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從徐伊萬與母親的親子關係中,學會反思作為子女的行為

2020-08-28 香馥書屋

囧媽》在大年初一上映,我們可以在抖音、西瓜視頻、今日頭條、鮮時光等APP中免費觀影。這是徐崢在繼《泰囧》、《港囧》之後的第三部囧系列電影。其中兼顧笑點與情感的渲染,讓我們在爆笑中感知情感,在愛情、親情中體會各種辛酸。

劇中描述的是小老闆徐伊萬與妻子張璐在感情出現問題之時纏身於商業糾紛,卻意外同母親坐上了開往俄羅斯的火車。在旅途中,他和母親發生激烈的衝突,同時還要和妻子在商業中鬥志鬥勇。在去莫斯科的途中,經歷了火車上與母親意見不合的爭吵;與外國女孩的偶遇;母親生氣後下車兩人誤入熊出沒地與熊的頑強抵抗;陪伴母親在紅星大劇院中完成演出夢想,經歷了各種情感衝擊及矛盾的化解。

也許很多人看過電影之後更多的只關注到了母親在前往莫斯科的火車上對兒子徐伊萬的各種強迫式關愛:不間斷投食、敷面膜、讓其喝各種五穀雜糧水、幹涉他的感情、控制他的身材......就像電影中徐伊萬所說的:

  • 你已經讓我喝了紅豆水、綠豆水、薏米水、你還要我喝體輕鬆,你幹嗎?搞人體試驗嗎?
  • 這就是我們之間的問題,在你的心裡住著一個幻想出來的兒子,他應該吃幾塊紅燒肉,臉上的肉是橫著長還是豎著長,什麼時候要孩子,膀胱幾點鐘排水,你全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地改造我呢?這麼多年過去了,難道你沒有發現嗎?我並不是那個你想像中的兒子。
  • 在你眼裡所有的事情都是問題,我的婚姻是問題,身材是問題,接不接電話生不生孩子都是問題,我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啊,我不是你養的寵物狗啊。

從兒子徐伊萬的口中所說的這些話足以說明盧小花是一個多麼遭兒子嫌棄的母親呀,也許這位母親所有的教導、所有的強迫症、所有的疑心病都讓我們討厭。但是我們是否有想過母親出現這樣行為的原因呢?

你是否從中看到了子女由於忙碌不能陪伴母親;子女好面子不會去給予母親相應的擁抱;兒子與母親心不在焉地對話,讓某些事情存在誤解;兒子以事業為重卻連聯繫母親的時間都沒有......

我們從徐伊萬與母親的親子關係中,要學會反思作為子女的些許行為,我們也要學會去關注那樣一群需要關愛的弱勢群體---老父母親們!

子女親情關係的淡化:讓父母感受到子女的關愛越來越少,從而感到內心的孤獨

電影中徐伊萬每日忙於工作,自己的護照放在哪也記不清,連自己生活起居都照顧不好的人,我們又怎麼去祈求他對於父母會有多少關懷呢?

母親盧小花希望兒子徐伊萬能夠陪她坐火車去莫斯科紅星大劇院圓唱歌夢,但是徐伊萬堅持要坐飛機,母親回復他:「反正我是要坐飛機走的,你陪不陪我隨意,好吧!」卻被徐伊萬聽成了:「好吧,陪你坐飛機。」導致最終的兩人意見的背離,這是連和母親簡單的溝通都心不在焉所導致的誤解。

徐伊萬又責怪母親為什麼坐火車走了卻不跟他說一聲,母親解釋道:怕打擾他工作,沒有電話給他,但是給他微信報備了,只是他沒有去在意自己的微信消息。這時徐伊萬卻在責備母親為什麼要發60秒鐘語音方陣,他沒有時間聽!

