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同你港,千萬別惹一個客家人

2021-01-10 新周刊

最近老藝術家被綜藝《樂隊的夏天》裡九連真人樂隊給圈粉了。

這支來自廣東河源地區的客家方言樂隊,用客家話唱搖滾,在一眾老牌樂隊中從青銅打到王者級別,讓客家人和客家方言走出圈,更走進了大眾的視野當中。

雖說如果不依賴字幕,真聽不明白他們在唱什麼,但他們讓我看到了久違的搖滾血性是什麼樣子的,我頭一回覺得,客家人的客家話,真的很酷,一股野生搖滾範。

在廣東,你可能經常聽到身邊的朋友說「涯系客家人」(我是客家人),不少外地的朋友總會以為客家人是少數民族,對客家小妹的印象約等於賣茶小妹。

△還以為客家姑娘都該穿成賣茶小妹那樣/Pinterest

這也難怪,相比起廣府人和潮汕人,客家人更加低調,但又仿佛隱隱於世界各處。

據統計客家人在海外分布於世界五大洲的8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廣東是客家人的居住大省,其餘多分布在福建、四川、江西等周邊省份和港澳臺。

△廣東是客家人居住大省,基本上遍布所有城市/維基

知道客家人的會懂他們是漢族的一個支系,是贛閩粵邊區的一個特殊的族群,你所知道的不少歷史名人和現在的名人明星裡,身上都有客家人的血脈。

△剛好這三位稱霸香港黃金時期影壇的張國榮、鍾楚紅、周潤發,祖籍都是客家

客家人還被稱為「東方猶太人」,配得上這等稱呼的絕不是等閒之輩,他們到底是什麼樣的族群?

客家人,生來為客

中國的主客文化是相當複雜的,尤其是在早期更講究人情世俗規則的年代,很少有一種民系有這種自覺自稱為「客」。

但客家人從根上就深諳中國人情社會的主客之道。

客家人最為人熟知的,就是歷史書上的從西晉到清朝,從中原望族幾次戰亂南遷的歷史傳統。

△福建土樓,客家獨有的傳統建築,有的成方有的成圓,防禦功能為主/Flickr

「客家」這一詞最開始就屬於他稱,本地人對外地人還帶有汙名化的稱呼——「犭客」、「犵」。

就廣東的地方志書來看,客家人遷入嶺南的時間比廣府人和潮汕人更晚一些,於是大多的客家人往往聚居在偏遠,待開發的山區。

△客家人的圍屋,藏著中國傳統的人情社會/coastalshows

「獨家異鄉為異客」,來者都是客,終歸不能做主。

舊時土客的紛爭和矛盾讓客家人處於更為劣勢和艱難的境地。尤其是在幾次遷徙的過程中,由於語言和文化的差異,粵客之間的矛盾一直在激化當中。最大型的要數清末的土客械鬥,也就是今天的江門四邑地區(臺山、新會、開平、恩平)。

