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有孝心的子女,一定要把這句話放在心裡!

2020-12-24 至聖聊國學

傳承孝道

提到家風,一定就會提到孝道。孝道在我們中華文化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最重視的就是孝道。

有一句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說「中華文化源於易,而成於孝」。從這句話中我們就能知道,我們整個文化是從《易經》而來的,所以我們非常認同,《易經》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總源頭。

如果你要解釋諸子百家的話,首先要了解的就是《易經》。如果站在《易經》的思路上來了解諸子百家,那樣就比較保險了。

但是無論怎麼精通諸子百家,如果你不能在孝道的方面有良好的表現的話,那些都是沒有用的,那就是在讀死書。

對於中國人而言,你說東他就會說西。我們有句俗話說的好,叫做「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但是講到孝,大家就會非常認同。

關於孝道的,有兩句話大家也非常熟悉,叫做「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我們身為炎黃子孫,一定要記住,無論你在什麼樣的家庭,孝道必須要世世代代地傳下去

有句話講「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其實和我們想像的含義有很大的不同,並非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實它是告訴我們:天下的父母都會犯錯,但是你作為他的子女,你不能去指責你的父母

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不是說忘記就能忘記的,也不是你可以用什麼就能抵消的。這樣我們才知道,我們可以對誰的講「謝」,就是不能對父母說「謝」。因為大恩不言謝。

