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平泉成華北最大食用菌生產基地 遠銷20餘國
河北平泉成華北最大食用菌生產基地 遠銷20餘國 中新網承德9月13日電(記者 張帆)「平泉這個季節的香菇是最好的,
-
河北平泉:食用菌產業助脫貧
4月26日,農民在河北省平泉市平北鎮平東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園區大棚裡採收香菇。近年來,河北承德平泉市把食用菌生產加工作為農民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等模式,推廣食用菌標準化生產,帶動當地農民脫貧增收。目前,當地食用菌產業從業人員達12萬餘人。
-
探訪|河北平泉:黨組織建在產業鏈 農民富在產業鏈
(河北日報資料片)通訊員於曉峰攝近年來,經過深入探索,平泉市找準「圍繞扶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扶貧」的結合點,積極探索了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兩手抓、雙推進的有效之路,為全市實現率先脫貧、高質量脫貧打下了堅實的組織基礎。這一做法,在不久前結束的第五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評選中,被評為最佳案例。
-
精心研究食用菌傳授技術美名揚
近日,在寶塔區萬花山鄉山牛生態園的靈芝大棚裡,賀曉龍正在給照料靈芝的陳輝指導日常管理的技術要領。「別看曉龍年輕,在食用菌的技術上那是沒的說,看看現在我們的靈芝長得多好,不愧是專家。」賀曉龍是延安大學高級實驗師兼生命科學學院科研秘書,碩士生導師。這位80後的食用菌專家自2014年開始,已經連續5年被選派為國家「三區」科技人員,2017年他又被委聘為陝西省科技廳食用菌產業科技特派員,長期為基層的食用菌種植戶進行技術指導,這已經是賀曉龍今年以來第五次來山牛生態園了。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河北平泉:近3億元幫扶資金撬動社會資本建起...
新華社石家莊12月28日電題:河北平泉:近3億元幫扶資金撬動社會資本建起脫貧富民產業新華社記者王民寒冬時節,走進河北省平泉市華素食用菌加工產業園,智能溫室、食用菌合成肉生產流水線、食用菌成品銷售中心正在建設。「得益於天津1200萬元的幫扶資金吸引來3.4億元社會投資,這個項目才得以順利推進。」
-
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河北慶祝活動在阜平駱駝灣舉行
王士波攝河北新聞網9月22日訊(王士波)今天,正值農曆秋分,我國迎來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在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河北省慶祝活動主會場——保定市阜平縣駱駝灣村,瓜果飄香,「豐」光無限,開幕式如約而至,燕趙農民同慶豐收。
-
承德平泉金旭東當選「全國農村十大新聞人物」
承德平泉金旭東當選「全國農村十大新聞人物」 河北新聞網北京1月12日電(河北日報記者李建成 通訊員曲豔敏)今天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第十屆全國農村基層幹部十大新聞人物」頒獎典禮上,河北省平泉縣郭杖子鄉金杖子村支部書記金旭東以總得票第三名的成績當選。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烏雲其木格、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等為獲獎者頒獎。
-
2020中國·貴州食用菌產業發展大會食用菌立體循環經濟研討會
11月8日,2020中國·貴州食用菌產業發展大會食用菌立體循環經濟研討會在安龍舉行。、安龍縣相關負責人,省內外食用菌行業專家學者,食用菌企業代表以及媒體記者共同參加了會議。遼寧省微生物研究院副研究員朱巍巍重點介紹了食用菌菌種退化成因,並針對菌種退化提出了應對策略。山東七河菌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彤就香菇菌棒工廠化生產與全球市場布局的探索與思考進行了介紹,並分享了香菇產業全球市場布局的實踐體會。
-
山東棗莊:食用菌產業成脫貧攻堅的「助推器」
山東省棗莊市峨山鎮統籌城一村、城四村和蘿藤村的3個省定貧困村的扶貧資金127.5萬元,建設食用菌培植扶貧基地,按照農業新六產的發展思路,購買48個食用菌大棚,然後租賃給棗莊東旭食用菌發展有限公司經營使用,一方面每年可為3個村的162位貧困戶帶來12.75萬元的固定收益;另一方面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帶動周邊100餘戶群眾及12個貧困戶種植香菇、平菇
-
江蘇金針菇工廠化液體菌種製備關鍵技術
江蘇金針菇工廠化液體菌種製備關鍵技術基金項目:連雲港市第五期「521 工程」資助項目(2017);灌南縣農業科技計劃(GN201805)。王偉霞金針菇是我國食用菌工廠化栽培的主要品種之一。目前,金針菇工廠化栽培已成為金針菇生產的主要模式,液體菌種使用逐步代替固體菌種用於金針菇工廠化生產是今後的發展趨勢。開展金針菇液體菌種研發和工廠化生產應用,可有效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1 培養基金針菇液體菌種製備主要涉及三種培養基,分別是 PDA 固體培養基、搖瓶發酵培養基和發酵罐培養基等。
-
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張金霞研究員到星河生物開展調研
中國農業科學院食用菌遺傳育種與農業微生物資源與利用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張金霞,到廣東參加由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主持的「廣東省食用菌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項目實施現場觀摩研討會」期間,於2020年12月5日,蒞臨韶關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開展食用菌專題調研
-
全國勞模邯鄲風採|苗銀德: 「蘑菇王」在脫貧路上急行軍
21歲,他懷著「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夢想,從外地買回菌種,一頭扎進菇棚,開啟了大棚種菇的探索之旅。35年來,他將種菇技術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服務家鄉群眾,帶領貧困戶實現脫貧致富。他就是全國勞動模範、魏縣院堡鎮中三中村村民苗銀德。
-
古田食用菌:價值鏈長了!