△在香港的客家女人們/Pinterest

正是因為土客族群的競爭,本地人對外來人的偏見,這種惡劣的環境在另一面激發了客家人的奮起自覺。

從語言、服飾、飲食習慣等等都在試圖尋找中原文化的特徵,自清中期以來,族群的意識逐漸崛起,撰寫屬於自身群體的歷史。

△廣東梅州客天下的「客家風情」泥塑展/圖蟲·創意

從他稱為客到演變成自稱「客家人」,客家人巧妙反客為主,形成族群文化的每一步走得有些艱難,但非常值得。

雖然你看到後來在以廣府人和潮汕人聚集的地盤上,客家人基本上都屬於較為少數而弱勢的散居境地,但就算散落到馬來西亞、泰國等地,甚至是遠到智利,都有客家華人的足跡。

△客家人遍布世界五大洲/Twitter

到底誰是主,誰是客?這紛爭對客家人來說早已成為歷史,無非是更懂得作為客的不易,如今客家人在眾人眼中是出了名的熱情好客。

祖輩們久居山區,有朋自遠方來就是客,這種待客之道不用多說,早就已經潛移默化在他們的傳統觀念裡。

吃得鹹中鹹,方為客家人

如果要老藝術家評一個全國最能吃鹹的人群,我會首推客家人。

廣府人有「食得鹹魚抵得渴」,而客家人,從根上就是鹽堆裡長大的。

由於早期客家人多數住在山區,對於經常漂泊的客家人來說,鹽漬食品是非常方便的選擇,加上長期勞動體力耗費大,鹹而肥膩的菜餚,才能補充他們身體所需要的鹽份和能量。

吃鹹成了客家人的味覺基因,並一代代流傳下來。在《舌尖上的中國》客家菜最重的一筆墨,就是鹽焗雞。

「鹽焗」這種特殊的製作手法是客家族群的獨特烹飪技藝,更是祖輩們一種巧手天工的偶作。

起初只是為了方便貯存食物,便將整隻雞都放入鹽堆裡醃製封存,沒想到蒸熟之後味道反而香濃可口。

漂泊的生活養成節儉的個性,山區草木多,燒菜多用柴火,因此客家菜常用的方式是燜,用火燜熟的菜軟儒鹹香,「肥、鹹、熟」成了客家美食對外的招牌。

△客家菜集錦/Culture Trip

梅菜扣肉算是肥膩中的佳品。

其中的梅菜可是點睛之筆,是粵東梅江流域的客家祖輩經過鹽醃製後曬乾而成的,沒有鹹香的梅菜,扣肉都失去了靈魂。

除此之外,「釀」這種特殊的製作手藝也是客家人的一大智慧。客家人深諳「萬物皆可釀」,你能想到的基本都能釀:釀豆腐、釀苦瓜、釀茄子、釀辣椒……

傳說這是來源於北方過年吃餃子做餡的習俗風格。

南遷之後的客家人發現嶺南地區不適合中種麥,沒難以生產麵粉,於是演變成將各種各樣的食物用釀的方式賦予了新的美食靈感,以此寄託祖先的思念。

當然隨著客家人分散的地區氣候和文化差異,傳統客家菜結合當地自然條件和環境,能演變成客家菜的各種豐富變樣。

比如客家擂茶,將茶葉、薄荷、花生等研磨成茶泥,泡在飯菜裡吃。

這種非常古老的傳統食俗,最早都可以追溯到漢代,後來在廣東粵東一帶的客家人傳承保留了下來,但現在已經成了小眾的客家種類。

比如客家人遷至香港,盆菜文化成了新界圍村客家人最具代表性的特色,節慶時都會大擺筵席吃盆菜。

△新圍村公所房內製作盆菜/Hulu Culture

以前的客家祖輩圖方便將粗雜、油膩的熟食放置盆中,現在的盆菜,已經愈見奢華,鮑參翅肚也早已取代了髮菜、豬皮、白切雞、燒肉等等……

閩西的客家菜則講究食材原汁原味,吃得更鮮,比如白斬雞比鹽焗雞更常見;

