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宋仲基」安吉,真的非常讓人驚喜。
在各個節目中,安吉身上有很多閃光點:
☞獨立
自己收拾行李,衣服疊得熟練整齊;
☞責任心
主動幫助他人,對弟弟妹妹責任感爆棚;
☞積極
很活躍地參與活動,不怕辛苦滴跟著解放軍叔叔比賽;
☞不怕生:
要離開爸爸單獨錄節目,安吉也不怕生;
☞不怕挑戰:
不怕困難也不怕失敗,再接再厲。
然而不管是看他們父子倆相處中沙溢的表現,還是兒子那句「像沙溢不靠譜」的坑爸金句,基本上可以總結,安吉的成長,媽媽胡可功不可沒。
果然在後來的《不可思議的媽媽》中,胡可帶著兩個兒子上節目,實力演繹了什麼叫教科書級別的「足夠好的媽媽」。
小魚兒因為哥哥安吉不準他玩餃子餡而大哭大鬧。
胡可並沒有阻止小魚兒玩餃子餡,而是一直反覆問小魚兒的真實想法:
「你拿餃子餡,要幹什麼呀?」
小魚兒說不出來,只是一直哭鬧,胡可靜靜等他哭完,才把他抱在懷裡慢慢說:
「有什麼事情就要說。」
「幹嘛非要發脾氣呢,是吧。」
「哭了半天挺委屈吧。」
「下次想辦法解決問題。」
某次餐桌上,小魚兒想玩玩具,遭到媽媽反對,一雙魚兒眼立馬瞪起,又開始發脾氣。
胡可循循善誘跟小魚商量說:
「我知道你很想讓玩具'變身',你很想讓它變成拿著武器的機器人,但是要等到吃完飯以後。」
按孩子的成長階段,小魚兒正處於很多情緒要發洩、又說不出所以然,一言不合就哭鬧的年紀。
張怡筠博士參與的另外一檔親子節目中,也同樣討論了孩子當眾哭鬧的問題。
家裡的小妹,在超市遇到喜歡的玩具,嚷嚷著要買,媽媽答應之後,小妹甚至等不到付款買單,就要拆下來玩。
這一要求被媽媽溫柔拒絕後,小妹當即熟練地開始「我要,我打,我哭,我倒」的發脾氣四連。
套路相當嫻熟。
張博士在節目中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1. 接納孩子的情緒。
張怡筠說,很多孩子們肆無忌憚在公共場合哭鬧,尤其是2~6歲的孩子,正處在自我為中心的階段,他們過度關注自身,而不是外界、他人,所以難以顧忌外人感受。
當孩子哭起來鬧起來,爸媽要懂得他此刻處在需求沒有被滿足、內心很不爽的狀態,這種情緒需要發洩、需要釋放,父母要做的,不是粗暴制止,而是看見他,讓他知道:
「你很委屈,你可以在我面前流露」
「你的需求我知道」
「你的感受我試著體會」
2. 與孩子平等溝通
在胡可與兩個兒子相處的過程中,我們就看到,胡可很少對孩子使用訓斥、懲罰,正如她很早前在微博分享的:平等,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便那是你的孩子。
3. 堅持原則,溫和地引導
溫和堅定地溝通,而不是制止或呵斥。
張博士說,父母帶孩子出門,尤其是去商場、遊樂場等場合,要事先跟孩子講好規則,是否可以買玩具、總共能夠玩多久,都要提前說好。
因為孩子到三四歲,需要開始嘗試探知世界的邊界與規則,但這個前提是,你和孩子共情,他才會好好聽你說話;規則一旦制定,父母孩子共同遵守,孩子才會真正信服。
自控力、情緒控制、情緒疏解……這些,都與孩子的情商息息相關。
為什麼孩子要培養情商?
著名主持人張泉靈曾在一次演講中說: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要排優先級,所有可以臨時抱佛腳的事情——比如突擊補課、突擊訓練的考試,都可以排在後面。
什麼事情優先級一定要靠前?