現實生活中的我們,逐漸年長,對上要承擔起父母養老的問題,對自己要維持婚姻的基本保障,對下要心系自己兒女的成長學習條件。伴隨著種種壓力的到來,我們心裡越來越明白只有通過自己的雙手去努力創造屬於自己的事業,才能承受擔起所有的責任。所以將精力全用在了賺錢上,但是就如《論語》中所說: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父母不知不覺老了,但是我們卻未發覺,面對子女對他們的冷淡,他們內心有著無限孤獨。若可以選擇,他們絕對會選擇子女陪在身邊,而不是選擇金錢。父母需要的是兒女的問候、關懷、陪伴和理解。我們要記住錢不是萬能的,它買不來家人的安全感,買不來父母的笑臉。

那作為子女,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讓父母感受到關愛最大化,化解他們內心的孤獨感呢?以下有兩點建議:

1.對父母有求必應

一般的父母知道子女的忙和累,所以不會經常去粘著他們,他們的要求一般不會過分,對於父母的這些需求,我們要第一時間給予回應,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在兒女心目中是很重要的。

就像我的父母,只要他們有需求,我必定會第一時間來處理。譬如:對於智能機盲的他們,經常會來視頻問我,手機為什麼會沒有聲音了呢?看著他們心急如焚的樣子,我會耐心給予他們安撫,並讓父母拿出另一臺智能機給我視頻,讓視頻對著出問題的手機屏幕,然後告訴他們操作步驟。

當他們開口說,天氣太冷了,想要一款泡腳桶,對於不愛逛淘寶的我,馬上放下手中的工作,給母親在淘寶上看了將近一個小時的淘寶,給選了一款加熱保溫又耐用的。馬上下單並告知爸媽過幾天就會到啦。聽著他們開心的聲音,我的心裡也特甜。

孟子說: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但父母需要的並不多,只是我們的事事有回應和時刻惦記。

2.有時間在家多陪陪父母

自我們工作以來,能夠在家陪父母的時間大大減少,每年如果十一七天不能回家的話,頂多只有春節一個星期的假期。而這一個星期中,我們在家中是被服侍的,也沒有回家給父母減輕點負擔,然而就是這樣,他們也很樂意。畢竟平日在家只有他們兩口子在一起,生活平淡的不能再平淡,家裡好是清淨,兒女回到家,給家裡增添的這點歡聲笑語正是給父母帶去的歡樂。

目前正值肺炎事件期間,我們都被通知春節假期延期了,很多人在家無聊到數星星、數葡萄籽、玩朋友圈點讚給你第一印象的遊戲;讓很多人曾經厭惡上班的人又對上班充滿了期待;這段時間的你是不是灰頭土臉,睡衣穿了十多天了還沒有換過?遊戲打了一局又一局顯得有些許膩味了?

我想說我並不無聊,因為我知道這是自己工作有史以來的一個長春節假期,是工作以來的第一次與父母的長時間相處,所以飯桌上總會調侃下爸媽,讓他們始終有笑顏;給爸媽分享怎麼使用智慧型手機;帶父母去買幾件新衣服;陪父母在家裡跳廣場舞、打羽毛球、一起泡腳養生......其實他們很容易滿足,有子女陪著的每一天都開心。

親子間溝通意識的薄弱:讓心靈間的隔閡越來越大,從而激起父母內心的焦急

電影中母親說:「你肯定沒吃早餐吧,吃桶方便麵吧?餅乾呢?吃顆大白兔吧?」徐伊萬表示一一拒絕,並不接受,還做出一副不耐煩的表情,斥聲說不吃,並對母親不予理睬。

結尾處當母子兩矛盾化解了之後,從紅星大劇院回到家,伊萬服侍好母親睡覺後說:「冰箱裡有過期的牛奶我給你扔了啊,明天給你帶點新的過來,我回去把我一樓的那個房間收拾出來,你要沒事兒就過來住住,我陪陪你。」

這是親子間溝通前後所表現出來的。兩人溝通後的表現也許是徐伊萬首次與母親的真情關懷,但這就是作為一個兒子所應該做的呀。

徐伊萬和張璐兩夫妻的關係到了離婚的地步了,但是徐伊萬卻從未跟母親提及過這件事,因為他覺得難於開口,對母親說這些很困難。

徐伊萬對於母親的投食,從來沒有好好地與母親溝通過,自己並不喜歡母親的這種做法,只是一味地嫌棄,表示出不耐煩是徐伊萬的做法,但是這並不能解決問題,唯一的就是要學會與母親溝通,將溝通效果達到最大化,那麼作用就達到了。

