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記憶】你的身體從未忘記

2021-02-15 光愛天下

創傷對人的摧毀性有多大?


《禁閉島》裡小李子難易平復二戰的創傷記憶,進而導致自己對妻子的重度憂鬱症的忽略,最後造成三個孩子死去。面對創傷,他選擇忘掉一切,在潛意識裡為自己換了一種身份,年復一年,不斷上演。

《海邊的曼切斯特》裡那個看似再普通不過的男人,他輾轉於不同地方間工作,他處理各種雜事關係,然而,你能很明顯的感覺到,他是沒有生的熱情的。這是一個永遠不能原諒自己的一次失誤造成孩子藏身火海的悲傷的男人。

7月20日,美國林肯公園(Linkin Park)主唱查斯特-貝寧頓(Chester Bennington)自殺身亡,享年41歲,消息一出震驚眾人。他過去受訪時,曾透露童年時期遭到成年男子性侵,為此多年來腦中不斷有輕生念頭....

遷徙、離婚、親人重病或去世、成長過程中養育者的虐待或忽視、重大車禍、暴力傷害、性侵犯、醫療事故、汶川地震、天津爆炸、馬航失聯等。每個人都可能經歷過大大小小的創傷,這可能將我們變成另外一個人:經常感到焦慮、麻木和狂怒、無法集中注意力、記憶力下降、難以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際關係等.

這是因為雖然你很想遺忘,但大腦和身體從未忘記事件發生時的恐懼、悲傷、絕望.即使時隔已久,還是會因為微小的危險信號,誘發過於激烈的負面反應,擾亂我們的正常生活……

科學研究表明:記憶真正的儲存位置並不局限於大腦之中,而是全身上下所的細胞內。

細胞記憶可以和有害的能量頻率產生共鳴,在體內產生壓力。

錯誤的信念嵌在細胞記憶中,影響你的意識及潛意識,同時也影響著大腦的控制中心。

細胞記憶是你生活中遇到的所有問題一一身體上、情感上,甚至是成功與失敗等問題的根源。

正面的想法無法治療這些細胞記憶。因為潛意識裡有一種機制,保護這些細胞記憶不被治療。

「治療密碼」可以通過改變有害記憶圖像背後潛在的有害能量的形式或頻率來達到治療效果,將有害記憶轉為健康記憶。

細胞記憶——治療的鑰匙

過去許多年,科學家們都相信記憶是儲存在大腦中的。為了查明到底存在於大腦的哪個地方,他們幾乎把大腦的每個部分都切除了,猜猜結果如何?記憶仍然保持基本完整!儘管記憶可以被大腦不同的區域刺激到——比如,當大腦中的愉悅中心被刺激到的時候,快樂的記憶就會浮現出來——記憶真正的儲存位置貌似並不局限於大腦之中。

 

那麼,它們到底被存在哪兒了呢?答案第一次被找到,似乎是在醫學界開始進行器官移植的時候。文件記栽了不少這樣的案例——患者接受了器官移植之後,會出現和器官捐獻者同樣的想法、感受、夢境、個性,甚至對某種食物的渴望。如今,有許多科學家都相信記憶是被儲存在細胞中的,而且並非是某個地方的細胞,而是全身上下所有的細胞。

 

細胞記憶可以和有害的能量頻率產生共鳴,在體內產生壓力。西南大學醫學院在2004年9月發表了一篇重要的研究,其中說身體的治療控制機制很可能就是細胞記憶——而且不僅僅對人類來說如此,對於其他動物和植物來說也是如此。那麼,研究人員究竟在西南大學的實驗室裡發現了什麼,能讓他們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呢?他們發現有機體的細胞記憶的好壞,苴接關係到其健康程度的好壞。無論是人、動物還是植物,如果有著有害的細胞記憶,那他即便在良好的境況下也會過得很糟。而如果有著健康的細胞記憶,那即使所處的境況不盡如人意他也會過得很好。西南大學在發表這篇研究時用了一個類比——「細胞記憶就像一張小小的便箋,告訴細胞該做什麼。但如果是有害的細胞記憶,那這張便箋就會告訴細胞去做錯誤的事情。」

 

細胞記憶和「內心問題」

 

根據布魯斯·利普頓博士的說法,所謂「錯誤的事情」就是讓細胞在不適當的時候進入壓力模式,而且刺激身體產生壓力反應的是一種錯誤的信念。這些錯誤的信念嵌在細胞記憶中,影響你的意識及潛意識,同時也影響著大腦的控制中心。西南大學醫學院的研究結論認為,對於當今被認為是絕症的那些疾病,治療的希望也許就在找到治療相應的細胞記憶的方法上。

 

這些細胞記憶和錯誤的信念與所羅門王在三千年前說的是一回事。它就是「內心問題」,是你生活中遇到的所有問題一一身體上、情感上,甚至是成功與失敗等問題的根源。

 

