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講到了客家菜,收到了不少反饋!對於客家菜有待努力的問題,我想說另一個有趣的事,當下國內消費市場,日料排名已經挺進前八,反而粵菜掉出了八大菜系之外。這都是吃貨們用嘴投出來的結果啊……
如果說,現在是網際網路時代,而且即將進入智能時代。我想,對很多文化來說,他們還處在上個世紀。比如客家。
雖然現在我們都越來越少看電視節目了,但還是有很多人在期盼,能不能有個講客語的衛視節目呢?這不是亂講,因為真的有朋友在微博上這樣@我們。
為什麼我們要去渴望一個,已經沒有意義的目標呢?
這種感覺就像是,你在等著排隊進場,人家告訴你說,比賽已經結束了。而你卻說,不,我們想要,哪怕是進場跑一跑也好。
這種感覺有點悲壯。但是對於不能及時跟上節奏的文化來說,卻是冷冰冰的現實。
做一個客家節目,特別是講客家話的節目,幾乎成了很多客家人的渴求。
不是指目前的市面上沒有客家話節目,那自然是有的。但要真的叫你舉個例子,恐怕還真不好回答。因為能獲得廣泛認可的,有辨識度的客語節目,真的,幾乎,為零。
如果有客家人看到這篇文章,不妨問問自己,你知道有哪些值得推薦的客語節目嗎?
當然,大家都可以很自然地說一聲,客語這麼小眾,很多客語節目都是針對地方受眾的,傳播不開,很正常啦。
話說至此,老司機都知道是要到舉例子的時候了。
▲Satyamev Jayate/真相訪談 節目海報
前不久,《摔跤吧爸爸》很火,於是也帶動了阿米爾汗的一檔電視節目叫《真相訪談》。這個講印度語的節目,在中國也大有粉絲,豆瓣評分高達9.5分,評分人數2000多,超過八成給出了五星評價。
有人說「阿米爾汗,改變了我對印度人、印度明星的看法,正視印度的種種陋習惡疾,以自己的力量努力轉變」。
▲Satyamev Jayate/真相訪談 豆瓣評分截圖
這或者正正說到了重點。我們並不是因為印度語而尊重這個節目,甚至不是因為阿米爾汗大明星而尊重它,而是因為它的真實和真誠。它讓人們看到印度人直面自我的勇氣,和改變自我的努力。
一個好節目,它的能量,是能打破語言疆界的!
這樣的問題解釋多了,也是夠讓人無力的。
▲ザ!鉄腕!DASH!! / 鐵腕DASH 節目海報
TOKIO的《鐵腕DASH》連播二十多年,憑著優質的企劃和全員身體力行的努力,讓全世界看到了一群正能量的少年(好吧,現在是大叔了)。
前不久,就在錄製節目的時候,在東京灣捕獲珍稀古代鯊魚「皺鰓鯊」,引起了世界性的關注。
▲Битва Экстрасенсов Сезон/通靈之戰 節目海報
俄羅斯的《通靈之戰》,戰鬥民族找來一堆世界各地的靈力人士,各種神奇的看點。一口氣就出了17季,共計280多集。俄語節目,在國內也是圈粉圈得不要不要的。
這些都太正了,太大製作了是不是?也有小而美的。
▲Two Greedy Italians/貪嘴義大利 節目海報
義大利老爺子Gennaro Contaldo,說著義大利味的英文,憑藉著高超的廚藝和賣萌技,不僅在FOODTUBE頻道人氣高企,在國內也很多自來水搬運工主動安利他的節目,被大家親切稱為意呆大爺。
▲106歲的印度老奶奶
同樣是小製作,CountryFoods,主角是印度一位106歲的老奶奶,她的曾孫把她製作傳統南印菜餚的過程,拍成逾40部影片放到YouTube,觀看人次數千萬,訂閱粉絲超過20萬。覺得這個數字一般的話,請注意那是在油管上。
至於國內更多優秀的好看的但不那麼花錢的節目,更是懶得列舉了。
所以,為什麼不能有客語一點空間呢?
我們對客語節目的想像,只能停留在用客家話播播新聞,演演小品嗎?
是的!
正如開頭所說,這是一個網際網路的時代。全世界範圍內,無數的文明在爭分奪秒的建立自己的話語空間。創造更多優秀的影視作品,是其中的重要手段。
出多一個優秀客語節目,意味著多一個窗口讓人了解自己。
有多一個講客語的節目,小孩子在講客語的時候也多一分信心和自豪。
▲《天下客家》是一部全景式反映客家人千年發展歷程的長篇高畫質電視紀錄片,全片共分5集,生動地記錄了客家人自先秦以來的六次大遷徙,全方位描繪了客家族群在苦難中成長、在探索中融合、在奮進中開拓未來的悲壯經歷,是一部客家人精勇奮發、成長壯大、走向成功的輝煌史詩。(信息來源:豆瓣)
大家都知道,一個好的節目,重點並不在於你用什麼語言在表達,而在於你為這個世界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審美、思考角度、表達方式。
語言不同帶來的溝通障礙在慢慢變小。
曾經,我們還需要通過重新配音來欣賞外語電影;後
來,我們可以在官翻字幕輔助下觀看;
再後來,出現了更多強大的字幕組;
而今天,智能技術已經可以實時翻譯且準確度越來越高……
也許,哆啦A夢的翻譯麵包,幾乎快要出現在世人的面前了。
這也意味著必有一天,大家不會講客語也不妨礙欣賞客語節目。
那麼,我們要問問自己,可以拿出什麼來參與競爭?
▲《客家》(原《農村天地》客家話版)是惠州電視臺的欄目,採用客家方言主持播音,以鄉土、鄉音、鄉情為節目定位,節目注重親和力,以視角平行和參與性強來貼近大眾;分成《客家情》《探尋客家民俗》《尋訪客家民居》《客家小吃全攻略》等系列。(信息來源:網絡)
客家能不能有像《爸爸去哪兒》一樣好看的真人秀?
客家能不能有像《奇葩說》一樣精彩的話題碰撞?
客家能不能有像《朗讀者》一樣走心感人的文化節目?
客家能不能有像《舌尖上的中國》一樣優質的人文紀錄片?
……
這些問題的答案,可能得由一代人來回答。
但我想,但凡有一兩匹黑馬能跑出來的話,關於客家話土不土,客家文化有沒有料,這樣的問題,也就不再那麼刺耳了吧。
篇後碎碎念
之前的一篇《你們客家人出了很多明星啊》,在今日頭條上已經超過10萬次閱讀,有五百多位讀者在評論區留下了腳印。據說,現在今日頭條搜「客家人」,已經能在前列看到這些文章,也算是一個小鼓勵吧。謝謝大家。
在寫客家的過程中,其實觸及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思考,也不時陷入無助和困擾當中。這個專欄,對我來說意義重大。我是一個85後,也是一個熱愛策劃節目的人,也非常希望有一天,能參與策劃好看的客語節目。所以每一點滴的意見,都是重要的積累。非常希望,大家除了點個讚轉個發以外,能多提供積極的意見和引導。
如果對於某些話題,你也有自己的看法的話,不妨在評論留言告訴我。
再次謝過。
作者 | 村長
編輯 | 盧比
村長專欄【客家有麼料】往期回顧:
客家菜真的不行了嗎?
客家音樂的下一步,是國際化?
不會講客家話了,下一代便不是客家人了
你們客家人出了好多明星啊
聽周潤發講了一句客家話,就想哭了
我是客家人,但我一點都不了解客家
猛戳左下角「閱讀原文」,答一份羞羞的調查問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