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金針菇工廠化液體菌種製備關鍵技術

2021-01-08 吉山花瑤

江蘇金針菇工廠化液體菌種製備關鍵技術

基金項目:連雲港市第五期「521 工程」資助項目(2017);灌南縣農業科技計劃(GN201805)。

王偉霞

金針菇是我國食用菌工廠化栽培的主要品種之一。目前,金針菇工廠化栽培已成為金針菇生產的主要模式,液體菌種使用逐步代替固體菌種用於金針菇工廠化生產是今後的發展趨勢。開展金針菇液體菌種研發和工廠化生產應用,可有效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

1 培養基

金針菇液體菌種製備主要涉及三種培養基,分別是 PDA 固體培養基、搖瓶發酵培養基和發酵罐培養基等。目前已報導了多種搖瓶發酵培養基和發酵罐培養基配方,都取得了明顯實 效。

1.1 搖瓶發酵培養基

配方 1:葡萄糖 20g,蛋白 腖 2g,磷 酸 二氫鉀 1g,硫酸鎂 0.5g,檸檬酸三鈉 1g,氯化鈣0.1g, 硫 酸 亞 鐵 1mg, 硫 酸 錳 1mg,VB10.1μg,VB20.1μg,水 1 000mL。

配方 2:可溶性澱粉 40g,葡萄糖 10g,蛋白腖 3g,磷酸二氫鉀 1g,硫酸鎂 0.5g,VB110μg,VB250μg,水 1 000mL。

1.2 發酵罐培養基

配方 1:馬鈴薯 150g,麩皮 30g,蔗糖 20g,磷酸二氫鉀 1g,硫酸鎂 0.5g,水 1 000mL。

配方 2:豆粕粉 40g,白砂糖 10g,磷酸二氫鉀 1g,硫酸鎂 0.5g,VB1100μg,VB2500μg,水 1 000mL。

配方 3:玉米粉 50g,麩皮 30g,磷酸二氫鉀 1g, 硫 酸 鎂 0.5g,VB10.1μg,VB20.5μg, 水 1 000mL。

在發酵罐培養基中,一般加入適量的消泡劑,如聚二甲基矽氧烷乳液等,可有效防止泡沫的形成,避免泡沫對液體菌種發酵過程造成影響。

2 液體菌種製備過程

在金針菇工廠化液體菌種製備過程中,為了有效縮短生長周期和避免不必要的汙染,生產企業多採用搖瓶液體種子直接接入發酵罐培養基中,其具體工藝為:試管或平板固體菌種→搖瓶發酵→發酵罐菌種→接種栽培料。具體過程如下:

2.1 平板接種菌種

選用 PDA 平板培養基,於平板中央接種一塊直徑約 0.5cm 的菌種塊,25℃條件下培養。金針菇氣生菌絲髮達,一般 6~7d 即可長滿整個平板。建議使用平板(9cm 培養皿)來培養固體菌種,一是有利於觀察菌種的氣生菌絲生長狀況,二是有利於從菌落邊緣打孔。

2.2 搖瓶發酵培養菌絲

利 用 1 000mL 搖 瓶, 裝 入 600mL 發 酵 培養基,滅菌後備用。用打孔器從平板菌落邊緣打孔,接種到搖瓶發酵培養基,接種量為 8~10塊 固 體 菌 種( 直 徑 5mm)。 轉 速 160r/min,23℃培養 6~7d。為了防止菌絲球凝結在一起,可利用磁力攪拌器將種子液中的菌絲塊打散 (圖 1-A)。

圖 1 搖瓶和發酵罐培養

2.3 發酵罐接種菌種

利用 1 000L 氣動式發酵罐,裝入 800L 發酵培養基,高壓蒸汽滅菌後備用。接種量為 1%~2%,23℃條件下培養 6~7d,即可放罐,用於接種栽培料(圖 1-B)。

注意事項

3.1 防止雜菌汙染

液體菌種制種效率高,易實現工廠化操作,但雜菌汙染是液體菌種製備過程中不容忽視的問題。特別是中小型金針菇生產企業,抗風險能力弱,一旦發生雜菌汙染,極有可能造成破產倒閉。造成雜菌汙染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技術操作問題;二是發酵罐及附屬設備滲漏;三是菌種染菌。

針對以上問題,建議企業可採取如下措施,將風險控制到最低範圍。定期培訓技術操作人員,提升技術操作人員理論和操作水平;建立發酵車間操作規範,引導技術人員按章操作;定期檢查和維護設備,避免設備跑冒滴漏;定期開展菌種純化和檢驗工作,利用平板培養、顯微鏡觀察等方法,及時判斷菌種是否感染雜菌等。

3.2 維護菌種穩定

菌種是企業生產的核心,維護菌種穩定是企業高產穩產的關鍵。企業應每周對液體菌種進行一次抽樣檢測,檢測方法有回接平板培養、顯微鏡觀察等,通過觀察氣生菌絲生產狀況、鎖狀聯合有無(見圖 2)等初步判斷菌種質量,防止菌種退化對企業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馬丹丹等發現,利用加入溴百裡芬藍的 LBL 液體培養基可排除退化嚴重菌株,退化嚴重的菌株脫色能力差,建議生產企業可推廣使用。