贛南山區的客家人,由於當地溼氣重,適合種植辣椒,於是客家飲食在重鹹的基礎上,還重辣,妥妥的重口味客家菜誕生。

客家人吃得素、粗、野、雜。隨著現今更多人注重清淡健康,少油少鹽輕飲食,傳統的客家菜顯然並不適合追求精細的都市人。

但無論如何,客家人遍布全世界,怎麼變口味都難以改變,那是客家人難以替代的家鄉口味和味蕾記憶,多少華僑漂泊在外,為的就是那一口鹹香。

說白了,我們都是精神客家人

臨海環境賦予潮汕先民敢為人先,勇敢開拓的人文性格。而靠山的客家人,則具有山的品格——低調沉穩、堅韌不拔。

△彭于晏也是客家人,出生於臺灣澎湖,祖籍梅州梅縣

在謝重光的《客家文化述論》裡就有說到客家人的特質——「在山谷間自耕自食、自相嫁娶、自生自滅,游離於王朝政治權利和文化控制之外,自成一個天地」

客居他鄉的客家先民,在這種惡劣的山區環境下,比誰都知道安身立命的重要性。他們向來踏實肯幹,講究務實穩重。

客家山歌就有這樣唱道的:「日出東方就起身,早早起身有精神,要想踏上成功路,首先不能做懶人。」

他們以懶為恥,甚至有首專門的山歌《懶屍嫲》用來嘲笑懶婦人。

來自邊緣地位的危機感,才激發了客家人崇文重教,深信「人唔讀書無文化,雞毛上砰人看輕」,只有讀書入仕,才能獲得正統的身份地位,才能出人頭地。

△梅州東山書院,客家人大多外出求學蔚然成風,像客都梅州重視文教,向來就有「文化之鄉」之稱/維基

這就是客家人獨有的硬勁脾氣,就像九連真人在《莫欺少年窮》那首歌唱得那樣「求神毛用!民古兼炯!涯阿民,定會出人頭地!日進鬥金!」

這句說白了,就是一個道理:求神都沒有用,哭也沒有用,要出人頭地還是得靠自己。

客家少年阿民就是這樣一個倔強年輕人,父母希望阿民留在身邊,他頂著祖輩們的訓斥和爭執,卯著一股不服輸的韌勁,想要上山下山離鄉打拼,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出人頭地。

△九連真人三個年輕人,也正是在這樣廣東十大貧困縣之一河源連平縣客家片區長大的。

客家青年出城後的故事,九連真人沒有說完,而臺灣的客家民謠樂隊——交工樂隊的給了我們另外一種可能性:假如沒有出人頭地呢?

臺灣交工樂隊唱的就是這樣的故事,在專輯《菊花夜行軍》裡,到了而立之年的臺灣美濃客家中年阿成,回想起十年前出城,而今狼狽地逃離城市回到鄉下。

《風神125》就是其中一首歌,老藝術家很喜歡。

阿成歸鄉之後依然找不到工作,於是只好借錢來種菊花,日夜盼著菊花有好收成。直到一次半夜喝醉酒,獨自在黑夜中耍酒瘋,幻想自己是名大將,浩浩蕩蕩帶領菊花夜行軍,千軍萬馬衝進市場。

即使被城市遺忘,但阿成終究能在鄉土美濃紮根,聊以慰藉。

這是臺灣交工樂隊獻給客家鄉土的神來之筆。

對他們來說,這是關於啟蒙、漂泊、在地、土地理想和鄉愁的詩意,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種情感無處安放時期的出口。

看似是田園牧歌式的假想,但依舊是每個客家人的人生軌跡書寫。是啊,我們客家人不想被城市化拋棄,拼了命想要出人頭地,但事實上真能做到的又有幾個?

說到底,就算不是客家人,一樣有這樣的共鳴。

在全球城市化進程中,再也沒所謂的什麼鄉土田園,就連臺灣美濃,都像耕不開地的鐵犁一樣,貧窮和保守中掙扎著。

△侯孝賢導演的《童年往事》說的正是臺灣客家人的故事

客家人的「客」就是一種異鄉人的狀態,這不就是現在每個漂在外鄉的我們嗎?

說白了,我們都是精神客家人,拼了命想要逃離鄉土,卻比誰都對故鄉念念不忘,慎終追遠。

客家方言有一種獨特又原始的古早味,但就算客家人出了城,隔了多久沒有講過家鄉話,這種「胎記」般的模式永遠不會生鏽,隨時待機啟動,尤其是對著推心置腹的親人。

不說客家話還是客家人嗎?現在不說客家話的人越來越多了。

老藝術家身邊的有些95後年輕朋友,有的雖然父母是客家人的血統,但從小就在普通話的環境下長大的他,客家話對他來說就是平時回鄉下回祖籍的時候,聽父輩們交流的古老方言。

△《童年往事》裡面的奶奶,全程都在說客家話,但孫子輩已經不會講了

客家人在臺灣一度被視為「隱形」的少數族群,語言也沒能在公共領域廣泛使用四年前,臺灣還興起了「還我母語」的保衛客家話運動,甚至有人放言這種擔憂——

「在30年內,客家話很有可能走向滅亡。」

其實也不必抱有這樣悲觀的態度,不說客家話一樣是客家人。畢竟,客家人比誰都懂什麼漂泊為客,又比誰都懂什麼叫落葉歸根。

即便客家人和客家話的歷史在現今愈顯古老和遙遠,但好在客家人遍布世界各地。

無論是客家菜,甚至一句「涯系客家人」,就還在提醒迷茫的異鄉人,我們是有根的人,無論漂泊在哪,都別忘了本。

參考資料:

現代客家青年性格特徵及其人格塑造 劉明貴

客家方言與客家文化 王秋珺

淺析地理環境對客家民系文化性格的影響 錢偉

飲食人類學視野下的客家文化建構 崔亦茹

解讀客家山歌對客家人性格特徵的反映 熊茵

【今日話題歡迎留言討論】

你對客家人和客家話有什麼印象?