那些臨時抱佛腳沒有用、需要長期養成,優先級必須靠前。自我情緒認知不好,到哪兒都亂發脾氣,這種事情,拍桌子訓、臨時教,是解決不了的。
而在孩子的成長中,情商,是最重要的。培養孩子的情商,是讓他擁有自我情緒認知、自我控制、自己調節情緒,能察覺別人的情緒、擁有同理心。」
情緒是本能,情商是本領。
張怡筠博士將高情商定義為合理運用情緒的能力。
真正的情商,不是討好,不是世故,而是更懂得察覺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能理性、正確地解決成長中不可避免的煩惱與挫折。
0~6歲,是孩子人格塑造的關鍵時期,正是孩子要學習如何感知自己與他人情緒,如何學會專注,如何學會溝通,如何學會合作,如何學會處理自己的挫折情緒,如何成為更自信、更快樂、更成功的人。
在情商教育領域工作了二十多年,張怡筠說,許多成年人的心情困擾,例如,壓力、焦慮、痛苦糾結,甚至於是抑鬱等等,其實都源於小時候,爸媽及老師忘了一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幫助孩子發展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所以,我們聯合張怡筠博士,推出了專門針對孩子的情商故事課《張怡筠博士:20個趣味情商故事,賦能高情商孩子》。
爸媽減負,孩子成長
20個趣味故事+20條育兒錦囊
孩子愛聽,爸媽受益
0~6歲人格塑造關鍵時期
培養孩子12大成長必備情商力
這門課,有三大亮點:
聽故事學情商,杜絕說教與枯燥,詳實可靠的方法教學,讓爸媽和寶寶共同沉浸在故事中,孩子聽得開心,爸媽教得輕鬆,幫助爸媽在育兒過程中更高效、更享受。
20個情商故事選材於孩子最常出現、也是爸媽特別頭疼的生活事件和情緒,把培養情商的科學原理和做法植入其中,如寶寶情緒表達的模式、分享和共情的神經腦機制等等。
聽故事可以做情商教育,聽故事可以做情緒療愈。情商故事就像一盒情感創可貼,可以讓您和寶寶在情感上的裂痕,從故事主人公卡哇姨的回應和安慰中得到情緒補償,趣味睡前故事,還可以大大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為什麼選張怡筠博士?
1. 第一位中文寫作情商專業書籍的心理學者
張怡筠從12歲時決心學習心理學,後成功取得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心理學博士。
自1996年,她開始研究情商,也是第一位以中文寫作情商專業書籍的心理學者。
目前,她已經出版包括《愛情其實很簡單》、《張怡筠談優質情緒》等十多本暢銷著作。
2. 她活躍熒幕多年,影響億萬家庭情商
過去20多年裡,張怡筠博士受邀參與《天下女人》、《魯豫有約》、央視《開學第一課》、湖南衛視《變形記》等多檔衛視王牌情感、親子節目,將心理學的專業知識帶給全國億萬觀眾;
楊瀾《天下女人》節目中描述她:她喜歡輕鬆講道理,明確說做法。在諸多情感節目中,她為普通人的情感疾苦把脈,成為很多處於情感成長拐點的觀眾心中的「救命稻草」。
她在《金星秀》裡指導因父母婚姻不幸而不敢走近婚姻的年輕人,把握幸福,勇敢去愛:不管是單身還是婚姻,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讓自己幸福。
《金星秀》節目截圖
近10年來,張博士專注於幼兒及青少年青少教育,獨創幼兒情商分齡教育體系,開發了《卡卡情商親子課》《情商教練父母課》和親少年情商夏令營,備受萬千家長孩子喜愛。
線下親子營家長反饋
本次線上課程,張怡筠博士結合多年情商教育研究經驗,帶領專業團隊歷時兩年反覆打磨,將體系理論與線下體驗融合。
20個沉浸式原創情商故事,寶寶喜愛度、信息接受度非常高;提煉20條實效可行的育兒錦囊,爸媽可以從錦囊中學到具體情商教養方法。
就像張怡筠在一期訪談節目裡談到:
「我是這樣看待生命的,人的一生,是一個總量管理,你痛苦的時間越多,用來幸福的時候越少。
與其在後端糾正、調整,不如在前端做成長與建設。」
孩子愛聽,爸媽情商的故事課
不管你是:
擔心自己平時習慣了愛說教、講大道理,孩子聽不進去;
擔心自己不知道怎麼與孩子有效溝通互動,被孩子排斥;
自己平時工作忙,同時又對怎麼養育好一個孩子感到困惑與焦慮……
以上這些,都將不再是父母們最大的阻礙。
張怡筠用她20多年少兒情商教育的經驗,為有教育困惑的家長,解決育兒困難。
僅需199元
即可賦能高情商孩子,獲得快樂人生
↓掃描以下二維碼,訂閱課程↓
↓點擊「閱讀原文」,激發孩子的高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