美國心能研究所數年來做過一些世界上頂尖的替代性臨床治療研究。其中一項研究絕對可以被歸入「難以置信」的類別,但卻是真實的。研究人員將人類的DNA放入試管中,讓實驗對象用手握住,並讓他們去想痛苦的事——換句話說,就是回想有害的記憶。要產生痛苦的想法,不回想有害的記憶是辦不到的。在做完這個步驟之後,研究人員將從試管中取出並檢測,結果發現DNA被損壞了。接著,他們又將這個DNA放回試管,讓實驗對象再一次用手握住,這一次讓他們去想美好的、快樂的事。研究人員也再一次發現,要做到這一點,不去回想一些美好的記憶是辦不到的。之後他將DNA從試管中取出進行檢測,發現損壞的DNA競然被修復了。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者某些記憶似乎能夠損壞DNA,但是健康的記憶似乎卻可以治療DNA。WOW!

 

紐約大學醫學院臨床康復學教授及紐約大學醫療中心內科醫生約翰·薩諾博士認為,慢性疼痛和許多其他疾病都是因潛意識中存在壓抑著的憤怒情緒而起:「你並不知道它在你體內,因為你意識不到。」這種憤怒情緒根植在我們的細胞記憶中,而根據心能研究所的發現,也正是它在實驗中破壞了DNA。

 

2005年,在《早安美國》節目中,資深主播査爾斯·吉普森採訪了來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兒童醫院的醫學博士朗尼·傑特澤,他講述了一件事,隨後被《今日美國報》和《ABC晚間新聞》節目爭相報導。據他講,他們通過研究發現,家長的焦慮情緒會導致孩子出現慢性疼痛和其他疾病。換句話說,家長體內的壓力會產生有害的細胞記憶,進而導致孩子身上也顯現出壓力。節目最後,査爾斯·吉普森總結道,那些讓孩子們日漸衰弱的疾病似乎是由心理上而非身體上的因素導致的,這一點也得到了傑特澤博士的認可。類似這種關於細胞記憶的研究仍在不斷浦現。

 

為什么正面的想法

無法治療細胞記憶呢?

 

在看完心能研究所的研究結果之後,你可能會問一個問題:「我能不能想想快樂的事就治好所有的細胞記憶呢? 」坦白講,很遺憾,答案是「不能」,因為潛意識裡有一種機制,保護這些記憶不被治療。所以我們必須超越自我。

 

我們的記憶是自身健康的控制機制這個事實,被當做心理學的基礎已至少有上百年了。這個觀點開始被科學證實,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那些當兵的年輕人歸國的時候。不少人那時身上都帶著傷,儘管有些其實並沒遭受到身體上的實際傷害,卻出現了傷口。士兵們管這叫「嚇昏了頭」。這是我們第一次認識到頭腦中的意識也能讓身體生病。

 

談論這些記憶也許會讓我們想起心理諮詢和治療,但這經常會舊事重提,讓我們一次又一次地揭開傷口。有人會想「這會讓我情緒低落、筋疲力盡」或「我累了,不想再面對這些問題了」。許多人會說「我壓根兒就不願回想起那些事」。但對於「療愈密碼」,你完全不必擔心。就像患有慢性足痛的喬一樣,你可以對最煩擾你的問題使用「療愈密碼」,讓它治療與之相關的細胞記憶。對喬來說,比治好他的腳更重要的是他精神世界的積極變化,但是請注意一一他其實並沒刻意去做什麼。

 

要讓治療效果長期、持久,你就要治療有害的細胞記憶。生活給我們留下太多記憶,這些記憶中包含不少情緒一一憤怒、悲傷、恐懼、困惑、愧疚、無助、絕望、自卑……多得數不完。要是有誰體內充滿這麼多情緒卻連一點兒代價都沒有的話,那才真說不通了。代價就是我們的健康、情感、事業等等。我們治療的不能只是表面症狀,還要解決問題的根源。為什麼呢?如果你只治療表面症狀,那問題很可能還會再次出現,甚至變本加厲,因為導致症狀出現的原因仍然存在。你要去解決的問題根源——也是我們在本書開頭就請你思考的一有害的細胞記憶。