【今日作者】

鍾無豔

相關焦點

  • 別讓「客家人」成為一個空洞的身份符號
    張吟旖主持著一個名為《是我》的節目,這兩個字在客家話中發音是「Heinai」。客家人是中國漢族人的一個分支,他們散居在中華大地的各個角落,擁有自己獨特的方言「客家話」。《是我(Heinai)》的目標聽眾是新世代的客家青年們,這是張吟旖為推廣這門語言所做的努力之一。
  • 千萬別惹泰國女人,扇你
    截圖來自《靴靴惹 愛情》聽說你名校畢業的,為什麼都拿不出像樣的作品,是你沒帶腦子呢,還是其實你畢業靠得是……別的器官?截圖來自《靴靴惹 愛情》一句話懟到女配啞口無言,只能開啟二級模式:動手。普通抓抓頭髮,根本不配在泰劇中出現。
  • 事實告訴我們,千萬別惹女人
    1.事實告訴我們,千萬別惹女人事實告訴我們,千萬別惹女人2.大媽,一把年紀還在玩陀螺?7.滾鋼圈瞬間讓你回憶起兒時的記憶,可是美女你的方式挺別致啊!8.對於我來說,三選一的問題好難,你們會怎麼選呢?9.視頻拍多了,出現幻覺了!
  • 員工專欄 | 香港客家人印象
    香港的客家人是香港歷史的見證者。歷史上,內地客家人源源不斷南遷香港。北宋時期是客家人進入香港的重要時期。17世紀末,清朝初年實行獎勵墾荒政策,廣東、福建、江西客家人陸續遷移香港開發建設。在英國殖民香港前,香港336個村落中,客家人村落多達128個。1970年以前,多數客家人在新界的鄉村居住,過著簡單樸素的農村生活。
  • 千萬別惹泰國女人,扇你!
    截圖來自《靴靴惹 愛情》聽說你名校畢業的,為什麼都拿不出像樣的作品,是你沒帶腦子呢,還是其實你畢業靠得是……別的器官?截圖來自《靴靴惹 愛情》一句話懟到女配啞口無言,只能開啟二級模式:動手。普通抓抓頭髮,根本不配在泰劇中出現。第一步就是甩巴掌,反擊是揚手一個文件夾砸過去。
  • 敘說香港客家的前世今生 你是客家人嗎?
    遷港兩千年 古遷六次近遷三次土客互易
  • 千萬別惹泰國女人
    作者:思思來源:網易上流千萬不要惹泰國女人,不然她們會告訴你,什麼叫做被扇的味道我知道。在泰國電視劇裡,女人遇到問題沒有什麼是一個巴掌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扇一個。正面扇完了,反面再來一下。穩中帶狠,直把對手打得顏面趴地。所以人稱泰劇——都是打戲。
  • 哪裡有客家人,哪裡就有粄
    可別小看這甜粄,在客家人看來,吃甜粄,帶有美好的祝願,甜粄還是送禮佳品之一。客家人的艾粄一般為扁圓狀,有的還會用模具印上龜甲花紋,使之成為「印粄」。幾乎每一戶客家人家裡都有一個木質的印模,有圓形,也有桃形,模具裡是雕刻精緻、寓意吉祥的花紋或文字。
  • 盤點 | 動漫裡5位實力派護妻狂魔,千萬別惹這些人的妻子!
    這一對還沒成年的小夫妻被安排在一個地方住,雖然說經常出現摩擦,但漸漸的女主還是喜歡上了焰魔堂轆轤,但是焰魔堂轆轤這個人有點傲嬌,不太擅長表達自己情感,但他為了不讓女主死,寧願犧牲自己。尤其是當焰魔堂轆轤戰鬥到精疲力盡的時候,想起了他老婆又立馬「復活」,這種護妻狂魔最好還是不要惹,不然會被焰魔堂轆轤的麒麟臂打死的!
  • 化為千風 從客家人節日祭祖禮俗說起
    因此,客家人會想盡辦法,隨身背負祖宗遺骸一同上路……~遷徙~夾雜著艱辛和夢想的挪移客家人為何叫客家人?為何遷徙?。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是從中原遷徙到南方,是漢民族在中國南方的一個分支。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在贛南、閩西、粵東,那裡有29個縣是「純客縣」。
