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定四送讓農民樂起來富起來
冬季的安居區常理鎮棕樹坪村,沿途金絲皇菊競相綻放。一排排整潔的民居小院錯落有致,一條條潔淨的水泥道路通組入戶,一面面圖文並茂的文化牆別具特色,村文化陣地活躍著村民的身影,每個人的臉上都寫著幸福、透著快樂。
面對許多貧困戶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智」的先天不足,安居區把培養貧困人口的致富技能和發展特色文化產業作為文化扶貧的切入點,多措並舉,變「輸血」為「造血」,讓更多貧困勞動力端上新「飯碗」。
棕樹坪村過去是個貧困村,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守老人種著為數不多的土地。以前,這裡交通不便,村民進城不方便,業餘文化生活也較為貧乏。
情況在近兩年有了變化。安居區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與該村結對子,幫助村裡修建起高標準的文化廣場,為農家書屋配齊圖書,同時結合棕樹坪村留守兒童多的實際,連續舉辦四屆留守兒童夏令營活動,利用暑期將留守兒童聚集到村文化活動中心,通過招募志願者為留守兒童開展書法、舞蹈、武術、器樂等免費培訓,四年來累計150餘名留守兒童受益。如今,文化廣場成了棕樹坪村男女老少的新去處,一到晚上,這裡更是熱鬧非凡。
村民劉慶華感慨地說:「以前一到農閒時節,村民就聚在一起打牌,現在都忙著致富或者參加文藝活動,生活過得滋潤得很。」
如何有效提升農民脫貧意願,豐富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近年來,棕樹坪村大力實施「一二三」工程,新農村文化建設發生可喜變化,群眾的參與率、滿意率大幅提升。通過挖掘培育村文化,以特色資源培育特色文化。堅持三定四送(定期播放廣播、定期開放圖書室、定期組織開展娛樂活動;送文化下鄉、送電影下鄉、送演出文藝節目下鄉、送科技知識下鄉),大大滿足了不同層次人群需要,提升了村民精神境界。安居區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局長艾勇說,「四送」送去了快樂、送去了知識,讓農民樂起來、富起來。
截至目前,棕樹坪村11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已全部脫貧,預計全村貧困戶年人均純收入達10053元。
(文章來源:遂寧日報)
(責任編輯:DF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