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在大年初一上映,我們可以在抖音、西瓜視頻、今日頭條、鮮時光等APP中免費觀影。這是徐崢在繼《泰囧》、《港囧》之後的第三部囧系列電影。其中兼顧笑點與情感的渲染,讓我們在爆笑中感知情感,在愛情、親情中體會各種辛酸。
劇中描述的是小老闆徐伊萬與妻子張璐在感情出現問題之時纏身於商業糾紛,卻意外同母親坐上了開往俄羅斯的火車。在旅途中,他和母親發生激烈的衝突,同時還要和妻子在商業中鬥志鬥勇。在去莫斯科的途中,經歷了火車上與母親意見不合的爭吵;與外國女孩的偶遇;母親生氣後下車兩人誤入熊出沒地與熊的頑強抵抗;陪伴母親在紅星大劇院中完成演出夢想,經歷了各種情感衝擊及矛盾的化解。
也許很多人看過電影之後更多的只關注到了母親在前往莫斯科的火車上對兒子徐伊萬的各種強迫式關愛:不間斷投食、敷面膜、讓其喝各種五穀雜糧水、幹涉他的感情、控制他的身材......就像電影中徐伊萬所說的:
從兒子徐伊萬的口中所說的這些話足以說明盧小花是一個多麼遭兒子嫌棄的母親呀,也許這位母親所有的教導、所有的強迫症、所有的疑心病都讓我們討厭。但是我們是否有想過母親出現這樣行為的原因呢?
你是否從中看到了子女由於忙碌不能陪伴母親;子女好面子不會去給予母親相應的擁抱;兒子與母親心不在焉地對話,讓某些事情存在誤解;兒子以事業為重卻連聯繫母親的時間都沒有......
我們從徐伊萬與母親的親子關係中,要學會反思作為子女的些許行為,我們也要學會去關注那樣一群需要關愛的弱勢群體---老父母親們!
電影中徐伊萬每日忙於工作,自己的護照放在哪也記不清,連自己生活起居都照顧不好的人,我們又怎麼去祈求他對於父母會有多少關懷呢?
母親盧小花希望兒子徐伊萬能夠陪她坐火車去莫斯科紅星大劇院圓唱歌夢,但是徐伊萬堅持要坐飛機,母親回復他:「反正我是要坐飛機走的,你陪不陪我隨意,好吧!」卻被徐伊萬聽成了:「好吧,陪你坐飛機。」導致最終的兩人意見的背離,這是連和母親簡單的溝通都心不在焉所導致的誤解。
徐伊萬又責怪母親為什麼坐火車走了卻不跟他說一聲,母親解釋道:怕打擾他工作,沒有電話給他,但是給他微信報備了,只是他沒有去在意自己的微信消息。這時徐伊萬卻在責備母親為什麼要發60秒鐘語音方陣,他沒有時間聽!
現實生活中的我們,逐漸年長,對上要承擔起父母養老的問題,對自己要維持婚姻的基本保障,對下要心系自己兒女的成長學習條件。伴隨著種種壓力的到來,我們心裡越來越明白只有通過自己的雙手去努力創造屬於自己的事業,才能承受擔起所有的責任。所以將精力全用在了賺錢上,但是就如《論語》中所說: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父母不知不覺老了,但是我們卻未發覺,面對子女對他們的冷淡,他們內心有著無限孤獨。若可以選擇,他們絕對會選擇子女陪在身邊,而不是選擇金錢。父母需要的是兒女的問候、關懷、陪伴和理解。我們要記住錢不是萬能的,它買不來家人的安全感,買不來父母的笑臉。
那作為子女,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讓父母感受到關愛最大化,化解他們內心的孤獨感呢?以下有兩點建議:
1.對父母有求必應
一般的父母知道子女的忙和累,所以不會經常去粘著他們,他們的要求一般不會過分,對於父母的這些需求,我們要第一時間給予回應,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在兒女心目中是很重要的。
就像我的父母,只要他們有需求,我必定會第一時間來處理。譬如:對於智能機盲的他們,經常會來視頻問我,手機為什麼會沒有聲音了呢?看著他們心急如焚的樣子,我會耐心給予他們安撫,並讓父母拿出另一臺智能機給我視頻,讓視頻對著出問題的手機屏幕,然後告訴他們操作步驟。