但是結尾處他給張璐的信息中寫道了:「我將兩人要離婚的消息與母親說了,並沒有我想像的那麼難,我給了她一個大大的擁抱,那種感覺真好。」說明了任何事情都不是問題,問題是我們只是將一切問題都埋藏在心裡,讓它在那鬼鬼作祟。同時溝通的缺失也是搗亂母子關係的罪魁禍首。若能將這些說出來,也許能早點釋放。

關於溝通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1.注意溝通語氣的柔和性

由於是自己最親近的人,我們總是忽略了語氣上的柔和,所以一急起來了總是一種不耐煩的語氣。就像徐伊萬在火車上終於受不了母親的追問後,對母親說了一番這樣絕情的話:「我現在知道爸爸為什麼要喝酒了,因為你什麼事情都管著他,你管他吃管他喝,管他調工作的事情,管他怎麼穿衣服,管他怎樣交朋友,管他要不要喝酒,當年你衝到他的單位裡面去,在那個廣播站對著大喇叭跟所有的人喊,你們所有人不要跟徐翔交朋友,不要到我們家裡來,不要跟徐翔喝酒,你當年就是這樣對他的。爸爸不是喝酒喝死的,是你害死的。」

無論對於哪個母親,聽到這樣的話,難免會傷心過度,絕望透頂。這就有了之後的一系列的難題場景,比如:誤入熊出沒場地被熊追殺;趕往紅星大劇院遲到等。亞米契斯說過: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

古語也有說和氣生財,古人說的話都是有著哲學道理的。我們只有和氣才能靜心,靜心才能開展心靈溝通,才能解決問題,後續才能有工作和生活的順暢。所以和父母親溝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語氣的溫和。

2.注意溝通的時機和場合

當母子兩吵架,母親獨身下火車後,誤入熊出沒地,母親坐在雪地的大石板上,周圍一片安靜。在這種寂靜的場合,加上內心受傷害後的極度悲傷,她終於開始說話了,這是母子兩幾度爭吵之後的第一次溝通。母親說:我和你爸爸是因為愛情走到了一起,但是後來因為文化背景的不一樣兩人總會發生一些爭吵。他每次喝完酒回來都會朝自己發脾氣,有家暴。那時候的自己很絕望了,但是聽到兒子對自己說:「媽媽,以後我長大了,我來保護你。」就是這句話,讓自己堅信了自己是為了兒子而活。

三四十年了,母親第一次說出自己的心裡話給兒子聽,兒子也更加明白了母親的用心。平日困於生活、工作的繁忙和壓力,總忽略了溝通的重要性。如果作為兒子能主動向父母提出好好溝通下,找一處空地,心平氣和。沒有這麼多的破事發生。

子女自我意識的過於強大:對父母的理解越發減少,導致對父母儘是責備與嫌棄

家裡的大鐵鎖也是徐伊萬無意中發現的,足以說明他沒有留意過家中母親的任何動態。沒有留意母親的生活就算了,還責備母親為什麼要上大鐵鎖,很傻。

母親去莫斯科堅持要坐火車,即使要坐一個星期,但是他卻一味打擊母親,只有她搞特殊,別人都坐飛機。

但是他沒有理解過母親叫人焊上大鐵鎖是因為她知道兒子回來的少,為了保障自己的人身財產安全,她要雙保險。母親想坐火車,因為她覺得坐飛機很貴,怕花費大,但是哪知道原來坐火車費用更高。

而伊萬作為子女卻沒有去對自己的行為產生反思,相反儘是責備和不滿。同時也沒有對母親耐心解釋過坐飛機時間短,很更划算一些的。

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關於馬丁的故事:一天,馬丁的父親指著外面花園的喜鵲問馬丁,那是什麼?馬丁說「喜鵲」;過了五分鐘,馬丁的父親又點著外面的喜鵲問馬丁那是什麼?馬丁說「那是喜鵲」;再過了三分鐘,馬丁的父親再點著外面花園的喜鵲問馬丁那是什麼,馬丁說「喜鵲!喜鵲!!你怎麼了,不是告訴你了嗎?」對父親大吼了一通。