圖 2 金針菇平板培養和顯微鏡觀察(鎖狀聯合)

相關焦點

  • 「長壽命混凝土製品關鍵材料及製備技術」項目年度會議召開
    「長壽命混凝土製品關鍵材料及製備技術」項目是「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基礎材料技術提升與產業化」專項項目之一。
  • 連雲港市羊肚菌大棚栽培關鍵技術
    連雲港市羊肚菌大棚栽培關鍵技術基金項目: 連雲港市財政專項支持 (項目編號: QNJJ2008、QNJJ1909)蘇文英連雲港市位於江蘇省東北部,屬於亞熱帶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境內土地類型多樣連雲港市食用菌產業歷經30a 以上的發展,生產品種日趨豐富,產量逐年持續增長,產值持續增加,工廠化企業聚集度、規模和產能均居全國領先水平,成為全市農業特色主導產業之一。但產品同質化也是目前連雲港食用菌產業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如,全市企業及合作社中,杏鮑菇企業佔 80%以上,導致各企業相互壓價,也影響了連雲港食用菌在全國市場的競爭力。
  • 河北:全國食用菌菌種技術高級研修班在平泉舉行
    本網訊 (特約通訊員 孫釺溧) 2019年7月7-10日,由河北省平泉市食用菌行業協會承辦、平泉市食用菌產業發展中心主持的全國食用菌菌種技術高級研修班在國家食用菌改良中心、食用菌育種創新基地「中國食用菌之鄉」——河北平泉舉行。舉行儀式上,平泉市食用菌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李忠民主持,平泉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苗培良作熱情洋溢的歡迎詞。
  • 小菌菇撐起「致富傘」 ——記江山市虎山街道菌種製作專業戶王成天
    ,只見一排排、一層層菌種袋整齊擺放,他正為上門購買秀珍菇菌種的菇農作清點。1985年的一天,他從廣播裡聽到大橋鎮有人種平菇的信息,便帶上5公斤大米,慕名前往請教種植技術,當年就買回種菇原料600公斤。後來,又從菌種廠買來菌種,經過配料、拌料、裝袋、滅菌、冷卻、接種、發苗到出菇結束,初次種菇一年就有700多元的收益,抵得上當時一名公職人員一年的工資收入。
  • 江蘇華綠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過會 爭創具有國際影響力的...
    10月29日,江蘇華綠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綠生物」或「公司」)首發申請獲創業板上市委員會通過,將於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的A股不超過1459.00萬股,佔發行後總股本的25.00%。據招股書顯示,華綠生物擬募集資金72753.00萬元,此次募集的資金將用於江蘇華綠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廠技術改造、年產3萬噸真姬菇等項目。
  • 江蘇華綠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百億級產業勁推「農業強市」
    興菌富市 食用菌成宿遷市農業六大百億級產業江蘇華綠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車間生產的金針菇剛下流水線輸送帶,就被工人們分裝發往上海、北京等地。     作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華綠生物年產食用菌鮮品12萬餘噸,工廠化食用菌生產綜合能力位居全國第四位,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在行業內處於領先地位,已成為泗陽縣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工廠化食用菌產業的強力支撐。
  • 大腸桿菌化轉、電轉感受態細胞的製備
    準備工作:從 LB平板上挑取新活化的單菌落(圓形,直徑 2~3 mm),接種到5mL LB液體培養基中,37℃過夜培養到對數後期。該菌液作為種子培養基進行二次接種。取1mL過夜培養液,接入100ml LB (或SOB)液體培養基中。 37°C,220rpm,振搖2-4小時,每半小時測一次OD,當OD值達到0.5~0.7之間時,停止培養。
  • 韓國優質黃金金針菇搶佔江蘇無錫市場
    11月3日下午,江蘇無錫天惠超市太湖花園店內正在舉行一場韓國優質農產品金秋展銷會,向市民們推介蘑菇等商品。     此次共展示黃金金針菇、杏鮑菇等共13個品種的韓國商品,其中,亮點商品是產自韓國的黃金金針菇,吸引不少市民駐足了解。這款金針菇和平時看到的不太一樣,顏色呈現深金色,類似普通金針菇被碳烤焦後的顏色。     據了解,該品種是野生金針菇的人工培育體。
