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習俗都和妖魔鬼怪有關?這四大習俗背後隱藏著四種妖怪

2020-12-22 鹹魚道長

眾所周知,春節是我們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俗稱過年,歷史十分悠久。中國人講究傳統,不管怎麼樣,都要好好過年。過年有很多傳統習俗,比如放鞭炮、貼春聯、給孩子壓歲錢等等,全國地區大同小異,一直以來我們都是這麼過的。

那麼不知道大家想過沒有,我們過了這麼多年,這些過年的傳統習俗,背後有什麼意義呢?很多人都覺得,反正就是討個歡歡喜喜,吉祥如意,具體怎麼樣很多人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其實,很多人都忽略的過年習俗的一個重要意義,那就是驅邪。

既然是驅邪,就要知道什麼是邪,各種神話傳說中的妖魔鬼怪,都是邪。反過來看,其實過年也沒那麼歡喜,因為從神話的角度來看,春節也是一年中妖魔鬼怪最多的時候。很多習俗的背後都隱藏著妖魔鬼怪。

比如最明顯的就是放鞭炮,為什麼過年要放鞭炮呢?這個大家可能有所耳聞,傳說是為了驅趕一種叫做「年」的怪獸,古代沒有火藥的時候,把竹子扔進火堆,叫做爆竹,反正就是為了發出聲響以驅趕害怕聲響的年獸。

那麼年獸到底是什麼呢?這個很多人可能就不清楚了。據《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初一,先於庭前爆竹,以闢山臊惡鬼。所謂年獸,是一種叫做山臊、山鬼的妖怪,傳說人遇到它就會生病,這就是過年要放鞭炮的由來。

其次就是貼門神,或者叫叫換桃符。所謂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自古以來,過年的時候有換桃符的習俗,這個桃符後來逐漸演變為現代的門神圖畫,門神的內容有很多種,最早為叫神荼鬱壘的神仙。

據《山海經》等古籍記載,神荼鬱壘,原本是守護鬼門的兩位神仙,是鬼怪的剋星,所以以前老百姓把神荼鬱壘的名字刻在桃木上,以此來達到驅鬼的目的。後來的門神有很多,但過年換門神驅鬼的目的都是一致的。

再有就是我們非常喜歡的壓歲錢環節,孩子們會收到長輩給予的錢財,稱為壓歲錢。這也是很多人最喜歡過年的原因,誰還不是個寶寶呢。其實壓歲錢背後也跟一種妖怪有關,壓歲諧音壓祟,祟就是傳說中的一種妖怪。

傳說祟黑身白手,每年過年都出來害人,趁小孩熟睡中,用手撫摸孩子的頭,那麼孩子就會發燒生病。後來人們發現,用銅錢串成一串可以去除祟,成為壓「祟」錢,這就是過年要給孩子壓歲錢的由來。

最後是一個隱藏比較深的,我們知道過年要點燈,保持燈火通明,這又是為什麼呢?《輦下歲時記》記載,過年人們點燈謂之「照虛耗」,所謂虛耗,就是一種鬼怪之名,當年鍾馗於唐玄宗夢中所捉之鬼,就是虛耗。

據《異苑》記載,虛耗所過之處,令人損耗財物。虛耗的來歷可謂十分悠久,但過年點燈照虛耗的習俗,大約起源於唐朝時期,之後每除夜必明燈與廚、廁等處,謂之照虛耗。這個習俗流傳至今,已經很少有人知道其中的原因了。

想不到過年歡樂的背後,還隱藏著這麼多妖魔鬼怪。為什麼過年會有這麼多妖怪呢?其實中國的傳統節日,本身就是從古代的神話活動中誕生的,很多習俗本身就是一種驅邪攘災的儀式演變而來,那麼過年作為最大的節日,有那麼多妖魔鬼怪也就不足為奇了。