馬丁的父親隨後拿出了一本日記,點著裡面一段讓馬丁看:「馬丁今天三歲了,他在園子裡看到一隻喜鵲問我是什麼,「喜鵲」,過一會又問我是什麼,一共問了我12遍,終於他記住了那隻鳥叫喜鵲,我真的很開心。」但是父親剛剛只問了三遍呀。

如果將我們的父母當做兒時他們對我們的照顧那樣去照顧他們,那麼也許他們會過得特別地幸福我們經常說老小孩,父母年紀大了,他們會變得囉嗦,歌德告訴我們: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所以我們得哄著他們,不能與他們鬥嘴、說道理。學會理解父母,給家裡增添一份溫馨。

《囧媽》這部搞笑的喜劇電影,也許我們看過之後一笑而過了,也許我們也僅看到母親的強迫式關愛,控制型母愛。徐崢想表達的也許是中國式家庭中的矛盾,中國式母親的不合理。但是,其實父母們都是弱勢群體,他們在子女面前脆弱得不行。我希望在這部電影中,大家更多的能從徐伊萬和母親的緊張關係中,學會去用父母能夠接受的方式去關愛他們;要學會與父母溝通,化解隔閡;要學會去理解父母的用心,去學會做一個孝順的兒子或女兒,就如古羅馬維吉爾所說: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相關焦點

