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保教】當孩子情緒失控時,這9種溝通方式最有效

2021-02-09 土右旗第三幼兒園
抱著ipad看動畫片,說Ta幾句就鬧情緒搭積木時;

孩子為什麼會情緒失控?

情緒的英文是Emotion,有種解釋是Emotion= Energy in Motion,即情緒是流動的能量。管理情緒,並非壓制它,而是需要給予出口,讓它流動起來。他們大喊大叫、摔東西、發脾氣,都是在用直接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如果把它比喻為一個情緒溫度表,溫度越高,等級也越高,情緒便越激烈。如果我們能比壞脾氣早一步,及時察覺到孩子的情緒溫度,在達到爆發區之前就積極介入,那麼,很多時候,也許就能避免孩子的情緒,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父母應該如何面對孩子發脾氣?

《正面管教》裡一個挺形象的理論——″掌心大腦″,清晰又簡單地演示了當情緒來臨的時候,大腦是如何喪失理智的。我們的大腦,就像一個拳頭,大拇指是最可怕的情緒怪獸,另外四個指頭是″大腦蓋子″。當我們平靜時,大拇指放在手心裡握成拳頭,″大腦蓋子″是合上的,情緒怪獸也就被關在裡面。而當我們發脾氣,與人發生衝突時,情緒開關被觸碰,四個指頭一張開就打開了″大腦蓋子″,情緒怪獸瞬間上身。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對孩子的情緒表示理解和認同,他們就能平靜下來。但僅僅認同情緒還不夠。等孩子情緒緩和下來,引導Ta調整認知,從另一種角度看待引起Ta困擾的事情。但是你打人沒辦法讓玩具恢復原狀。我們一起想想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好不好?″

數9個溝通案例養成孩子高情商

下面不同的溝通、處理方式,值得所有父母思考,一起來看看吧。「你扔這些玩具,我會以為你不喜歡和它們玩了。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情?」不如換個角度來跟他們說話,告訴他們″你正在做什麼,這個行為無法表達你想說的意思。″「你生氣、你憤怒都是很正常,但是打人就不對了。」打人、踢人這種傷害他人、傷害自己都是不被允許的,拿別的東西出氣更不是解決憤怒最好的方式。對孩子來說,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比無意義的懲罰更重要。對孩子來說,發脾氣是他們想要掌握主動權的方式之一,當他們想要獨立就會發脾氣。這時候父母就要用一些小技巧,給孩子一個巧妙的選擇:不讓他們選擇做或者不做,而是選擇什麼時候做,或者以什麼方式做。「我說一遍,然後你小小聲地在我耳邊重複一遍,這樣我就知道你有沒有聽進去了。」用不同的音量說話,孩子會因為很好玩記住這件事。重複一遍,還能起到鞏固的效果。「這個很難是嗎?那我們先休息17分鐘,再回來。」中場休息時間能幫助孩子從重壓的環境中抽離出來,集中精神,重新再來。

在孩子平時做作業、彈鋼琴或者練習時,都可以用這個方式找回注意力。

7. 當孩子在公眾場合哭鬧時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加倍訓斥孩子,事情發展可能會更糟糕。將他們帶走,找一個適合的地方解決這件事,既避免了事情的進一步惡化,也能有個更好的結局。心理學家約翰·戈德曼在他的書《培養高情商的孩子》裡分享了一個故事:3歲的女兒因為媽媽顧著招待突然來訪的客人,沒時間和自己玩,就生氣地在沙發上亂畫。發現後問她怎麼回事,她拿著畫筆就說:″我不太清楚。″戈德曼很生氣,他告訴女兒,自己很生氣、很失望,因為她選擇了撒謊。他沒有像往常一樣理解孩子,而是一起清理了沙發上的痕跡,並告訴了她關於說實話的重要性。″如果孩子和父母有著堅固的感情聯結,當父母傷心、失望或生氣時,孩子的心裡會很難受,以至於他們願意成為一個守規矩的孩子。″「如果綠色代表平靜,黃色代表沮喪,紅色代表生氣。我現在就是從黃色的房間走向紅色的房間。你呢?你現在是在哪個房間,我們怎麼走能回到綠色的房間?」當我們生氣時,身體會發生應激反應,讓我們產生不安全感。父母除了陪著孩子,還需要給情緒一個可視的形象,讓捉摸不定、抽象的情緒變得具體,這樣能更有效地幫助孩子管理情緒。我們先滿足了孩子們對於父母依賴的需要,才能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品格。

