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平泉成華北最大食用菌生產基地 遠銷20餘國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河北平泉成華北最大食用菌生產基地 遠銷20餘國

  中新網承德9月13日電(記者 張帆)「平泉這個季節的香菇是最好的,這些包裝好的鮮香菇將直接送到韓國首爾,每周運送20噸以上。」河北省平泉縣瀑河源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紅指著冷庫內包裝好的香菇說。

  平泉縣位於河北省東北部,屬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亦是河北省唯一一個「產業化扶貧試點縣」。當地農民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有種植蘑菇的習慣,如今平泉縣已成為華北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基地,獲「中國食用菌之鄉」、「全國首批出口食用菌安全標準化示範區」等稱號。

  9月10日至11日,記者走進平泉縣食用菌園區實地探訪,近距離感受小蘑菇帶給農民的大變化。

  王紅和丈夫高樹滿是平泉縣臥龍鎮地地道道的農民。1996年,高樹滿在家裡搭起簡易棚開始種蘑菇,一年下來純收入2000多元。從此一發不可收,夫妻倆的蘑菇生產規模越來越大,經濟效益也逐年提高。

  2001年,高樹滿率先註冊食用菌保鮮廠,以收、售鮮香菇為主。2009年保鮮廠擴大規模成立公司及以公司+基地+農戶為模式的合作社,構建了完善的農產品購銷網絡體系。

  「我們的食用菌年出口量4000餘噸,佔全縣香菇出口市場的40%,是承德市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說起公司現狀,王紅一臉自豪和喜悅。王紅說,今年3月,該公司在韓國首爾成立河北省首家「菇菜貿易有限公司」,直接對韓進行貿易。

  「從一個農民成為跨國公司的總經理,以前想都沒想過,食用菌未來的前景非常廣闊,我們的幸福才剛剛開始。」王紅信心滿滿的說。

  走進有「中國北方食用菌第一鎮」之稱的平泉縣臥龍鎮,高標準食用菌示範園區內一百多畝的菌棚整齊地排列著,在藍天下顯得格外醒目。現在正是出菇的好季節,香菇、滑子菇、杏鮑菇、雙孢菇……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菇香。

  在臥龍鎮,提起廟後村農民侯氏四兄弟侯寶貴、侯寶倉、侯寶元、侯寶達是家喻戶曉。其中老二侯寶倉是哥四個的帶頭人,1988年開始從事食用菌生產,2005年平泉採取地栽菇的第一人。經過多年打拼,2007年,侯寶倉成立了研發、制種、技術服務為一體的專業合作社。

  記者走進侯寶倉的公司,院內一片繁忙景象,工人正在緊張施工。侯寶倉說,公司投資一千多萬元正在建設現代化生產菇菌育種車間,建成後每天將出菇3噸左右,預計年可收入500萬元人民幣。另外,哥仨在侯寶倉的帶動下也積極從事食用菌生產,併合夥建立200畝食用菌園區,年銷售收入達1000萬元以上。

  侯氏四兄弟作為平泉縣食用菌栽培致富能手,2011年9月登上央視《鄉村大世界》的舞臺。「頭一次上鏡頭,既緊張又興奮,終生難忘!」將近50歲的侯寶倉笑著說。

  據平泉縣食用菌辦公室主任李忠民介紹,像高樹滿、侯寶倉這樣從散戶栽培到規模經營、企業化運作的龍頭企業全縣有30餘家,其中森源、潤隆2家被評為「全國食用菌行業十大龍頭企業」。

  李忠民說,如今平泉縣已成為華北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基地。2012年,該縣食用菌園區總面積達4萬畝,從業人員10萬人,預計產量32萬噸,產值鏈經營額35億元,提供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3000元。  

  平泉縣副縣長胡維民稱,平泉縣已經形成一條成熟的食用菌種植、儲存、運輸、深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產品遠銷美、日、韓、荷蘭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創匯2000萬美元。下一階段該縣食用菌將由傳統種植向標準化、工廠化發展。「農民富裕了,有事情可做,才會有幸福感。」(完)