來源:摘自《治療密碼》

相關焦點

  • 身體從未忘記---細胞記憶
    這是因為雖然你很想遺忘,但大腦和身體從未忘記事件發生時的恐懼、悲傷、絕望.即使時隔已久,還是會因為微小的危險信號,誘發過於激烈的負面反應,擾亂我們的正常生活……錯誤的信念嵌在細胞記憶中,影響你的意識及潛意識,同時也影響著大腦的控制中心。細胞記憶是你生活中遇到的所有問題一一身體上、情感上,甚至是成功與失敗等問題的根源。正面的想法無法治療這些細胞記憶。因為潛意識裡有一種機制,保護這些細胞記憶不被治療。
  • 我可以忘記你,卻從未忘記你
    >我可以忘記你張碧晨 - 端午金曲撈今天為大家分享的這首歌,是張碧晨唱的《我可以忘記你》。「我可以忘記你,但是我從未忘記你。不難過是假的,不失落是假的,不愛你更是假的。只是我們不能在一起,倒寧願讓你覺得我不愛你。」愛情中,總是有太多的口是心非,言不由衷。明明心裡一刻都不曾忘記,一開口就變成了「沒關係,我可以忘記你。」
  • 她忘記了全世界,卻從未忘記愛你……
    她忘記了全世界,卻從未忘記愛你…… 2020-09-21 22: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阿爾茨海默病的母親:我忘記了全世界,卻從未忘記過愛你這件事
    我快速找到母親,我問母親你為什麼來這裡。母親眨巴著眼神,她說:我的點點放學了。點點是我的乳名,因為我從小個子很小,所以母親說我是小不點,總是用溫柔的語氣親切地叫我點點。那一刻,我認為她是記得我的,只是不記得她的點點已經是個30歲的男人了。我和妻子有次因為母親的事情吵架了,她想把媽送去老人院,我不同意。
  • 他忘記了很多事情,但從未忘記愛你
    想分享給大家:「我最忘情的哭聲有兩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開始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終 第一次我不會記得 是聽你說的 第二次你不會曉得 我說也沒用 但兩次哭聲的中間啊 有無窮無盡的笑聲 一遍一遍又一遍 迴蕩了整整三十年 你都曉得 我都記得」這裡面包含的感情真摯而感人,雖然還沒到滄桑的年紀,卻總能溼了眼眶。
  • 漫遊二次元之《工作細胞》發生我們身體裡的那些事兒
    紅細胞與白血球這濃濃的cp感這是一個關於你自身的故事。你體內的故事——人的細胞數量,約為37兆2千億個。細胞們在名為身體的世界中,今天也精神滿滿、無休無眠地在工作著。這裡,有著細胞們不為人知的故事不論是每個細胞出場後的旁白解釋還是每一集的標題都在不經意間向我們傳達著原本枯燥無趣的知識,這可謂是真正意義上的寓教於樂的典範。試問,當你看到你的體內有這麼多畫風可愛,性格鮮明,聲音甜美的細胞們在有條不紊的工作,你肯定不會抗拒在看番的同時去學習一些可能自從中學時代就已經忘記的人體生物學知識吧。
  • 忘記你,等於忘記我自己
    主演: 金·凱瑞 / 凱特·溫絲萊特 / 克斯汀·鄧斯特 / 伊利亞·伍德劇情 愛情 奇幻 | 美國 | 108分鐘戀愛是一次神經的冒險。當他真正開始一點點的消除關於她的記憶,在他生命中的那些美好的往事就一一的浮現出來,只是幸福的感覺總是不如痛苦更切膚,他要忘記那痛,於是也想不起來曾經有過的快樂而已。直到這一天這一刻,當他躺在床上,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記憶裡的她正在消失,一盞盞燈滅掉,一間間屋子倒掉,他才明白,原來她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忘記她,等於忘掉他自己。
  • B細胞的免疫應答及免疫記憶
    B細胞不表達IL-12,不誘導活化T細胞表達IFN-γ,但可輔助活化T細胞分化為產生IL-4、-5、-10和-13的濾泡Th細胞。IL-4可支持CD40誘導的記憶B細胞的擴增,CD40誘導的類別轉換重組(CSR),產生IgG4或IgE,IL-21將抗原激活的B細胞分化為高親和力的漿細胞。
  • 我忘記很多事情,但我從未忘記愛你 | 阿爾茨海默病
    即便如此簡單,克萊爾也沒辦法實現了:親愛的人、熟悉的場景、斑斕的過往,都將從她的生命裡漸漸淡出,以她無法掌控的方式——罕見的早發性阿爾茨海默,讓正當人生盛年的她,眼看就要漸漸失去所有的記憶……這本書的名字叫做《我要漸漸忘記這個世界了》,講述了一場疾患引發的故事,撕心裂肺,悲喜交加。
  • 他忘記了一切 但從未忘記愛你 那些讓我們淚奔的公益廣告