同理共情,認可孩子的情緒;

劃定界限,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正確引導,教會孩子管理情緒的方法。

一個孩子在傷心、生氣或害怕時,也是他最需要父母的時候。認同孩子的情緒時,我們也在教孩子如何安慰自己,這種能力將讓他受益一生。

文章來源:育兒知識

相關焦點

  • 當孩子情緒失控時,這9種溝通方式最有效
    等孩子情緒緩和下來,引導Ta調整認知,從另一種角度看待引起Ta困擾的事情。但是你打人沒辦法讓玩具恢復原狀。我們一起想想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好不好?″數9個溝通案例養成孩子高情商下面不同的溝通、處理方式,值得所有父母思考,一起來看看吧。√「你扔這些玩具,我會以為你不喜歡和它們玩了。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情?」
  • 當孩子撒潑打滾時,這9種溝通方式最有效!
    如果我們能比壞脾氣早一步,及時察覺到孩子的情緒溫度,在達到爆發區之前就積極介入,那麼,很多時候,也許就能避免孩子的情緒,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9個溝通案例養成孩子高情商在孩子鬧脾氣時,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下面不同的溝通、處理方式,值得所有父母思考,一起來看看吧。
  • 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管用嗎?情緒失控才是憤怒的真相!
    這不僅會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傷害,還有可能會深深的影響他以後的行為。一、打罵孩子非但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會影響孩子的行為那些經常打罵孩子的家庭,他們的孩子在外面也更容易出現打人等侵犯行為。這是怎麼發生的呢?社會心理學研究者發現,影響人的侵犯行為的一個最主要的因素是學習。
  • 別對情緒崩潰中的孩子講道理,如何溝通才有效?
    聽上去這孩子的行為令人髮指,可仔細看到孩子的成長經歷,你會發現,在無視、冷漠、暴力下成長的孩子,出現這種行並不奇怪。假如孩子的媽媽或家人,是懂得溝通技巧的,哪怕只會一句溝通的話術,都可能避免這場悲劇的發生。還有一篇文章,主題是《胡可式育兒公式:當孩子發脾氣時,你說的第一句話至關重要!》
  • 應採兒教Jasper學中文,情緒即將失控,這行為值得家長學習
    經歷幾次失敗之後,應採兒的情緒有些失控,如果她繼續留在客廳的話,很可能就對Jasper發火了。情緒即將失控,這一行為值得眾多家長學習然而,在應採兒情緒即將失控之際,她選擇了離開,獨自走上二樓房間調整自己的情緒。
  • 孩子總情緒失控?增強孩子情緒控制能力,從培養「加法思維」開始
    每個孩子的問題都差不多,都是孩子的情緒容易失控。孩子哭鬧其實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哭鬧過度就會做出很多出格的事情,這就變成了情緒失控。 1、大喊大叫摔東西發脾氣 孩子對情緒的認識和表達還處在一個比較懵懂的狀態,孩子都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候,像是看上了某個玩具家長沒給買;因為被其他小朋友搶了東西就發脾氣甚至打人,他們都是在用最直接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 讓孩子情緒失控,和讓家長情緒失控的原因,家長們要認真看看