當他們開口說,天氣太冷了,想要一款泡腳桶,對於不愛逛淘寶的我,馬上放下手中的工作,給母親在淘寶上看了將近一個小時的淘寶,給選了一款加熱保溫又耐用的。馬上下單並告知爸媽過幾天就會到啦。聽著他們開心的聲音,我的心裡也特甜。
孟子說: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但父母需要的並不多,只是我們的事事有回應和時刻惦記。
2.有時間在家多陪陪父母
自我們工作以來,能夠在家陪父母的時間大大減少,每年如果十一七天不能回家的話,頂多只有春節一個星期的假期。而這一個星期中,我們在家中是被服侍的,也沒有回家給父母減輕點負擔,然而就是這樣,他們也很樂意。畢竟平日在家只有他們兩口子在一起,生活平淡的不能再平淡,家裡好是清淨,兒女回到家,給家裡增添的這點歡聲笑語正是給父母帶去的歡樂。
目前正值肺炎事件期間,我們都被通知春節假期延期了,很多人在家無聊到數星星、數葡萄籽、玩朋友圈點讚給你第一印象的遊戲;讓很多人曾經厭惡上班的人又對上班充滿了期待;這段時間的你是不是灰頭土臉,睡衣穿了十多天了還沒有換過?遊戲打了一局又一局顯得有些許膩味了?
我想說我並不無聊,因為我知道這是自己工作有史以來的一個長春節假期,是工作以來的第一次與父母的長時間相處,所以飯桌上總會調侃下爸媽,讓他們始終有笑顏;給爸媽分享怎麼使用智慧型手機;帶父母去買幾件新衣服;陪父母在家裡跳廣場舞、打羽毛球、一起泡腳養生......其實他們很容易滿足,有子女陪著的每一天都開心。
電影中母親說:「你肯定沒吃早餐吧,吃桶方便麵吧?餅乾呢?吃顆大白兔吧?」徐伊萬表示一一拒絕,並不接受,還做出一副不耐煩的表情,斥聲說不吃,並對母親不予理睬。
結尾處當母子兩矛盾化解了之後,從紅星大劇院回到家,伊萬服侍好母親睡覺後說:「冰箱裡有過期的牛奶我給你扔了啊,明天給你帶點新的過來,我回去把我一樓的那個房間收拾出來,你要沒事兒就過來住住,我陪陪你。」
這是親子間溝通前後所表現出來的。兩人溝通後的表現也許是徐伊萬首次與母親的真情關懷,但這就是作為一個兒子所應該做的呀。
徐伊萬和張璐兩夫妻的關係到了離婚的地步了,但是徐伊萬卻從未跟母親提及過這件事,因為他覺得難於開口,對母親說這些很困難。
徐伊萬對於母親的投食,從來沒有好好地與母親溝通過,自己並不喜歡母親的這種做法,只是一味地嫌棄,表示出不耐煩是徐伊萬的做法,但是這並不能解決問題,唯一的就是要學會與母親溝通,將溝通效果達到最大化,那麼作用就達到了。
但是結尾處他給張璐的信息中寫道了:「我將兩人要離婚的消息與母親說了,並沒有我想像的那麼難,我給了她一個大大的擁抱,那種感覺真好。」說明了任何事情都不是問題,問題是我們只是將一切問題都埋藏在心裡,讓它在那鬼鬼作祟。同時溝通的缺失也是搗亂母子關係的罪魁禍首。若能將這些說出來,也許能早點釋放。
關於溝通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1.注意溝通語氣的柔和性
由於是自己最親近的人,我們總是忽略了語氣上的柔和,所以一急起來了總是一種不耐煩的語氣。就像徐伊萬在火車上終於受不了母親的追問後,對母親說了一番這樣絕情的話:「我現在知道爸爸為什麼要喝酒了,因為你什麼事情都管著他,你管他吃管他喝,管他調工作的事情,管他怎麼穿衣服,管他怎樣交朋友,管他要不要喝酒,當年你衝到他的單位裡面去,在那個廣播站對著大喇叭跟所有的人喊,你們所有人不要跟徐翔交朋友,不要到我們家裡來,不要跟徐翔喝酒,你當年就是這樣對他的。爸爸不是喝酒喝死的,是你害死的。」