相關焦點

  • 河北:全國食用菌菌種技術高級研修班在平泉舉行
    本網訊 (特約通訊員 孫釺溧) 2019年7月7-10日,由河北省平泉市食用菌行業協會承辦、平泉市食用菌產業發展中心主持的全國食用菌菌種技術高級研修班在國家食用菌改良中心、食用菌育種創新基地「中國食用菌之鄉」——河北平泉舉行。舉行儀式上,平泉市食用菌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李忠民主持,平泉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苗培良作熱情洋溢的歡迎詞。
  • 河北平泉:食用菌產業助脫貧
    4月26日,農民在河北省平泉市平北鎮平東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園區大棚裡採收香菇。近年來,河北承德平泉市把食用菌生產加工作為農民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等模式,推廣食用菌標準化生產,帶動當地農民脫貧增收。目前,當地食用菌產業從業人員達12萬餘人。
  • 探訪|河北平泉:黨組織建在產業鏈 農民富在產業鏈
    針對無勞動能力、無收入來源、無產業項目和有致富意願的貧困群體脫貧問題,該市探索實施了投入零成本、經營零風險、就業零距離的「三零」精準扶貧模式,並已廣泛應用到食用菌、設施菜、林果、畜牧養殖等產業,以及電子線束生產、活性炭工藝品加工等工業領域,走出了一條讓貧困群眾廣泛受益、直接受益、穩定受益的產業脫貧路子。
  • 河北平泉:小蘑菇闖出大市場
    6月15日,在平泉縣一家食用菌生產加工企業,工人在採摘杏鮑菇。近年來,河北平泉縣依託氣候與區位優勢,推行「龍頭企業+加盟園區+產業工人」經營模式,引導農民發展食用菌產業。目前,全縣食用菌生產加工及流通企業已達到40餘家,建成食用菌專業合作社300多家,共開發出8大系列100餘種產品,產品除供應國內60多個大中城市外,還遠銷美、日、韓、荷蘭、新加坡等15個國家和地區。據了解,2012年全縣食用菌生產總量達到35萬噸,實現產值35億元。新華社發(王曉 攝)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河北平泉:近3億元幫扶資金撬動社會資本建起...
    新華社石家莊12月28日電題:河北平泉:近3億元幫扶資金撬動社會資本建起脫貧富民產業新華社記者王民寒冬時節,走進河北省平泉市華素食用菌加工產業園,智能溫室、食用菌合成肉生產流水線、食用菌成品銷售中心正在建設。「得益於天津1200萬元的幫扶資金吸引來3.4億元社會投資,這個項目才得以順利推進。」
  • 河北平泉:小蘑菇鋪就致富路
    近年來,河北承德平泉市把蘑菇作為農民脫貧致富主導產業,通過建設蘑菇產業扶貧工廠實現蘑菇周年生產,助力當地群眾增收致富。↑2020年4月29日,在河北承德平泉市一家食用菌生產企業,工人在包裝杏鮑菇。CICPHOTO/劉環宇 攝↑2020年4月29日,在河北承德平泉市一家食用菌生產企業,工人在包裝杏鮑菇。CICPHOTO/劉環宇 攝↑2020年4月29日,在河北承德平泉市一家食用菌生產企業,工人在採收杏鮑菇。CICPHOTO/劉環宇 攝↑2020年4月29日,在河北承德平泉市一家食用菌生產企業,工人將採收的杏鮑菇運往冷庫精選。
  • 成華製造早謀略多布局讓起重葫蘆成交量不降反升
    近年來,電子商務的發展趨於全面化,疫情當下電商時代加速到來,成華牌手拉葫蘆、手扳葫蘆、電動葫蘆在線交易裂變式成單,這遠遠離不開電商發展初始成華製造的深穩布局。產品迭代升級實現線上購酒香也怕巷子深,數位化採購新趨勢將成為一種常態,成華製造匠心打造起重葫蘆民族品牌,無論是從手拉葫蘆零部件還是生產工藝,都經過嚴格的層層把關,並經過專業檢測儀器進行檢驗
  • 河北承德: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掀起高潮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新年伊始,正逢寒潮來襲,河北省西北的平泉市氣溫下降到零下20多度。在凜冽的寒風中一步跨入平泉市承德亞歐果仁有限公司生產區,溫暖的氣息撲面而來。只見一大片廠房車間通過連廊穿成一個有機整體,車間中一條條閃著銀光的不鏽鋼生產線正在開足馬力加緊生產。
  • 山東棗莊:食用菌產業成脫貧攻堅的「助推器」
    山東省棗莊市峨山鎮統籌城一村、城四村和蘿藤村的3個省定貧困村的扶貧資金127.5萬元,建設食用菌培植扶貧基地,按照農業新六產的發展思路,購買48個食用菌大棚,然後租賃給棗莊東旭食用菌發展有限公司經營使用,一方面每年可為3個村的162位貧困戶帶來12.75萬元的固定收益;另一方面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帶動周邊100餘戶群眾及12個貧困戶種植香菇、平菇