我是鹹魚道長,感謝您的支持。

相關焦點

  • 漢族的春節習俗都有哪些?
    而初五被稱為「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吃餃子,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街坊鄰裡都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在山東,臘月二十三為辭灶日,大家會蒸饅頭、做包子、棗糕等。除夕日會在大門及院門上貼春聯,貼年畫,灶間貼灶王像,門兩側貼門神像。在山西,春節的的第一頓飯都是吃餃子。
  • 這些春節旺運旺財,納福開運的習俗你都知道嗎?
    舊的一年就要過去,舊的、不好的通通都要丟掉了,開開心心的迎接新的一年到來,才會福氣又健康。而農曆新年,又是屬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有些小細節可不能馬虎!究竟要怎麼過年,才能順心又如意呢?你是否知道春節習俗有哪些呢?古人如何過春節你又是否了解過呢?據說流年交替之時,正是納福開運的關鍵時候。下面這些民間的旺運習俗,你知道多少?今天,道長就為你介紹過年開運法,一起看看吧!
  • 春節有哪些習俗正在消失?又有什麼習俗在出現?來領略春節的變化
    貼年紅是中華傳統過年習俗,增添喜慶的節日氣氛,並寄予著人們對新年、新春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當人們在自己的家門口貼年紅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民以食為天」這句話似乎在春節這個傳統佳節更加顯得入情入理。
  • 春節習俗及禁忌大全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那麼春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春節又不可以做什麼?現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春節習俗1、倒貼福倒貼福,中國傳統年俗。2、祭祀一般農村會在春節去祭祀,城市的應該很少會有祭祀的了,不過呢還是有人會在春節的晚上去燒紙,不過一定要注意安全哦!每年都有因為燒紙而發生火災的事情發生,儘量不要選擇荒山有草的地方。
  • 順德春節:每個習俗背後都有個經典故事
    儘管工作環境的改變,家居變化,促進對社會各地文化的包容,但對家鄉春節的依戀與傳承,仍保留至今。家鄉人對神靈的敬奉、遊神,這是湛江春節文化的特別,因此記憶悠深。在湛江,從年三十晚至年宵之夜,幾乎都是圍繞著敬奉神靈而進行的,從而構成了湛江春節的一道濃重特色。  在湛江,人們進行遊神時,不同的村落、宗族,均有一套完整的設備與操作,所以一經進入程序,便立即構成了規模。
  • 春節都有哪些習俗?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這的春節傳統
    春節可以說是一年之中最熱鬧的時候了,那麼春節都有哪些習俗呢?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這過春節的習俗和傳統,看看大家有哪些相似的。春節都有哪些習俗大年三十也叫「除夕」大年三十也叫「除夕」,有時候臘月只有二十九天的時候,我們是上午二十九,下午就是
  • 韓國什麼時候過年 中國和韓國春節習俗不同之處
    韓國的春節與中國的春節有什麼不一樣呢?我想你一定迫不及待想知道了。小編為大家準備了一篇韓國春節習俗介紹,透過這篇介紹,你可以一窺韓國的春節,同樣非常有趣喲!  在韓國,「農曆新年」是僅次於中秋節的第二大節日,全國放假3天,這也是全年最長的法定假日。新年期間,全家團圓、祭祖、拜年、敬神禮佛以及各式街頭慶典,仍然以韓國傳統的民俗特色完整傳承著。
  • 韓國和中國:一樣的春節,不同的習俗
    韓國作為中國一衣帶水的近鄰和經濟文化交流頻繁的友邦,也有著過春節的傳統。本文旨在從多方面入手探究中韓兩國的春節習俗並對其進行對比研究。
  • 臺灣和大陸不同的春節習俗
    臺灣雖然很小,但是由於近代以來,外省人的大量湧入帶來了各地的習俗,所以臺灣的春節文化就是一個中國各地春節習俗的縮影!
  • 韓國過春節都有什麼習俗?
    過春節的寓意哪裡都是一樣的,「辭舊迎新,合家團聚」!平時在首爾或各大地區的年輕人也會趁著春節回地方陪家人過節,所以首爾在春節期間也會出現人員返鄉的空城現象~在韓國也有拜年的習俗,但韓國稱之為「歲拜」 並且歲拜的順序和姿勢也很有講究,長輩如何回禮,孩子和大人如何區分都有規定哦!孩子們拜完年也會收到紅包也就是壓歲錢!
  • 端午節話習俗
    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上古先民擇「龍升天」吉日祭龍祖,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
  • 傳統四大節日中「端午節」的習俗由來,你知道多少?