  • 寧波材料所突破M65J級高強高模碳纖維製備技術 國產碳纖維漸迎與...
    2016年1月,寧波材料所實現了國產M55J碳纖維製備技術重大突破;當年9月,進行了製備技術驗證,並獲得拉伸強度為4.15GPa、拉伸模量為585GPa的高強高模碳纖維;後續,進一步實現了國產M55J高強高模碳纖維的連續穩定生產,纖維主體性能批間批內離散係數遠小於5%。
  • 酵素菌種入門:讓你「吃醋」的醋酸菌!
    醋酸菌也有生成酯類的能力,接入產生芳香酯多的菌種發酵,可以使食醋的香味倍增。上述物質的存在對形成酵素的風味有重要作用。 在實際生產中,選擇菌種是很重要的工作,最好選用氧化酒精速度快、不再分解醋酸、耐酸性強、產品風味好的菌種。在酵素生產中,常見的有紋膜醋酸菌(A.aceti)、許氏醋桿菌(A.schutzenbachii)、巴氏醋酸菌(A. pasteurianus)、巴氏亞種(滬釀1.01)等。
  • 主創專家談豬乳酸菌發酵液體飼料技術,不收藏就虧啦!
    其中,「點餐」人數最多的是「豬乳酸菌發酵液體飼料製備及無抗養殖技術」在當前養豬這件大事上,生豬養殖企業和養殖戶越來越需要創新技術的支持,而這項技術正好適用於全省中小規模及以上豬場、綠色生態及品牌肉豬養殖場、中小飼料企業。
  • 星光| 對話江蘇青年科技傑出貢獻獎獲得者:原創+突破,讓國家科技...
    為兩千多種特殊微生物建資源庫  「突破富馬酸、蘋果酸等酸味劑生物製備關鍵技術,大幅提升我國酸味劑生物製造水平,滿足食品、醫藥行業重大需求。」這是海歸博士、南京工業大學藥學院院長黃和教授科研核心亮點之一。「70後」的他是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6月10日又喜獲首屆江蘇青年科技傑出貢獻獎。
  • 3D列印:先進位造業未來工廠的關鍵技術
    3D列印技術讓全球愈來愈多的人著迷,因為3D列印技術的確能使人聯想到未來徹底改變我們生活的可能。在世界各地的家庭、辦公室和工廠車間,3D列印革命才剛剛開始,即以從容不迫的腳步設計生產著尺度相對較小的列印產品與設備。
  • 淺析大菱鮃工廠化與室外網箱接力養殖技術
    淺析大菱鮃工廠化與室外網箱接力養殖技術王雨霏大菱鮃屬於鰈形目,鮃科,菱屬,為底棲冷水性魚類。該魚對溫度、鹽度、重金屬等海水指標要求較嚴,其最適生長水溫為14℃~18℃,適宜鹽度為25~30。大菱鮃在本地區養殖已近二十年,目前葫蘆島市大菱鮃養殖面積已超過200萬平方米水體,採取的是「溫室大棚+地下井鹽水」的開放式陸基工廠化養殖方式。土地資源和地下井鹽水資源的短缺制約了該產業的發展。為尋求更多、更適合本地區大菱鮃養殖的模式,2018年至2019年我們在本地區做了大菱鮃室內工廠化設施與室外網箱養殖接力試驗。試驗取得了成功,獲得了可觀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 工廠化循環水養殖亞洲龍魚(金龍魚)
    我國亞洲龍魚的市場供應長期依賴國外進口,相關的養殖繁育技術也被國外封鎖,目前國內亞洲龍魚人工繁殖成功的案例寥寥無幾,其人工養殖模式也僅僅局限於池塘或水族箱養殖。本試驗利用建立的工廠化循環水系統首次開展亞洲龍魚(本文專指金龍魚)成魚的集約化試驗養殖,對亞洲龍魚在工廠化循環水模式下的飼養方式、水質調節、疾病防控、日常管理等養殖技術要點進行總結,為今後亞洲龍魚的工廠化大規模養殖生產提供技術參考,同時對我國休閒漁業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 日本東北大學開發出溫泉水製備氫燃料技術
    據日本《河北新報》報導,日本東北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用溫泉水製備氫燃料的實驗取得成功。東北大學與溫泉資源豐富的仙北市合作,使用當地玉川溫泉湧出的強酸性溫泉水製備氫氣,校方和市政府方面都表現出希望該技術儘快實用化的意願。  據東北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土屋範芳所長介紹,溫泉水和廢棄鋁材產生化學反應的裝置每天可產生100升氫氣。該技術正處在從基礎研究邁向實用化研究的階段,未來技術走向實用化和商業化需要企業加入共同研發。
  • 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乳業研究院院長劉振民:菌種等功能配料的加工...
    菌種等功能配料的加工背景和發展趨勢 光明乳業研究院院長劉振民在乳製品深加工產品科學發展論壇上的發言  我報告的主題是:菌種等功能配料的加工背景和發展趨勢。我自己是這麼理解的,首先它包括乳品的深加工,現在乳品產業結構最主要是液態奶和酸奶,乳產品的深加工量比較少,和傳統的、當前的乳品有區別,比如說乾酪、鮮奶油、奶油、脫脂乳清粉;還有大家也提到了乳組分的分離,包括乳糖、乳鐵蛋白、乳脂肪球膜;圍繞深加工還有一些加工的技術和工業的設備,包括膜加工的技術、分離結晶等;乳品深加工與營養和健康也高度關聯,涉及到乳品功能因子的評價和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