    可是等到兒子回來敲門,老人卻慌了起來,一句"我不認識你",讓兒子無比震驚。原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父親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記憶越來越差。害怕不能繼續照顧兒子,這位父親開始在清醒的時候,用寫紙條的方式繼續著父愛。畫面上出現"記得多穿衣服"、"帶鑰匙"等紙條。有一天,兒子帶著父親去外面吃飯,父親直接用手抓起餃子放進口袋。兒子尷尬地問道:"爸,你幹嗎?"
  • 《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插曲你從未忘記完整歌詞介紹
    歌曲《你從未忘記》作為熱播劇《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涼生薑生情感曲,傷感深沉的旋律交織悲慟動人的歌詞,加之歌手王錚亮細膩而深情的演唱,直擊心底最柔軟的角落,往昔回憶全都藏匿在一字一句間,充滿了重逢的疼惜不舍感,撕心裂肺般訴盡思念與遺憾。
  • 她忘記了一切,卻從未忘記愛你 | 治癒短片推薦
    她忘記了一切,卻從未忘記愛你 | 治癒短片推薦 2020-12-15 15: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鄭爽直播間情緒失控落淚:身體記載著你的情緒記憶
    有人花了大量時間學情緒管理課程,道理和技巧都懂,可以身體卻常常不由自主的失控.......就像一臺機器失靈了一樣,遙控器無效,機器失控了........ 身體是能量載體,是情感載體,更是人生經歷的記帳本,你的身體記載著你從小到達的經歷。
  • 工作細胞Black,細胞都這麼拼命拯救你的身體,你憑什麼要危害自己
    而這部番劇的大世界也和工作細胞不一樣,通俗點來說,就是從一具健康的身體視角換到了另一具不健康的身體視角。 連細胞都在拼命讓你活下去,你還有什麼理由說放棄?
  • 《忘不了餐廳2》:我忘記全世界,但從未忘記愛你
    如果有這樣一家餐廳,你會去嗎?看著這麼健談的孔奶奶,你很難想像她的認知障礙程度已經很嚴重了。同樣認知障礙比較嚴重的小敏爺爺,他身體看著很硬朗,但時常忘記自己在餐廳做什麼,好幾次想要走出大門回家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痴呆表現為特徵。認知障礙是一種很容易被忽視的疾病,目前基本無法治癒。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腦海裡像有一塊橡皮,被逐漸擦去記憶。
  • 《忘不了餐廳2》:我忘記全世界,但從未忘記愛你
    如果有這樣一家餐廳,你會去嗎? 看著這麼健談的孔奶奶,你很難想像她的認知障礙程度已經很嚴重了。比如,剛自我介紹完過兩分鐘就忘記了,又重新介紹一遍;
  • 經歷細胞因子風暴的COVID-19患者或不產生記憶B細胞
    來自哈佛大學醫學院的近期研究表明:一些高水平的細胞因子可能也會阻止感染者形成長期免疫,因為通過觀察,他們都沒有產生記憶B細胞,而這些正是形成持久免疫反應所必須的。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微信公眾號對該論文進行了解讀,旨在與廣大科研人員深入分享該文以及一些未來的展望,點擊「閱讀原文」或識別下圖二維碼閱讀英文原文。
  • 「吞噬記憶」的小膠質細胞 或讓記憶調控有跡可循
    「吞噬記憶」的小膠質細胞 或讓記憶調控有跡可循記憶隨時在發生,而遺忘如影隨形。海馬體是負責記憶編碼和存儲的重要腦區。記憶信息被編碼於一些神經元中,我們將之稱為記憶印跡細胞。研究人員通過計算單位時間內小鼠處於靜止不動的時間,衡量小鼠記憶保留情況。由於海馬體中的記憶提取,主要通過編碼相關記憶信息的記憶印跡細胞的激活。因此研究人員發現,小鼠遺忘的同時伴隨著記憶印跡細胞激活率的下降。「作為中樞神經系統中的主要免疫細胞,小膠質細胞約佔大腦細胞總數的10%—15%。
  • 下周,又見雪飄過,又再想起你,3星座忘記一切,卻從未忘記愛你
    紛紛揚揚的雪,伴著風,又一次掀起我對你的思念。曾經愛到親密無間,最後卻只能相忘於江湖,兜兜轉轉也找不回來... ...當雪花再次飄起,仿佛又穿越回以前,與你手挽手漫步在白茫茫的大雪裡,相視一笑,便能走進彼此的內心世界。此刻的我特別想你,想你過得好不好,是否也會同樣想起我,想著想著哭了。下周,又見雪飄過,又再想起你,3星座忘記一切,卻從未忘記愛你。
  • 為了你身體裡37兆2千億個努力工作的細胞,也要好好活著啊
    《工作細胞》是清水茜連載於《月刊少年天狼星》上的漫畫,以細胞擬人為主題,講述細胞們在各自崗位工作的日常故事,漫畫雛形短篇《細胞的話》為第27回少年天狼星新人賞「大賞」得獎作。在作者清水茜的筆下,人的身體如同一座井然有序的現代化都市,肺是通透明亮的機場,心臟是華麗大氣的宮殿,血管是城市裡縱橫的交通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