  • 杭州市食用菌協會第七次代表大會暨慶祝協會成立30周年大會在...
    12月3日,杭州市食用菌協會第七次代表大會暨慶祝協會成立30周年大會在千島湖召開,來自全市食用菌行業68位代表齊聚一堂,共商發展大計。30年來,杭州市食用菌協會致力於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普及、為菇民服務,助力食用菌發展。
  • 四組圖片帶你見證成華奮進的三十年!
    成都·成華  中國最早的電子工業基地,  成都現代工業文明  從這裡起步!  420廠  兩千多年的歷史閃耀著古蜀文明璀璨的光輝,新中國三大電子工業基地的榮耀,讓它的工業總產值一度佔據成都市的「半壁江山」。它,擁有一個響亮的名字——成華。
  • 治「病根」拔「窮根」——河北平泉全民健康工程鞏固精準脫貧成效...
    新華社石家莊12月31日電  題:治「病根」拔「窮根」——河北平泉全民健康工程鞏固精準脫貧成效見聞  新華社記者孫杰、杜一方、任麗穎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不少貧困家庭走出貧窮「泥潭」的「攔路虎」,也是脫貧攻堅中難啃的「硬骨頭」。
  • 河北魏縣產業融合催發田園一派生機
    近日,位於魏縣的河北綠珍食用菌有限公司工人在採摘銀耳。河北日報記者杜柏樺攝初冬的冀南平原,沃野平疇,一片碧綠。11月26日,在河北魏縣牙裡鎮通往縣城的定魏線上,一輛黑色轎車和一輛廂式冷鏈物流車一前一後奔駛著。
  • 食用菌用粉碎機適用範圍及工作原理
    食用菌用粉碎機食用菌用粉碎機適用範圍: 食用菌用粉碎機是生產優質木粉鋸末的一種專用設備,廣泛用於造紙、食用菌,機制木炭,刨花板、鋸末板,高密度板、中纖板等工業生產的備料工段和單一的粉碎生產基地,粉碎機切削原料主要是玉米芯、廢舊木屑、木材,木材下腳料,樹枝樹杈,木片,板邊料,樹皮,竹子,竹皮等原料一次加工成鋸末。
  • 依託小小食用菌 成就致富大夢想
    □本報記者 魏 橋 中國是世界上食(藥)用菌生產、消費和出口第一大國,食(藥)用菌已成為中國在國際市場上最具競爭優勢的大宗農產品之一。
  • 古田食用菌:價值鏈長了!
    把好產品質量關▲「天天源」銀耳工廠為夯實食用菌全產業鏈,古田縣大力支持晟農、益禾、天天源等食用菌工廠化生產項目建設,實現銀耳、海鮮菇等食用菌品種在單一企業的工廠化、標準化、智能化生產。 「我們的現代化菇房,通過超聲波霧化,24小時保持恆溫恆溼,空氣淨化水平達到萬級潔淨標準,生產用水達到直接飲用標準,同時採用物理防蟲技術,這個環境下長成的銀耳品質和口感更佳。」公司相關負責人張家巧說。 從零散分布的小菇棚到「大而強」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古田全面推進縣域工廠化,菌業發展一路領跑。
  • 南方用電吃緊成華製造電力工具助力電企保供電
    本網12月22日訊 近日,南方電力吃緊相關熱點頻頻登上熱搜,根據電力生產快報數據顯示,湖南12月上旬,發用電量同比增長了19.8%。前幾天出現了3144萬千瓦的最大用電負荷,比此前過去最高峰的負荷高出了近200萬千瓦。
  •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河北承德:綠色引領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承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在生態。」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承德市委書記周仲明表示。該市按照適度發展風電,重點發展光電,深度挖潛水電,積極開發生物質、地熱等清潔能源,加快發展能源裝備製造,強力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生產應用產業基地。持續推進總規模360萬千瓦的豐寧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有序推進百萬千瓦風電基地三期工程,清潔能源電力裝機已達到627.48萬千瓦,年發電109.19億千瓦時。
  • 小導遊帶你看成華 | 熊貓基地、侏羅紀世界電影特展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位於中國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外北熊貓大道1375號,距市中心10公裡,距成都雙流國際機場30餘公裡,是世界著名的大熊貓遷地保護基地、科研繁育基地、公眾教育基地和教育旅遊基地。基地佔地面積15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