    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情緒,情緒一般是內在心理的表現。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會有情緒波動。只是大人很多時候可以控制,而孩子的控制力弱一些。很多孩子的情緒波動很大。當遇到事情時,情緒開始躁動難控。生活中家長和孩子,往往因為一些事情而發脾氣,造成雙方的情緒都失控。
  • 星孩總是情緒失控?可能與這些原因有關
    當孩子的需求不被滿足時,孩子常常會選擇情緒失控的方式來表達,當然,孩子透過情緒失控行為來傳達自己的感受,有可能是因為孩子的年紀還太小,不知道要如何與父母溝通,所以會藉由情緒失控來表達。03、當孩子的表達未被接受時除了孩子的需求不被滿足時,孩子會透過情緒失控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外,亦還有,當孩子想表達某件事情,卻沒有被父母接受時,孩子也會透過情緒失控來傳達自己,每位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對特殊孩子來說也是如此,只是,有的時候孩子的表達方式,父母可能不理解,以至於孩子情緒失控,因此,父母可以藉由主動的觀察孩子來了解孩子其本身的個性
  • 泰國恐怖短片《吵架的父母》:父母情緒失控,才是孩子的童年陰影
    網絡上流傳的一句話是:父母吵架,不論輸贏,最後的犧牲品永遠是孩子。近日,一部泰國高分恐怖短片就把孩子心中的"童年陰影"描繪出來,直指父母情緒失控對孩子的傷害。短片以小孩子的視角來看待父母吵架的過程,短片僅有4分鐘,但給網友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莫過於壓抑的氣氛。
  • 秦昊的《隱秘的角落》:情緒失控的媽媽,永遠教不出健康的孩子
    在《隱秘的角落》中,對朱朝陽來說,周春紅就是一個習慣性情緒失控的母親,從處事方式到教育方式,她情緒失控的次數最多——不管是對前夫,甚至是對情人,她都是咄咄逼人的態度。尤其是對兒子朱朝陽,如果兒子反擊,她會覺得那是很大的羞辱。
  • 【寶寶心理學】寶寶情緒失控 七招教你巧應對
    我們都知道,嬰兒從剛出生時就會哭,並用這一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當他們慢慢長大,具備語言能力後,就會逐漸捨棄掉這種手段,但偶爾還是會用「哭」來表達不好的情緒。  比如,2歲左右的寶寶往往注意力很不集中,因此會讓父母感覺是孩子的情緒波動大。當孩子學會一項新技能或是完成新任務時,他們會非常高興,情緒是豔陽高照;而當他們遭受到挫折或是行為不被認可時,就會表現出不滿和憤怒。
  • 隨著孩子長大,情緒經常會失控,DK兒童情緒管理教你這麼做
    簡言之,孩子天生害怕小丑,是因為看不到表情而對小丑的心思感到恐懼。在這種時候很多家長會理解不到孩子恐懼的原因,從而沒有給予孩子正確排解恐懼的指導。其實有效地 讓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緒與感受,以及尋求支持和幫助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備技能。感覺和情緒都產生於你的大腦,從而影響身體的每一個部分。
  • 別對處於壞情緒中的孩子講道理,如何溝通才有效?青春期學生家長必讀()
    講的就是在孩子發脾氣時,父母的第一句話該怎麼說,才能引導孩子行為正向發展。千萬別對情緒崩潰中的孩子講道理,不僅無效,還可能激怒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情緒波動很大,常會因為父母一句話做出過激的行為,因為父母錯誤的溝通方式,孩子一怒離家出走,或跳樓的事件,屢見不鮮。前段時間,也有位家長向我諮詢,為什麼13歲的孩子不願與她溝通,還說跟她說話太費勁,這讓她很苦惱。
  • 青春期的孩子太叛逆?李玫瑾:這4種溝通方式,很多父母還不會用