無論對於哪個母親,聽到這樣的話,難免會傷心過度,絕望透頂。這就有了之後的一系列的難題場景,比如:誤入熊出沒場地被熊追殺;趕往紅星大劇院遲到等。亞米契斯說過: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
古語也有說和氣生財,古人說的話都是有著哲學道理的。我們只有和氣才能靜心,靜心才能開展心靈溝通,才能解決問題,後續才能有工作和生活的順暢。所以和父母親溝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語氣的溫和。
2.注意溝通的時機和場合
當母子兩吵架,母親獨身下火車後,誤入熊出沒地,母親坐在雪地的大石板上,周圍一片安靜。在這種寂靜的場合,加上內心受傷害後的極度悲傷,她終於開始說話了,這是母子兩幾度爭吵之後的第一次溝通。母親說:我和你爸爸是因為愛情走到了一起,但是後來因為文化背景的不一樣兩人總會發生一些爭吵。他每次喝完酒回來都會朝自己發脾氣,有家暴。那時候的自己很絕望了,但是聽到兒子對自己說:「媽媽,以後我長大了,我來保護你。」就是這句話,讓自己堅信了自己是為了兒子而活。
三四十年了,母親第一次說出自己的心裡話給兒子聽,兒子也更加明白了母親的用心。平日困於生活、工作的繁忙和壓力,總忽略了溝通的重要性。如果作為兒子能主動向父母提出好好溝通下,找一處空地,心平氣和。沒有這麼多的破事發生。
家裡的大鐵鎖也是徐伊萬無意中發現的,足以說明他沒有留意過家中母親的任何動態。沒有留意母親的生活就算了,還責備母親為什麼要上大鐵鎖,很傻。
母親去莫斯科堅持要坐火車,即使要坐一個星期,但是他卻一味打擊母親,只有她搞特殊,別人都坐飛機。
但是他沒有理解過母親叫人焊上大鐵鎖是因為她知道兒子回來的少,為了保障自己的人身財產安全,她要雙保險。母親想坐火車,因為她覺得坐飛機很貴,怕花費大,但是哪知道原來坐火車費用更高。
而伊萬作為子女卻沒有去對自己的行為產生反思,相反儘是責備和不滿。同時也沒有對母親耐心解釋過坐飛機時間短,很更划算一些的。
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關於馬丁的故事:一天,馬丁的父親指著外面花園的喜鵲問馬丁,那是什麼?馬丁說「喜鵲」;過了五分鐘,馬丁的父親又點著外面的喜鵲問馬丁那是什麼?馬丁說「那是喜鵲」;再過了三分鐘,馬丁的父親再點著外面花園的喜鵲問馬丁那是什麼,馬丁說「喜鵲!喜鵲!!你怎麼了,不是告訴你了嗎?」對父親大吼了一通。
馬丁的父親隨後拿出了一本日記,點著裡面一段讓馬丁看:「馬丁今天三歲了,他在園子裡看到一隻喜鵲問我是什麼,「喜鵲」,過一會又問我是什麼,一共問了我12遍,終於他記住了那隻鳥叫喜鵲,我真的很開心。」但是父親剛剛只問了三遍呀。
如果將我們的父母當做兒時他們對我們的照顧那樣去照顧他們,那麼也許他們會過得特別地幸福。我們經常說老小孩,父母年紀大了,他們會變得囉嗦,歌德告訴我們: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所以我們得哄著他們,不能與他們鬥嘴、說道理。學會理解父母,給家裡增添一份溫馨。
《囧媽》這部搞笑的喜劇電影,也許我們看過之後一笑而過了,也許我們也僅看到母親的強迫式關愛,控制型母愛。徐崢想表達的也許是中國式家庭中的矛盾,中國式母親的不合理。但是,其實父母們都是弱勢群體,他們在子女面前脆弱得不行。我希望在這部電影中,大家更多的能從徐伊萬和母親的緊張關係中,學會去用父母能夠接受的方式去關愛他們;要學會與父母溝通,化解隔閡;要學會去理解父母的用心,去學會做一個孝順的兒子或女兒,就如古羅馬維吉爾所說: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