  • 看《囧媽》談家庭關係:親子關係和婚姻關係,不無關係
    》這部影片是徐崢所執導的&34;中的第三部作品,和之前的《泰囧》和《港囧》一樣,《囧媽》被定義為喜劇電影。《囧媽》這部影片講述了男主角徐伊萬和身為自己合作夥伴的妻子面臨離婚,但其實他的內心愛著對方,為了阻撓妻子在海外發展事業,他急著前往美國,卻陰差陽錯地和自己的母親同往俄羅斯。一路上,徐伊萬遠程協同表弟郭貼破壞妻子的生意,與此同時,母子倆不斷爭吵,矛盾不斷。
  • 從《囧媽》的中國式親情關係中解讀親子關係
    沒有學會獨立對待情感,只會在情感中索取而躲避責任的兒子徐伊萬,萬般無奈之下,陪伴自己的那位只知用母愛呵護孩子成人,而沒有引領孩子在愛的情感中學會包容與成長的母親,開啟了一次幫助母親追夢的長途旅行。平日裡,母親與已成家的兒子沒有生活在一起,在途中,母子二人在車廂內的狹小空間裡進行為期一周的生活,然而就是在這近距離的生活中,母子之間矛盾、衝突不斷。
  • 大鎖、密碼鎖,控制與反叛,解析《囧媽》裡控制型親情關係的解鎖
    ——《囧媽》2020年1月底,徐崢做客一檔訪談節目,宣傳《囧媽》電影時,有談到自己與母親的關係。他談到自己小時候也非常叛逆。和自己的母親相處時,兩人都試圖控制對方,希望對方用自己認同的方式去處理生活裡的細節。兩人相處的模式,像極了《囧媽》中徐伊萬和自己母親的相處方式。
  • 《囧媽》戳痛中國婚姻真相:失敗的親子關係皆因不幸福的夫妻關係
    字節跳動公司以6.3億價格購買徐崢導演的《囧媽》版權,並於大年初一在該平臺的APP免費播放,讓《囧媽》成為2020年春節期間,唯一一部「上映」的賀歲片。《囧媽》是徐崢導演的囧系列電影之一,也是繼《人在囧途》、《泰囧》、《港囧》之後的第四部電影。
  • 從"思維模式"的角度,解讀《囧媽》中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的走向
    今年春節,電影《囧媽》以線上播出的形式與觀眾如約見面。影片在喜劇公路片的外衣下,明晃晃地揭開了中國式的家庭關係。很多人看完影片感同身受,並開始思考:是否也要通過一場旅行來挽救夫妻或者親子關係?在我看來,《囧媽》不僅僅是一場親子關係的和解之旅,隱藏在"和解"這個美好結局背後的,是思維模式的轉變。也就是說,這趟旅程不過是給徐伊萬和盧小花提供了一個轉變思維模式的契機。
  • 《囧媽》:徐崢導演喜劇電影的價值體現和對親子關係的情感表達
    大年初一上映的電影《囧媽》講述了小老闆徐伊萬深陷與妻子的感情糾紛,意外中同母親一起坐上了去莫斯科的火車,旅程中兩人發生了一系列讓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同時母子開始互相理解,共同面對一直逃避的親密關係,最終人到中年的徐伊萬不僅與母親和解,也與自己的內心和解。
  • 《囧媽》---囧的不是母親,而是扭曲的親子關係
    說到《囧媽》,我們不得不提徐崢導演之前所拍的「囧」系列電影,從《泰囧》到《港囧》,再到現如今的《囧媽》,每一部電影中都有它獨特的徐氏幽默,讓觀眾在被逗樂之餘還收穫了一份生活道理。同樣,《囧媽》這部電影也沿襲了這樣的一個路線。
  • 電影囧媽:除去喜劇,我們來聊聊親子關係
    然而這部電影並不是說毫無可取之處,其中反映出的對於親子關係的思考,會讓很多人產生共鳴這或許也不是教育的過,因為父母的父母,可能也沒有學會這樣的技能,感受,表達,和溝通的技能。而這種往往被刻意忽略的隔閡感,在一次又一次的壓抑中不斷膨脹發酵,子女要「孝順」,父母要「包容」,以至於最後很多人會面臨「相愛卻依舊互相傷害」的死循環。這是電影裡看到的,也是我們身邊每時每刻正在發生的。
  • 《囧媽》:徐伊萬改造妻子,被母親改造,這些做法對嗎?
    囧媽《囧媽》電影中有兩個橋段發人深省,一個是徐伊萬和妻子的對話,一個是徐伊萬和母親盧小花的對話。囧媽徐伊萬和母親盧小花在開往俄羅斯的可k3火車上,他們在餐車吃飯時,母親不讓徐伊萬多吃紅燒肉,還詢問生孩子的事
  • 電影《囧媽》破天荒播出後,我看到大多數母親的「囧」境
    這部電影和之前「囧」系列電影的風味略有相似,融合搞笑的成分令觀眾們開懷大笑。雖不如《人在囧途》《泰囧》和《港囧》蘊含著更多的喜劇成分,但《囧媽》裡卻看得見徐崢滿滿的誠意。透過徐崢飾演的徐伊萬,和妻子張璐(袁泉 飾)、母親盧小花(黃梅英 飾)之間的相處關係,觀眾們看到婚姻和母子關係裡存在的諸多矛盾。
  • 囧媽:讓我們學會適當的放下,比擁有更好
    如同身邊的老人一樣,盧小花開始對兒子無休止的過度叨念,漫長的旅途中讓伊萬飽受折磨,他一邊遙控著表弟郭貼(郭京飛飾)破壞張璐的生意。一方面和母親展開鬥智鬥勇的拉鋸戰,在這次旅行中母子二人衝突不斷,經過一路的磨合,伊萬漸漸理解了母親,也理解了母親的倔強,同時他也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