    所幸,李玫瑾教授作客《圓桌派》時的一期談話,曾總結了4個與叛逆期孩子溝通的方式。放鬆地聊李玫瑾教授在節目中也提到她和初中的女兒溝通時,針對不同情況使用了不同的溝通方式。當孩子的狀態比較輕鬆時,也會更願意去傾聽和接納父母的意見。當她發現女兒有了男朋友,並且可能有危險後,選擇寫了一封信:如果三年之後,他還會等著你,這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讀完她的信,女兒回信時,信封上的一個稱呼,滿滿都是對母親的感激:對叛逆期的孩子,嘮叨通常是父母選擇的最簡單的溝通方式,卻也是對孩子最無用的教育方式。這時,再告訴他什麼是正確的做法,我們的建議是什麼,孩子也會更容易接受。
  • 《菲力的17種情緒》: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情緒
    例如,當有人搶奪我們的物品時,我們會表露出憤怒,這傳遞了我們對此行為不滿。對出生不久的嬰兒而言,情緒更是生存的保證,因為他還不能用語言進行溝通,只能用情緒表達需求。例如,寶寶餓了會哭,這時父母會接收到寶寶的信號,然後給寶寶餵奶。2. 情緒是驅動力,激發並引導我們的行為我們會為了獲得積極情緒或避免消極情緒而努力去完成目標。
  • 溝通是親子間的橋梁,有效溝通,家長要學會「長頸鹿語言」
    有效溝通,家長要學會「長頸鹿語言」美國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提出了「長頸鹿語言」溝通法,所謂長頸鹿語言其實就是愛的語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承認的良好溝通方式。暴力溝通影響孩子對大腦造成負面影響言語暴力影響大腦胼胝體,海馬體以及前額葉,這三個部位是感覺認知、情緒管理區域,負面信息的接收會刺激大腦做出反應。
  • 貴州一大學生持刀殺害2歲女童,到底是情緒失控還是溝通問題
    大學病休不是身體有重大疾病就是心理有問題,因此很多網友猜疑可能是精神上有問題。二是在父親與校方電話溝通過程中產生的行為表現,其父與校方溝通交流具體內容不得而知,所以有網友猜想如果不與校方溝通(或不當著孩子面與校方溝通),或許還不會出現這樣悲劇。有網友認為有可能是在溝通的過程中,老師或家長的一句話引起了楊某某的強烈不滿,導致情緒失控,釀成悲劇。從通報上看,網友猜疑還是有幾分道理。
  • 臺灣紀錄片揭露教育真相:情緒失控的父母,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發脾氣時面目猙獰的你,在孩子眼中與一頭怪獸無異。這句話並不誇張,因為我們容易發現,在身邊的家庭中,父母如果情緒溫和,友善待人,孩子的性格也是落落大方,家庭關係融洽,自信有愛。海綿媽媽帶著疑問,看過一個臺灣的影片《VR還原家庭暴力:孩子面對失控父母有多恐懼》,完美還原了孩子眼中父母情緒失控的樣子。影片最開始,小男孩拿著玩具槍射擊其他玩具小人之後,留下了一地狼藉。一旁的爸爸開始大聲訓斥,並在嘴裡念叨著:是不是欠揍?
  • 為什麼媽媽的情緒對孩子影響重大?孩子性格的好壞,關鍵在媽媽
    情緒失控的媽媽,在發完脾氣的一瞬間又會後悔,不該對自己的孩子發火,想著剛剛要是可以控制情緒就好了,由此會產生自責、內疚。情緒失控造成的對別人的責怪與對自己的自責都是情感上的負累,讓人身心不悅。情緒失控釀成的悲劇,比比皆是。
  • 鄭爽情緒失控心理分析:絕大數家長會犯的錯,有孩子的一定要注意
    鄭爽因為情緒問題頻繁上熱搜,在各大營銷號的助攻下,她的人設似乎都快妖魔化了,我也一度懷疑她是不是出現了精神方面的異常,於是我特意找了她最近幾年情緒失控的幾個場景,發現了共性。鄭爽大發雷霆,站在椅子上失控大喊:「你是怎麼讀秒的?我說話有人聽見嗎?我一直很尊重比賽的規則,但為什麼我的隊伍是最慘的……我真的生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