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江蘇新沂市高原村:小小「孝恩簿」「量化考核」子女孝心
    兒子兒媳在城裡打工,每隔幾天都要回來看她一次。這次還給她買來了牛奶、西瓜、衣服等好多東西。兒子兒媳走後,唐先俠拿出一個小本子,把兒子兒媳做的家務、買的東西都一一記在本子上。這個本子,是村裡統一發的「孝恩簿」。在高原村,每位父母手裡,都有一本「孝恩簿」,用來記錄子女孝心。「孝恩簿」的推行者,是高原村黨支部書記楊洪志。
  • 子女交納贍養費+政府補貼 「孝心養老扶貧模式」助力脫貧攻堅
    黑龍江日報10月14日訊 14日,記者從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組織開展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活動第四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拜泉縣創新實施「孝心養老扶貧模式」,採取「一交納、三補貼」以及「三治兩監督」等方式打出組合拳,37457名農村老人獲得子女贍養費4157.9萬元,貧困家庭老人全部獲得贍養費
  • 孔子一生經典語錄無數,而這三句話,作為國人你一定要知道!
    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作為龍的傳人,我們也有義務將國學經典、文化瑰寶傳承光大!說到國學經典,就不得不提孔子的經典論著——《論語》。孔老夫子所說的至理名言,都在這本書中詳細地記錄。作為國人,孔子說的這三句話,你一定要知道!
  • 黑龍江這一縣實施孝心養老扶貧:只要子女按標準交贍養費,老人可享...
    圍繞「凝心聚力,書寫決戰脫貧攻堅的拜泉答卷」這一主題,齊齊哈爾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拜泉縣委書記劉雁冬,拜泉縣委副書記、縣長榮軍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媒體和公眾關注的問題。孝老養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這方面,拜泉縣具有良好的社會風氣,無論是縣城還是鄉村,很少有不贍養老人的。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因勢利導,創新實施了孝心養老扶貧模式。在操作層面,採取「一交納、三補貼」方式。
  • 感情中,頻繁對你說這4句話的男人,心裡一定很愛你!
    第二句:「有我在呢!」對於一個女人來說,這句話的很多時候比「我愛你」更讓人覺得安心。在妻子脆弱的時候,男人或許最笨,不知道如何安慰人,但只要他能陪在妻子身邊,並且告訴她「有我在呢」,這一定是對妻子最大的安慰。一個願意陪伴妻子,守護妻子的男人,心裡一定很愛自己的伴侶。
  • 葛優:21世紀最貴的不是黃金而是孝心
    在圈內,葛優的孝心比他的喜劇更有名氣。他常年在外拍戲,難得有空回家,但只要有空,第一件事就是回家看望父母,而且手上總是拎滿了大包小包。在北京電影製片廠,流傳著一種大家公認的說法:整個北影廠,葛存壯老兩口最有福氣,子女最有出息,尤其是兒子最孝順。葛優的幽默世人皆知。那種冷幽默仿佛是從骨子裡透出來的,人們一看到那張臉就忍不住想笑,而他留下的那些經典臺詞,更是無不令人捧腹。
  • 「人生感悟」別讓孝心等太久
    是啊,為人父母總是將全部的愛給予子女,而伴隨著子女的學業有成、成家立業、結婚生子,卻鮮有時間陪伴在父母身邊了。因為時間和精力全部都留給了孩子和家庭,以及那忙不完的工作。 在我心中,總覺得父母還很年輕,殊不知我竟已為人之母許多年了。捫心自問,年輕時對父母輕易許下的承諾數多,但真正得以兌現的卻少之又少。
  • 何鴻燊去世前照片曝光 猶如一具提線木偶 任子女擺拍表達「孝心」
    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富不過三代,但是這句話在何鴻燊的家族並沒有作用。如今的何鴻燊家族已經富過了四代。因為當初澳門和香港的法律在1971年前,延續的是《大清律例》承認納妾,所以何鴻燊有4個老婆。之後何鴻燊的4個老婆為他生了17個兒女。年老後的何鴻燊的新聞已不再是商業,不是何鴻燊和四房子女的感情問題,就是和自身的遺囑和財產分配。
  • 來自孝心兒子的禮物:84歲老人第一次化妝拍婚紗照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曉麗 攝影 王鑫第一次化妝,第一次穿上鮮紅色的秀禾,第一次成為鏡頭的焦點……兩位84歲的老人從來沒想過,這輩子還會趕一次「時髦」,拍一套屬於自己的婚紗照,這是兒子史玉臣送給他們的禮物,幫助父母圓「婚紗夢」。
  • 父愛如山,孝心早已「欠費」
    前幾天,姐姐再次給我打了個電話,仔細的叮囑我這個唯一在家的兒子要代她多關心、照顧好父親,一定要緩解他在兒女離開之後的心理落差和孤單情緒。說父親的年歲已高了,鬢髮漸白,眼神不再明亮,步伐開始遲緩,挺拔的身體開始佝僂,說話也開始變得重複和嘮叨。