  • 《囧媽》:您與囧媽盧小花做過比較嗎 😂
    這部影片所講的一個個故事存在於許多中國式家庭,盧小花是典型的中國式母親。作為90後孩子的母親,觀影后感觸頗深,從囧媽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1囧媽控制欲極強。我們看到囧媽始終想把兒子變成自己理想中的兒子,不斷地控制與改造。囧媽一心一意地改造兒子,兒子一直在逃離。
  • 《囧媽》:衝破控制與逃離的刻板心態,走向親子關係的溫暖和解
    這是徐崢在電影《囧媽》發布會上的期許。而我認為,《囧媽》衝擊了親子雙方控制與逃離的刻板心態,一定程度上確實起到了原生家庭關係走向緩和的突破口作用。但在媽媽哭著說出「可我是你媽啊,我不管你誰管你?」 以及知道了媽媽那麼極端地用大喇叭讓丈夫的朋友不要找他喝酒的原因是丈夫酗酒後會家暴後,伊萬學到的最大的成長,是他開始學會換位思考,懂得從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別人行為的合理性,而不再一昧地強調自己的處境與情緒狀態,懂得了接納與尊重母子間心態與生活習慣的差異,並學著與母親和諧相處。
  • 《囧媽》:婚姻關係遠比親子關係更複雜,《小歡喜》裡有幸福模樣
    而此時徐崢執導的《囧媽》宣布與字節跳動合作,在春節檔以網絡播放的形式,給觀眾提供了一道免費春節大餐。《囧媽》主要講述中國式的親子(母子)關係,但其間折射出的婚姻關係,也頗值得觀眾深思。徐伊萬在婚姻裡孜孜不倦地想要塑造一個他理想中的老婆,就像他媽媽想要塑造一個自己理想中的兒子一樣。媽媽讓徐伊萬在親子關係當中喘不過氣來,徐伊萬也讓張璐在婚姻關係中喘不過氣來。徐伊萬和盧小花其實都是以愛為名,忽視了人之所以為人的「自由意志」。
  • 在路上可以解決母子關係?《囧媽》公路片的元素,中國式的內核
    今年徐崢自導自演的《囧媽》更是一部典型的公路喜劇電影,然而人物角色關係是反套路偶遇或者地位反差,而是兩位極其普通的母親和兒子親近關係,但路途衝突點在於中國式家庭關係緊密相連在6天6夜狹小空間中。二、弱化「囧」概念,深入情感追求;公路片的元素,中國式的內核1、窘迫:人物關係的矛盾普適性公路電影被用於《囧媽》詮釋中國母子關係中是非常適合的載體,流動而封閉的空間,增添了電影敘事中衝突和矛盾,展現的具有張力。
  • 《囧媽》:在父系社會中淺析徐伊萬形象,比渣男更狠的是媽寶男
    淺析《囧媽》這部影片中,徐崢飾演的徐伊萬的媽寶男表徵1、 離婚不敢跟媽媽說影片中,張璐跟徐伊萬提出離婚,但他始終不敢告訴媽媽,甚至讓張璐一起騙媽媽,為了不讓媽媽傷心,怕媽媽受傷,在妻子和母親面前,他還是更願意照顧母親的感受。
  • 《囧媽》:愛,是如你所是,而非如我所願
    電影《囧媽》上演的故事情節其實很多都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發生著,做父母的無法理解結婚多年的小夫妻怎麼還不要孩子,做子女的也無法理解母親為何要選擇漫長又極不舒適的綠皮火車,還有諸如此類兩代人之間種種的不理解,就像電影中徐伊萬幾次對他媽說的那句話:「媽,你到底有沒有在聽我說啊」?
  • 徐崢《囧媽》電影主題想表達的不僅僅是囧
    01電影主題一:不管多大兒子是母親一生的牽掛看完徐崢導演,(山爭哥哥)的《囧媽》不得不由心地說一句,是一部走心的好電影。電影中徐伊萬和母親的情感可以說是典型的中國父母和子女之間的代表。母親和子女之間的緣分,可能就是止步於工作之後。
  • 徐崢《囧媽》的電影主題,想表達的不僅僅是囧
    雖然後面的《港囧》口碑不佳,但《囧媽》可以說是,徐崢作為導演監製和主演非常用心的一部逆襲佳作。相信,如果在院線上映也會取得不俗的票房。02電影主題一:不管多大兒子是母親一生的牽掛看完徐崢導演,(山爭哥哥)的《囧媽》不得不由心的說一句,是一部走心的好電影。電影中徐伊萬和母親的情感可以說是典型的中國父母和子女之間的代表。
  • 《囧媽》徐崢被逼哭,「囧媽」到底踩了哪些為人父母的坑?
    《囧媽》雖然是喜劇,但劇情笑中帶淚自帶聚焦,專注那些令人頭疼的人生疑難雜症 徐崢飾演的徐伊萬是個正在遭遇危機的中年人。他和妻子婚姻走到離婚盡頭,分手後,妻子張璐成為他的競爭對手,徐伊萬不得不絞盡腦汁給張璐使絆。 正在焦頭爛額的徐伊萬,卻又陰差陽錯和母親坐上開往莫斯科的列車,母子二人前幾十年鬱結的苦果集中發揮威力,每一個矛盾都踩在中國式親子關係的深坑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