  • 在廣東,客家人真的很拼!
    很多在外打拼的客家人都覺得,它寫出了自己的心聲。其實這首歌唱的不僅是「阿民」的故事,更是九連真人幾個年輕人的故事。「涯系客家人」「九連真人」是一支成立於2018年的搖滾樂隊,由主唱兼吉他阿龍、副主唱兼小號阿麥、貝斯萬裡組成,3人都來自廣東河源。別看如今的九連真人已經是坐擁26萬粉絲的知名樂隊,在參加節目《樂隊的夏天》之前,九連真人還是默默無聞。
  • 不動怒則已,一動怒真嚇人的3個星座,千萬別去惹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經常見到各種性格的人,有的人天生一副臭脾氣,一旦別人有不同的意見就生氣,顯得比較容易計較,卻不會發大火;而有些人平時看起來沒有一點脾氣,被人招惹了也能忍住,可是一旦爆發出來沒人抵擋得了,就像十二星座裡的這三個星座一樣,他們不動怒則已,一動怒真嚇人,千萬別去惹,下面就一起去看看吧
  • 客家人從哪裡來?他們是中原人嗎?你的祖先是客家人嗎?
    顧名思義客家的含義不外乎「外來移民」,他們主要分布於廣東、江西與福建交界處,但來源至今爭議不斷,比如歷史學家羅香林認為,客家人就是古代中原移民的後裔。除此以外,遺傳學則認為客家人是古代中原移民與當地少數民族不斷融合形成的民系,還有學者認為客家人是中原移民與古越人混合後產生的共同體。
  • 【鏡·視評】《別惹醜女》——農民工導演的高調拙劣模仿秀
  • 同天過生日的明星,關曉彤和汪蘇瀧,看到希林:是你學姐哎
    同天過生日的明星,關曉彤和汪蘇瀧,看到希林:是你學姐哎!娛樂圈說大不大,說小也不算小。因為藝人們加起來有很多人,可真正讓觀眾知道的只有一部分。即使這樣,也有很多明星的生日重合。有的同月同日,有的甚至都可以同年,別提多有緣了,這次就先說幾對同天過生日的明星,看看誰和誰能配對成功,有不清楚的朋友們繼續找答案吧!
  • 千萬別惹喝醉酒的人!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所以啊沒事千萬別喝多喝醉後朋友喝大了,同學扶她到樓下,她看到宿管大媽激動得衝過去一把抱住,問到:「阿姨,你愛過一個人嗎?你知道愛一個人是什麼感覺嗎?」阿姨拍拍她的背,說:「我最愛的人是你,上去睡覺吧。」
  • 客家人遷徙了上千年,為何客家人的語言不會變,向心力如此強?
    客家人,是逃荒,避難,戰亂所形成的一個群體。包括漢人部分少數民族在內逃難,流浪者。他們在所暫留居住的地方都有本地原來居民。所以他們的到來就稱為客家人了,這個群體就形成客家族群體。客家人認同主要是語言,雖然每個地方客家口音聲調不一樣,但是相隔萬裡,表達的主要用詞是一樣的,所以全世界的客家話只要是客家人都能交流。這也認證了客家人兩千年的遷徏是真的,有一個龐大的地方遷往世界各地,主要昰中原地區,因為中原土地肥,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常年戰亂,所以好多都是整村人遷徙。客家人是漢人無疑,很多有族譜記的。
  • 客家人從何處而來?
    這是客家人獨創的文字。從字面上看,走到了懸崖邊上,再無路可走的人,就是客家人。 在過去的很長時間裡,這個在閩粵贛邊區擇山而居,喜歡穿藍色布衫,並操著一口古老方言的群體被認為是一個「夷蠻」部落。就連客家人自己對自身的來歷也不甚明了,他們只記得祖祖輩輩似乎總是在不停地遷徙,從一座大山走向另一座大山。
  • 香港客家人明星現場演唱客家話歌曲!
    《情牽好客自家人》是由蔡健光編導,由廣東客屬總會邀請多位藝人參與的一個盛大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