  • 「災禍來臨,必有徵兆」:這三句話,是吉祥之兆,一定要牢記!
    所以,老人家常常告訴我們:「災禍來臨,必有徵兆」:這三句話,是吉祥之兆,一定要牢記!遇到倒黴的事情或不順時,心中默念這三句話,並依照這三句話去修行自己,一切倒黴的事和不順就會遠離我們。那麼,老人家所說的這三句話,究竟是指哪三句話呢?第一句話:從此諸惡莫作。
  • 老人過壽,盡孝心的傳統不能丟
    一個人最成功的並不是自己腰纏萬貫或者大權在握,而是能夠培養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孩子。如果子女教育不成功,無論自己現在有多麼大的貢獻,到頭來都會被子孫後代敗光。所謂富不過三代,就是警示人們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家風家教很重要。
  • 孔子智慧|行孝要趁早,做到孔子說的8句話,你就是孝順好兒女
    中國有句古話說「百善孝為先」,父母把子女撫養成人,作子女的孝敬老人,這是人之常情,什麼時候都不會過時。當父母進入老年最需要子女照顧的時候,子女往往是人到中年,事業處於高峰期,家庭的負擔很重,總覺得先把眼前的事做了,來日方長,等有了精力再去行孝。
  • 【十大孝心大使】陳明珠:孝心點亮家庭的希望
    我校法學院學生陳明珠作為本次學習行動的榜樣人物受到了隆重表彰,並接受了小童星陳思成、安淇爾代表華人少年致以的最崇高敬意。想到我母親和所有關心我的人,我又有了無窮的動力和勇氣去面對困難。這就像一個晴天霹靂一樣,劈倒了陳明珠所有的家人,讓原本幸福的一家陷入困境。意外發生後,陳明珠的媽媽不僅需要專人照料,還要服用昂貴的藥物。整個家庭因病致貧。面對家庭困境,陳明珠小小年紀就學會了自立自強,幫爺爺奶奶一起搞家務、做農活,給躺在床上的媽媽餵飯餵藥、按摩鍛鍊。在一家人的心裡,陳明珠是唯一的希望。
  • 「家庭衰敗,必有徵兆」:若發生這5件事,一定要警惕
    「家庭衰敗,必有徵兆」:若發生這5件事,一定要警惕家庭,是1個人的落腳點,是1個人的根據地。家好,人就好。俗語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草窩」人們對家總是那麼的依戀。但,再風光的家庭也會有興衰榮辱,因此 劉禹錫才會在詩作《烏衣巷》中感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老祖宗忠告我們:1個家庭的衰敗,其實是有徵兆的。比如:子女敗家、夫妻不合、婆媳矛盾、兄弟反目、父不慈子不孝等。再殷實的家庭,也經不住這一些事情的反覆折騰,要警惕。
  • 大慶最美孝心少年---李美靜!
    還未滿月的時候,家人發現小美靜左側臉頰比右側要大許多,經醫生確診她得了罕見的海綿性血管瘤。當時家裡沒有錢,連房子都是借住在親戚家的倉房裡,可是父母還是決定就是砸鍋賣鐵也要給孩子治病。母親抱著她四處借錢,父親出去找給現錢的重活。他們花光了家裡的全部積蓄和借來的兩萬多元錢,在天津的一家醫院為小美靜做了海綿性血管瘤摘除手術。
  • 《囧媽》:從徐伊萬與母親的親子關係中,學會反思作為子女的行為
    我們從徐伊萬與母親的親子關係中,要學會反思作為子女的些許行為,我們也要學會去關注那樣一群需要關愛的弱勢群體---老父母親們!子女親情關係的淡化:讓父母感受到子女的關愛越來越少,從而感到內心的孤獨電影中徐伊萬每日忙於工作,自己的護照放在哪也記不清,連自己生活起居都照顧不好的人,我們又怎麼去祈求他對於父母會有多少關懷呢?
  • 為什麼年輕人都表示老了不會和子女住?這兩個原因道出了事實
    不住在一起,避免矛盾@梅蘭竹菊:我不願意和兒女們住在一起,不管是女兒還是兒子最好還是不要住在一起,老了之後愛替兒女們操心,而兒女們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們和兒女們有代溝想法不一樣,兒女們不聽,我也跟著生氣,如果兒女們因此發脾氣,這樣會弄的兩敗俱傷,對誰都不好,時間長了,在心理上壓力太大了,還不整天鬧矛盾啊?這樣過的更糟心。
  • 經常說這5句話的女人,心裡從來沒有愛過你!
    經常說這5句話的女人,並沒有把你放在心裡,從來沒有愛過你!1、「我的事情,你少管」在感情裡的女人,其實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所以,她會很依賴你。你不過問她的事情,她還會覺得你一點都不關心她。如果她經常對你說這句話,說明在她的心裡,你只是普通朋友,沒權過問她的事情。
  • 《讓孝心回家》公益講堂—抗疫時期的故事
    2020年1月23日在鄉下老家把父母接到城裡過春節,開車準備出發時叮囑父母戴好口罩,最初以為帶幾天口罩新冠肺炎很快就過去了,直到大年三十晚上看新聞得知武漢封城了,才明白了這次疫情的嚴重性,春節大街小巷空無一人,只有路燈在黑暗中不停的閃爍,初三早上我和父親去社區周邊把去年我們購買的幾包口罩免費發放給了需要的人,父親是一名德高望重的鄉村醫生,行醫40年的父親一直把醫德人品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