個人說出是什麼情緒,還可以回憶自己有沒有類似的情緒。
另外,玩表情貼紙,或者和孩子一起畫不同的表情臉譜,都可以用來認知情緒。在家裡,我們可以邊玩邊學,在輕鬆的氛圍中教孩子了解抽象的情緒。
02
巧用小技巧,控制情緒
拿破崙曾經說過:「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的確如此。
情緒管理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大人尚且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更何況孩子呢。但只要我們掌握些小技巧,還是可以在生氣、發脾氣之前控制住自己的脾氣。
控制脾氣最簡單的方法是:走開,或者數10下。
顧名思義,這個方法的要訣是在氣頭上,正要衝外人發脾氣大吵大鬧的時候,通過走開或者在心底默默數數到10的方式,強迫自己頭腦冷靜下來。
說起來好像很容易,但在執行時往往會控制不住。
這就需要不斷地鍛鍊。將方法分享給孩子,約好生氣的時候一起數數吧。執行的次數多了,一定會有效果。
對於情緒衝動的控制,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還提出過「停車燈」的方法,具體分為6個步驟:
紅燈1:停止,保持平靜,三思而後行;
黃燈2:說出問題和你的感受;
3:設定一個積極的目標;
4:相處很多解決辦法;
5:遇見後果;
綠燈6:繼續,嘗試最佳方案;
停車燈的方法,就是我們管理情緒的過程。
這個方法適用於大部分即將發火的情況,可以和孩子依照具體的步驟來討論和思考。
繪本《生氣湯》就講了一個教孩子釋放情緒的遊戲。
媽媽發現孩子很生氣,但她沒有開導他,而是帶他一起煮湯。在煮湯的過程中,媽媽帶著孩子一起對著鍋大聲尖叫、吐舌頭,通過這種方式發洩出心底的不滿。
這個方法很實用,如果你發現孩子內心實在很憋屈,不妨試試類似的方法。
03
言傳身教,多表達正面情緒
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除了要控制發脾氣外,也要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不要讓負面情緒引發情緒泛濫。
有個流傳很廣的小故事:
有個老太太有倆兒子,大兒子賣傘,小兒子賣布。
老太太是個悲觀主義者,晴天擔心大兒子的傘賣不出去,雨天又擔心賣布的小兒子沒生意。為此,她老人家日夜憂慮。
有人開導她,說:
「你應該這樣想呀!晴天小兒子的布賣的好,下雨了大兒子的傘肯定生意紅火。這不是晴天、雨天都有好事嘛!」
同一件事,生活態度不同,產生的情緒也不同。
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樂觀態度。
凡事多看積極樂觀的一面,沒事多笑笑,有事別焦慮。輕鬆和睦的家庭氛圍,會讓孩子擁有更樂觀的人格。
04
學會傾聽和理解他人的情緒
高情商的人,不僅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也會及時傾聽和安撫別人的情緒。
每個人都有陷入情緒泥潭不能自拔的時候,這時如果有人能停下來傾聽,並適時拉自己一把,那一定會是很好的朋友。
教孩子學會傾聽,是每個家長都應該注意的。
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博士在《遊戲力》裡,提到過「沙發會議」,是一種很實用的家庭溝通方式。
在沙發會議上,我們要給孩子創造自由發言的機會,他可以任意表達自己的情緒,而不必顧忌被責罵。
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傾聽,用同理心來理解孩子的想法,然後討論是否可以更好地引導。
傾聽與溝通,都是雙向的。父母的傾聽,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讓孩子學會傾聽他人吧,長大後一定會收穫好人緣。
05
學會好好說話,懂得照顧別人的情緒
日本溝通專家佐佐木圭一寫過一本書《所謂情商高,就是會說話》,他在書中分享過這樣一個關於說話措辭的案例:
如果想讓家人幫忙打掃衛生,很多人會說:「去把垃圾扔了。」
但結果就要看對方心情了,他可能說「我現在很累」,或者「我正在看電視」。
其實這個時候,不妨換個措辭:「扔垃圾和打掃浴室,你選哪個?」
面對問題,大多數人會從中選擇一種,一般會選擇更輕鬆的扔垃圾。
我讀到這裡時,幾乎拍案叫絕,這簡直就是我家日常生活的翻版。
後來,我再遇到類似問題時,都用選擇的方式來和老公溝通,結果總能達成所願。
讓孩子從小學會好好說話,可以讓Ta多和嘴甜的孩子一起玩,家長自己也要注意說話的方式,潛移默化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另外推薦下繪本《請問我可以吃塊餅乾嗎?》。主人公是小鱷魚拉爾菲,他想吃媽媽新做出來的餅乾,媽媽讓他想個比直接下手搶更好的辦法來得到餅乾。他想了很多辦法但都不夠好,最後他想到了一個最好的主意,他對媽媽說:「媽媽,請問我可以吃塊餅乾嗎?」
一個教會孩子說「請」的故事,一本讓孩子懂得禮貌的魅力的繪本。
我家小朋友看完這本書後,跟我商量下樓玩滑梯是這樣說的:「媽媽,請讓我去玩一會兒滑梯吧,可以嗎?」
老母親我忍不住樂了,然後喜笑顏開地帶著他下樓去。
高情商的核心,是通過管理自己的情緒,從而更好地處理人際關係。
大人有大人的社交圈,孩子也有自己的夥伴關係。
現代家庭很多獨生子女,在家中時時被照顧,不會主動和別人表示友好。家長要多帶孩子接觸同齡人,可以和小區的小夥伴一起玩,也可以通過報興趣班來結識新朋友。
剛開始時,我們要觀察孩子和小朋友的關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如果孩子不會融入其他人的遊戲,可以鼓勵他大膽去溝通。比如告訴孩子些小技巧,加入遊戲前可以問:「我可以一起玩嗎」或「有什麼能幫忙嗎」。
當孩子能夠獨自結交新朋友時,我們就要及時退出。留給孩子獨立空間,讓他能夠真正管理自己的人際關係。
作者:石霖
審稿:Vi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