    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等,其中端陽節和龍舟節的叫法尤為突出,是民間傳承已久的傳統節日,時間是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祭龍習俗的形成和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幹支曆法以及蒼龍七宿正處南中的天象有關。中國古代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人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
  • 妖魔鬼怪之妖怪是怎麼來的?
    民俗學者做神話研究,和這也有點兒像,他們努力找到神話傳說最初的形成過程,分析它背後的意義是什麼?神話傳說裡的東西,被文化研究者稱為下層文化,不是低級,而是藏得很深,不見於文字記載。下層文化來自遙遠的古代,保存得很穩定,能揭示一個民族的深層次特質。
  • 「到了臘月就是年」,春節裡的這些習俗原來都跟道教有關
    俗話說「到了臘月就是年」,隨著時間的推進,距離春節越來越近了,作為中華民族最為隆重的一個節日,春節也是數千年文化的一種傳承。人們在這段時間裡祈福團聚,敬天法祖。舉行各種活動慶祝。道教作為本土宗教一千八百多年以來也是與傳統的文化相互依存,春節裡的很多習俗原來都跟道教息息相關,本期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春節的習俗跟道教的聯繫。拜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宋朝詩人範成大《祭灶詞》 詩曰:「古傅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
  • 過年啦~春節的傳統習俗你都知道嗎?
    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年味是讓人最眷戀的味道。你知道過春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嗎?古代人怎麼過春節嗎,都做些什麼事?且聽小編為你一一道來。春節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人們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
  • 「春節民俗日曆」:「破五」的由來和習俗!
    中國人的「年」既神聖而又充滿歡樂,每一天都有著不同的講究,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習俗。春節期間,大眾網·海報新聞青島推出「春節民俗日曆」,和您一起歡喜過年。「破五」的由來1「破五」的由來,時至今日仍眾口不一。據《封神榜》所載,姜子牙封神時,把背叛他的妻子封為「窮神」,令她「逢破即歸」。
  • 【網絡中國節·春節】春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你都知道嗎?
    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年味是讓人最眷戀的味道。你知道過春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嗎?古代人怎麼過春節嗎,都做些什麼事?且聽小編為你一一道來。  春節起源春節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人們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  古代的賀年卡
  • 愛好唱山歌的壯族人,都有哪些獨特習俗?習俗背後有什麼文化淵源
    實際上在現代社會中流傳的壯族習俗,都是經過歷史演變之後一點一滴沉澱下來的。也就是說在2000多年的民族發展歷程中,壯族先民始終都在緊跟時代不同,並不斷創造出了符合壯族人民族屬性的文化習俗。這不僅有利於壯族文化延續,同時也可以讓壯族人的生活變得更有情趣。
  • 春節習俗|臘月二十九,提瓶去打酒,你的家鄉都有哪些習俗?
    歷史由來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民間習俗臘月二十九蒸饅頭,這是年俗之一,可也有人說這是封建迷信,因為蒸饅頭的時候幾乎所有以麵食饅頭為主的家庭都會蒸一些寓意吉祥的樣式的饅頭,比如用模具做出的「魚饅頭」(面魚)、用模具做出的「福字饅頭」、用模具做出的「萬事如意」的如意形饅頭、還有饅頭上點紅點、還有做糕等等。
  • 春節「年味」漸失及對春節習俗傳承與保護
    二、傳統春節民俗的日漸式微及其表現方面   隨著時代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伴隨的是人們日益加快的生活節奏以及多元文化的影響,及生活方式選擇的個性化,導致傳統的春節習俗已經日漸式微,現代年青人對春節的民俗文化已經不那麼熟悉了,很多習俗已經從都市中在慢慢消失,春節活動日趨簡單,就身邊的人來舉例,只有不到兩成的人會「燒紙擺供品祭祖宗」,在都市裡的比例就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