「我們的現代化菇房,通過超聲波霧化,24小時保持恆溫恆溼,空氣淨化水平達到萬級潔淨標準,生產用水達到直接飲用標準,同時採用物理防蟲技術,這個環境下長成的銀耳品質和口感更佳。」公司相關負責人張家巧說。 從零散分布的小菇棚到「大而強」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古田全面推進縣域工廠化,菌業發展一路領跑。
-
河北平泉:小蘑菇鋪就致富路
近年來,河北承德平泉市把蘑菇作為農民脫貧致富主導產業,通過建設蘑菇產業扶貧工廠實現蘑菇周年生產,助力當地群眾增收致富。↑2020年4月29日,在河北承德平泉市一家食用菌生產企業,工人在包裝杏鮑菇。CICPHOTO/劉環宇 攝↑2020年4月29日,在河北承德平泉市一家食用菌生產企業,工人在包裝杏鮑菇。CICPHOTO/劉環宇 攝↑2020年4月29日,在河北承德平泉市一家食用菌生產企業,工人在採收杏鮑菇。CICPHOTO/劉環宇 攝↑2020年4月29日,在河北承德平泉市一家食用菌生產企業,工人將採收的杏鮑菇運往冷庫精選。
-
小菌菇撐起「致富傘」 ——記江山市虎山街道菌種製作專業戶王成天
1985年的一天,他從廣播裡聽到大橋鎮有人種平菇的信息,便帶上5公斤大米,慕名前往請教種植技術,當年就買回種菇原料600公斤。後來,又從菌種廠買來菌種,經過配料、拌料、裝袋、滅菌、冷卻、接種、發苗到出菇結束,初次種菇一年就有700多元的收益,抵得上當時一名公職人員一年的工資收入。
-
河北平泉:小蘑菇闖出大市場
6月15日,在平泉縣一家食用菌生產加工企業,工人在採摘杏鮑菇。近年來,河北平泉縣依託氣候與區位優勢,推行「龍頭企業+加盟園區+產業工人」經營模式,引導農民發展食用菌產業。目前,全縣食用菌生產加工及流通企業已達到40餘家,建成食用菌專業合作社300多家,共開發出8大系列100餘種產品,產品除供應國內60多個大中城市外,還遠銷美、日、韓、荷蘭、新加坡等15個國家和地區。據了解,2012年全縣食用菌生產總量達到35萬噸,實現產值35億元。新華社發(王曉 攝)
-
...菌菇,如何撐起百億大產業 ———記「中國食用菌之都」福建古田縣
創新有動力,產業不斷升級 走進大大小小的菇棚,只見一條條裝有菌種的袋子整齊地碼放在架子上,銀耳、香菇、猴頭菇等食用菌從袋洞上長出。這樣的「袋栽」技術其實最早緣於「袋栽銀耳」,後逐漸向多種其他食用菌推廣開來。 「袋栽銀耳」的發明人正是古田人戴維浩。
-
古田食用菌:價值鏈長了!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我們的現代化菇房,通過超聲波霧化,24小時保持恆溫恆溼,空氣淨化水平達到萬級潔淨標準,生產用水達到直接飲用標準,同時採用物理防蟲技術,這個環境下長成的銀耳品質和口感更佳。」公司相關負責人張家巧說。 從零散分布的小菇棚到「大而強」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古田全面推進縣域工廠化,菌業發展一路領跑。
-
全國時尚秀導研修班在廈圓滿落幕
摘要:又一批「時尚創意工匠」從這裡誕生廈門80後第16季全國高級時尚秀導研修班於11月2日-6日,在鷺島廈門完美收官!來自全國各地的20位大咖學員匯聚在這裡,熬過最深的 又一批「時尚創意工匠」從這裡誕生 廈門80後第16季全國高級時尚秀導研修班於11月2日-6日,在鷺島廈門完美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